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771U - 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771U
CN211167771U CN201921904129.XU CN201921904129U CN211167771U CN 211167771 U CN211167771 U CN 211167771U CN 201921904129 U CN201921904129 U CN 201921904129U CN 211167771 U CN211167771 U CN 211167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plate
side plate
cover
packag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41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宗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9041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771U/zh
Priority to TW109209208U priority patent/TWM603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结构,其包括一本体组以及一盖板组。本体组包括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且该些侧板沿一第一方向依序相邻接。盖板组与该些侧板之间分别具有一顶边折线。盖板组包括一第一盖板、一第二盖板、一第三盖板及一第四盖板,沿一第二方向依序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第一盖板于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一延伸部。第二盖板具有两第一凹口形成于相对于配置顶边折线的两边角。第三盖板于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二延伸部。第四盖板具有两第二凹口形成于相对于配置顶边折线的两边角。通过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的结构,增加胶带黏贴于本体组的面积,以解决胶带容易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纸箱为常见的包装结构,其成本较低,且平常可以平放的方式堆叠储存。待须使用时,再将包装结构(例如纸箱)折叠成立体结构,并将物品装箱后运送。图1为习知包装结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一般而言,包装结构9包括本体91、盖板92及底板93等结构。底板93被翻折至垂直于本体91,并利用胶带8使底板93与本体91相互固定,使本体91与底板93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置放须运送或储放的物品。最后将盖板92翻折至垂直于本体91,同样以胶带8将盖板92与本体91相互固定,使物品被封箱于包装结构9内。
由于胶带8须同时黏贴相对的两个盖板92(或底板93)及本体91的侧壁,才能将盖板92与本体91相互固定。又,因包装结构9(例如纸箱)本身具有些许的弹性,若胶带8贴附于本体91的面积必须要能克服两侧盖板92的弹力(或拉力)。然而,包装结构9的本体91通常印有注意事项,例如易碎物、须冷藏等。为了不遮蔽到注意事项,胶带8贴附于本体91的面积有限,进而造成胶带8脱落的情形,如图1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通过本体组具有延伸部的结构,增加胶带黏贴于本体组的面积,以解决习知包装结构容易造成胶带脱落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其包括一本体组以及一盖板组。本体组包括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沿一第一方向依序相邻接,并可翻折地形成一框体。盖板组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分别具有一顶边折线。盖板组包括一第一盖板、一第二盖板、一第三盖板及一第四盖板。第一盖板沿一第二方向连接于第一侧板,并于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可翻折地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盖板沿第二方向连接于第二侧板并具有两第一凹口,两第一凹口位于第二盖板相反于顶边折线的两边角。第三盖板沿第二方向连接于第三侧板,并于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可翻折地连接于第三侧板。第四盖板沿第二方向连接于第四侧板,并具有两第二凹口,两第二凹口位于第四盖板相反于顶边折线的两边角。其中,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及第四盖板翻折至垂直于框体,且第二盖板及第四盖板叠设于第一盖板及第三盖板,两第一凹口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二凹口形成一第一容置部及一第二容置部,使第一延伸部得以容置于第一容置部,且第二延伸部得以容置于第二容置部。
承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其包括本体组及盖体组。其中,本体组的相对两侧板(第一侧板及第三侧板)分别具有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而相邻的盖板(第二盖板及第四盖板)则对应具有两凹口(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盖板翻折后,该些凹口(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可形成两个容置部(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翻折后容置于(第一及第二)容置部内,使得(第二及第四)盖板及(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皆位于包装结构的上表面。胶带则可直接黏贴至(第二及第四)盖板的交界,并延伸至本体组的(第一及第二)延伸部,进而可增加胶带黏贴于本体组的范围,以达到不易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包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包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翻折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盖板与第四盖板翻折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翻折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包装结构以胶带黏贴后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包装结构1 本体组10
