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241U -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241U
CN212078241U CN202020154622.0U CN202020154622U CN212078241U CN 212078241 U CN212078241 U CN 212078241U CN 202020154622 U CN202020154622 U CN 202020154622U CN 212078241 U CN212078241 U CN 212078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lightning
main body
building mai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4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洪顺
嵇蔚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roadwel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roadwel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roadwel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roadwel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54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包括支撑底座与建筑主体,所述支撑底座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所述建筑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充气箱,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竖向传导杆与横向传导杆,所述竖向传导杆与所述横向传导杆交叉连接,所述建筑主体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避雷杆,所述避雷杆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在使用的时候支撑底座进行支撑,保证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建筑主体在上方进行保护支撑。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大避雷的面积,便于进行多方位进行避雷,提高了避雷的效果,避雷杆在顶部进行避雷,可以直接的进行避雷。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避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包括三方面:直接雷击(直击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闪电。直击雷具有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效应三大效果,且雷电能量巨大,可瞬间造成被击物折损、坍塌等物理损坏和电击损害。感应雷,雷云形成过程中,由于雷云中电荷的聚积,及闪电发生时雷云中电荷的急剧减少,会形成大范围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从而造成雷电影响范围内(闪电发生处半径2Km内)的金属导体出现高电位(强电压)和瞬间冲击电流(电涌)。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由于电位差造成相邻导体产生电火花,电涌造成电源及信号线路发生击穿现象,造成线路短路,并侵入用电设备造成设备损坏。尤其是对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危害更大。传导雷:雷电击中地面物体尤其是建筑物时,雷电流泄放过程中经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源和信号线路向外传导(约为全部雷电流的50%),从而对其它建筑物内的线路及设施造成危害。
气膜建筑在避雷的时候利用传统的避雷设备保护范围较小,容易造成建筑着火,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气膜建筑在避雷的时候利用传统的避雷设备保护范围较小,容易造成建筑着火,存在不安全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包括支撑底座与建筑主体,所述支撑底座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所述建筑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充气箱,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竖向传导杆与横向传导杆,所述竖向传导杆与所述横向传导杆交叉连接,所述建筑主体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避雷杆,所述避雷杆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在使用的时候支撑底座进行支撑,保证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建筑主体在上方进行保护支撑,同时在建筑主体顶部的竖向传导杆与横向传导杆进行雷电传导,可以扩大避雷的面积,便于进行多方位进行避雷,提高了避雷的效果,避雷杆在顶部进行避雷,可以直接的进行避雷。
进一步的,所述避雷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壁安装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为环片状,所述感应片与所述安装杆的外壁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杆的顶端设置有传感头,所述传感头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传感孔;安装杆外壁的感应片可以进行有效的雷电感应,便于进行快速的感应雷电,可以提前预警雷电,可以提前进行保护与疏散。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传导片;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进行保护,且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的传导片进行保护,便于进行内部的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底部开设有多组防滑槽,所述支撑底座采用塑胶材质;便于底部防滑,便于便于进行底部安装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传导杆的底端为空腔状,所述竖向传导杆内设置有固定板与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杆,所述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杆,所述固定螺纹杆的底端为贯穿所述竖向传导杆的底端;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固定螺纹杆固定在地面内,且稳定性较强,同时内部的支撑弹簧杆进行支撑,将活动板进行压力支撑,可以保持固定螺纹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主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合板,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壳板;保护壳板可以有效的进行支撑保护,提高了支撑稳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支撑底座进行支撑,保证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建筑主体在上方进行保护支撑,同时在建筑主体顶部的竖向传导杆与横向传导杆进行雷电传导,可以扩大避雷的面积,便于进行多方位进行避雷,提高了避雷的效果,避雷杆在顶部进行避雷,可以直接的进行避雷。
(2)本实用新型安装杆外壁的感应片可以进行有效的雷电感应,便于进行快速的感应雷电,可以提前预警雷电,可以提前进行保护与疏散,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进行保护,且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的传导片进行保护,便于进行内部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主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导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传导杆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保护壳板;3、建筑主体;4、安装板;5、竖向传导杆;6、横向传导杆;7、传导片;8、避雷杆;9、安装杆;10、感应片;11、传感头;12、支撑弹簧杆;13、活动板;14、固定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包括支撑底座1与建筑主体3,所述支撑底座1置于所述建筑主体3的底部,所述建筑主体3的两侧设置有充气箱,所述建筑主体3的外壁设置有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所述竖向传导杆5与所述横向传导杆6交叉连接,所述建筑主体3的顶端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设置有避雷杆8,所述避雷杆8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4连接;在使用的时候支撑底座进行支撑,保证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建筑主体在上方进行保护支撑,同时在建筑主体顶部的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进行雷电传导,可以扩大避雷的面积,便于进行多方位进行避雷,提高了避雷的效果,避雷杆8在顶部进行避雷,可以直接的进行避雷。
