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3912U -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03912U CN212103912U CN202020226481.9U CN202020226481U CN212103912U CN 212103912 U CN212103912 U CN 212103912U CN 202020226481 U CN202020226481 U CN 202020226481U CN 212103912 U CN212103912 U CN 2121039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column
- buffering
- arc
- whar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头防撞系统,此种码头防撞系统包括第一缓冲面、第二缓冲面和缓冲轮,第一缓冲面安装在码头侧壁上,第二缓冲面也安装在码头侧壁上,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相接,第一缓冲面与第二缓冲面相互对称,缓冲轮转动安装于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的连接处,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连接码头侧壁,缓冲柱为多层缓冲设计,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侧对称的弧形面的缓冲面可适应多侧船舶的停靠,并且这种弧形面也可对船舶起到一种阻力限制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套设缓冲设计的缓冲柱,更能提高缓冲效果,而本装置中的缓冲轮,则利于船舶停靠时位置的移动卸力,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缓冲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船舶靠离码头大多依靠拖轮和船上缆车配合工作,但是,在船舶停靠近码头时,通常会对码头产生较大撞击力,为避免码头对船舶的船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通常在码头上悬吊若干轮胎或其他橡胶制品,以减缓船舶停靠时的撞击力,对船舶并进行保护,但是常规的轮胎或其他橡胶制品不但结构强度低,而且悬吊的稳定性差,当船舶停靠时,难以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其他诸如通过单一缓冲弹簧或者缓冲垫进行缓冲的装置的缓冲效果也是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码头防撞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防撞系统,其通过两侧对称的弧形面的缓冲面可适应多侧船舶的停靠,并且这种弧形面也可对船舶起到一种阻力限制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套设缓冲设计的缓冲柱,更能提高缓冲效果,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此种码头防撞系统包括第一缓冲面、第二缓冲面和缓冲轮,所述第一缓冲面安装在码头侧壁上,所述第二缓冲面也安装在码头侧壁上,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相接,所述第一缓冲面与第二缓冲面相互对称,且所述第一缓冲面与第二缓冲面的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缓冲轮转动安装于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的连接处,且所述缓冲轮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均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包括一个首端和一个尾端,所述弧形面的首端为弧形面的最高点,所述弧形面的尾端为弧形面的最低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的相接处均为弧形面的首端,且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的尾端相互远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连接码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柱包括第一缓冲柱和第二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柱中开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柱滑动设置在第一缓冲腔中,所述第一缓冲柱远离第二缓冲柱的端部连接第一缓冲面或者第二缓冲面,第一缓冲腔中安装有缓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柱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腔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柱还包括第三缓冲柱,所述第三缓冲柱中开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柱滑动设置在第二缓冲腔中,第二缓冲腔中也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柱远离第二缓冲柱的端部连接码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柱的长度大于第二缓冲腔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码头防撞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面和第二缓冲面的相接处也安装有缓冲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侧对称的弧形面的缓冲面可适应多侧船舶的停靠,并且这种弧形面也可对船舶起到一种阻力限制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套设缓冲设计的缓冲柱,更能提高缓冲效果,当有一层缓冲柱损坏时,其他缓冲柱仍能工作,提高装置使用寿命,而本装置中的缓冲轮,则利于船舶停靠时位置的移动卸力,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缓冲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码头防撞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码头防撞系统中缓冲柱的显示第一缓冲腔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码头防撞系统中缓冲柱的显示第二缓冲腔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头防撞系统,此种码头防撞系统包括第一缓冲面100、第二缓冲面200和缓冲轮300,第一缓冲面100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二缓冲面200也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相接,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相互对称,且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的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形状相同,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为弧形面,弧形面包括一个首端和一个尾端,弧形面的首端为弧形面的最高点,弧形面的尾端为弧形面的最低点。