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4174U - 发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4174U
CN212084174U CN202020648287.XU CN202020648287U CN212084174U CN 212084174 U CN212084174 U CN 212084174U CN 202020648287 U CN202020648287 U CN 202020648287U CN 212084174 U CN212084174 U CN 212084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ard box
base
box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82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te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Tianchen Technology Co ltd
Tiante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Tianchen Technology Co ltd, Tiante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Tian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82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4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4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卡装置,所述发卡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卡箱和第二卡箱,其中,所述第一卡箱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箱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箱和所述第一卡箱在所述基座上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第一卡箱出卡侧,所述第二卡箱具有位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基座上转动升起的第二状态,其中,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中的卡片可从所述第二卡箱中发出;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的底部与所述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发卡通道与所述第一卡箱的出卡口连通,所述第一卡箱中的卡片通过所述发卡通道发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发卡装置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发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卡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的提高,借记卡、储蓄卡等金融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为了提高办卡发卡效率,自动发卡机也渐渐成为银行中不可或缺的设备。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多,具有多个发卡箱的发卡机也应运而生。
目前,拥有多个卡箱的发卡机,大多是将卡箱在发卡机内并排设置,这就导致发卡机需要对应多个卡箱设置多个发卡通道和发卡口,导致发卡机的体积过大,不便于存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卡箱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卡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卡箱和第二卡箱,其中,所述第一卡箱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箱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箱和所述第一卡箱在所述基座上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第一卡箱出卡侧,所述第二卡箱具有位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基座上转动升起的第二状态,其中,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中的卡片可从所述第二卡箱中发出;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的底部与所述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发卡通道与所述第一卡箱的出卡口连通,所述第一卡箱中的卡片通过所述发卡通道发出。
可选地,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第二卡箱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转动切换。
可选地,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卡箱托盘,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卡箱托盘,所述卡箱托盘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卡箱托盘以驱使所述第二卡箱。
可选地,所述卡箱托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在所述基座上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容置槽,其中,平行于发卡方向的两个侧板的中的一者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箱托盘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卡箱托盘底部的两侧,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间形成出卡导槽;
其中,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出卡导槽与第一卡箱的出卡口错位;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出卡导槽与所述第一卡箱的出卡口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卡箱承托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容置槽的靠近所述卡箱托盘的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导轨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导轨呈U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卡箱托盘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侧向凸设于所述卡箱托盘的侧板,所述托板与所述卡箱托盘的转轴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顶柱,所述顶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顶柱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底部抵接,所述顶柱用以将所述托板顶起,以带动所述卡箱托盘转动。
可选地,所述顶柱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柱用以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改变与所述托板相抵接的一端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以在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向所述第二卡箱施加复位力,以使所述第二卡箱具有向所述第一状态复位的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复位件为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箱或所述卡箱托盘连接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卡箱设于第一卡箱的出卡侧,并使第二卡箱可转动地设于基座上,当第二卡箱转动升起时,第二卡箱的底部与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该发卡通道与第一卡箱的出卡口连通,而使第一卡箱中的卡片可通过该发卡通道发出。如此,边可通过第二卡箱在基座上的转动,而有选择地发出第一卡箱和第二卡箱中的卡片,从而实现了第一卡箱和第二卡箱在基座上的依次设置,且仅通过一个发卡口便可发出两个卡箱中的卡片,从而解决了两个卡箱并排设置,导致发卡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卡箱与卡箱托盘中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卡箱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卡箱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卡箱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卡箱处于第二状态时卡箱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基座上避位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66003980000031
