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9367U -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9367U
CN212089367U CN201720141086.9U CN201720141086U CN212089367U CN 212089367 U CN212089367 U CN 212089367U CN 201720141086 U CN201720141086 U CN 201720141086U CN 212089367 U CN212089367 U CN 212089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heet
edge
notch
overl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410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如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gnan Qi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gnan Qi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gnan Qi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gnan Qi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410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9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9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9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圆筒容器的展开原型板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缺口底侧边缘线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两侧,即其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靠近内凹弧线的一侧,其另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远离内凹弧线的一侧,本专利率先提出了微锥直筒容器的创新产品的技术方案,并对由此技术方案所衍生的小角度锥体脱模卡住停机以及对滚花高速轮的冲击破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一并解决方案,对圆筒容器领域的技术进步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独创贡献,这些看似细小却来自发明人的长期实践摸索的创造性技术积累应该依法获得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620264856.4的一种纸巾容器,具有外形美观、容易稳定的放置在桌面和车内,但该纸巾容器由于圆筒状的本体具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叠加粘接缝,导致在该纸巾容器的叠加粘接缝的底部局部增厚外凸,增厚外凸的原因是该处具有重叠的两层竖外片、一层底片的竖拆片、两层竖内片,而底部的局部增厚外凸会使得该纸巾容器在卷筒成形后脱模时容易被卡住造成停机,也影响加工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现有圆筒容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具有结构合理、外形整齐、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和底片,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出物口,所述底片安装在本体的底部上形成本体内部的储物区,所述出物口与储物区相贯通,圆筒状的本体具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叠加粘接缝,本体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底片包括横片和向下弯折的竖折片,所述本体包括外侧片和位于本体底部向上弯折的内翻片,所述外侧片与内翻片之间形成本体内钩,所述竖折片位于外侧片与内翻片之间并进入本体内钩中,使得底片安装在本体的底部上,本体的叠加粘接缝处的外叠加边压住内叠加边,内叠加边的底段局部设有缺口,其中,外叠加边包括外层外侧片和外层内翻片,内叠加边包括内层外侧片和内层内翻片,所述的本体的展开原型板为扇形的一段,展开原型板两侧的侧边也从上至下略向内斜,顶侧是外凸弧线,底侧是内凹弧线,内叠加边上设有的缺口位于展开原型板的内凹弧线与一条侧边的连接角处,所述缺口的缺口外侧边缘线位于侧边及其延长线和叠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之间,所述缺口的缺口底侧边缘线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两侧,即其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靠近内凹弧线的一侧,其另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远离内凹弧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圆筒本体的内叠加边的底段局部设有缺口,使得该处局部变为三层或四层,从而使得该位置相对变薄也不容易外凸也会稍软一些,导致脱模时不易被卡住,较好地提高了生产速度和效率。