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815U -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815U
CN212078815U CN202020426309.8U CN202020426309U CN212078815U CN 212078815 U CN212078815 U CN 212078815U CN 202020426309 U CN202020426309 U CN 202020426309U CN 212078815 U CN212078815 U CN 212078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rd
area
negative pressure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63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梅
陈瓒
刘赟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4263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包括负压病房本体、新风系统、排风系统、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在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负压病房本体内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病房区域、卫生间区域和缓冲间区域;所述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新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病房数量能够根据患者的人数进行及时调整,适用于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且不会对医院的普通病房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背景技术
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大量感染的机会,此种病房最适合抢救类似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
而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此种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且被传染的人数较多,对于被传染的患者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为了提高对患者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的效果,一般需要在负压病房内进行相关操作,而现有医院内的负压病房的数量有限,无法根据患者的数量及时进行相关调整,难以满足如上述突发传染病的需求;另外,一般医院的病房都是密切关联的,无法随意进行改动,给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的患者的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安装便捷、便于移动,病房数量能够根据患者的人数进行及时调整,适用于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且不会对医院的普通病房造成污染的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采用集装箱制造而成的负压病房本体,在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负压病房本体内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病房区域、卫生间区域和缓冲间区域;
一用于为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洁净度满足医疗需求的空气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新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
一用于将病房区域、卫生间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排放至外界的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排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
一用于控制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进行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通讯连接;
一用于为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提供电源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系统为太阳能供电系统,其包括一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外侧的顶部上;一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对太阳能光伏板转化的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及当蓄电池电量不足用于为其进行供电的储电单元,所述储电单元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以及蓄电池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包括整体呈波浪形的外层和内层,在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填充有保温隔音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隔音层为玻璃纤维棉板层或者泡沫层或者海绵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一用于为病房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的病房区域新风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新风管道与病房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的进风口设置在病床尾部的顶部上;
一用于对将要进入病房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病房区域过滤系统,所述病房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一用于为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的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所述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缓冲间区域新风管道与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设置在其顶部上;
一用于对将要进入缓冲间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所述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系统包括
一用于将流入病房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的病房区域排风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排风管道与病房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的排风口设置在摆放在其内部的病床头部的底部上;
一用于对从病房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的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一用于将流入卫生间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的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卫生间区域排风管道与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所述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设置在卫生间区域的顶部上;
一用于对从卫生间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的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还包括一方便医护人员将该负压病房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的升降移动系统,所述升降移动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且与供电系统电连接;所述升降移动系统包括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内的升降支架,在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由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升降支架由电缸带动其升降动作,所述电缸以及电机分别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仅供应急使用,保证快速建设,病患无交叉感染,开展正常的救治工作,而非长期使用的永久病房,病房数量能够根据患者的人数进行及时调整,适用于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且不会对医院的普通病房造成污染,给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的患者的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包括负压病房本体100、新风系统、排风系统、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
负压病房本体100用于采用集装箱制造而成,在负压病房本体100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负压病房本体100内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病房区域110、卫生间区域130和缓冲间区域120,在病房区域110与缓冲间区域120之间设有第一防护门140,在缓冲间区域120与医护走廊之间设有第二防护门150,在病房区域 110与卫生间区域130之间设有第三防护门160。