Figure BDA00024660039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卡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发卡装置包括基座10、第一卡箱20及第二卡箱30。其中,
第一卡箱20设于基座10,第一卡箱20中空形成有储存腔(图未示),该储存腔用以储存卡片70。
第二卡箱30可转动地设于基座10,第二卡箱30也中空形成有用于储存卡片70的储存腔(未标示)。这其中,第一卡箱20中所存储的卡片70与第二卡箱30中所存储的卡片7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卡箱30和第一卡箱20在基座10上依次设置,且第二卡箱30设于第一卡箱20出卡侧(即第一卡箱20的卡片发出的一侧)。第二卡箱30具有位于基座10上的第一状态(如图5所示)、及从基座10上转动升起的第二状态(如图6所示)。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可从第二卡箱30中发出;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卡箱30的底部与基座10间形成发卡通道(未标示),该发卡通道与第一卡箱20的出卡口连通,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70通过发卡通道发出。
可以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发卡装置,通过将第二卡箱30设于第一卡箱20的出卡侧,并使第二卡箱30可转动地设于基座10上。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可发出,而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卡箱30的底部与基座10间可形成发卡通道,而使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70可通过该发卡通道发出。如此,通过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的转动,便可有选择地发出第一卡箱20或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从而实现了第一卡箱20和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依次设置,且仅通过一个发卡口便可发出两个卡箱中的卡片,从而解决了两个卡箱并排设置,导致发卡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
这其中,由于第二卡箱30与基座10转动连接,那么第二卡箱3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间转换时,第二卡箱30始终与一侧或一部分与基座10保持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第二卡箱3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二卡箱30与基座10保持转动连接,则基座10能够为第二卡箱30提供支撑,而降低驱动第二卡箱30转动的驱动力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第二卡箱30转动的稳定性,并有利于降低发卡装置故障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卡装置不仅限于用于两个卡箱的发卡,还可以用于三个及三个以上卡箱的发卡。示例性的,以基座上依次设有第一卡箱、第二卡箱和第三卡箱为例,其中,第二卡箱设于第一卡箱的出卡侧,第三卡箱设于第二卡箱的出卡侧,此时,第二卡箱和第三卡箱均可转动地设于基座,且第二卡箱和第三卡箱均具有设于基座上的第一状态、和自基座上转动升起的第二状态。当要发出第一卡箱中的卡片时,第二卡箱和第三卡箱均转动升起,第二卡箱与第三卡箱均与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两个发卡通道相互连通,且第二卡箱与基座间的发卡通道还与第一卡箱的出卡口连通,如此,便可供第一卡箱中的卡片发出。当要发出第二卡箱中的卡片时,第二卡箱处于第一状态,第三卡箱转动升起,而与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以便于第二卡箱中的卡片发出。当要发出第三卡箱中的卡片时,只需使第三卡箱处于第一状态即可。以此类推,便可得到基座上设有四个、五个及五个以上的实施例,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发卡装置还包括卡钩(图未示)和读卡器(图未示),该卡钩可移动地设于基座10,在发卡时,可通过该卡钩将第一卡箱20或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抽出,并运送至读卡器,最终将卡片70发出。由于卡钩与读卡器是发卡装置中常见配置,本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描述,具体可参照市面上的同类产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发卡装置还包括驱动件40,该驱动件40用以驱使第二卡箱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动切换。可以理解,通过驱动件40驱使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转动,能够实现第二卡箱30的自动转动,而提高了发卡装置的自动化水平,便于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发卡装置还包括卡箱托盘50,第二卡箱30设于该卡箱托盘50,卡箱托盘50与基座10转动连接,驱动件40通过驱动卡箱托盘50以驱使第二卡箱30。可以理解,第二卡箱30通过卡箱托盘50转动连接于基座10,且驱动件40通过驱动卡箱托盘50以间接驱动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转动。如此,能够避免第二卡箱30与驱动件40及基座10直接连接,可便于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的拆装,从而便于第二卡箱30中卡片70的存放与更换。同时,也无需定制第二卡箱30的结构,从而降低了发卡装置的生产成本。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第二卡箱30直接与基座10转动连接,和/或,驱动件40直接驱动第二卡箱30转动。
具体地,该卡箱托盘50包括侧板51,该侧板51在基座10上围合形成容置槽52,第二卡箱30设于该容置槽52,其中,平行于发卡方向的两个侧板51中的一者与基座10转动连接,另一者与驱动件40连接。通过侧板51围合形成的容置槽52以容置第二卡箱30,能够限位并固定第二卡箱30,以提高发卡装置的装配精度。而平行于发卡方向的两个侧板51中的一个与基座10转动连接,则说明卡箱托盘50与基座10的转轴511与第一卡箱20平行。如此,第一卡箱20不会对第二卡箱30的转动造成干涉,而有利于第二卡箱30在基座10上的转动,也有利于发卡装置的结构设计。而平行于发卡方向的另一个侧板51与驱动件40连接,则说明驱动件40与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分设于第二卡箱30的两侧,如此,驱动件40驱动卡箱托盘50时的力臂更长,从而有利于降低对驱动件40的要求,以便于驱动件40驱使卡箱托盘50转动。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也可与第一卡箱20相邻设置或相对设置,和/或,驱动件40也可与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设于同一侧。
