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9398U -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Google Patents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89398U CN212089398U CN201922150646.9U CN201922150646U CN212089398U CN 212089398 U CN212089398 U CN 212089398U CN 201922150646 U CN201922150646 U CN 201922150646U CN 212089398 U CN212089398 U CN 2120893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ring
- heating
- layer
- seat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座圈包括: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本体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座圈本体和所述柔性加热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实现热传导快、能量损耗小的效果,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卫浴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卫浴是指将电控、自动化等现代科技应用到卫浴产品中,增强卫浴产品的功能性,提升卫浴体验的健康舒适性和便利性。
座便器是家庭必备的智能卫浴产品,座便器通过座圈与人体接触,因为座圈具有冰滑的触感,为避免使用者感觉到座圈上的冰冷刺激,现有的座便器具有座圈加热等功能,设计上更为人性化。现有的带有加热功能的座圈结构包括:座圈内部或底部(背向人体一侧)开设空腔,大功率的电加热层设置在空腔内,例如,表层材料以及镁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后部装饰外壳之间设置有大功率的加热层,加热层被座圈包围限位。但是,当加热层释放热量时,热量需要首先穿过座圈的表层材料,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性以及热能损失。特别是环境寒冷时,为使座圈保持快速加热状态,需要加热层维持一定的待机功率。同时,为在使用时能迅速加热座圈,需要加热层维持大功率运行,这为加热层的选择和生产增加了难度。例如,现有的智能座便器多追求速热效果,即从座便器感应到人体接近,便开始自动加热座圈,6~7秒后,保证使用者坐在座圈上时,马上能感到热量。如加热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座圈的正常使用,影响舒适性。通常,座圈的加热功率需要在600-800W,并且座便器即使在平时不工作时也不能关闭电源,必须保证一定的待机功率,这样在使用者使用时才能实现快速加热效果,这便增加了座便器的能耗和使用成本,同时对产线设备及装配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为了节能,在无人使用时保持待机低能耗,同时在使用时实现速热,需要通过复杂的软件计算或者增加相关硬件设计,提前感知是否即将被使用,虽然加大提前时间量感应使用者预备使用座便器可以相对降低能耗,但是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实现热传导快、能量损耗小的效果,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座圈,包括:
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座圈本体和所述柔性加热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膜。
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导热绝缘层罩设在所述隔热膜上,所述加热层与所述隔热膜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层包括至少一圈沿着所述座圈本体周向分布的加热丝。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通过印刷工艺或蚀刻工艺或雕刻工艺成型在所述导热绝缘层上。
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与所述隔热膜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隔热膜和所述座圈本体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所述隔热膜两者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优选地,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所述座便器本体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至少局部容置所述柔性加热膜的凹槽。
另外,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所述隔热膜采用模具加热或加压成型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便器,所述座便器包括如上述的座圈。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座圈,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的表面,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使用者,隔热膜阻挡热量向座圈本体一侧传递,使得热量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进而实现快速热传导,可降低能量损耗,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座圈本体;11:导热绝缘层;12:加热层;13:隔热膜;
14:第一绝缘层;15: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座圈包括:座圈本体10。
座圈本体10的背向座便器(未示出)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座圈本体10和柔性加热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膜13。
