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3727U -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3727U
CN212073727U CN202020591136.5U CN202020591136U CN212073727U CN 212073727 U CN212073727 U CN 212073727U CN 202020591136 U CN202020591136 U CN 202020591136U CN 212073727 U CN212073727 U CN 212073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power device
electric pile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1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朝伟
曾晓东
李德胜
郑隽一
张育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novation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nergy Equipment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novation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nergy Equipment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novation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nergy Equipment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1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3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3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3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内置有功率器件,所述壳体还开有与所述功率器件对应的散热通口,所述散热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散热组件也与所述散热通口相对,所述功率器件通过导热层与所述散热组件接触以传导热量,所述导热层覆盖所述散热通口使所述壳体形成为全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还可以杜绝水汽和灰尘的进入,能够满足高等级的防护要求,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根据充电功率可分为慢充与快充,慢充由于输出功率较小,适合对充电需求不是很迫切的用户,而在实际的充电场景中,大功率的快速充电桩更能够解决电动汽车用户的燃眉之急。
现阶段大功率快速充电桩的核心部件为整流模块,整流模块通过内部各类元器件将交流电整流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进行输出,期间会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散发,随着快速充电桩功率的提升,这部分的热量会累计到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部分热量的问题,目前现有的快速充电桩都会为整流模块设计专门的风道,将外部的冷风导入充电桩内部的风道内,冷风经过整流模块加热后变为热风,最终由风机抽出整流柜。
但是现有的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外部空气在经过整流模块时,会夹杂水汽与灰尘附着在整流模块内,对整流模块正常的工作及寿命造成影响,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电气故障,造成事故;
(2)充电桩根据相关要求一般需要达到IP54甚至更高的防护等级,高等级的防护要求则直接导致了风道的高风阻,使得散热效果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安全防护等级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采用这种散热结构的充电桩可以满足高等级防护要求且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置有功率器件,所述壳体还开有与所述功率器件对应的散热通口;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散热组件也与所述散热通口相对,所述功率器件通过导热层与所述散热组件接触以传导热量,所述导热层覆盖所述散热通口使所述壳体形成为全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金属片和固定座,所述散热金属片间隔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外部且与所述散热通口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其送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以密封所述散热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器件和所述壳体的接触部分设有绝缘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器件和散热组件均通过螺钉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壳体通过导热层和密封垫圈密封,形成为全密封结构,可以杜绝灰尘和水汽的进入,能够满足高等级的防护要求,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硅脂将热量从功率器件传导给散热金属片,再通过风机将热量传递出去,加强了充电桩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壳体形成为全密封结构,EMC屏蔽效果好,可以减少为EMC屏蔽所额外投入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壳体1,功率器件11,绝缘垫片12,密封垫圈13;
散热组件2,散热金属片21,固定座22,风机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和散热组件2,壳体1内置有功率器件11,壳体1上还开有与功率器件11对应的散热通口,散热组件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外部,且散热组件2也与散热通口相对,功率器件11通过导热硅脂形成的导热层(图中未示出)与散热组件2接触以传导热量,导热层(图中未示出)覆盖散热通口使壳体1形成为全密封结构。
功率器件11在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功率器件11和散热组件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热量向散热组件2的传递,而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既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又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同时耐高低温、耐水,因此采用导热硅脂填充在功率器件11和散热组件2之间,既能加快热量的传递,而且还能保证功率器件11和散热组件2之间的绝缘,同时导热硅脂形成的导热层覆盖散热通口使壳体1形成为全密封结构,可以杜绝水汽和灰尘的进入,提高安全防护等级,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当然此处也可采用导热绝缘弹性橡胶、柔性导热垫等来形成上述导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金属片21和固定座22,散热金属片21为铝合金材质,间隔均匀地铆接在固定座22上,固定座2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外部且与散热通口相对,本实施例通过安装散热金属片21来增加散热面积,使得热量更快地散发到空气中,当然此处散热金属片21也可以采用黄铜、青铜等材质,散热金属片21和固定座22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其他方式固定或者直接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热组件2还包括一个风机23,风机2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外部且其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金属片21,进一步地,此处风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增强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座22和壳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13以密封散热通口,具体地,固定座22在与壳体1接触的一面上开有一圈凹槽,密封垫圈13置于凹槽内,当固定座22安装在壳体1上时,密封垫圈13被压缩,从而实现密封,本实施例通过密封垫圈13对壳体1进一步密封,来阻止水汽和灰尘的进入,从而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功率器件11和壳体1的接触部分设有绝缘垫片12,来实现功率器件11和壳体1的绝缘,从而提高充电桩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桩,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具体实施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还可以杜绝水汽和灰尘的进入,能够满足高等级的防护要求,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置有功率器件(11),所述壳体(1)还开有与所述功率器件(11)对应的散热通口;
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外部,且所述散热组件(2)也与所述散热通口相对,所述功率器件(11)通过导热层与所述散热组件(2)接触以传导热量,所述导热层覆盖所述散热通口使所述壳体(1)形成为全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金属片(21)和固定座(22),所述散热金属片(21)间隔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2)上,所述固定座(22)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外部且与所述散热通口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机(23),所述风机(23)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且其送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金属片(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和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13)以密封所述散热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11)和所述壳体(1)的接触部分设有绝缘垫片(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11)和散热组件(2)均通过螺钉固定到所述壳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
8.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
CN202020591136.5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Active CN212073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1136.5U CN212073727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1136.5U CN212073727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3727U true CN212073727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1136.5U Active CN212073727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3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1107B (zh)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密封水冷方法和设备
JP6584736B1 (ja) 充放電装置
JPH10295087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1583255A (zh) 电子设备机箱
KR100831832B1 (ko)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CN212073727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CN115208169B (zh) 一种变频器故障保护装置及变频器
CN216873721U (zh)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CN205584688U (zh) 散热系统及汽车
CN209805180U (zh) 一种节能配电箱
CN206727445U (zh) 一种电子散热防潮型开关柜
CN218158927U (zh) 一种用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终端
CN216084492U (zh) 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高压变压器
CN215524852U (zh) 一种新型嵌入式电力设备温度检测装置
CN211406690U (zh) 一种全密闭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CN114974698A (zh) 一种耐热抗老化的电力电缆
CN217742104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机构
CN218214922U (zh) 一种具有过热主动降温功能的变压器装置
CN21330471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箱外壳
CN219999798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风道结构
CN22010856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车载显示屏
CN21425698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箱及空调
CN217422378U (zh) 一种温控阀用散热装置
CN219345034U (zh) 一种大功率冷却风扇/鼓风机控制器
CN219628226U (zh) 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源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54, No. 18, Xinya Road, Wuji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chuang mobile energy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54, No. 18, Xinya Road, Wuji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tional innovation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nergy equipment innovation center (Jiangs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