进一步地,该卡箱托盘50还包括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该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设于卡箱托盘502底部的两侧,第二卡箱30承托于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上,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间形成有出卡导槽,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时,出卡导槽与第一卡箱20的出卡口错位,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出卡导槽与第一卡箱20的出卡口平齐,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70可从出卡导槽发出。可以理解,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设于卡箱托盘50的底部,则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能够随卡箱托盘50的转动而转动。那么,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间的出卡导槽的入口和出口的位置,也会随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的转动而改变。如此,出卡导槽便可在与第一卡箱20的出卡口错位或平齐间转变。这其中,当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经由出卡导槽发出时,出卡导槽能够限位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70的运动路径,而有利于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70准确无误地发出。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箱托盘50的底部也可不设置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
具体地,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设于容置槽的52的槽底,第二卡箱30承托于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上,其中,第一导轨54设于容置槽52的靠近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的一侧,则第二导轨55设于容置槽52的远离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的一侧,这其中,第一导轨54呈L型设置,第二导轨55呈U型设置。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设于容置槽52的槽底的两侧,在第二卡箱30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的相较于基座10的转动幅度不同。而显然,第一导轨54的转动幅度要小于第二导轨55的转动幅度。由于第二卡箱30承托于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上,并且,在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时,需保证第二卡箱30的出卡口保持水平,在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需保证出卡导槽与第一卡箱20的出卡口平齐。因此,基于上述原因,将第一导轨54设置为L型,将第二导轨55设置为U型,能够适配第二卡箱30的两个状态,而使第一卡箱20和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能够顺利发出。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也可呈其他结构设置,此处不一一例举。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使第二卡箱30承托于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上,不仅能够利用第一导轨54与第二导轨55间的出卡导槽限位第一卡箱20中的卡片,并且,还可省去容置槽52的底板结构,从而简化卡箱托盘50的结构设计。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容置槽52的槽底设置底板,而将第一导轨54和第二导轨55设于该底板的下侧。
具体而言,卡箱托盘50还包括托板53,该托板53侧向凸设于侧板51,且托板53与卡箱托盘50的转轴511相对设置。相应的,驱动件40包括顶柱41,该顶柱41可活动地设于基座10,顶柱41的一端与托板53的底部抵接,该顶柱41用以将托板53顶起,以带动卡箱托盘50转动。这其中,顶柱41将托板53顶起时,可带动卡箱托盘5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卡箱30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而当顶柱41向下运动(向基座10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卡箱30和卡箱托盘50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下降,而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由于顶柱41仅与托板53抵接连接,便可实现对卡箱托盘50的驱动,可见顶柱41与卡箱托盘50之间的装配结构与装配方式均十分简单,如此,显然便于发卡装置的拆装与维修,并有利于降低驱动件40与卡箱托盘50间连接结构的故障率。并且,顶柱41顶起卡箱后,能够为卡箱托盘50和第二卡箱30提供支撑,而有利于提高第二卡箱30升起后的稳定性。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柱41的一端也可与卡箱托盘50转动连接,通过顶柱41的运动,可带动卡箱托盘50在基座10上转动。
于本实施例中,顶柱41可转动地设于基座10上,该顶柱41用以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改变与托板53相抵接的一端的高度。可以理解,顶柱41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即绕顶柱41的转轴)时,顶柱41与托板53相抵接一端相对于基座10的高度会随之改变,从而能够抵推托板53相对于基座10基板升降,进而实现卡箱托盘50相较于基座10的转动。这其中,由于卡箱托盘50也是可转动地连接于基板上的,因此,当第二卡箱30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时,顶柱41与托盘的抵接点会逐渐向卡箱托盘50的内侧移动,直至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顶柱41与托板53至少部分重叠,这样有利于节约发卡装置内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缩减发卡装置的体积。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柱41也可是可升降地设于基座10,通过顶柱41的升降,而抵推托板53相对于基座10升起,进而带动卡箱托盘50转动。
如图8所示,基座10上设有避位槽11,该顶柱41可转入该避位槽11,或从该避位槽11转出。可以理解,通过在基座10上设置避位槽11,以避位顶柱41,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卡装置的空间利用率,而有利于缩小发卡装置的体积。同时,当顶柱41转入发卡装置时,避位槽11能够为顶柱41提供支撑,而有利于提高顶柱41的稳定性。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0上也可不设置避位槽11。
具体地,驱动件40还包括电机42,该电机42设于基座10,电机42用于驱动顶柱41转动。可以理解,通过电机42驱动顶柱41转动,实现方便,装配方式成熟,成本可控。
结合图4与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卡装置还包括复位件60,该复位件60用以在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向第二卡箱30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卡箱30具有向第一状态复位的运动趋势。可以理解,通过复位件60所施加的复位力,能够辅助第二卡箱30复位,而保证第二卡箱30复位的准确性,以确保第二卡箱30中的卡片70可顺利发出,从而降低了发卡装置的故障率。同时,复位力除了能够辅助第二卡箱30复位外,还可在第二卡箱30处于第二状态时,与驱动件40所提供的驱动力相抵,而提高第二卡箱30在第二状态时的稳定性。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复位件60,此时,可通过第二卡箱30和卡箱托盘50自身的重力复位,也可通过驱动件40带动第二卡箱30复位。
具体而言,该复位件60为一端与基座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箱30或卡箱托盘50连接的弹性件。这其中,当第二卡箱30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或预紧状态,当第二卡箱30相对于基座10转动时,弹性件被拉伸,而向第二卡箱30施加了一个弹性力,以驱使第二卡箱30向基座10的方向转动。这其中,弹性件的弹性力即为复位力。通过弹性件提供复位力的好处在于,弹性力能够在弹性件发生形变的时自动产生,稳定性良好,不易故障。
示例性的,该弹性件可以弹簧、弹片、皮筋、橡胶条、硅胶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60可是设于第二卡箱30或卡箱托盘50的配重块,通过该配重块自身的重力,而为第二卡箱30提供复位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卡箱,设于所述基座;以及
