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9705U -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9705U
CN212099705U CN202020649375.1U CN202020649375U CN212099705U CN 212099705 U CN212099705 U CN 212099705U CN 202020649375 U CN202020649375 U CN 202020649375U CN 212099705 U CN212099705 U CN 212099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body
slot
box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93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呈祝
王景伟
巴根纳
闫盘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93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9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9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9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该包装箱底垫片包括:承载板;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间隔设置;设于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承载板的垂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盒体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缓解了在包装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底垫片由于受到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被包装物易受损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底垫片通常用于包装箱的填充材料,设置在包装箱的底部,起到调整被包装物在包装箱内的高度、以及支撑被包装物的作用。CN206087658U公开了一种模切成型的纸质垫片,其通过纸板进行折叠成型,可以放入纸箱中其支撑作用。但是,在包装运输或装卸过程中,由于上下往复颠簸或晃动,加剧了底垫片的接触应力,使其难以承受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使得底垫片的结构发生变形,导致被包装物的终端形象受损。尤其是带有视窗展示的礼盒,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受损,相应地,对被包装物的防护性能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以缓解在包装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底垫片由于受到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被包装物易受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包括:
承载板;
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间隔设置;
设于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承载板的垂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盒体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为一体结构;成型一体结构的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结构包括纸板,所述纸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折叠部、中间成型板和第二折叠部;所述中间成型板用于成型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折叠部用于成型所述第一盒体,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折板、第一底折板和第二侧折板;所述第二折叠部用于成型所述第二盒体,所述第二折叠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侧折板、第二底折板和第四侧折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折板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的第二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交叉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折板;所述第四侧折板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槽配合的第四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交叉插接于所述第四侧折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槽设于所述第一侧折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底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槽设于所述第四侧折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底折板的一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四插槽之间设有凸起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包括交叉插接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设有第五插槽,所述第二插板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槽配合的第六插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1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成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孔部,所述第一开孔部弯折至与所述第一侧折板粘接,所述第二开孔部弯折至与所述第四侧折板粘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孔部和所述第二开孔部均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包括:
储物腔;
上述的包装箱底垫片,所述包装箱底垫片能设置于所述储物腔的底部,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能分别与所述储物腔的内侧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垫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连接,具有以下优点:
(一)连接板可以减少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向外侧或者内侧偏移;
(二)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
(三)第一盒体、第二盒体与连接板一起,对被包装物进行支撑,更加稳固。
该包装箱垫片可以缓冲被包装物因上下颠簸造成的变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缓解了在包装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底垫片由于受到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被包装物易受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中的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中的纸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中的连接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板中的第一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连接板中的第二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底垫片中的连接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承载板;101、承载板的垂线方向;11、第一开孔部;12、第二开孔部;
21、第一盒体;22、第二盒体;23、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
30、纸板;301、第一方向;
31、第一折叠部;311、第一侧折板;312、第二侧折板;313、第一底折板;
32、中间成型板;
33、第二折叠部;331、第三侧折板;332、第四侧折板;333、第二底折板;
41、第一插槽;42、第二插槽;43、第三插槽;44、第四插槽;45、第五插槽;46、第六插槽;