顶边折线101 底边折线102
侧边折线103 第一侧板11
第一延伸部111 第一折线112
第三延伸部113 第二侧板12
第三侧板13 第二延伸部131
第二折线132 第四延伸部133
第四侧板14 黏贴部141
盖板组20 第一盖板21
第二盖板22 第一凹口221a、221b
第三盖板23 第四盖板24
第二凹口241a、241b 底板组30
第一底板31 第二底板32
第三凹口321a、321b 第三底板33
第四底板34 第四凹口341a、341b
胶带8 包装结构9
本体91 盖板92
底板93 边角C
第一容置部C1 第二容置部C2
差值D 第一方向D1
第二方向D2 第一水平高度L1
第二水平高度L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包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其包括一本体组10、一盖板组20以及底板组30。本体组10具有一顶边折线101及一底边折线102,分别位于本体组10的相对两侧边,即顶边及底边。具体而言,顶边折线101位于本体组10与盖板组20之间,而底边折线102位于本体组10与底板组30之间。又,本体组10包括一第一侧板11、一第二侧板12、一第三侧板13及一第四侧板14,并沿着一第一方向D1依序相连接,而顶边折线101位于盖板组20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之间。须说明的是,本体组10的多个侧板为一体的结构,以侧边折线103区分为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侧板12与第一侧板11相邻,而第三侧板13与第二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相邻,使前述侧板(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可沿第一方向D1依序相连,并可翻折地形成一框体(立体结构)。如图3所示,当本体组10折叠成框体,第三侧板13相对于第一侧板11,第四侧板14相对于第二侧板12。较佳的,另外,第四侧板14还可包括一黏贴部141,并可黏贴于第一侧板11,使本体组10形成四边形柱体。
如图2所示,盖板组20邻近于顶边折线101,且盖板组20包括一第一盖板21、一第二盖板22、一第三盖板23及一第四盖板24。第一盖板21沿第二方向D2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盖板22沿第二方向D2连接于第二侧板12,第三盖板23沿第二方向D2连接于第三侧板13,而第四盖板24沿第二方向D2连接于第四侧板14。底板组30则邻近于底边折线102,也就是,盖板组20与底板组30分别位于本体组10的相对两侧边(顶边及底边)。底板组30包括一第一底板31、一第二底板32、一第三底板33及一第四底板34,并依序沿相反于第二方向D2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第一底板31、第二底板32、第三底板33及第四底板34分别翻折至垂直于本体组10,使底板组30与本体组10共同形成一箱体,如图3所示,以提供置放物品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具有一第一延伸部111,其自顶边折线101延伸而成,并可翻折地连接于第一侧板11。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111是自顶边折线101向外(或向第一盖板21)的方向延伸而成。由于第一盖板21连接于第一侧板11,于制备上,可直接自顶边折线101的上方(即往第一盖板21的方向)切割形成第一延伸部111。又,第三侧板13也具有一第二延伸部131,自顶边折线101延伸而成,并可翻折地连接于第三侧板13。同样的,可直接自顶边折线101的上方(即往第三盖板23的方向)切割形成第二延伸部131。
第二盖板22具有两第一凹口221a、221b,两第一凹口221a、221b位于第二盖板22相反于顶边折线101的两边角C。也就是说,第一凹口221a、221b位于第二盖板22相对于顶边折线101的一侧边,且位于该侧边的两边角C。同样的,第四盖板24具有两第二凹口241a、241b,两第二凹口241a、241b位于第四盖板24相反于顶边折线101的两边角C。也就是,第二凹口241a、241b位于第四盖板24相对于顶边折线101的一侧边,且位于该侧边的两边角C。
当需封箱时,可先将第一盖板21与第三盖板23翻折至垂直于框体(本体组10),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翻折后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31分别垂直于第一盖板21与第三盖板23。接着,将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翻折至垂直于本体组10,且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叠设于第一盖板21及第三盖板23,如图5所示,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盖板与第四盖板翻折后的示意图。此时,其中第一凹口221a与其中一第二凹口241a形成一第一容置部C1,另一第一凹口221b与另一第二凹口241b形成一第二容置部C2。
其中,第一容置部C1与第二容置部C2用以分别容置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31。较佳的,第一延伸部111的构型与第一容置部C1的构型相互配合,且第二延伸部131与第二容置部C2的构型相互配合。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31的构型是长方形结构。对应的,第一凹口221a、221b与第二凹口241a、241b为长方形的凹口,使第二盖板22与第四盖板24翻折后所共同形成的第一容置部C1及第二容置部C2的构型为长方形的结构,并使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得以紧密地容置于第一容置部C1与第二容置部C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31也可以为其他的构型,仅须使第一凹口221a、221b与第二凹口241a、241b结合形成的第一容置部C1及第二容置部C2为相同形状,以达到相互卡合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其形状。
又,由于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须预留翻折的空间(于后进一步说明),进而使本实施例的第一容置部C1的面积设计为小于第一延伸部111的面积,第二容置部C2的面积设计为小于第二延伸部131的面积。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翻折后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分别翻折至垂直于第一侧板11及第三侧板13,第一延伸部111可紧密地容置于第一容置部C1,第二延伸部131可紧密地容置于第二容置部C2。