本专利的独特方案在有效解决脱模卡住停机的问题的同时,由于圆筒底部增厚处变薄变软了,还可以在对圆筒容器的底部内翻后进行滚花压紧定型时带来良好效果,即滚花高速轮在滚花时受局部瞬间冲击程度也明显变轻,有效延长该滚花高速轮及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可以说本实用新型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圆筒容器产品所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圆筒状的本体具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叠加粘接缝,导致在容器的叠加粘接缝的底部局部容易增厚外凸且局部变硬,原因是该处具有重叠的两层竖外片、一层底片的竖折片、两层竖内片,明显比纵向上其他位置的双层结构、比圆周方向其他位置的三层结构更厚也更容易外凸也更硬,这在制筒设备高速生产运转时,当圆筒容器在完成卷筒成形进入定位模腔内进行筒口的加强筋卷边后,圆筒需要快速地从定位模腔脱模,这时由于圆筒外径收缩幅度小本身摩擦阻力大,再由于叠加粘接缝的底部局部更厚更容易外凸也更硬,再加上高速运转脱模速度快的原因,圆筒容易在脱模时被卡住造成停机并产生次品,这个问题由于内叠加边上设有的缺口位于展开原型板的内凹弧线与一条侧边的连接角处,所述缺口的缺口外侧边缘线位于侧边及其延长线和叠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之间,所述缺口的缺口底侧边缘线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两侧,即其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靠近内凹弧线的一侧,其另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及其延长线的远离内凹弧线的一侧,使得容器底部叠加粘接缝处的缺口所在位置小部分形成由外至内的外层外侧片、内层外侧片、竖折片、外层内翻片的四层结构,另有大部分形成由外至内的外层外侧片、竖折片、外层内翻片的三层结构,虽然缺口边缘的有些位置还是五层结构,但五层结构的范围大大减少,由于五层结构的面积明显变小,可以使该五层结构部位相对容易被滚花高速轮挤扁,也会大幅度减轻对滚花高速轮的瞬间冲击破坏,从而理想地解决了圆筒容器底部局部增厚外凸问题,也自然就有效解决了圆筒容器在脱模时被卡住造成停机的问题,同时也达到了减轻滚花高速轮受冲击程度、延长该滚花高速轮使用寿命的效果。
由于本体的展开原型板为扇形的一段,展开原型板两侧的侧边也从上至下略向内斜,顶侧是外凸弧线,底侧是内凹弧线,所述的本体内叠加边的底段局部设有的缺口位于内凹弧线与一条侧边的连接角处,由于平时在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圆筒容器时,用来放在设备入口的展开原型板通常是空白面朝上不容易识别朝向并且由于本专利提供特定的微锥直筒圆筒容器的展开原型板会基本上接近长方形或正方形,明显不同于图3中所示的形状,其中的外凸弧线和内凹弧线也不大明显,这时设置缺口并限定缺口位于内凹弧线这一头有助于避免原型板摆放错误,避免生产次品及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当展开原型板以内侧空白面为正面,以外侧图案面为背面且外凸弧线朝上放置时,所述的本体内叠加边的底段局部设有的缺口设置在展开原型板的左下角,也同理可以帮助避免原型板摆放错误,避免生产次品及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的缺口外侧边缘线到叠加边界线的距离小于侧边到叠加边界线的距离的一半,使得圆筒容器底部较厚的五层结构的面积变的更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圆筒容器经过叠加粘接缝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圆筒容器底部结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展开原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经过叠加粘接缝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底部结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本体;2、底片;3、出物口;4、储物区;5、横片;6、竖折片;7、外侧片;8、内翻片;9、内钩;10、叠加粘接缝;10A、外叠加边;10B、内叠加边;11、缺口;12、外凸弧线;13、内凹弧线;14、侧边;15、缺口外侧边缘线;16、缺口底侧边缘线;17、叠加边界线;18、内翻折叠线;19、内翻折叠边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1和底片2,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有出物口3,所述底片2安装在本体1的底部上形成本体1内部的储物区4,所述出物口3与储物区4相贯通,圆筒状的本体1具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叠加粘接缝10,本体1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底片2包括横片5和向下弯折的竖折片6,所述本体1包括外侧片7和位于本体底部向上弯折的内翻片8,所述外侧片7与内翻片8之间形成本体内钩9,所述竖折片6位于外侧片7与内翻片8之间并进入本体内钩9中,使得底片2安装在本体1的底部上,本体1的叠加粘接缝10处的外叠加边10A压住内叠加边10B,内叠加边10B的底段局部设有缺口11,其中,外叠加边10A包括外层外侧片7和外层内翻片8,内叠加边10B包括内层外侧片7和内层内翻片8,所述的本体1的展开原型板为扇形的一段,展开原型板两侧的侧边14也从上至下略向内斜,顶侧是外凸弧线12,底侧是内凹弧线13,内叠加边10B上设有的缺口11位于展开原型板的内凹弧线13与一条侧边14的连接角处,所述缺口11的缺口外侧边缘线15位于侧边14及其延长线和叠加边界线17及其延长线之间,所述缺口11的缺口底侧边缘线16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两侧,即其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靠近内凹弧线13的一侧,其另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远离内凹弧线13的一侧,当展开原型板以内侧空白面为正面,以外侧图案面为背面且外凸弧线12朝上放置时,所述的本体1内叠加边10B的底段局部设有的缺口11设置在展开原型板的左下角,所述缺口11的缺口外侧边缘线15到叠加边界线17的距离小于侧边14到叠加边界线17的距离的一半,有利于更好实现专利的有益效果。
如图6所示,在圆筒容器的叠加粘接及底部内翻折叠过程中,叠加边界线17对应于展开原型板上相互叠加的另一侧边14的位置,内翻折叠线18则是容器底部内翻折叠的基准线,内翻折叠边界线19对应于展开原型板上的内凹弧线13内翻折叠后的位置。
