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6807U -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6807U
CN212076807U CN201922311177.4U CN201922311177U CN212076807U CN 212076807 U CN212076807 U CN 212076807U CN 201922311177 U CN201922311177 U CN 201922311177U CN 212076807 U CN212076807 U CN 21207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conveying
sludge conveying
conveying assembly
reciprocat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11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进宁
张建中
徐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11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6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包括上污泥输送组件、一组循环风机、下污泥输送组件、底座、主风机一、主风机二、过滤挡板、出料机构和输送框架,上污泥输送组件、下污泥输送组件、主风机一和主风机二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设置在输送框架内,一组循环风机设置在输送框架的侧壁上,过滤挡板设置在输送框架的侧壁上,并且过滤挡板倾斜设置在上污泥输送组件和下污泥输送组件之间,出料机构设置在输送框架内,并且出料机构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传送方向的末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高,低维护,有效解决了原料速干的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适于各行业的污泥大批量输送、烘干、去湿等工艺,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大规模的建设运行,污泥产量也大幅增加,对环境污染的威胁日趋严重,而经脱水处理的污泥含水率大多仍高于80%,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性质不稳定,难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在对其进行堆肥或者焚烧等最终处置前,适当的干化处理极有必要,而干化技术中的低温热泵干化技术具有占地小,干化效率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的独特优势。
低温干化设备采用除湿热泵技术原理,利用热泵系统冷凝器端将不饱和干空气加热后与湿污泥进行湿热交换,再将饱和湿空气在热泵系统蒸发器端进行除湿,再次形成不饱和干空气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循环过程中完成污泥的干化。
总的来说,现有污泥干化机存在以下不足:
1、能耗高,干化是能量净消耗过程,采用蒸汽或导热油作为热源,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能源,能耗费用通常占处理总费用的 80%以上;现有干化设备采用加热排湿方式,能源利用率低;每蒸发一吨水消耗蒸汽量约 1.5 吨,另消耗电量约 70kw.h;
2、现有高温烟气余热干化存在干化温度高、粉尘量大、排放尾气难处理;
3、存在安全风险,采用 100℃以上干化温度存在安全风险,污泥干化为避免爆炸通常需要采用加氮方式降低含氧量;
4、不环保,排放大量臭气,需建造负责的尾气处理系统;干化车间工作环境差;干化过程供热热源采用锅炉,也排放大量的尾气,存在二次污泥问题;
5、干化过程复杂,存在黏糊区,装置磨损件多,维护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泥干化过程中,污泥干化不彻底,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包括上污泥输送组件、一组循环风机、下污泥输送组件、底座、主风机一、主风机二、过滤挡板、出料机构和输送框架,所述底座设置在输送框架的下端部,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下污泥输送组件、主风机一和主风机二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设置在输送框架内,所述主风机一和主风机二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并且主风机一和主风机二对称设置,所述一组循环风机设置在输送框架的侧壁上,并且一组循环风机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和下污泥输送组件之间,所述过滤挡板设置在输送框架的侧壁上,并且过滤挡板倾斜设置在上污泥输送组件和下污泥输送组件之间,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输送框架内,并且出料机构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传送方向的末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高,低维护,有效解决了原料速干的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适于各行业的污泥大批量输送、烘干、去湿等工艺,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和下污泥输送组件均包括污泥传送驱动电机、污泥传送减速机、链条一、链条二、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一组传动轴一和聚酯网,所述污泥传送驱动电机与污泥传送减速机连接,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之间设有传动轴二,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之间设有传动轴三,所述污泥传送减速机和传动轴二连接,所述链条一和链条二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之间,所述链条一和链条二之间设有一组传动轴一,所述聚酯网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链条一和链条二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链条一和链条二上设有污泥挡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靠近干化机进料口处的起始端与输送框架的内壁贴合,并且上污泥输送组件远离干化机进料口的末端与输送框架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的起始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的末端的下方,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的末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起始端的下方,所述过滤挡板的上端部与上污泥输送组件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且过滤挡板的下端部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起始端的上方。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两块阻风挡板,所述阻风挡板倾斜设置,并且两块阻风挡板的上端部在输送框架的中间位置贴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一组循环风机的个数为4个,并且一组循环风机以输送框架的中间位置为中心两项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挡板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并且出料口的敞口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传送方向的末端,所述出料挡板固定设置在出料口的上端部上,并且出料挡板与下污泥输送组件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出料口上端部靠近下污泥输送组件的一侧设有缺口。