此时,第二盖板22、第四盖板24、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皆位于包装结构1的上表面,而可利用胶带8直接黏贴至第二盖板22与第四盖板24的交界,并延伸至本体组10的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如图7所示。图7为图6所示的包装结构以胶带黏贴后的示意图。通过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的设置,增加胶带8黏贴于本体组10的范围,以达到不易脱落的效果。另外,当堆叠储放多个包装结构1时,还可利用上方包装结构1的重量压迫至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的区域,使胶带8可以黏贴的更加稳固,以达到防止脱落的效果。
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侧板11的顶边折线101与位于第三侧板13的顶边折线101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于此称为第一水平高度L1。又,位于第二侧板12的顶边折线101与位于第四侧板14的顶边折线101也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于此称为第二水平高度L2。在本实施例中,是先翻折第一盖板21及第三盖板23,再翻折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对应的,顶边折线101设计为第二水平高度L2相较于第一水平高度L1更靠近盖板组20。以图2的视角而言,第二水平高度L2高于第一水平高度L1,即更靠近盖板组20的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
又,第一延伸部111具有一第一折线112,而第二延伸部131具有一第二折线132,为预留翻折的空间,第一折线112与第二折线132位于第二水平高度L2。也就是说,第一折线112及第二折线132与位于第二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的顶边折线101位于相同的水平(第二水平高度L2),且较靠近于盖板组20。由于本实施例是先翻折第一盖板21及第三盖板23,故第二水平高度L2与第一水平高度L1的差值D较佳可大于等于第二盖板22或第四盖板24的厚度。
通过前述结构,当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31翻折至垂直于本体组10时,如图6所示,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可与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多个包装结构1堆叠时,若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相较于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有凹陷或者凸出的情形,则会造成位于下方的包装结构1受力不均,而容易受损。因此,通过前述结构,使第一延伸部111及第二延伸部131可与第二盖板22及第四盖板24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以达到水平地堆叠存放,避免包装结构1受损的效果。
较佳的,包装结构1的底部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侧板11还具有一第三延伸部113,第三侧板13还具有一第四延伸部133,第三延伸部113及第四延伸部133则是自底边折线102延伸而成。对应的,第二底板32具有两第三凹口321a、321b,第四底板34具有两第四凹口341a、341b。也就是说,盖板组20的结构与底板组30的结构是相同的。除了底板组30也可通过第三延伸部113及第四延伸部133达到防止胶带8脱落的效果以外,还可使包装结构1在制程与组装上,更无须区分顶边及底边。
组装时,同样可先将第一底板31及第三底板33翻折至垂直于框体(本体组10)后,再将第二底板32及第四底板34翻折至垂直于本体组10,并叠设于第一底板31及第三底板33。最后,再翻折第三延伸部113与第四延伸部133,使第三延伸部113容置于其中一第三凹口321a与其中一第四凹口341a所形成的容置部(请参考第一容置部C1),第四延伸部133容置于另一第三凹口321b与另一第四凹口341b所形成容置部(请参考第二容置部C2)。另外,第三延伸部113与第四延伸部133也具有折线,其水平高度与位于第二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的底边折线102相同,其细节可参考前述的第一折线112及第二折线132,于此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其包括本体组及盖体组。其中,本体组的相对两侧板(第一侧板及第三侧板)分别具有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而相邻的盖板(第二盖板及第四盖板)则对应具有两凹口(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盖板翻折后,该些凹口(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可形成两个容置部(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翻折后容置于(第一及第二)容置部内,使得(第二及第四)盖板及(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皆位于包装结构的上表面。胶带则可直接黏贴至(第二及第四)盖板的交界,并延伸至本体组的(第一及第二)延伸部,进而可增加胶带黏贴于本体组的范围,以达到不易脱落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非限制于上述实施例。譬如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架构者,皆应为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要求范围,而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组,包括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以及一第四侧板,且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沿一第一方向依序相连接,并可翻折地形成一框体;以及
一盖板组,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之间分别具有一顶边折线,该盖板组包括一第一盖板、一第二盖板、一第三盖板以及一第四盖板,且该第一盖板沿一第二方向连接于该第一侧板,并于该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可翻折地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盖板沿该第二方向连接于该第二侧板,并具有两第一凹口,该两第一凹口位于该第二盖板相反于该顶边折线的两边角,该第三盖板沿该第二方向连接于该第三侧板,并于该顶边折线上方切割形成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可翻折地连接于该第三侧板,该第四盖板沿该第二方向连接于该第四侧板,并具有两第二凹口,该两第二凹口位于该第四盖板相反于该顶边折线的两边角,
