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9099U -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9099U
CN212099099U CN202020587227.1U CN202020587227U CN212099099U CN 212099099 U CN212099099 U CN 212099099U CN 202020587227 U CN202020587227 U CN 202020587227U CN 212099099 U CN212099099 U CN 212099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mpartment
carriage
railway carriage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72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犇
冯兵
陈磊
王晓曼
王辉
吴松
王岩
刘金丹
刘雪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aile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aile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aile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aile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72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9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厢顶板安装在厢顶板容纳仓内,厢侧板安装至厢侧板容纳仓,从而夹紧厢侧板,实现厢侧板与厢顶板的连接,可以保证车厢板不会变形,提高了结构安装精确度,同时方便拆卸,可根据运输物品的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通过焊接连接车厢板的方式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背景技术
厢式挂车分为厢式半挂车和厢式全挂车,厢式半挂车是在厢式汽车的底盘上改装或单独制造而成的,据其车厢的不同可分为客厢式和车厢式,客厢式的车厢与驾驶室一般为整体式结构,如救护车、住宿车、环境检测车、餐车、电视转播车等,厢式全挂车指载货部位为封闭厢体结构的全挂车。
厢式挂车的车厢通常都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加工制造而成,然而焊接而成的车厢板容易变形,对结构安装精度有很大影响,车厢的承载能力无法保证,焊接后车厢板间容易形成焊缝,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车厢震动会导致焊缝震动,长期的震动容易使焊缝散开,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同时车厢板一经焊接则不容易拆卸,无法根据运输的物品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使用较为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焊接车厢的方式容易导致车厢板变形,车厢板间容易形成焊缝,影响行车安全,且车厢板一经焊接则不容易拆卸,使用较为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所述斜板由所述竖板的底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底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互平行,所述斜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
优选的,所述内板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
优选的,所述外板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为波纹状。
优选的,所述外板的内侧壁面为波纹状。
优选的,所述竖板、所述横板、所述顶板、所述斜板、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一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表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长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通过设置竖板与横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厢顶板安装在厢顶板容纳仓内,通过设置斜板、内板与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厢侧板安装至厢侧板容纳仓,从而夹紧厢侧板,实现厢侧板与厢顶板的连接,可以保证车厢板不会变形,提高了结构安装精确度,同时方便拆卸,可根据运输物品的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通过焊接连接车厢板的方式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横板与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竖板,2、横板,3、厢顶板容纳仓,4、顶板,5、斜板,6、内板,7、外板,8、厢侧板容纳仓,9、第一V型槽,10、第二V型槽,11、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套,13、固定板,14、第二转动轴,15、第二转动套,16、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装配图。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1,横板2,所述横板2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2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1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3。
厢顶板容纳仓3的一侧面为竖板1,下端面为横板2,竖板1与横板2形成一个直角,厢顶板容纳仓3的另一侧、上端、前端及后端均为开放式,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
顶板4,所述顶板4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顶部,所述顶板4由所述竖板1的顶部向所述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厢顶板压板的底面与顶板4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压板,顶板4由竖板1的顶部向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可以保证水不会渗透到厢体内部,保证密封胶的存放。
斜板5,所述斜板5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底部,所述斜板5由所述竖板1的底部向所述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斜板5倾斜面的结构,能够增大构件的强度,减少自重,同时不易积水。
内板6,所述内板6设置于所述斜板5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6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6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外板7,所述外板7设置于所述斜板5的底部,所述外板7与所述内板6相互平行,所述斜板5、所述内板6与所述外板7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8。
厢侧板容纳仓8的一侧面为内板6,另一侧面为外板7,上端面为斜板5,厢侧板容纳仓8的前端、后端及下端均为开放式,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
所述内板6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9。所述外板7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10。
第一V型槽9与第二V型槽10便于与边梁构件连接打孔时的定位,无需划线,直接打孔,同时能够保证钻头不会侧滑,从而保证一侧的安装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顶板4的上端面为波纹状,可以增大顶板4与厢顶板压板的摩擦力。
所述外板7的内侧壁面为波纹状,可以增大外板7与厢侧板的摩擦力。