进一步的,上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框架上罩设有封板。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污泥除湿干化机-污泥干燥过程中采用除湿热泵进行空气脱湿加热方式达到污泥干化;对流热风干燥-利用干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污泥中水分吸收空气中热浪汽化至空气中从而达到干燥目的;空气为对流干燥的载热载湿介质,也可以为其他介质;采用除湿热泵=除湿(祛湿干燥)+热泵(能量回收)的结合,污泥除湿热泵烘干是利用制冷系统使来自干燥室的时控器降温脱湿的同时通过热泵原理回收水分凝结潜热加热空气达到干燥物料的目的。除湿热泵干燥是除湿(祛湿干燥)加热泵(能量回收)的结合,是干燥过程中能量的循环利用;污泥除湿热泵烘干与传统污泥热风干燥的区别在于空气循环方式不同,干燥室空气降湿的方式也不同。除湿热泵烘干时空气在干燥室与除湿热干燥剂之间进行闭式循环(不排放任何废热、废气);传统热风干燥是利用热源对干燥室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将吸湿后空气排放的开式系统,能源利用率低20%-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条造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切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带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污泥输送组件或下污泥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污泥输送组件或下污泥输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包括储料仓10、切条造粒机构1、热泵机构2、网带输送机构3、出料机构4、外部密封箱体5和一组箱门6,所述一组箱门6设置在外部密封箱体5上,所述切条造粒机构1设置在外部密封箱体5的上端部上,并且切条造粒机构1位于外部密封箱体5的一侧,所述储料仓10设置在切条造粒机构1上,所述切条造粒机构1位于网带输送机构3一侧的正上方,所述热泵机构2、网带输送机构3和出料机构4均设置在外部密封箱体5内,所述出料机构4位于网带输送机构3的末端,所述热泵机构2和网带输送机构3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
如图3-7所示的包括储料仓10和切条造粒机构1,所述储料仓10设置在干化机的外壳上,所述切条造粒机构1设置在干化机上,并且切条造粒机构1位于储料仓10的正下方;所述切条造粒机构1包括切条造粒箱体103、搅拌驱动装置104、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两个对称设置的铜梳107和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所述切条造粒箱体103固定设置在干化机上,所述搅拌驱动装置104和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分别设置在切条造粒箱体103相对的两个外壁上,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铜梳107均设置在切条造粒箱体103内,并且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铜梳107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104和搅拌装置105连接,所述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和分切轴106连接,所述储料仓10位于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中心的正上方。所述储料仓10包括储料仓本体109、驱动电机一110、分料轴111和一组分料桨叶112,所述储料仓本体109设置在切条造粒箱体103的上端面上,所述驱动电机一110固定设置在储料仓本体109一侧的外壁上,并且驱动电机一110的转轴和分料轴111连接,所述分料轴111通过轴承设置在储料仓本体109上,所述一组分料桨叶112固定设置在分料轴111的外壁上。所述储料仓本体109为上下两端开口的梯形结构,并且储料仓本体109呈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结构,所述储料仓本体109和切条造粒箱体103连通。所述分料桨叶112上设有连接杆113,所述连接杆11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分料轴111的外壁上,并且分料桨叶112设置在连接杆113远离分料轴111的端部,所述分料桨叶112呈矩形板状。所述切条造粒箱体103为矩形箱体结构,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铜梳107设置在切条造粒箱体10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切条造粒箱体103沿长度方向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支撑框架一114和支撑框架二115,所述搅拌驱动装置104设置在支撑框架一114上,所述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设置在支撑框架二115上。所述搅拌装置105包括坡桥轴116和一组搅拌齿117,所述坡桥轴116和搅拌驱动装置104连接,所述一组搅拌齿117间隔均匀的设置在坡桥轴116的外壁上,并且一组搅拌齿117呈交错式设置。所述分切轴106的外圆周上均设有环形沟槽120。所述铜梳107包括铜梳板121和一组梳齿122,所述铜梳板121的截面为V字型,所述一组梳齿122呈一列沿长度方向设置在铜梳板121的一侧边上,所述一组梳齿122位于环形沟槽120内。所述搅拌驱动装置104包括搅拌驱动电机123、减速机一124、齿轮一125和齿轮二126,所述搅拌驱动电机123和减速机一124连接,所述减速机一124和齿轮一125连接,所述齿轮一125和齿轮二126啮合,所述齿轮一125和齿轮二126分别和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装置105的坡桥轴116连接。所述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包括切条造粒驱动电机127、减速机二128、齿轮三129和齿轮四130,所述切条造粒驱动电机127和减速机二128连接,所述减速机二128和齿轮三129连接,所述齿轮三129和齿轮四130啮合,所述齿轮三129和齿轮四130分别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连接。
如图8所示的热泵机构2包括热泵框架201、过滤网202、热泵除湿单元一203和热泵除湿单元二204,所述过滤网202设置在热泵框架201内,所述热泵除湿单元一203和热泵除湿单元二204对称设置在热泵框架201内;其中,所述热泵除湿单元一203和热泵除湿单元二204均包括横冷凝器205、回热器一206、竖冷凝器一207、压缩机一208、热交换器一209、压缩机二210、热交换器二211和蒸发器一212,所述热泵框架201按照由下至上分为四层,分别为:第一层213、第二层214、第三层215和第四层216,所述横冷凝器205设置在第四层216上,所述过滤网202设置在第三层215上,所述回热器一206、竖冷凝器一207、压缩机一208和热交换器一209设置在第二层214上,所述压缩机二210、热交换器二211和蒸发器一212设置在第一层213上。所述热泵框架20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结构,所述热泵框架201上罩设有封板。所述第一层213上设有阻风挡板一217,所述阻风挡板一217倾斜设置,并且阻风挡板一217的上端面与第二层214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压缩机二210和热交换器二211并列设置,并且压缩机二210和热交换器二211位于蒸发器一212和阻风挡板一217之间。所述压缩机一208和热交换器一209并列设置,所述竖冷凝器一207位于回热器一206靠近热泵框架201侧壁的一侧,所述压缩机一208和热交换器一209位于回热器一206远离热泵框架201侧壁的另一侧。所述过滤网202呈往复的折返状,并且过滤网202沿热泵框架201设置,所述过滤网202位于横冷凝器205的正下方。所述热泵框架20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218。所述第二层214和第三层215之间设有隔板219。所述过滤网202的上端部位于第一层213内。