其中,该第一盖板、该第二盖板、该第三盖板及该第四盖板翻折至垂直于该框体,且该第二盖板及该第四盖板叠设于该第一盖板及该第三盖板,该两第一凹口分别与所对应的该第二凹口形成一第一容置部及一第二容置部,使该第一延伸部得以容置于该第一容置部,且该第二延伸部得以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顶边折线与位于该第三侧板的该顶边折线位于一第一水平高度,位于该第二侧板的该顶边折线与位于该第四侧板的顶边折线位于一第二水平高度,且该第二水平高度相较于该第一水平高度更靠近于该盖板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折线,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折线,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二折线位于该第二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水平高度与该第一水平高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盖板或该第四盖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构型与该第一容置部的构型相互配合,该第二延伸部的构型与该第二容置部的构型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部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延伸部的面积,该第二容置部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延伸部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装结构还包括:
一底板组,与该本体组之间具有一底边折线,该底板组包括一第一底板、一第二底板、一第三底板以及一第四底板,并依序沿相反于该第二方向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还具有一第三延伸部,该第三侧板还具有一第四延伸部,该第三延伸部及该第四延伸部自该底边折线延伸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底板具有两第三凹口,该第四底板具有两第四凹口,该第一底板、该第二底板、该第三底板以及该第四底板翻折至垂直于该框体,且该第二底板及该第四底板叠设于该第一底板及该第三底板,使该第三延伸部得以容置于该第三凹口与该第四凹口,且该第四延伸部得以容置于另一该第三凹口与另一该第四凹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组的结构与该底板组的结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侧板还包括一黏贴部,黏贴于该第一侧板。
CN201921904129.XU 2019-11-06 2019-11-06 包装结构 Active CN211167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129.XU CN211167771U (zh) 2019-11-06 2019-11-06 包装结构
TW109209208U TWM603442U (zh) 2019-11-06 2020-07-17 包裝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129.XU CN211167771U (zh) 2019-11-06 2019-11-06 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771U true CN21116777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8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4129.XU Active CN211167771U (zh) 2019-11-06 2019-11-06 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771U (zh)
TW (1) TWM60344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442U (zh) 202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5162A (en) Multiple display carton shipping package
TWI464096B (zh) Solar panel crates
MXPA06014617A (es) Recipiente de carton con soporte del fondo.
CN102114946A (zh) 显示面板用的下缓冲结构、包装缓冲结构及包装制作方法
TWM497637U (zh) 包裝盒
JP2010526730A (ja) ボトル包装箱及び対応する切り抜き材
KR200390818Y1 (ko) 포장용 상자
CN211167771U (zh) 包装结构
US20160176569A1 (en) Blan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xternal Packaging
JP2013154929A (ja) 梱包体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梱包方法
CN212738873U (zh) 一种一纸成型的不施胶瓷碗缓冲包装盒
US20050000852A1 (en) Display assembly
CN109720686B (zh) 陶瓷茶具包装盒及其制作方法
JP2003246319A (ja) 展示機能付包装用箱
KR200468026Y1 (ko) 모서리가 보강된 트레이 박스
CN216710004U (zh) 一种包装箱
KR200356682Y1 (ko) 절곡형 상자
JP3048955U (ja) 包装箱
JP2010189040A (ja) 緩衝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梱包構造
JPH08282647A (ja) 変形型テーパボツクス
CN210853297U (zh) 三角柱式转角强化型展示托盘用裁片
CN212099705U (zh) 包装箱底垫片及包装结构
JPH018515Y2 (zh)
CN216581755U (zh) 包装盒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CN221024838U (zh) 一种托盘围板箱用正反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