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1590U -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1590U
CN212081590U CN202020877503.8U CN202020877503U CN212081590U CN 212081590 U CN212081590 U CN 212081590U CN 202020877503 U CN202020877503 U CN 202020877503U CN 212081590 U CN212081590 U CN 212081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motor
fresh air
guide pip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75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毅力
赵永利
陈小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75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1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1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1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为了解决新风系统风机的电机工作时会发热,电机温度过高,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系统能耗过大的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机、导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导流管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凹槽中,导流管与电机散热壳体连接,导流管中有空气流通,用于导走电机产生的热量;电磁阀控制模块位于新风系统主板上,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用于判断当前是制冷还是制热状态,进而控制不同电磁阀的通断。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特别是现在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加强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出现了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基础功能是通风换气,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去,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新风系统还可以净化空气、杀灭病菌、新风热回收等。
当今的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结合空气压缩机,实现了制冷与制热效果,但新风系统的能效利用方面往往出现欠缺。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的示意图,室外空气进入新风系统,经过空气过滤段,滤掉杂质及污染物,再经过制冷/制热管道进行热交换,最后由风机将新风引入室内。
在这个过程中,电机带动风机叶轮旋转,电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都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
1.风机的电机工作时会发热,电机长时间工作时发热量太大,尤其是在夏天,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走,电机温度较大,影响电机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新风系统的使用寿命;
2.风机的电机产生的热量白白散发到空气当中,没有有效利用起来,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包括电机、导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导流管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凹槽中,导流管与电机散热壳体连接,导流管中有空气流通,用于导走电机产生的热量;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用于切换流经所述导流管的不同气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导流管呈蛇形弯曲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
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冷气管及第五电磁阀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及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第五电磁阀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及第四电磁阀连接;第三电磁阀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外进气管及第六电磁阀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和第一电磁阀连接;第四电磁阀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内给气管及第六电磁阀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及第二电磁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电磁阀控制模块,该模块位于新风系统主板上,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用于判断当前是制冷还是制热状态,进而控制不同电磁阀的通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解决设备使用寿命、能耗和热源的问题,室内制冷时,冷气流经导流管,用于冷却电机,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整个新风系统的使用寿命;
室内制热时,外界空气流经导流管,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既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又提高了室内温度,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制冷制热新风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管的形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阀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第五电磁阀105;第六电磁阀106;导流管107;换热器1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参阅图2-3,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第五电磁阀105、第六电磁阀106、导流管107、换热器108。
导流管107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凹槽中,导流管107与电机散热壳体连接,导流管107中有空气流通,用于导走电机产生的热量。
导流管(107)呈蛇形弯曲状,跟随电机翅形散热片的形状,其有益效果是增大了接触面积,导热效果更好。
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用于切换流经所述导流管107的不同气源。
为了使气流全部流经导流管107,第五电磁阀105、第六电磁阀106关闭后可以进一步提效导热率。
具体地,第一电磁阀101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冷气管及第五电磁阀105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107及第三电磁阀103连接;第二电磁阀102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第五电磁阀105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107及第四电磁阀104连接;第三电磁阀103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外进气管及第六电磁阀106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107和第一电磁阀101连接;第四电磁阀104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内给气管及第六电磁阀106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导流管107及第二电磁阀102连接。