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10的表面,来代替设置在座圈本体10的内部,柔性加热膜将热量直接传递给使用者,而不是先穿透包裹在其外部的座圈本体10再传递给使用者。在座圈本体10和柔性加热膜之间设置隔热膜13,可以阻挡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向座圈本体10一侧传递,而是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采用上述座圈,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的表面,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使用者,隔热膜阻挡热量向座圈本体一侧传递,使得热量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进而实现快速热传导,可降低能量损耗,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座圈本体10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木料、石材、玻璃等。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加热膜的厚度为0.1~1.0mm,柔性加热膜和隔热膜13集成厚度为2.0mm,柔性加热膜和/或隔热膜13采用PET材料制作而成,相对于PP材质,柔性加热膜的触感相对更加柔软,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更高,减少皮肤接触时的冷硬不适感。
优选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12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加热层12的导热绝缘层11,导热绝缘层11罩设在隔热膜13上,加热层12与隔热膜13连接。加热层12提供热量,导热绝缘层11覆盖在加热层12上,且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导热绝缘层11既可以快速传导热量,同时避免加热层12与皮肤直接接触,例如加热层12为电加热时,导热绝缘层11提供保护作用。加热层12直接与隔热膜13接触,隔热膜13阻挡热量向座圈本体10一侧传递。上述柔性加热膜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热传导效果好,同时安全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层11的形状可与座圈本体10的表面形状相同,层叠在座圈本体10上,提高匹配度,降低制作难度。导热绝缘层11可为座圈本体10提供高耐刮擦性,在清洁座圈本体10时,不易产生损伤。导热绝缘层11可提供不同的颜色或造型,提高美观性。导热绝缘层11包括但不限于PET、PC等材料制作而成,如塑料薄膜。
优选地,加热层12包括至少一圈沿着座圈本体10周向分布的加热丝。采用加热丝制作加热层12,加热丝内含有导电线路,导电线路与电源连接,一旦电源供电,电流通过导电线路,加热丝释放热量。加热丝可进行弯折,提供多种形状,并根据加热需求进行造型,满足加热面积要求,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存在盲区。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根加热丝进行弯折,加热丝设置在座圈本体10的表面上,通常加热丝的数量为两圈,加热丝先沿着座圈本体10的外侧边沿形状延伸再沿着内侧边沿形状回到初始位置。加热丝的端部设置有与电源连通的连接件。加热丝包括但不限于银、铜、金、不锈钢、碳浆、石墨烯等导电率高的材料制作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层采用电加热丝制作而成,通常功率为100W,远远低于现有的智能座便器的功率。在不用时,可以关闭电源,或者加热层保持在更低功率下运行;一旦需要投入使用,开启电源的瞬间或提高功率至最大功率,即可实现即时加热。
优选地,加热丝通过印刷工艺或蚀刻工艺或雕刻工艺成型在导热绝缘层11上。采用印刷工艺将加热丝和导热绝缘层11形成一体结构,可降低制作难度;采用蚀刻工艺或雕刻工艺对加热丝的形状进行改进,可省略多余的导电材料,降低能耗。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座圈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层14。
优选地,柔性加热膜与隔热膜13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层14。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14,对加热线路以及隔热膜13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可进一步避免柔性加热膜向座圈本体10一侧传递热量,降低能量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绝缘层14数量为多层时,多层第一绝缘层14叠加形成一体结构。第一绝缘层14的形状可与座圈本体10的表面形状相同,层叠在座圈本体10上,提高匹配度,降低制作难度。第一绝缘层14的制作材料可与导热绝缘层11的制作材料相同或不同,或直接采用导热绝缘层11作为第一绝缘层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如图3所示,座圈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层15。
优选地,隔热膜13和座圈本体10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层15。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15,对柔性加热膜进行保护和绝缘,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绝缘层15数量为多层时,多层第二绝缘层15叠加形成一体结构。第二绝缘层15的形状可与座圈本体10的表面形状相同,层叠在座圈本体10上,提高匹配度,降低制作难度。第二绝缘层15的制作材料可与导热绝缘层11的制作材料相同或不同,或直接采用导热绝缘层11作为第二绝缘层15。
柔性加热膜可与隔热膜13形成一体结构后,再与座圈本体10结合,例如通过注塑工艺、粘贴、热熔、超声波焊接工艺等,优选地,柔性加热膜和隔热膜13两者之间设置有粘胶层。柔性加热膜通过粘胶层粘贴在隔热膜13上,提高柔性加热膜与隔热膜13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柔性加热膜在使用过程中来回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粘胶层的形状可与座圈本体10的表面形状相同,层叠在座圈本体10上,提高匹配度,降低制作难度。
优选地,座圈本体10的背向座便器本体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至少局部容置柔性加热膜的凹槽(未示出)。将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凹槽内,可避免座圈本体10的局部凸起,增强舒适性。而且,将加热丝铺设在凹槽内,凹槽为加热丝提供容置空间以及保护作用,避免外力直接作用在加热丝上,影响加热丝的连续性。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制作难度,另外,优选地,柔性加热膜和隔热膜13采用模具加热或加压成型为一体结构。