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均为弧形面的首端,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尾端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400连接码头101。缓冲柱400包括第一缓冲柱401和第二缓冲柱402,第二缓冲柱402中开设有第一缓冲腔402a,第一缓冲柱401滑动设置在第一缓冲腔402a中,第一缓冲柱401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第一缓冲面100或者第二缓冲面200,第一缓冲腔402a中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一缓冲柱401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腔402a的长度。缓冲柱400还包括第三缓冲柱403,第三缓冲柱403中开设有第二缓冲腔403a,第二缓冲柱402滑动设置在第二缓冲腔403a中,第二缓冲腔403a中也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三缓冲柱403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码头101。第二缓冲柱402的长度大于第二缓冲腔403a的长度。
缓冲轮300安装于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连接处,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连接处穿设有转轴301,缓冲轮300转动安装在转轴上,且缓冲轮300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也安装有缓冲柱400。本装置中的缓冲轮300,则利于船舶停靠时位置的移动卸力,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缓冲面。
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侧来船都可以直接通过本装置进行停靠,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侧对称的弧形面的缓冲面可适应任意一侧船舶的停靠。船舶在停靠时挤压在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上,而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则挤压缓冲柱400,缓冲柱400通过缓冲弹簧500进行船舶的缓冲,对船舶进行保护,而缓冲柱400的数目越多,缓冲效果越好。当船舶停靠的力过大,任意一侧缓冲面支撑不住导致船舶进一步移动时,则缓冲轮300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另一侧缓冲面。
实施例2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缓冲腔402a和第二缓冲腔403a中内部填充有缓冲填充体。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此种码头防撞系统包括第一缓冲面100、第二缓冲面200和缓冲轮300,第一缓冲面100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二缓冲面200也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相接,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相互对称,且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的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形状相同,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为弧形面,弧形面包括一个首端和一个尾端,弧形面的首端为弧形面的最高点,弧形面的尾端为弧形面的最低点。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均为弧形面的首端,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尾端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400连接码头101。缓冲柱400包括第一缓冲柱401和第二缓冲柱402,第二缓冲柱402中开设有第一缓冲腔402a,第一缓冲柱401滑动设置在第一缓冲腔402a中,第一缓冲柱401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第一缓冲面100或者第二缓冲面200,第一缓冲腔402a中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一缓冲柱401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腔402a的长度。缓冲柱400还包括第三缓冲柱403,第三缓冲柱403中开设有第二缓冲腔403a,第二缓冲柱402滑动设置在第二缓冲腔403a中,第二缓冲腔403a中也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三缓冲柱403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码头101。第二缓冲柱402的长度大于第二缓冲腔403a的长度。
为进一步提高缓冲柱400的缓冲效果,可在第一缓冲腔402a和第二缓冲腔403a中内部填充有缓冲填充体,缓冲填充体优选高阻尼橡胶。
缓冲轮300安装于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连接处,且缓冲轮300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也安装有缓冲柱400。本装置中的缓冲轮300,则利于船舶停靠时位置的移动卸力,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缓冲面。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缓冲轮300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缓冲轮300的转轴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此种码头防撞系统包括第一缓冲面100、第二缓冲面200和缓冲轮300,第一缓冲面100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二缓冲面200也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相接,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相互对称,且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的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形状相同,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为弧形面,弧形面包括一个首端和一个尾端,弧形面的首端为弧形面的最高点,弧形面的尾端为弧形面的最低点。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均为弧形面的首端,且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尾端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400连接码头101。缓冲柱400包括第一缓冲柱401和第二缓冲柱402,第二缓冲柱402中开设有第一缓冲腔402a,第一缓冲柱401滑动设置在第一缓冲腔402a中,第一缓冲柱401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第一缓冲面100或者第二缓冲面200,第一缓冲腔402a中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一缓冲柱401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腔402a的长度。缓冲柱400还包括第三缓冲柱403,第三缓冲柱403中开设有第二缓冲腔403a,第二缓冲柱402滑动设置在第二缓冲腔403a中,第二缓冲腔403a中也安装有缓冲弹簧500,第三缓冲柱403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码头101。第二缓冲柱402的长度大于第二缓冲腔403a的长度。
