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7144U -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 Google Patents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7144U
CN212067144U CN202020199869.4U CN202020199869U CN212067144U CN 212067144 U CN212067144 U CN 212067144U CN 202020199869 U CN202020199869 U CN 202020199869U CN 212067144 U CN212067144 U CN 212067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uxiliary
support
rod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98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
柳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01998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7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7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71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下支架的底面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面开设有滚轮槽,滚轮槽内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的底面安装有滚轮,支撑柱的侧壁通过轴座转动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的底面设有辅助轮,将患者可将双臂搭在臂托上,手握着握柄,并通过滚轮实现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且上支架的高度可以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设置辅助轮,能有效减少该工具侧翻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设置缓冲结构,在地面不平时,能缓解下支架与地面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提高患者舒服感,设置坐板,在患者长时间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座椅休息。

Description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背景技术
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尽快进行功能恢复练习,这种功能练习进行得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得越快,对于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行走练习,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后,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或借助于器械进行站立和行走练习,目前能够帮助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器械主要有拐杖、行走支具等器械,这些器械的共同缺点是需要患者具有较强的上肢力量对身体进行支撑,如果患者年纪较大或体重较大,使用上述器械时双臂难以稳定支撑身体,就会发生摇晃、难以行走等情况,不但难以进行康复练习,降低了康复装置的实用性。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助步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但是现有的助步器结构设置比较单一,在患者训练累了需要休息时,无法为患者提供座椅,而且稳定性差,在康复训练时容易侧翻,使安全性差,同时不具备减震效果,在地面不平时,震动会造成患者手部和臂部不适感,这些缺点使现有的助步器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患者的需要,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该实用新型将患者可将双臂搭在臂托上,手握着握柄,并通过滚轮实现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且上支架的高度可以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设置辅助轮,能有效减少该工具侧翻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设置缓冲结构,在地面不平时,能缓解下支架与地面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提高患者舒服感,设置坐板,在患者长时间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座椅休息,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通过伸缩杆连接在所述下支架的顶端,所述上支架上端设有一对握柄,所述上支架上端靠近所述握柄处设有用于支撑手臂的臂托,所述下支架的底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面开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内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底面安装有滚轮,所述电动推杆可带动所述滚轮收入或者伸出所述滚轮槽,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底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辅助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套筒并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面与所述套筒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面安装有辅助轮,所述辅助杆位于所述套筒内部的部分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下支架内部一侧铰接有坐板,所述下支架内部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坐板搭接形成座椅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支架顶面的套管,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面与所述上支架的底面连接,所述套管靠近顶部的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旋钮,所述定位旋钮将所述支杆固定在套管内。
优选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两层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在所述滚轮槽内部上下移动,两层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伸缩小管连接,所述伸缩小管上套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握柄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所述握柄的外侧壁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外侧壁设有按摩头。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臂托的顶面设有软垫,所述臂托的两侧设有固定手臂的固定带,两侧的所述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优选地,所述坐板的顶面设有坐垫,所述下支架内部远离所述坐板的一侧设有搭接边,所述坐板的活动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搭接块,所述搭接块通过第三弹簧连接在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滚轮和所述辅助轮均采用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将患者可将双臂搭在臂托上,手握着握柄,并通过滚轮实现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而且握柄上设置按摩头,可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健康;
