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405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4059U
CN212064059U CN202020407569.0U CN202020407569U CN212064059U CN 212064059 U CN212064059 U CN 212064059U CN 202020407569 U CN202020407569 U CN 202020407569U CN 212064059 U CN212064059 U CN 21206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nic device
flexible circuit
diaphragm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75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珺
刘振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75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4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盖、膜片、柔性电路板、电池和主板,膜片设置于电池盖,电池和主板并排设置;沿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膜片和电池之间,第二部分位于膜片和主板之间,膜片到主板的距离大于膜片到电池的距离;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设置于主板,第二部分位于支撑部件和膜片之间;第二部分包括弯折部,沿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支撑部件位于电池和弯折部之间。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电池盖组装时使柔性电路板的变形实现可控,从而实现了防止膜印产生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的厚度需求,做到产品的轻薄化。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讯设备的市场中,采用玻璃的电池盖和在其内部设置膜片的结构配合,使用者具有较好的手感,被广泛使用。但是贴附在电池盖内侧的膜片由于其自身的纹理结构比较脆弱,受到外力挤压时,容易产生轻微的变形,通常称为膜印。而在电子设备中,电池盖内部对应设有电池,且电子设备内部设置柔性电路板通过电池提供支撑,在此种配合结构中,由于电池在受热或反复的使用中容易膨胀变形,进而带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随之运动变形。为了避免电池膨胀触碰到其他零部件而造成电池的损坏,所以对电池在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厚度方向的空间有严格要求,同时电池盖组装时,在电池盖与电池配合部分,电池盖会产生向电池方向的作用力,而对应的柔性电路板在电池支撑力的作用下,部分悬空于主板上方的柔性电路板受到电池边缘的硬支撑,而容易使该部分弯折至顶到膜片,而造成膜印。这就需要在配合的内部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避免膜印的产生,从而导致了整机的厚度增加,影响了产品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电池盖组装时使柔性电路板的变形实现可控,从而实现了防止膜印产生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的厚度需求,做到产品的轻薄化。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电池盖、膜片、柔性电路板、电池和主板,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电池盖,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电池位于所述膜片的投影与所述主板位于所述膜片的投影不重叠;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膜片和所述电池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膜片和所述主板之间,所述膜片到所述主板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到所述电池的距离;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膜片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弯折部,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弯折部之间,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分。
以通过设置的支撑部件实现对第二部分的支撑,避免柔性电路板受力而使第二部分过程中由于电池侧边缘部分的支撑,而使第二部分在此位置产生弯折而向膜片方向凸起顶到膜片。在保证膜片不会产生膜印的同时,能够降低整机的厚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膜片到所述支撑部件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到所述电池的距离。
避免设置的支撑部件6过高而将第二部分42顶起而向膜片7方向凸出,而使膜片7产生膜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到所述第二部分的距离小于等于1mm;或者,所述支撑部件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配合。
在电池盖组装前,通过支撑部件对第二部分实现支撑,避免过大的距离使第二部分在变形时不会与支撑部件接触即发生的局部顶起的情况,而产生膜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能够受压变形;
沿厚度方向H,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弯折部下方。
从而使在第二部分中变形的弯折部位置产生变形时,位于下方的支撑部件由于距离较近,能够最先与变形的弯折部的局部抵接,且随着弯折部的变形作用力的增大,弯折部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本体部随着受压变形而实现软支撑。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二配合面;
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抵接。
用于保证本体部能够对相应的变形位置起到较好的软支撑的效果,提高接触面积,以使柔性电路板变形具有规律性,提高软支撑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凸起结构所形成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与所述弧形面抵接。
对于第二配合面位于本体部的凸起结构,以使柔性电路板变形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均能够通过设置的凸起结构与其上的任一点接触,进而带动柔性电路板更多的面积与凸起结构配合,实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配合,从而实现本体部的软支撑。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将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主板可拆卸连接。
保证本体部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稳定性,且能够便于安装,在有限的电子设备内的布局空间内,增加的支撑部件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卡块和卡槽;