为进一步提高缓冲柱400的缓冲效果,可在第一缓冲腔402a和第二缓冲腔403a中内部填充有缓冲填充体,缓冲填充体优选高阻尼橡胶。
缓冲轮300安装于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连接处,且缓冲轮300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也安装有缓冲柱400。本装置中的缓冲轮300,则利于船舶停靠时位置的移动卸力,可将船舶撞击力进行导向并将撞击力传导至缓冲面。
为提高对船舶撞击的抗击能力,可将缓冲轮300设置两个以上,且所有缓冲轮300的转轴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缓冲面(100),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
第二缓冲面(200),所述第二缓冲面(200)也安装在码头(101)侧壁上,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相接,所述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相互对称,且所述第一缓冲面(100)与第二缓冲面(200)的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
缓冲轮(300),所述缓冲轮(300)转动安装于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连接处,且所述缓冲轮(300)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包括一个首端和一个尾端,所述弧形面的首端为弧形面的最高点,所述弧形面的尾端为弧形面的最低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均为弧形面的首端,且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尾端相互远离。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均通过若干个缓冲柱(400)连接码头(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400)包括第一缓冲柱(401)和第二缓冲柱(402),所述第二缓冲柱(402)中开设有第一缓冲腔(402a),所述第一缓冲柱(401)滑动设置在第一缓冲腔(402a)中,所述第一缓冲柱(401)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第一缓冲面(100)或者第二缓冲面(200),第一缓冲腔(402a)中安装有缓冲弹簧(5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柱(401)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腔(402a)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400)还包括第三缓冲柱(403),所述第三缓冲柱(403)中开设有第二缓冲腔(403a),所述第二缓冲柱(402)滑动设置在第二缓冲腔(403a)中,第二缓冲腔(403a)中也安装有缓冲弹簧(500),所述第三缓冲柱(403)远离第二缓冲柱(402)的端部连接码头(1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柱(402)的长度大于第二缓冲腔(403a)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码头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面(100)和第二缓冲面(200)的相接处也安装有缓冲柱(4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6481.9U CN21210391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6481.9U CN21210391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03912U true CN212103912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3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2648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0391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039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75916A (zh) * | 2021-12-24 | 2022-05-13 | 陈翠连 | 一种船只停靠用的快速固定泊缆绳的装置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20226481.9U patent/CN2121039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75916A (zh) * | 2021-12-24 | 2022-05-13 | 陈翠连 | 一种船只停靠用的快速固定泊缆绳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37536B (zh) | 排水型船舶的船艏布置 | |
CN212103912U (zh) | 一种码头防撞系统 | |
CN215801418U (zh) | 一种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 |
KR20120097827A (ko) | 전자석을 이용한 선박의 계류 장치 | |
CN102602510A (zh) | 抗撞减摇型单体船 | |
CN111824354A (zh) | 一种船舶靠岸定位缓冲机构 | |
CN204527580U (zh) | 一种船坞的船舶进出导向装置 | |
CN1115297A (zh) | 护航拖引和/或海港用的拖船 | |
CN106114755A (zh) | 一种船舶曲面内壳纵骨排布方法 | |
CN110949611B (zh) | 一种系泊装置、船舶及该系泊装置的布置方法 | |
EP2818396B1 (en) | Vessel, docking system and docking structure | |
CN216999561U (zh) | 一种船用停船防撞装置 | |
KR101195608B1 (ko) | 두 선박 사이의 상대운동 감소 장치 | |
CN214695451U (zh) | 一种船用停船防撞装置 | |
US8821066B1 (en) | Shock mitigating universal launch and recovery system | |
US9061737B2 (en) | Vertical glide mooring system | |
CN215475645U (zh) | 一种海洋工程用船用防碰撞装置 | |
CN202609052U (zh) | 一种用于浮船坞坞墙上的引船限位液压装置 | |
CN204185760U (zh) | 用于桥梁承台的复合材料防撞围堰 | |
CN204185828U (zh) | 滚动式桥梁承台防护圈 | |
CN104652255A (zh) | 用于弓形桥洞的桥梁的防撞装置 | |
CN203583349U (zh) | 用于弓形桥洞的桥梁的防撞装置 | |
CN102530200A (zh) | 用于浮船坞引船的液压定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2500909U (zh) | 一种海上风电运维船登乘用固定结构 | |
CN105539739A (zh) | 一种码头登船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