所述竖板1、所述横板2、所述顶板4、所述斜板5、所述内板6和所述外板7为一体成型,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装配车厢板时,将装置卡套在厢侧板上,厢侧板的上部位于厢侧板容纳仓8内,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将厢顶板放置在厢顶板容纳仓3内,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实现挂车车厢厢顶板和厢侧板的连接固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通过设置竖板1与横板2,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3,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通过设置斜板5、内板6与外板7,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8,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通过该上连接件连接车厢板,可以保证车厢板不会变形,提高了结构安装精确度,同时方便拆卸,可根据运输物品的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结构简单,支撑稳定性较好,便于装卸,与通过焊接连接车厢厢板的方式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5,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横板2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上可转动地套设有一第一转动套12,所述第一转动套12表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两个所述固定板13之间沿所述横板2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动轴14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二转动套15,所述第二转动套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16。所述第二转动轴1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长度。
第一转动套12可沿第一转动轴11表面转动,使得第二转动轴14转动至横板2所在平面的上方或者下方,第二转动套15可沿第二转动轴14表面转动,使转动板16位于第二转动轴14的外侧或者内侧。第一转动套1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横板2的厚度,转动板16转动至横板2上方时,转动板16上表面与第二转动套16和固定板13的顶部平齐。
工作原理:
装配车厢板时,将装置卡套在厢侧板上,厢侧板的上部位于厢侧板容纳仓8内,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将厢顶板放置在厢顶板容纳仓3内,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实现挂车车厢厢顶板和厢侧板的连接固定,当厢顶板的厚度正常时,转动板16转动至横板2的下方与横板2相互平行,通过螺栓固定至横板2的底部,避免其自由摆动;当厢顶板的厚度较薄时,拧下螺栓,使得转动板16可以转动,第二转动轴14和转动板16以第一转动轴11为轴心转动至横板2所在平面的上方,然后转动板16和第二转动套15以第二转动轴14为轴心,转动至横板2的上方,转动板16水平放置于横板2上表面上,提高厢顶板容纳仓3底部的高度。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竖板1与横板2,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3,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通过设置斜板5、内板6与外板7,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8,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通过设置可以转动至横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转动板16,在厢顶板厚度较小时,可以将转动板16转动至横板2上表面上,与横板2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厢顶板容纳仓3底部的高度,对厢顶板进行支撑,使厢顶板的上表面处于合适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其特征在于:
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
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所述斜板由所述竖板的底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
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底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互平行,所述斜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为波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内侧壁面为波纹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所述横板、所述顶板、所述斜板、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一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表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长度。
CN202020587227.1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Active CN212099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7227.1U CN212099099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7227.1U CN212099099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9099U true CN212099099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4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7227.1U Active CN212099099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9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3655A1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取付構造
CN212099099U (zh)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CN202439770U (zh) 驾驶室前悬置固定支架
US3986693A (en) Auxiliary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bracket
CN113752194B (zh) 一种汽车车桥的维修固定工装
CN214355846U (zh) 一种千斤顶装车结构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2896329B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0653068U (zh) 新型制动真空罐安装装置及汽车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CN207808962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座总成
CN206264940U (zh) 一种电台主机安装装置和汽车
CN212290062U (zh)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下连接件
CN220785732U (zh)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气室支架
CN202138264U (zh) 一种自卸载重汽车的车厢后门翻转结构
CN210027035U (zh) 一种车辆燃气瓶的安装结构
CN216374760U (zh) 驾驶舱总成及车辆
CN212667247U (zh) 翻转锁首座装置
KR100266453B1 (ko) 예비타이어의지지장치
CN214607482U (zh) 一种组合式阀体安装结构
CN215155083U (zh) 矿用自卸车驾驶室连接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CN217048801U (zh) 前翼子板下后支架
CN214565676U (zh) 一种车身后部连接结构
US20230202579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1076066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上部加强件的缓冲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