缓冲间区域120设置在负压病房与医护走廊之间,缓冲间区域120宜采取措施防止患者误入,缓冲间区域120内设置非手动式或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第一防护门140和第二防护门150不得同时开启,第二防护门150可为平开门或感应式移动门,且上设有观察窗,第二防护门150宜配备闭门器,第一防护门140下边宜留有10mm缝隙。负压隔离病房内病床112与平行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1.2m,病床112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4m。
负压病房的卫生间区域130内设有大便器、淋浴器、脸盆等基本设施,大便器旁侧墙上空应设输液袋挂钩和无障碍扶手,还设有报警按钮,配备淋浴器的宜设座凳。
该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还设有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工作,在夏季时能够使负压病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6℃,且相对湿度保持在60%,而冬季保持在22℃,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为6次/h,空调系统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道流入至卫生间的内排水管道内,最终使同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不同污染等级区域负压真空度的设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组织原则,应保证气流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内相邻、相通不同污染等级房间的压差不小于5Pa。病房区域负压真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卫生间区域→病房区域→医护走廊,与室外压差不小于5Pa。
病房最小换气次数(新风量)不小于6次/h,负压病房应在外侧人员目视区域设置微压差计,并标志明显的安全压差范围指示的区域。缓冲间区域与医护走廊宜保持不小于2.5Pa的负压差。
缓冲间区域120与医护走廊之间应设置观察窗和物品传递窗,观察窗应采用固定窗扇,物品传递窗应采用双门密闭传递窗,双窗间内壁或外墙附近设紫外线消毒灯插座。
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中的送、排风机采用变频、手动调节措施。送、排风机组的高效过滤器前后设置压差传感器,设置在排风机组的排风口的过滤器为高效过滤器,当压差数值超过设定值,压差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病房区域110的送风口应采用双层百叶风口,排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送风口、排风口风速均不宜大于1.0m/s。每间病房的新、排风管道上设定风量阀,便于控制风量,新风系统的出风口及排风系统的进风口均设置与风机联动的电动密闭风阀,电动密闭阀设置在病房外。
新风系统用于为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洁净度满足医疗需求的空气,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新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110以及缓冲间区域120的进风口相连通。
排风系统用于将病房区域110、卫生间区域130以及缓冲间区域120内污染后的空气排放至外界,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排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进行工作,控制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通讯连接。
供电系统用于为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提供电源,供电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且为其连接的系统进行供电。
供电系统为太阳能供电系统,其包括一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太阳能光伏板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外侧的顶部上,蓄电池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
太阳能供电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对太阳能光伏板转化的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及当蓄电池电量不足用于为其进行供电的储电单元,储电单元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以及蓄电池电连接。
负压病房本体包括整体呈波浪形的外层和内层,在外层与内层之间填充有保温隔音层,在本实施例中保温隔音层为玻璃纤维棉板层或者泡沫层或者海绵层,采用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该负压病房的保温性能以及隔音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新风系统包括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病房区域过滤系统、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和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用于为病房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新风管道与病房区域110的进风口111相连通,病房区域 110的进风口111设置在病床112尾部的顶部上。
病房区域过滤系统用于对将要进入病房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病房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用于为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缓冲间区域新风管道与缓冲间区域120的进风口121相连通,缓冲间区域120的进风口121设置在其顶部上。
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用于对将要进入缓冲间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排风系统包括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和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用于将流入病房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排风管道与病房区域 110的排风口113相连通,病房区域110的排风口113设置在摆放在其内部的病床112头部的底部上。
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用于对从病房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用于将流入卫生间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卫生间区域排风管道与卫生间区域130的排风口131相连通,卫生间区域130的排风口131设置在卫生间区域的顶部上。
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用于对从卫生间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该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还包括一方便医护人员将该负压病房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的升降移动系统,升降移动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且与供电系统电连接。
升降移动系统包括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内的升降支架,在升降支架的下端设有万向轮,万向轮由电机驱动其转动,升降支架由电缸带动其升降动作,电缸以及电机分别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医护人员需要移动该负压病房时,只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电缸工作,使电缸带动升降支架动作,使收缩在负压病房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内的万向轮从其内部伸出,且与地面接触将整个负压病房撑起,然后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工作,且使电机带动万向轮转动,从而能够方便的将负压病房移动至医护人员所需要的位置,最后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缸反向工作,且带动升降支架反向动作,使万向轮在升降支架的带动下慢慢收缩至负压病房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内,最终使负压病房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即可。
在无法大量新建和改造永久医院建筑时,可采用该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替代,只要有足够的场地,可无限复制拼装,疫情结束可拆解,场地可做他用。这可缓解床位不足的矛盾,增加可收治患者或隔离疑似者的数量,减少了病毒传染的风险,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同时也缓解了人们的紧张心情,减少了社会矛盾,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有助于疫情的防控。
疫情结束后方便拆除,拆除后的材料由专业机构做无害化处理后,可分类进行废物循环利用。污染较轻的医疗或机电设备,经彻底消毒杀菌处理,检测合格后,可重复使用,环保节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仅供应急使用,保证快速建设,病患无交叉感染,开展正常的救治工作,而非长期使用的永久病房,病房数量能够根据患者的人数进行及时调整,适用于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疾病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且不会对医院的普通病房造成污染,给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的患者的隔离防护以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采用集装箱制造而成的负压病房本体,在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负压病房本体内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病房区域、卫生间区域和缓冲间区域;