第二卡箱,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箱和所述第一卡箱在所述基座上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第一卡箱出卡侧,所述第二卡箱具有位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基座上转动升起的第二状态,其中,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中的卡片可从所述第二卡箱中发出;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卡箱的底部与所述基座间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发卡通道与所述第一卡箱的出卡口连通,所述第一卡箱中的卡片通过所述发卡通道发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第二卡箱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转动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卡箱托盘,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卡箱托盘,所述卡箱托盘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卡箱托盘以驱使所述第二卡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箱托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在所述基座上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卡箱设于所述容置槽,其中,平行于发卡方向的两个侧板的中的一者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箱托盘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卡箱托盘底部的两侧,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间形成出卡导槽;
其中,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出卡导槽与第一卡箱的出卡口错位;
当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出卡导槽与所述第一卡箱的出卡口平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卡箱承托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容置槽的靠近所述卡箱托盘的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导轨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导轨呈U型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箱托盘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侧向凸设于所述卡箱托盘的侧板,所述托板与所述卡箱托盘的转轴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顶柱,所述顶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顶柱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底部抵接,所述顶柱用以将所述托板顶起,以带动所述卡箱托盘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柱用以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改变与所述托板相抵接的一端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以在所述第二卡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向所述第二卡箱施加复位力,以使所述第二卡箱具有向所述第一状态复位的运动趋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箱或所述卡箱托盘连接的弹性件。
CN202020648287.XU 2020-04-24 2020-04-24 发卡装置 Active CN212084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8287.XU CN212084174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发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8287.XU CN212084174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发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4174U true CN212084174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7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8287.XU Active CN212084174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发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4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1049U (zh) 一种智能手机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CN107335215B (zh) 一种麻将机的斜坡出牌装置和上牌方法
CN20510547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CN107519637B (zh) 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
CN212084174U (zh) 发卡装置
CN111401487A (zh) 发卡装置
CN205071519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KR200401525Y1 (ko) 카드 디스펜서
US8898683B2 (en) Disc drive unit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9044737U (zh) 一种钞箱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N210302337U (zh) 抽签机
CN107281746B (zh) 麻将机的拾牌搬运系统和上牌方法
CN217430792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
CN217430795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和托牌板升降机构
CN217430791U (zh) 托牌板升降机构、平推上牌装置和麻将机
CN218357283U (zh) 扑克机及其接牌装置
CN216755368U (zh) 一种麻将机
CN211149566U (zh) 一种拨片推出的自动售货机
CN217430793U (zh) 麻将机及其推牌装置
CN219326261U (zh) 一种托盘整型机
CN217430794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KR100835902B1 (ko) 카드 디스펜서
CN219556810U (zh) 一种可自动出货的智纳柜
CN210006122U (zh) 用于抽签机的进出门装置
CN216934683U (zh) 麻将机及其托牌板升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8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No. tenth, No.1 Industrial Zone, ten villag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Town,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Tiante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No. tenth, No.1 Industrial Zone, ten villag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Town,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Tiante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Tianch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