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0367U -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0367U
CN212100367U CN201922420748.8U CN201922420748U CN212100367U CN 212100367 U CN212100367 U CN 212100367U CN 201922420748 U CN201922420748 U CN 201922420748U CN 212100367 U CN212100367 U CN 212100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asing
sides
locating piece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07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07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0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0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0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包括壳体、压平结构、除臭结构和拆装结构,所述壳体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皮带,所述壳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皮带与转动轴之间连接传动,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二维码扫描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拆装结构实现对壳体的拆装,从而便于内部清洁,利用壳体底端两侧定位块固定于壳体底端部分定位槽内部,定位块固定在定位槽内部后可以利用定位槽一侧的伸缩槽内部的伸缩块配合伸缩弹簧对定位块进行卡合固定,有效避免其脱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箱作为一种能够储存垃圾的箱体十分不卫生,但是又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每家每户必做的一件事,但垃圾分类也只是看个人素质,因此也会有很多人直接将垃圾直接扔进垃圾箱,为此市面上也逐渐出现一种智能垃圾箱需要进行扫码才能进行开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智能垃圾箱不便拆装,从而当需要对垃圾箱内部进行清洁时不方便;
(2)传统的智能垃圾箱填垃圾时极易填满,但很多都是一些蓬松的垃圾,进而出现垃圾箱得不到充分利用;
(3)传统的智能垃圾箱内部没有除臭结构,从而垃圾箱内部容易发臭,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拆装、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易发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包括壳体、压平结构、除臭结构和拆装结构,所述壳体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皮带,所述壳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皮带与转动轴之间连接传动,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二维码扫描器,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平结构,所述壳体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结构,所述除臭结构的内部依次安装有除臭箱、提手、滑轮、滑轨和卡槽。
优选的,所述压平结构的内部依次安装有丝杆、旋转盘、滑块、滑槽和压板,压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滑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外径小于滑槽的内径,压板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箱,除臭箱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提手,除臭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滑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
优选的,所述拆装结构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定位槽、定位块、伸缩块、伸缩槽和伸缩弹簧,定位块分别固定于壳体底端的两侧,定位块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槽,伸缩槽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块,伸缩块的外径小于定位块的内径,伸缩块与定位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不仅实现了方便拆装,实现了充分利用,而且实现了不容易发臭的功能;
(1)通过设置有拆装结构实现对壳体的拆装,从而便于内部清洁,利用壳体底端两侧定位块固定于壳体底端部分定位槽内部,定位块固定在定位槽内部后可以利用定位槽一侧的伸缩槽内部的伸缩块配合伸缩弹簧对定位块进行卡合固定,有效避免其脱落;
(2)通过设置有压平结构实现对壳体的充分利用,首先需要通过二维码扫描器进行二维码扫描,扫描完成后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皮带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转动轴带动挡板翻转打开壳体的进料口,大量垃圾进入后能够利用转动旋转盘使丝杆转动,丝杆带动压板下压,压板利用两侧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防止其偏移;
(3)通过设置有除臭结构实现对壳体内部的除臭,利用壳体内部底端两侧卡槽内部的除臭箱能够有效进行内部除臭,除臭箱通过滑轮能够在卡槽上滑轨内部滑动,对其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臭结构正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伺服电机;2、壳体;3、挡板;4、二维码扫描器;5、转动轴;6、压平结构;601、丝杆;602、旋转盘;603、滑块;604、滑槽;605、压板;7、除臭结构;701、除臭箱;702、提手;703、滑轮;704、滑轨;705、卡槽;8、皮带;9、拆装结构;901、定位槽;902、定位块;903、伸缩块;904、伸缩槽;905、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包括壳体2、压平结构6、除臭结构7和拆装结构9,壳体2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且挡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皮带8,壳体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该伺服电机1的型号可为MR-J2S-10A,伺服电机1通过皮带8与转动轴5之间连接传动,壳体2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二维码扫描器4,壳体2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平结构6,壳体2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9,壳体2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结构7,除臭结构7的内部依次安装有除臭箱701、提手702、滑轮703、滑轨704和卡槽705;
压平结构6的内部依次安装有丝杆601、旋转盘602、滑块603、滑槽604和压板605,压板6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601,压板60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604,滑槽60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603,滑块603的外径小于滑槽604的内径,压板605通过滑块603与滑槽60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需要通过二维码扫描器4进行二维码扫描,扫描完成后伺服电机1启动通过皮带8带动转动轴5转动,进而转动轴5带动挡板3翻转打开壳体2的进料口,大量垃圾进入后能够利用转动旋转盘602使丝杆601转动,丝杆601带动压板605下压,压板605利用两侧滑块603在滑槽604内部滑动,防止其偏移;