进一步的,所述避雷杆8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9,所述安装杆9的外壁安装有感应片10,所述感应片10为环片状,所述感应片10与所述安装杆9的外壁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杆9的顶端设置有传感头11,所述传感头11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传感孔;安装杆外壁的感应片可以进行有效的雷电感应,便于进行快速的感应雷电,可以提前预警雷电,可以提前进行保护与疏散。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主体3包括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传导片7;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进行保护,且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的传导片进行保护,便于进行内部的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开设有多组防滑槽,所述支撑底座1采用塑胶材质;便于底部防滑,便于便于进行底部安装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为空腔状,所述竖向传导杆5内设置有固定板与活动板13,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13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杆12,所述活动板1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杆14,所述固定螺纹杆14的底端为贯穿所述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固定螺纹杆固定在地面内,且稳定性较强,同时内部的支撑弹簧杆进行支撑,将活动板进行压力支撑,可以保持固定螺纹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主体3的侧壁设置有开合板,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壳板2;保护壳板可以有效的进行支撑保护,提高了支撑稳定效果。
使用的过程中,支撑底座1置于建筑主体3的底部,建筑主体3的两侧设置有充气箱,建筑主体3的外壁设置有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交叉连接,建筑主体3的顶端设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部设置有避雷杆8,避雷杆8的底端与安装板4连接;在使用的时候支撑底座进行支撑,保证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建筑主体在上方进行保护支撑,同时在建筑主体顶部的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进行雷电传导,可以扩大避雷的面积,便于进行多方位进行避雷,提高了避雷的效果,避雷杆8在顶部进行避雷,可以直接的进行避雷。
避雷杆8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9,安装杆9的外壁安装有感应片10,感应片10为环片状,感应片10与安装杆9的外壁螺栓连接,安装杆9的顶端设置有传感头11,传感头11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传感孔;安装杆外壁的感应片可以进行有效的雷电感应,便于进行快速的感应雷电,可以提前预警雷电,可以提前进行保护与疏散。
建筑主体3包括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传导片7;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进行保护,且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的传导片进行保护,便于进行内部的防护,支撑底座1底部开设有多组防滑槽,支撑底座1采用塑胶材质;便于底部防滑,便于便于进行底部安装稳定。
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为空腔状,竖向传导杆5内设置有固定板与活动板13,固定板与活动板13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杆12,活动板1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杆14,固定螺纹杆14的底端为贯穿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固定螺纹杆固定在地面内,且稳定性较强,同时内部的支撑弹簧杆进行支撑,将活动板进行压力支撑,可以保持固定螺纹杆的稳定性,建筑主体3的侧壁设置有开合板,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壳板2;保护壳板可以有效的进行支撑保护,提高了支撑稳定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包括支撑底座(1)与建筑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置于所述建筑主体(3)的底部,所述建筑主体(3)的两侧设置有充气箱,所述建筑主体(3)的外壁设置有竖向传导杆(5)与横向传导杆(6),所述竖向传导杆(5)与所述横向传导杆(6)交叉连接,所述建筑主体(3)的顶端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设置有避雷杆(8),所述避雷杆(8)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杆(8)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9),所述安装杆(9)的外壁安装有感应片(10),所述感应片(10)为环片状,所述感应片(10)与所述安装杆(9)的外壁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杆(9)的顶端设置有传感头(11),所述传感头(11)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传感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3)包括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传导片(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开设有多组防滑槽,所述支撑底座(1)采用塑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为空腔状,所述竖向传导杆(5)内设置有固定板与活动板(13),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13)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杆(12),所述活动板(1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杆(14),所述固定螺纹杆(14)的底端为贯穿所述竖向传导杆(5)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3)的侧壁设置有开合板,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壳板(2)。
CN202020154622.0U 2020-02-06 2020-02-06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Active CN212078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4622.0U CN212078241U (zh) 2020-02-06 2020-02-06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4622.0U CN212078241U (zh) 2020-02-06 2020-02-06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241U true CN212078241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4622.0U Active CN212078241U (zh) 2020-02-06 2020-02-06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2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2112A (zh) * 2021-12-24 2022-04-15 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避雷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114352112B (zh) * 2021-12-24 2024-05-24 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避雷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2112A (zh) * 2021-12-24 2022-04-15 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避雷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114352112B (zh) * 2021-12-24 2024-05-24 北京今盛杰膜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避雷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0567B1 (ko) 송전 철탑의 낙뢰 방지 구조
JP2012182035A (ja) 落雷抑制型避雷装置
CN205089532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系统及含有该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12078241U (zh)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气膜建筑
CN103311811B (zh) 无晕避雷针
CN203406500U (zh) 无晕避雷针
CN201247910Y (zh) 分流型消磁灭弧避雷针
CN103887715B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飞机库系统的整体防雷方法
CN105896312A (zh) 一种架空配电线路同塔绝缘安装引雷器的防雷装置
CN202678719U (zh) 一种感应型避雷针
CN102878024A (zh) 风电机组用减少雷电灾害装置
JP2013196977A (ja) 落雷抑制型避雷装置
CN206379622U (zh) 一体化直击雷有源主动防护系统
CN102769254B (zh) 预放电避雷针
CN205453120U (zh) 一种防雷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CN203496704U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抑制雷击型接触网
CN201247909Y (zh) 一种高能无续流气隙模块
CN203119291U (zh) 中低压配电网用水式熄弧保护间隙装置
CN201590599U (zh) 高压变、配电设备隔离网栅
CN104864953A (zh) 电子衡器防雷击方法
CN206707941U (zh) 一种移动或固定物体的防雷击保护装置
CN204760759U (zh) 一种防雷配电柜
CN110570999A (zh) 一种单反冲灭弧装置及方法
CN205174209U (zh) 抗雷电航标灯
CN205282933U (zh) 一种防雷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 Hongshun

Inventor after: Ji Weibing

Inventor before: Du Hongshun

Inventor before: Ji Weib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