CN212104450U -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 Google Patents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4450U
CN212104450U CN201922307093.3U CN201922307093U CN212104450U CN 212104450 U CN212104450 U CN 212104450U CN 201922307093 U CN201922307093 U CN 201922307093U CN 212104450 U CN212104450 U CN 212104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plate
manhole
rainwater wel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70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思琛
贺子奇
赵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70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4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4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4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为具有弧形空间的中空结构;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可旋转地相连接,且与第义弧形板相扣合并形成圆筒状结构,第二弧形板可沿第一弧形板的壁面旋转至弧形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弧形板旋转至第一弧形板的弧形空间外时,与第一弧形板构成圆筒状结构,将圆筒状结构固定于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形成标准直径大小的下人孔,使得形成的人孔大小得到了统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第二弧形板旋转至第一弧形板的弧形空间内,从而将整个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提出,使得该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实现了可周转利用。

Description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孔道模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背景技术
对于雨水井下人孔位置的留置一般采用大直径波纹管、或者砌筑砖胎膜,后期波纹管留在混凝土内无法取出,转胎膜费时费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旨在决绝波纹管留在混凝土内无法取出、转胎膜费时费人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为具有弧形空间的中空结构;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可旋转地相连接,且与第义弧形板相扣合并形成圆筒状结构,第二弧形板可沿第一弧形板的壁面旋转至弧形空间内。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圆筒状结构内设置有支撑筒,并且,支撑筒与第一弧形板相连接;第二弧形板通过第一撑杆与插销相连接,插销可旋转地插设于支撑筒内。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支撑筒与圆筒状结构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第一弧形板的第一壁面通过多层支撑机构与支撑筒相连接,并且,第一弧形板的第一壁面朝向支撑筒,各层支撑机构沿支撑筒的中轴线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每层支撑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二撑杆,各第二撑杆的一端均与支撑筒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弧形板朝向支撑筒的壁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第二弧形板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地,上述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中,第一弧形板占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二;第二弧形板占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弧形板旋转至第一弧形板的弧形空间外时,与第一弧形板构成圆筒状结构,将圆筒状结构固定于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形成标准直径大小的下人孔,使得形成的人孔大小得到了统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第二弧形板旋转至第一弧形板的弧形空间内,从而将整个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提出,使得该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实现了可周转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的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该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包括:第一弧形板10和第二弧形板20,第一弧形板10为夹层结构,具体为具有弧形空间的中空结构,弧形空间的弧度适应于第一弧形板10的弧度,弧形空间的尺寸略小于第一弧形板10的尺寸。第二弧形板20的弧度适应于弧形空间的弧度,且第二弧形板20的尺寸略小于弧形空间的尺寸。第二弧形板20与第一弧形板10可旋转地相连接,第二弧形板20可旋转至弧形空间内,也可以旋转至弧形空间外。当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弧形空间外时,第二弧形板20和第一弧形板10相扣合,并构成周向封闭的圆筒状结构;当第二弧形板20完全旋转至弧形空间内时,即第二弧形板20位于第一弧形板10的内部,则视觉上仅存在第一弧形板10。使用时,将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弧形空间外,并与第一弧形板10形成圆筒状结构,然后将圆筒状结构下放并固定于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再在孔道内壁与圆筒状结构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弧形空间内,并将整个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提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第一弧形板10的弧形空间外时,与第一弧形板10构成圆筒状结构,将圆筒状结构固定于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形成标准直径大小的下人孔,使得形成的人孔大小得到了统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第一弧形板10的弧形空间内,从而将整个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提出,使得该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实现了可周转利用。
支撑筒30的外壁与第一弧形板10的第一壁面相连接,具体地,当第一弧形板10和第二弧形板20形成圆筒状结构时,支撑筒30位于圆筒状结构内且与圆筒状结构同轴设置,在支撑筒30的中轴线方向上,支撑筒30的长度、第一弧形板10的长度和第二弧形板20的长度相等。第一撑杆40水平设置,第二弧形板20朝向支撑筒30的壁面与第一撑杆40的一端相连接且连接点靠近第二弧形板20的一条直边,第一撑杆40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的插销50的顶端相连接,插销50插设于支撑筒30内并可相对于支撑筒30旋转。第二弧形板20通过与插销50相连接,且插销50可旋转地插设于与第一弧形板10相连接的支撑筒30内,实现了与第一弧形板10可旋转相连接的目的。参见图2,第一弧形板10从远离第一撑杆40的一条直边开始旋转进入弧形空间内,即从A出旋转进入,以避免第一撑杆40阻碍第一弧形板40的转入。