卡槽70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箱701,除臭箱701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提手702,除臭箱7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703,滑轮7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704;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利用壳体2内部底端两侧卡槽705内部的除臭箱701能够有效进行内部除臭,除臭箱701通过滑轮703能够在卡槽705上滑轨704内部滑动,对其进行拆卸;
拆装结构9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定位槽901、定位块902、伸缩块903、伸缩槽904和伸缩弹簧905,定位块902分别固定于壳体2底端的两侧,定位块902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槽901,定位槽90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槽904,伸缩槽904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905,伸缩弹簧90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块903,伸缩块903的外径小于定位块902的内径,伸缩块903与定位块90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利用壳体2底端两侧定位块902固定于壳体2底端部分定位槽901内部,定位块902固定在定位槽901内部后可以利用定位槽901一侧的伸缩槽904内部的伸缩块903配合伸缩弹簧905对定位块902进行卡合固定,有效避免其脱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需要通过二维码扫描器4进行二维码扫描,扫描完成后伺服电机1启动通过皮带8带动转动轴5转动,进而转动轴5带动挡板3翻转打开壳体2的进料口,大量垃圾进入后能够利用转动旋转盘602使丝杆601转动,丝杆601带动压板605下压,压板605利用两侧滑块603在滑槽604内部滑动,防止其偏移。
之后,利用壳体2底端两侧定位块902固定于壳体2底端部分定位槽901内部,定位块902固定在定位槽901内部后可以利用定位槽901一侧的伸缩槽904内部的伸缩块903配合伸缩弹簧905对定位块902进行卡合固定,有效避免其脱落。
最后,利用壳体2内部底端两侧卡槽705内部的除臭箱701能够有效进行内部除臭,除臭箱701通过滑轮703能够在卡槽705上滑轨704内部滑动,对其进行拆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包括壳体(2)、压平结构(6)、除臭结构(7)和拆装结构(9),所述壳体(2)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且挡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皮带(8),所述壳体(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通过皮带(8)与转动轴(5)之间连接传动,所述壳体(2)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二维码扫描器(4),所述壳体(2)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平结构(6),所述壳体(2)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9),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结构(7),所述除臭结构(7)的内部依次安装有除臭箱(701)、提手(702)、滑轮(703)、滑轨(704)和卡槽(7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结构(6)的内部依次安装有丝杆(601)、旋转盘(602)、滑块(603)、滑槽(604)和压板(605),压板(6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6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60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604),滑槽(60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603),滑块(603)的外径小于滑槽(604)的内径,压板(605)通过滑块(603)与滑槽(60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0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除臭箱(701),除臭箱(701)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提手(702),除臭箱(7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703),滑轮(7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7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结构(9)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定位槽(901)、定位块(902)、伸缩块(903)、伸缩槽(904)和伸缩弹簧(905),定位块(902)分别固定于壳体(2)底端的两侧,定位块(902)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槽(9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90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槽(904),伸缩槽(904)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905),伸缩弹簧(90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块(903),伸缩块(903)的外径小于定位块(902)的内径,伸缩块(903)与定位块(90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CN201922420748.8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Active CN212100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0748.8U CN21210036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0748.8U CN21210036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0367U true CN21210036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4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0748.8U Active CN21210036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0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24200U (zh)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装置
CN210456039U (zh) 一种便于分类的一体式环保垃圾箱
CN110758930B (zh) 一种家用分类打包垃圾桶
CN212100367U (zh) 一种智能垃圾箱扫码开门装置
CN108501561B (zh) 一种办公用自动装订机
CN214872919U (zh) 食品垃圾处理设备
CN211894591U (zh) 一种用于废弃医疗器械收集的垃圾桶
CN112830120B (zh) 一种医用废弃药瓶分类的垃圾桶
CN209758174U (zh) 一种小区物业用道路垃圾收集装置
CN211811480U (zh) 楼宇自动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装置
CN109592253A (zh) 一种智能称重的可回收物分类箱
CN208262976U (zh) 一种档案管理打孔装置
CN208527306U (zh) 一种风辅式弹跳筛选机
CN109368089A (zh) 一种视觉识别的智能厨余垃圾箱
CN108313560A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环保分类垃圾桶
CN213949516U (zh) 一种便于整理垃圾袋和倾倒垃圾的垃圾桶
CN214932747U (zh)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213264018U (zh) 一种多功能垃圾回收装置
CN110803413A (zh) 一种办公家用垃圾分类桶
CN219193310U (zh) 一种便捷式垃圾箱
CN215286509U (zh) 一种具有分类结构的医疗废弃物收集装置
CN211443622U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219541314U (zh) 一种高效自动垃圾压缩机
CN219597821U (zh) 轨道车辆配件制造用的冲压装置
CN218506722U (zh) 一种多功能办公室垃圾回收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