如图9-11所示的网带输送机构3包括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一组循环风机302、下污泥输送组件303、底座304、主风机一305、主风机二306、过滤挡板307、出料机构4和输送框架309,所述底座304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下端部,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设置在输送框架309内,所述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固定设置在底座304上,并且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对称设置,所述一组循环风机302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侧壁上,并且一组循环风机302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之间,所述过滤挡板307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侧壁上,并且过滤挡板307倾斜设置在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之间,所述出料机构4设置在输送框架309内,并且出料机构4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传送方向的末端。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均包括污泥传送驱动电机310、污泥传送减速机311、链条一312、链条二313、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一组传动轴一316和聚酯网317,所述污泥传送驱动电机310与污泥传送减速机311连接,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之间设有传动轴二318,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之间设有传动轴三319,所述污泥传送减速机311和传动轴二318连接,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之间,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之间设有一组传动轴一316,所述聚酯网317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连接。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上设有污泥挡板320。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靠近干化机进料口处的起始端与输送框架309的内壁贴合,并且上污泥输送组件301远离干化机进料口的末端与输送框架309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21。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起始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的末端的下方,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末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起始端的下方,所述过滤挡板307的上端部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且过滤挡板307的下端部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起始端的上方。所述底座304上对称设有两块阻风挡板322,所述阻风挡板322倾斜设置,并且两块阻风挡板322的上端部在输送框架309的中间位置贴合。所述一组循环风机302的个数为4个,并且一组循环风机302以输送框架309的中间位置为中心两项对称设置。所述输送框架309上罩设有封板。
如图12所示的出料机构4包括出料挡板323和出料口324,所述出料口324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并且出料口324的敞口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传送方向的末端,所述出料挡板323固定设置在出料口324的上端部上,并且出料挡板323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出料口324上端部靠近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一侧设有缺口325。
基于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一种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上料:污泥输送机将污泥输送进入储料仓10内,驱动电机一110带动分料轴111转动,从而带动一组分料桨叶112在储料仓本体109内转动,使得储料仓本体109内的污泥被搅动;
2)切条造粒:
2-1)储料仓本体109内被搅拌的污泥落入切条造粒箱体103内,搅拌驱动装置104启动,带动坡桥轴116和一组搅拌齿117转动;
2-2)切条造粒驱动装置108启动,将进入两个对称设置的分切轴106之间的污泥进行分切成条,铜梳107将分切轴106上的污泥从分切轴106上刮落;
3)污泥输送:分切成条的污泥落在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上,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循环传动,将污泥传送至末端,并且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上的污泥通过过滤挡板307落在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上,并且污泥随着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传送;
4)热泵机构除湿干燥:
4-1)压缩机一208将空气经过回热器一206转换气源,然后在经过竖冷凝器一207将空气转化成热风;
4-2)一组循环风机302、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启动将步骤4-1)中的热风分别吹送至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其中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上的污泥通过一组循环风机302进行除湿干燥,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上的污泥经过一组循环风机302、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分别进行除湿干燥;
4-3)经过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热风,在通过一组循环风机302进入热泵框架201内;
4-4)首先经过过滤网202经过净化,去除灰尘或是异物;