一用于为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洁净度满足医疗需求的空气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新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
一用于将病房区域、卫生间区域以及缓冲间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排放至外界的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排风管道分别与病房区域以及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
一用于控制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进行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通讯连接;
一用于为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提供电源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为太阳能供电系统,其包括一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外侧的顶部上;一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对太阳能光伏板转化的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及当蓄电池电量不足用于为其进行供电的储电单元,所述储电单元分别与太阳能光伏板以及蓄电池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包括整体呈波浪形的外层和内层,在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填充有保温隔音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音层为玻璃纤维棉板层或者泡沫层或者海绵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一用于为病房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的病房区域新风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新风管道与病房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的进风口设置在病床尾部的顶部上;
一用于对将要进入病房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病房区域过滤系统,所述病房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一用于为缓冲间区域内提供新的空气的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所述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缓冲间区域新风管道与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缓冲间区域的进风口设置在其顶部上;
一用于对将要进入缓冲间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所述缓冲间区域过滤系统设置在缓冲间区域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包括
一用于将流入病房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的病房区域排风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病房区域排风管道与病房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病房区域的排风口设置在摆放在其内部的病床头部的底部上;
一用于对从病房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的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所述病房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一用于将流入卫生间区域内污染后的空气从其区域排放至外界的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进风口通过卫生间区域排风管道与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相连通,所述卫生间区域的排风口设置在卫生间区域的顶部上;
一用于对从卫生间区域内排出的污染后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其洁净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的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卫生间区域排风过滤系统设置在卫生间区域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该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还包括一方便医护人员将该负压病房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的升降移动系统,所述升降移动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且与供电系统电连接;所述升降移动系统包括设置在负压病房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内的升降支架,在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由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升降支架由电缸带动其升降动作,所述电缸以及电机分别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CN202020426309.8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Active CN212078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6309.8U CN212078815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6309.8U CN212078815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815U true CN212078815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6309.8U Active CN212078815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8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3238A (zh) * 2022-01-18 2022-04-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防疫用可生长公共负压间、群组及隔离防控方法
US20220202637A1 (en) * 2020-10-11 2022-06-30 Xing Li Assembling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Chamb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02637A1 (en) * 2020-10-11 2022-06-30 Xing Li Assembling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Chamber
CN114383238A (zh) * 2022-01-18 2022-04-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防疫用可生长公共负压间、群组及隔离防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5608A (zh)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WO2021196363A1 (zh) 可移动式传染病应急防护一体化智慧方舱
AU2021100824A4 (en) Detachable mobile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ward
KR101646524B1 (ko) 이동식 음압 격리 병실
CN212078815U (zh)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CN111485738A (zh) 一种ccn整体式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
CN110141441A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AU2020100599A4 (en) RiPOD (Rescue Isolation Pod)
CN214835143U (zh) 传染病防治一体化方舱
CN1884776A (zh) 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
CN212901789U (zh) 一种医疗隔离智能化模块及隔离病房
CN211953053U (zh) 用于负压病房单元的安全健康舒适空气环境营造系统
CN1184396C (zh) 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111411802A (zh) 一种模块化单元负压隔离病房
CN211797428U (zh) 一种可快速部署并组网实现远程诊断的负压隔离医疗舱
CN214596872U (zh) 多功能方舱
CN113006543A (zh) 一种负压移动病房
CN212631121U (zh) 一种应急屋
CN212466434U (zh)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CN112728691A (zh) 集成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的防疫移动医院
CN111397075B (zh)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CN218815461U (zh) 一种方舱医院快速安装的垃圾暂存站
CN220250234U (zh) 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空气消毒机
CN212614342U (zh) 一种医疗净化气密自动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