50、连接板;51、第一插板;52、第二插板;53、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如图1和图2所示,该包装箱底垫片包括:承载板10、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和连接板50;第一盒体21与第二盒体22间隔设置于承载板10的同一侧;连接板50设于第一盒体21与第二盒体22之间,连接板50沿垂直于承载板10的方向设置,连接板50的第一端与第一盒体21连接,连接板50的第二端与第二盒体22连接。
该包装箱垫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连接板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连接,具有以下优点:
(一)连接板50可以减少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向外侧或者内侧偏移;
(二)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
(三)第一盒体21、第二盒体22与连接板50一起,对被包装物进行支撑,更加稳固。
该包装箱垫片可以缓冲被包装物因上下颠簸造成的变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缓解了在包装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底垫片由于受到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被包装物易受损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连接板50可以为平面状,也可以为曲面状。连接板50沿承载板的垂线方向101设置,以与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一起起到支撑作用,即连接板50的延伸方向接近于承载板的垂线方向101。优选地,当连接板50为平面时,连接板50垂直于承载板10;当连接板50为曲面时,连接板50以平行于承载板的垂线方向101延伸。连接板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承载板10的长度较大时,可以设置多个连接板50,以增强该包装箱垫片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承载板10、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可以采用瓦楞纸板通过模切、折叠、成型以及粘合而成。如图4所示,成型一体结构的承载板10、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的结构包括纸板30,纸板30包括沿第一方向301依次分布的第一折叠部31、中间成型板32和第二折叠部33;中间成型板32用于成型承载板10;第一折叠部31用于成型第一盒体21,第一折叠部31包括沿第一方向301依次分布的第一侧折板311、第一底折板313和第二侧折板312;第二折叠部33用于成型第二盒体22,第二折叠部33包括沿第一方向301依次分布的第三侧折板331、第二底折板333和第四侧折板332。
相邻的侧折板、底折板和中间成型板之间设有压痕线,以便于进行折叠。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盒体21呈矩形,第一折叠部31向内翻折,折叠成型第一盒体21,第一侧折板311的外侧边固定于承载板10,第一侧折板311和第二侧折板312分别作为第一盒体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第一底折板313作为第一盒体21的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第二盒体22呈矩形,第二折叠部33向内翻折,折叠成型第二盒体22,第四侧折板332的外侧边固定于承载板10,第三侧折板331和第四侧折板332分别作为第二盒体2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第二底折板333作为第二盒体22的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
连接板50与第一盒体21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板50与第二盒体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粘接或者钉连接。该包装箱底垫片作进一步改进:第一盒体21上设有第一插槽41,连接板50的第一端设有与第一插槽41配合的第二插槽42,连接板50的第一端交叉插接于第一侧折板311;第二盒体22上设有第三插槽43,连接板50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三插槽43配合的第四插槽44,连接板50的第二端交叉插接于第四侧折板332。连接板50与第一盒体21之间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相互勾接,连接板50与第二盒体22之间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相互勾接,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和组装便捷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1可以设置于第一盒体21的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第三插槽43可以设置于第二盒体22的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连接板50能够通过第一插槽41和第三插槽43,插接到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上。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折板311设有沿第一方向301延伸的第一插槽41,第四侧折板332设有沿第一方向301延伸的第三插槽43,使得第一插槽41成型于第一盒体21的内侧壁上,且靠近其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第三插槽43成型于第二盒体22的内侧壁上,且靠近其与承载板相对的底壁23,连接板50能够通过第一插槽41和第三插槽43插接到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上。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连接板50与第一盒体21之间和连接板50与第二盒体22之间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并且通过交叉连接的方式,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如图3所示,将连接板50拆除后,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可以分别进行折叠,折叠至贴近承载板10,从而节省储运空间,便于该包装箱底垫片进行叠放运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插槽41设置于第一盒体21的内侧壁上,且贴近承载板10;第三插槽43可以设置于第二盒体22的内侧壁上,且贴近承载板10。即:如图4所示,第一侧折板311设有沿第一方向301延伸的第一插槽41,第四侧折板332设有沿第一方向301延伸的第三插槽43,并且,第一插槽41设于第一侧折板311的远离第一底折板313的一侧,第三插槽43设于第四侧折板332的远离第二底折板333的一侧。连接板50以图1中的从下往上的方向插接到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中,定位后,连接板50与承载板10抵接,可以避免连接板50脱离,使得连接更加牢靠,有利于保持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的尺寸位置,提高该包装箱底垫片的整体结构强度。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连接板50与第一侧折板311连接,将连接板50与第四侧折板332连接之后,然后再将第一侧折板311与承载板10进行固定,将第四侧折板332与承载板10进行固定。
连接板50可以为一体的整块板结构,也可以由多块板组合而成。进一步地,连接板50包括交叉插接的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如图5-图7所示,第一插板51设有第五插槽45,第二插板52设有与第五插槽45配合的第六插槽46。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相互勾接,连接牢靠,且方便两者之间拆装。这样,该包装箱底垫片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插板51插接到第一盒体21上,第二插板52插接到第二盒体22上,然后将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连接到一起;该包装箱底垫片在拆卸时,可以先将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拆分开,然后再分别将第一插板51从第一盒体21上拆下来,第二插板52从第二盒体22上拆下来。采用该结构,便于实现连接的可拆卸连接,将连接板50拆除后,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可以分别折叠至贴近承载板10,节省储运空间,便于该包装箱底垫片进行叠放运输。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可以与纸板30一起进行叠放运输,待工厂使用时再进行拼接成型,降低运输成本。
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的厚度可以选用3mm~8mm。如图8所示,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之间的夹角记为β,当β<3°时,第一插板51与第二插板52易受力脱落;而交叉角越大将减弱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的固定程度。为此发明人做了优化设计:满足3°≤β≤15°,使得第一插板51与第二插板52之间不易因受力发生脱落,并且可提高整体承受拉力的能力,增强第一盒体21、连接板50和第二盒体22整理的承压能力。