第一弧形板10朝向支撑筒30的壁面通过多层支撑机构与支撑筒30相连接,同时,各层支撑机构沿着支撑筒30的中轴线、从上至下(相对于图1而言)依次设置。每层支撑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二撑杆60,各第二撑杆60的一端均与支撑筒30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弧形板10朝向支撑筒30的壁面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弧形板10占圆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二,第二弧形板20占圆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一,每层支撑机构均包括:三个第二撑杆60,三个第二撑杆60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板10朝向支撑筒30的壁面的连接点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弧形板10的壁面上,以对支撑筒30提供均匀的支撑力。
再次参见图2,第二弧形板20上连接有手柄70,通过对手柄施加力而使第二弧形板20旋转,更加便捷。当然,手柄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撑杆40上。
综上,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第一弧形板10的弧形空间外时,与第一弧形板10构成圆筒状结构,将圆筒状结构固定于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形成标准直径大小的下人孔,使得形成的人孔大小得到了统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第二弧形板20旋转至第一弧形板10的弧形空间内,从而将整个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提出,使得该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实现了可周转利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为具有弧形空间的中空结构;
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可旋转地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相扣合并形成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板可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壁面旋转至所述弧形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状结构内设置有支撑筒,并且,所述支撑筒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弧形板通过第一撑杆与插销相连接,所述插销可旋转地插设于所述支撑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筒与所述圆筒状结构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一壁面通过多层支撑机构与所述支撑筒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一壁面朝向所述支撑筒,各层所述支撑机构沿所述支撑筒的中轴线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每层支撑机构均包括:
多个第二撑杆,各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筒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弧形板朝向所述支撑筒的壁面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弧形板连接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板占所述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二;
所述第二弧形板占所述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一。
CN201922307093.3U 2019-12-19 2019-12-19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Active CN212104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093.3U CN212104450U (zh) 2019-12-19 2019-12-19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093.3U CN212104450U (zh) 2019-12-19 2019-12-19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4450U true CN21210445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3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7093.3U Active CN212104450U (zh) 2019-12-19 2019-12-19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4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04450U (zh) 雨水井内下人孔道内撑模板
CN112681341A (zh) 一种建筑施工深基坑防坍塌结构
CN107059910B (zh) 承插式钢管混凝土存梁台座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38688U (zh) 一种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支撑结构
CN201546445U (zh) 钢筋混凝土曲面建筑施工模板及支撑系统
CN207633342U (zh) 一种桥梁桩基桩头破除装置
JPH04107104A (ja) 中空矩形断面コンクリート柱体の成形用型枠
CN208309575U (zh) 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的主筋固定装置
CN207700196U (zh) 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
CN105064688B (zh) 楼板防水套管浇筑施工方法
CN206438768U (zh) 一体式建筑模板
CN21136867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桩
CN211306810U (zh) 预制塔筒的浇筑组件和预制塔筒的浇筑装置
CN112609682B (zh) 一种支护排桩节能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373777U (zh) 一种检查井
CN21019522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外墙定型结构
CN213352837U (zh) 一种预制空腔模壳免支模构造柱混凝土灌注排气口结构
CN215054418U (zh) 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
CN206971549U (zh) 用于保护预制叠合梁钢筋笼的支架
CN207277629U (zh) 填充墙及填充墙成型装置
CN218659706U (zh) 一种管道支架保护墩快速成型装置
CN205713099U (zh) 便拆式建筑墙体孔道模具
CN217977777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套管临时封堵装置
CN218622680U (zh) 一种剪力墙对拉螺杆孔封堵结构
CN210368973U (zh) 可周转浇筑桩芯套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