这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具有多用途的特点,可以适合放置在办公桌、餐桌以及汽车内使用,占用桌面空间小并且放置在汽车的茶杯座孔内不易脱落。
本专利率先提出了微锥直筒容器的创新产品的技术方案,并对由此技术方案所衍生的小角度锥体脱模卡住停机以及对滚花高速轮的冲击破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一并解决方案,对圆筒容器领域的技术进步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独创贡献,这些看似细小却来自发明人的长期实践摸索的创造性技术积累应该依法获得保护。

Claims (3)

1.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1)和底片(2),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有出物口(3),所述底片(2)安装在本体(1)的底部上形成本体(1)内部的储物区(4),所述出物口(3)与储物区(4)相贯通,圆筒状的本体(1)具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叠加粘接缝(10),本体(1)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底片(2)包括横片(5)和向下弯折的竖折片(6),所述本体(1)包括外侧片(7)和位于本体底部向上弯折的内翻片(8),所述外侧片(7)与内翻片(8)之间形成本体内钩(9),所述竖折片(6)位于外侧片(7)与内翻片(8)之间并进入本体内钩(9)中,使得底片(2)安装在本体(1)的底部上,其特征在于:本体(1)的叠加粘接缝(10)处的外叠加边(10A)压住内叠加边(10B),内叠加边(10B)的底段局部设有缺口(11),其中,外叠加边(10A)包括外层外侧片(7)和外层内翻片(8),内叠加边(10B)包括内层外侧片(7)和内层内翻片(8),所述的本体(1)的展开原型板为扇形的一段,展开原型板两侧的侧边(14)也从上至下略向内斜,顶侧是外凸弧线(12),底侧是内凹弧线(13),内叠加边(10B)上设有的缺口(11)位于展开原型板的内凹弧线(13)与一条侧边(14)的连接角处,所述缺口(11)的缺口外侧边缘线(15)位于侧边(14)及其延长线和叠加边界线(17)及其延长线之间,所述缺口(11)的缺口底侧边缘线(16)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两侧,即其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靠近内凹弧线(13)的一侧,其另一部分位于内翻折叠边界线(19)及其延长线的远离内凹弧线(13)的一侧,所述叠加边界线17对应于展开原型板上相互叠加的另一侧边14的位置,所述内翻折叠边界线19对应于展开原型板上的内凹弧线13内翻折叠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其特征在于:当展开原型板以内侧空白面为正面,以外侧图案面为背面且外凸弧线(12)朝上放置时,所述的本体(1)内叠加边(10B)的底段局部设有的缺口(11)设置在展开原型板的左下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的缺口外侧边缘线(15)到叠加边界线(17)的距离小于侧边(14)到叠加边界线(17)的距离的一半。
CN201720141086.9U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Active CN212089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1086.9U CN212089367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1086.9U CN212089367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9367U true CN21208936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41086.9U Active CN212089367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9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5799B2 (en) Composite package, package laminate and package sleeve blank for a composite package
CN107264911A (zh) 包装套筒、包装件以及包装件的制造方法
JP3212394U (ja) 折り畳み式収容ボックス
CN107264912B (zh) 复合材料包装件、用于复合材料包装件的包装件层压制品以及包装套筒坯料
CN107264914A (zh) 包装套筒、包装件以及包装件的制造方法
JP7516343B2 (ja) 包装材料の製造方法
US2131438A (en) Bottle capsul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239538B2 (ja) ゲーベルトップ型紙容器
CN212089367U (zh) 一种多用途圆筒容器
CN211722943U (zh) 一种简易圆筒容器
CN107264915B (zh) 复合材料包装件、用于复合材料包装件的包装件层压制品以及包装套筒坯料
JP7316754B2 (ja) 把持支持構造を有する包装容器
JP2018523614A (ja) 直立プラスチック製保存袋
CN212023239U (zh) 一种外卷边圆筒容器
JP7282368B2 (ja) コップ
JP2010089810A (ja) 紙製容器
CN206827141U (zh) 一种车载圆筒容器
JP2021109685A (ja) 容器及びスリーブ
CN206827142U (zh) 一种圆筒容器
JP2019218096A (ja) 紙絞りトレ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374893U (zh) 一种纸铁罐卷边结构
CN206827101U (zh) 一种纸制外卷边圆筒容器
CN206827099U (zh) 一种外卷边圆筒容器
CN206827095U (zh) 一种简易外卷边圆筒容器
JP2011162206A (ja) 樹脂製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