2、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的高度可以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设置辅助轮,能有效减少该工具侧翻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设置缓冲结构,在地面不平时,能缓解下支架与地面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提高患者舒服感;
4、本实用新型设置坐板,在患者长时间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座椅休息,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坐板竖直截面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伸缩杆、4-握柄、5-臂托、6-支撑柱、7-滚轮槽、8-电动推杆、9-滚轮、10-套筒、11-辅助杆、12-辅助轮、13-第一弹簧、14-坐板、15-套管、16-支杆、17-定位旋钮、18-活动板、19-伸缩小管、20-第二弹簧、21-防滑套、22-按摩头、23-防滑垫、24-软垫、25-固定带、26-坐垫、27-搭接边、28-通孔、29-搭接块、30-第三弹簧、31-移动板、32-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如图1~3所示,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支架1和下支架2俯视均为U字形。上支架1通过伸缩杆3连接在下支架2的顶端。伸缩杆3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1、下支架2采用焊接固定连接。设置伸缩杆3,使上支架1的高度可根据患者使用需要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上支架1上端设有一对握柄4,握柄4与上支架1一体成型设置,其中,握柄4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这样增加患者手部舒服性,握柄4的外侧壁设有防滑套21,防滑套21通过胶水粘结在握柄4的外侧壁,设置防滑套21进一步增加手部舒服性,防滑套21的外侧壁设有按摩头22,按摩头22与防滑套21一体成型设置,设置按摩头22,可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健康。
上支架1上端靠近握柄4处设有用于支撑手臂的臂托5,臂托5焊接在上支架1上端,臂托5顶面呈弧形,且臂托5的顶面设有软垫24,软垫24通过胶水粘结在臂托5的顶面,设置软垫24,增加患者手臂处的舒服性。臂托5的两侧设有固定手臂的固定带25,固定带25的端部缝合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臂托5的两侧,两侧的固定带25通过魔术贴连接。
下支架2的底面设有支撑柱6,支撑柱6焊接在下支架2的底面,且支撑柱6至少为四个,支撑柱6的底面开设有滚轮槽7,滚轮槽7内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采用现有技术,电动推杆8通过螺钉安装在滚轮槽7的内底面,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连接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的底面安装有滚轮9,滚轮9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轮,滚轮9通过螺钉固定在缓冲结构的底面。电动推杆8可带动滚轮9收入或者伸出滚轮槽7。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启动电动推杆8使电动推杆8伸长,带动滚轮9伸出在滚轮槽7并与地面接触,通过滚轮9可实现患者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患者康复训练累了需要休息时,启动电动推杆8使电动推杆8缩短,带动滚轮9收纳在滚轮槽7内,使支撑柱6的底面与地面接触,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这时可将该装置当成座椅来使用。通过滚轮9可实现患者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支撑柱6的底面设有防滑垫23,防滑垫23通过胶水粘结在支撑柱6的底面,进一步增加其稳定性。
支撑柱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辅助杆11,辅助杆11与下支架2采用焊接固定连接,辅助杆11的底部设有套筒10,套筒1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1,移动板31与套筒10的内侧大小相适配,辅助杆11的底端贯穿套筒10并与移动板31连接,移动板31的底面与套筒10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套筒10的底面安装有辅助轮12,辅助轮1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轮,辅助轮12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筒10的底面。第一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31、套筒10采用焊接固定连接。辅助杆11位于套筒10内部的部分套接有第四弹簧32,第四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31、套筒10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其中,套筒的长度满足滚轮9收入或者伸出滚轮槽7,设置辅助杆11和辅助轮12,能有效减少该工具侧翻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下支架2内部一侧铰接有坐板14,下支架2内部另一侧设有与坐板14搭接形成座椅的结构。其中,坐板14的顶面设有坐垫26,坐垫26可通过胶水粘结在坐板14的顶面。
下支架2内部远离坐板14的一侧设有搭接边27,搭接边27与下支架2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坐板14的活动端开设有通孔28,通孔28内滑动连接有搭接块29,搭接块29大小与通孔28相适配,搭接块29通过第三弹簧30连接在通孔28内,第三弹簧30两端分别与搭接块29、通孔28内部焊接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向上转动坐板14,使坐板14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按动搭接块29使搭接块29滑入通孔28内,待搭接块29越过搭接边27后,松开搭接块29,使搭接块29位于搭接边27的顶端,此时坐板14处于水平状态,设置坐板14,在患者长时间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座椅休息,设置坐垫26,增加患者臀部的舒服性。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伸缩杆3包括固定在下支架2顶面的套管15,套管15内滑动连接有支杆16,套管15与支杆16大小相适配,支杆16的顶面与上支架1的底面焊接固定连接,套管15靠近顶部的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旋钮17,定位旋钮17将支杆16固定在套管15内,通过套管15、支杆16和定位旋钮17相配合,实现该工具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缓冲结构包括两层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滚轮槽7内部大小相适配,使活动板18可在滚轮槽7内部上下移动,两层活动板18之间通过伸缩小管19连接,伸缩小管19的两端分别与两层活动板18焊接固定连接,伸缩小管19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两层活动板18焊接固定连接。伸缩小管19采用若干套接在一起的套管组成,直径小的套管套接在直径大的套管内部,且直径小的套管可在直径大的套管内部滑动。设置缓冲结构,在地面不平时,能缓解下支架与地面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提高患者舒服感。