5)出料: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上的污泥被除湿干燥口后,在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末端通过出料口324将干燥后的污泥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一组循环风机(302)、下污泥输送组件(303)、底座(304)、主风机一(305)、主风机二(306)、过滤挡板(307)、出料机构(308)和输送框架(309),所述底座(304)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下端部,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设置在输送框架(309)内,所述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固定设置在底座(304)上,并且主风机一(305)和主风机二(306)对称设置,所述一组循环风机(302)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侧壁上,并且一组循环风机(302)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之间,所述过滤挡板(307)设置在输送框架(309)的侧壁上,并且过滤挡板(307)倾斜设置在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之间,所述出料机构(308)设置在输送框架(309)内,并且出料机构(308)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传送方向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和下污泥输送组件(303)均包括污泥传送驱动电机(310)、污泥传送减速机(311)、链条一(312)、链条二(313)、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一组传动轴一(316)和聚酯网(317),所述污泥传送驱动电机(310)与污泥传送减速机(311)连接,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之间设有传动轴二(318),所述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之间设有传动轴三(319),所述污泥传送减速机(311)和传动轴二(318)连接,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设置在主动链轮一(314)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从动链轮一(315)之间,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之间设有一组传动轴一(316),所述聚酯网(317)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一(312)和链条二(313)上设有污泥挡板(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污泥输送组件(301)靠近干化机进料口处的起始端与输送框架(309)的内壁贴合,并且上污泥输送组件(301)远离干化机进料口的末端与输送框架(309)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起始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的末端的下方,所述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末端位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起始端的下方,所述过滤挡板(307)的上端部与上污泥输送组件(301)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且过滤挡板(307)的下端部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起始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4)上对称设有两块阻风挡板(322),所述阻风挡板(322)倾斜设置,并且两块阻风挡板(322)的上端部在输送框架(309)的中间位置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循环风机(302)的个数为4个,并且一组循环风机(302)以输送框架(309)的中间位置为中心两项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308)包括出料挡板(323)和出料口(324),所述出料口(324)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并且出料口(324)的敞口位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传送方向的末端,所述出料挡板(323)固定设置在出料口(324)的上端部上,并且出料挡板(323)与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末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324)上端部靠近下污泥输送组件(303)的一侧设有缺口(3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框架(309)上罩设有封板。
CN201922311177.4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Active CN21207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177.4U CN21207680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177.4U CN21207680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6807U true CN212076807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6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1177.4U Active CN21207680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6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7984B (zh) 一种污泥低温热泵干化设备
CN101993185A (zh) 一种污泥带式干燥机及干燥处理方法
CN104266471B (zh) 钢带式旋转刀下料高效矿渣滤饼烘干机
CN201694934U (zh) 一种污泥桨叶干燥系统
CN111099807A (zh) 一种高效低温密闭履带式污泥干化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1037728Y (zh) 联合式污泥干化装置
CN214829882U (zh) 采用间接和直接同时干化污泥的污泥干化造粒一体装置
CN106995265A (zh) 电磁能快速杀菌污泥除湿干化系统
CN107782115B (zh) 封闭式高温和低温滤饼除湿干燥机
CN211595410U (zh) 一种污泥输送机构及污泥干化设备
CN207422843U (zh) 一种高温和低温滤饼干燥机
CN212076807U (zh) 一种双重往复式的干化机网带输送机构
CN212076808U (zh) 一种热量高效利用的干化机热泵机构
CN21229327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自动化带式污泥干化机
CN110803852A (zh) 一种污泥输送机构、污泥干化设备及干化方法
CN212076806U (zh) 一种具有上料搅拌结构的干化机切条造粒机
CN110776241A (zh) 一种余热回收烘干系统及方法
CN108409092B (zh) 基于多级热利用的污泥低温干化系统
CN109956644A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密闭循环设备
CN211664944U (zh) 一种余热回收烘干系统
CN215250368U (zh)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系统
CN201864649U (zh) 一种污泥带式干燥机
CN102335672A (zh) 无害化脱水器
CN214881048U (zh) 污泥再生燃料层叠塔式干化装备
CN215124190U (zh) 一种槟榔加工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400 Wanxincun, Huangjing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3 and 4 groups

Patentee after: Suzhou Ch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400 group 3, group 4, Wanxin village, Huangjing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aica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