当制冷时,第一电磁阀101和第二电磁阀102打开,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第五电磁阀105和第六电磁阀106关闭,冷气流经导流管107,吸收电机产生的热量,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整个新风系统的使用寿命;
当制热时,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和第六电磁阀106关闭,第三电磁阀103和第四电磁阀104打开,室外空气流经导流管107,吸收电机产生的热量。既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又提高了室内温度,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换热器108,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将进入的室外气体冷却,换热器108是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经常使用的装置,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室外进气温度与室内排气温度进行冷热交换,而是室外进气温度与压缩机产生的冷气进行能量交换,由于冷气温度更低,所以降温效果最佳。
参阅图4,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该系统包括单片机(MCU)U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磁阀T1。
单片机U1的一个输入/输出(I/O)端口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B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3.3V电源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C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B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电磁阀T1的第二端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12V电源连接,电磁阀T1的第一端与12V电源连接。
单片机U1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的制冷或制热信号,并根据制冷或制热信号控制不同电磁阀的通断,单片机U1型号为STM8AF6226TAY。
假设单机机U1接收到制冷信号时,与电阻R2接连的管脚产生低电平,使Q1导通,Q1导通后,R1一端获得电压,使与R1相连的Q2基极产生导通电压,随之Q2导通,Q2导通使电磁阀T1开始工作。
假设单机机U1接收到制热信号时,与电阻R2接连的管脚产生高电平,使Q1截止,Q1截止后,R1一端失去电压,使与R1相连的Q2基极失去导通电压,随之Q2截止,Q2截止使电磁阀T1停止工作。
电磁阀T1规格为:全铜/DN40/1.5寸/DC12V。
以上仅为一个示例,相同的电路可扩展应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第五电磁阀105和第六电磁阀106。
单片机U1不同的输入/输出(I/O)端口可对应于不同电磁阀的控制电路。其有益效果是根据控制系统的制冷或制热信号实现了自动控制,控制不同的电磁阀开或关。
通过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解决设备使用寿命、能耗和热源的问题,室内制冷时,冷气流经导流管,用于冷却电机,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整个新风系统的使用寿命;室内制热时,外界空气流经导流管,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既降低了电机的温度,又使提高了室内温度,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包括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管(107),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凹槽中,所述导流管(107)中有空气流通,用于导走电机产生的热量;
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第三电磁阀(103)、第四电磁阀(104),用于切换流经所述导流管(107)的不同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07)呈蛇形弯曲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电磁阀(105)、第六电磁阀(106);
所述第一电磁阀(101)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冷气管及所述第五电磁阀(105)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所述导流管(107)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03)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阀(102)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05)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所述导流管(107)及所述第四电磁阀(104)连接;
所述第三电磁阀(103)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外进气管及所述第六电磁阀(106)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所述导流管(107)和所述第一电磁阀(101)连接;
所述第四电磁阀(104)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室内给气管及所述第六电磁阀(106)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件与所述导流管(107)及所述第二电磁阀(1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控制模块,该模块位于新风系统主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
单片机,用于判断当前是制冷还是制热状态,进而控制不同电磁阀的通断。
CN202020877503.8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Active CN212081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7503.8U CN212081590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7503.8U CN212081590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1590U true CN212081590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7503.8U Active CN212081590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1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0623B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1306902Y (zh) 一种带热回收型热泵空调与冰箱一体机
CN202032788U (zh) 空调器热水机
CN101487640B (zh) 一种移动通讯基站设备分布式冷却系统
CN104613667A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93919U (zh) 一种机械制冷与辅助冷源两路联合供冷系统
CN212081590U (zh) 一种建筑制冷与制热新风系统
CN209655448U (zh) 一种数据中心降温系统
CN202470261U (zh) 基站用精确送冷节能空调系统
CN115823665A (zh) 一种集成式洁净室空气净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823718A (zh) 节能型空调系统热泵系统
CN201355150Y (zh) 移动通讯基站设备分布式冷却系统
CN203478601U (zh) 热泵热水器
CN2499744Y (zh) 一种半导体空调器
CN201514073U (zh) 热泵热水器空调系统
CN112038949A (zh) 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102705930B (zh) 基站用精确送冷节能空调系统
CN219756546U (zh) 一种冷暖两用无风空调系统
CN215832230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
CN219178082U (zh) 一种实验仪器运行用冷却机构
CN203893486U (zh) 帕尔贴效应制冷空调
CN218599869U (zh) 一种节能空调冷却装置
CN214891594U (zh) 一种基站空调系统
CN221076689U (zh) 一种利用制冷回水冷却新风提高制冷效率的新风空调机组
CN114234308B (zh) 一种冷热补偿分体式全热交换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