该实用新型将患者可将双臂搭在臂托上,手握着握柄,并通过滚轮实现自己独立行走,对患者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且上支架的高度可以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设置辅助轮,能有效减少该工具侧翻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设置缓冲结构,在地面不平时,能缓解下支架与地面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提高患者舒服感,设置坐板,在患者长时间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座椅休息,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由此所引伸出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通过伸缩杆(3)连接在所述下支架(2)的顶端,所述上支架(1)上端设有一对握柄(4),所述上支架(1)上端靠近所述握柄(4)处设有用于支撑手臂的臂托(5),所述下支架(2)的底面设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面开设有滚轮槽(7),所述滚轮槽(7)内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连接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底面安装有滚轮(9),所述电动推杆(8)可带动所述滚轮(9)收入或者伸出所述滚轮槽(7),所述支撑柱(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辅助杆(11),所述辅助杆(11)的底部设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1),所述辅助杆(11)的底端贯穿所述套筒(10)并与所述移动板(31)连接,所述移动板(31)的底面与所述套筒(10)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所述套筒(10)的底面安装有辅助轮(12),所述辅助杆(11)位于所述套筒(10)内部的部分套接有第四弹簧(32),所述下支架(2)内部一侧铰接有坐板(14),所述下支架(2)内部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坐板(14)搭接形成座椅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3)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支架(2)顶面的套管(15),所述套管(15)内滑动连接有支杆(16),所述支杆(16)的顶面与所述上支架(1)的底面连接,所述套管(15)靠近顶部的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旋钮(17),所述定位旋钮(17)将所述支杆(16)固定在套管(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两层活动板(18),所述活动板(18)可在所述滚轮槽(7)内部上下移动,两层所述活动板(18)之间通过伸缩小管(19)连接,所述伸缩小管(19)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4)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所述握柄(4)的外侧壁设有防滑套(21),所述防滑套(21)的外侧壁设有按摩头(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的底面设有防滑垫(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5)的顶面设有软垫(24),所述臂托(5)的两侧设有固定手臂的固定带(25),两侧的所述固定带(25)通过魔术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4)的顶面设有坐垫(26),所述下支架(2)内部远离所述坐板(14)的一侧设有搭接边(27),所述坐板(14)的活动端开设有通孔(28),所述通孔(28)内滑动连接有搭接块(29),所述搭接块(29)通过第三弹簧(30)连接在所述通孔(28)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9)和所述辅助轮(12)均采用万向轮。
CN202020199869.4U 2020-02-24 2020-02-24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67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9869.4U CN212067144U (zh) 2020-02-24 2020-02-24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9869.4U CN212067144U (zh) 2020-02-24 2020-02-24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7144U true CN212067144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986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67144U (zh) 2020-02-24 2020-02-24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71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344A (zh) * 2020-12-09 2021-04-02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一种糖尿病护理用脚部支撑装置
CN113055475A (zh) * 2021-03-12 2021-06-29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可联网远程控制移动的预警式隔离墩
CN113456435A (zh) * 2021-07-29 2021-10-01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疗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344A (zh) * 2020-12-09 2021-04-02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一种糖尿病护理用脚部支撑装置
CN113055475A (zh) * 2021-03-12 2021-06-29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可联网远程控制移动的预警式隔离墩
CN113456435A (zh) * 2021-07-29 2021-10-01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疗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
CN113456435B (zh) * 2021-07-29 2023-09-15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疗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67144U (zh) 康复用辅助行走工具
JP5563570B2 (ja) 移乗・移動装置
CN208464582U (zh) 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US20140116482A1 (en) Up-right walker for supporting a patient with up-right posture
US5555904A (en) Forearm crutch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JP2002153521A (ja) 移動介護機
CN207306810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JP3349687B2 (ja) 一輪歩行車
CN206482742U (zh) 一种手助力站立轮椅车
CN21360754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骨伤护理多功能轮椅
CN213851870U (zh) 一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用步行训练装置
CN209611671U (zh) 一种减重康复行走装置
JP2003024398A (ja) 車椅子兼歩行補助具
CN210120937U (zh) 一种起蹲助力拐杖
CN210750133U (zh) 一种骨科康复拐
CN211513282U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JP2015037437A (ja) 移乗・移動装置
CN208926978U (zh) 一种医用辅助行走装置
CN209301645U (zh) 一种多功能搀扶助行器
CN213048020U (zh) 一种老年医学用辅助行走装置
CN220175520U (zh) 一种老年科护理用搀扶辅助器械
CN215425915U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CN215607423U (zh) 一种方便折叠携带的手推康复助行器
CN212067140U (zh) 一种新型y形胁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