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起到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的桥梁作用,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以及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的沿承载板的垂线方向101的四个侧板,一共呈现6个支撑板结构,第一插板51和第二插板52同时能够起到减少各支撑板之间的偏移的作用,使该包装箱底垫片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板50的第二插槽和第四插槽之间设有凸起部53,如图1所示,连接板50插接到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中,第二插槽42的外侧位于第一盒体21内,且与第一盒体21的底壁抵接;第四插槽44的外侧位于第二盒体22内,且与第一盒体21的底壁抵接。考虑到第一盒体21的底壁和第二盒体22的底壁的壁厚,通过设置凸起部53,可以使连接板50与第一盒体21的底壁和第二盒体22的底壁保持平齐,便于稳定地支撑被包装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成型板3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孔部12,第一开孔部11弯折至与第一侧折板311粘接,第二开孔部12弯折至与第四侧折板332粘接,以实现将第一侧折板311和第四侧折板332固定到承载板10上,同时在承载板10上形成孔结构,方便拿起。优选地,中间成型板32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孔部11和两个第二开孔部12。进一步地,第一开孔部11和第二开孔部12均呈矩形,以方便折叠。
该包装箱底垫片可以用于包装礼盒的底部垫片、售卖成列台、储运底拖等支撑结构,被包装物可以为食品、饮料、各类砖体结构或者罐体等结构。例如,用于礼盒中,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与礼盒的底壁接触,承载板10朝上,用于承载被包装物。该包装箱底垫片支撑被包装物,可以实现对被包装物的底部防护,避免被包装物上下位置发生偏移。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包括:储物腔和上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包装箱底垫片能设置于储物腔的底部,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能分别与储物腔的内侧壁抵接。包装箱垫片可以缓冲被包装物因上下颠簸造成的变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同时第一盒体21和第二盒体22对储物腔的内侧壁进行支撑,可以更加稳定地承受被包装物的压力冲击,减少结构变形,更好地保护被包装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
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间隔设置;
设于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承载板的垂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盒体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为一体结构;
成型一体结构的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结构包括纸板,所述纸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折叠部、中间成型板和第二折叠部;所述中间成型板用于成型所述承载板;
所述第一折叠部用于成型所述第一盒体,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折板、第一底折板和第二侧折板;
所述第二折叠部用于成型所述第二盒体,所述第二折叠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侧折板、第二底折板和第四侧折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折板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的第二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交叉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折板;
所述第四侧折板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槽配合的第四插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交叉插接于所述第四侧折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设于所述第一侧折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底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槽设于所述第四侧折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底折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四插槽之间设有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交叉插接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设有第五插槽,所述第二插板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槽配合的第六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成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孔部,所述第一开孔部弯折至与所述第一侧折板粘接,所述第二开孔部弯折至与所述第四侧折板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部和所述第二开孔部均呈矩形。
10.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物腔;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底垫片,所述包装箱底垫片能设置于所述储物腔的底部,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能分别与所述储物腔的内侧壁抵接。
CN202020649375.1U 2020-04-26 2020-04-26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Active CN212099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75.1U CN21209970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75.1U CN21209970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9705U true CN21209970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9375.1U Active CN21209970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9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8273B2 (en) High strength partition box assembly
CA2841046C (en) Reinforcing support assemblies for a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090266873A1 (en) Polygonal tray having reinforced corners
KR20070010189A (ko) 플랫폼
KR100781612B1 (ko) 종이 포장상자
KR200390818Y1 (ko) 포장용 상자
CN212099705U (zh)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JP4799023B2 (ja) トレー用仕切体
KR200390241Y1 (ko) 포장용 상자
CN212797685U (zh) 一种侧垫片、底垫片、侧垫片组件、包装箱内衬及包装箱
CN210708348U (zh) 一种上下盖盒
JP4628487B1 (ja) 包装箱
CN216333397U (zh) 一种包装箱
CN219361959U (zh) 软包用卡纸包装结构
CN216784145U (zh) 一种自带固定瓶卡的盒型结构
CN211167771U (zh) 包装结构
JP7172869B2 (ja) 仕切り一体型トレーおよびそのブランク
JP7400612B2 (ja) シート材、蓋体、及び包装箱
CN209956583U (zh) 一种缓冲包装盒
CN221114769U (zh) 一种承重改善型纸箱
TWI824933B (zh) 緩衝結構
CN216784426U (zh) 一种液晶屏包装缓冲结构
CN210592914U (zh) 一种包装盒
AU2020100313A4 (en) Packing container and sheet material for packing container
JP7334544B2 (ja) ト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