下面进一步介绍座圈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现将加热丝按照座圈本体10的表面形状弯折形成加热层12,将加热层12预固定在导热绝缘层11上,采用蚀刻或者雕刻工艺去除加热层12多余的导电材料;在加热层12上涂敷粘胶层,且与隔热膜13连接,在隔热膜13的相对两侧可增加第一绝缘层14和第二绝缘层15,然后将上述各膜层放入模具中,进行加热或加压操作,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加热结构;然后,将加热结构放入另一注塑模具中,合模后进行塑料熔浆的充填、冷却,开模取出,即可形成上述座圈本体10。
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从座圈本体10的表面直接传递给使用者,而且,座圈本体10和柔性加热膜之间的隔热膜13可以阻挡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向座圈本体10一侧传递,而是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便器,座便器包括如上述的座圈。座便器采用上述座圈,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的表面,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使用者,隔热膜阻挡热量向座圈本体一侧传递,使得热量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进而实现快速热传导,可降低能量损耗,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座圈,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的表面,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使用者,隔热膜阻挡热量向座圈本体一侧传递,使得热量向使用者一侧单侧传递;进而实现快速热传导,可降低能量损耗,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座圈本体和所述柔性加热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膜;
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导热绝缘层罩设在所述隔热膜上,所述加热层与所述隔热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包括至少一圈沿着所述座圈本体周向分布的加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丝通过印刷工艺或蚀刻工艺或雕刻工艺成型在所述导热绝缘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加热膜与所述隔热膜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膜和所述座圈本体两者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所述隔热膜两者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所述座便器本体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至少局部容置所述柔性加热膜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所述隔热膜采用模具加热或加压成型为一体结构。
9.一种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便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座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50646.9U CN212089398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50646.9U CN212089398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89398U true CN212089398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2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50646.9U Active CN212089398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89398U (zh) |
-
2019
- 2019-12-05 CN CN201922150646.9U patent/CN2120893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1250854B2 (en) | Therm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lement | |
CN212089398U (zh) | 座圈以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
CN103180196B (zh) | 包括加热元件的方向盘 | |
JP2016059559A (ja) | 便座装置 | |
JP4513301B2 (ja) | 暖房便座 | |
CN103260996A (zh) | 包括加热元件的方向盘 | |
CN211484321U (zh) | 座圈及包括其的座便器 | |
CN111000483A (zh) | 座圈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901571A (zh) | 一种可暖手的保温杯 | |
CN211093720U (zh) | 坐便器座圈以及坐便器座圈加热器 | |
CN219439662U (zh) | 一种具有电池散热结构的暖手宝 | |
CN208725623U (zh) | 一种马桶座圈及马桶 | |
CN213545230U (zh) | 一种新型暖手鼠标 | |
JP5602544B2 (ja) | 暖房便座 | |
CN219283445U (zh) | 一种定向发热的电暖装置 | |
CN201886422U (zh) | 暖手鼠标 | |
CN211324670U (zh) | 一种嵌入加热丝的座圈 | |
CN218606142U (zh) | 一种具有热水保温一体式猫咪水壶 | |
JP4513300B2 (ja) | 暖房便座 | |
CN216493644U (zh) | 一种保暖手套 | |
CN219629501U (zh) | 座圈及马桶 | |
CN218979407U (zh) | 暖手宝 | |
CN214056806U (zh) | 一种可用于电磁炉加热的复合膜及盒体 | |
CN211324672U (zh) | 一种新型加热马桶座圈及加热马桶 | |
CN216852399U (zh) | 集美妆及人体采暖的发热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