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主板,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通过卡接将所述本体部和所述主板连接。
通过设置的卡块与卡槽的卡接形式,以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固定牢靠。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本体部为软硅胶。
软硅胶能够起到较好的弹性变形的效果的同时,软硅胶的重量较轻,降低了对整机重量的负担。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膜印麦拉;
所述防膜印麦拉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膜片之间,沿厚度方向H,所述防膜印麦拉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弯折部。
通过设置的防膜印麦拉,以使其附于膜片表面,进一步保证膜片的安全,避免柔性电路板直接触碰到膜片而产生膜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膜印麦拉到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距离在0.8mm-1.5mm之间。
以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能,避免柔性电路板变形而损坏防膜印麦拉。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部分;
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主板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剖面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
图4为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柔性电路板的延伸方向L;
图5为图4中C部分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池盖;2-中框;3-电池;4-柔性电路板;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421-弯折部;421a-第一配合面;43-第三部分;5-主板;6-支撑部件;61-本体部;611-凸起结构;611a-第二配合面;612-卡块;62-定位部;7-膜片;8-防膜印麦拉;9-板对板连接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中框2,在中框2结构内,沿厚度方向H顺序排布有电池盖1、膜片7、柔性电路板4和电池3,电池3的一侧并排设有主板5,膜片7设置于电池盖1的内表面,以提升电池盖1的美观效果,且膜片7在厚度方向H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电池3、柔性电路板4和主板5,其中,电池3位于膜片7的投影与主板5位于膜片7的投影不重叠。在中框2的支架内的电池仓设置电池3,电池仓的一侧设有主板5及芯片,通过电池3以向芯片提供电能,为了利用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主板5与电池3的电连接,如图4所示箭头所指方向为沿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该柔性电路板4位于电池3和主板5的上方的设置,是柔性电路板4通过其自身较好的变形能力利用有限的空间布局而将电池3与主板5电连接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尽可能的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以实现轻薄化。
通过柔性电路板4连接主板5和其他部件。由于空间限制,柔性电路板4从主板5延伸,穿过电池3和膜片7之间的空隙,与其他部件电连接。
并且,沿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如图4箭头所指方向),柔性电路板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位于膜片7和电池3之间,第一部分41与电池3抵接,第二部分42位于膜片7和主板5之间,且沿厚度方向H,膜片7到主板5的距离大于膜片7到电池3的距离。对于位于电池3上方的第一部分41能够通过电池3提供支撑,即该第一部分41至少部分与电池3的上端面抵接,且柔性电路板4还包括第三部分43,主板5和第三部分43通过板对板连接器9扣合连接,从而将柔性电路板4与主板5连接,以实现通过柔性电路板4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将电池3与主板5电连接。沿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第二部分42位于第一部分41和第三部分43之间,此种结构的配合下,第一部分41通过电池3支撑,第三部分43与主板5连接,而由于沿厚度方向H,电池3的上端面和主板5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第二部分42包括弯折部421,以使第二部分42通过自身的变形力弯折而实现该高度差的过渡,在有限空间内将主板5与电池3电连接。为了能够为了保证整机的完整性,沿厚度方向H,可拆卸扣合有电池盖1,以避免内部零部件的暴露。其中,在电子设备中,电池盖1可以设置为玻璃电池盖,由于其造型的可变化性价高,外表美观,牢固耐用的性能而被广泛使用,而玻璃电池盖与膜片7的组合被广泛使用。
但是采用玻璃的电池盖1和膜片7的组合式结构,由于膜片7自身纹理结构比较脆弱,受到外力挤压时,容易产生轻微的变形,通常称为膜印。而在上述配合结构中的电子设备,为了将电子设备最大限度的做到轻薄化,沿厚度方向H,膜片7和第一部分41之间的距离为设置的预留空间,该预留空间能够防止电池3膨胀变形时,避免电池3触碰到其他部分而造成电池3损坏。但是,在设置的此种预留空间下,由于第一部分41和第三部分43分别通过电池3和主板5支撑,而沿厚度方向H,第二部分42处于悬空置于膜片7和主板5之间的状态。在安装电池盖1时,沿厚度方向,柔性电路板4受到电池盖1向下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的趋势,而第一部分41由于受到电池3的支撑,避免了第一部分41的变形,但是,与第一部分41连接的第二部分42,由于没有支撑件的支撑,会在靠近电池3边缘的位置产生弯折变形,且由于沿厚度方向H,第一部分41位于第三部分43上方,在此种结构配合的条件下,第二部分42靠近电池3边缘位置的弯折,受到电池3边缘硬支撑的作用,会使第二部分42的弯折变形部分顶到膜片7,从而产生膜印。如果为了避免产生膜印,而增大预先设置的预留空间,虽然能够解决膜印的问题,但是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会随之增加,不利于产品实现轻薄化。
为了避免采用通过增加预留空间的方式来解决产生膜印的问题,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6,支撑部件6设置于主板5,沿厚度方向H,第二部分42位于支撑部件6膜片7之间;沿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支撑部件6位于电池3和弯折部421之间,支撑部件6用于支撑第二部分42。设置的支撑部件6通过对第二部分42的支撑,以使电池盖1组装时,沿厚度方向H,柔性电路板4受到电池盖1向下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的趋势时,第一部分41由于受到电池3的支撑,避免了第一部分41的变形,与第一部分41连接的第二部分42,能够与支撑部件6抵接,且在电池盖1向下的作用力下,支撑部件6能够产生变形,在支撑部件6的支撑力的作用下,避免了第二部分42靠近电池3边缘的位置产生弯折而顶到电池盖1。在设有支撑部件6的结构配合中,由于支撑部件6远离电池3的一侧靠近弯折部421,以使支撑部件6在对第二部分42实现支撑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新的弯折部421分而顶到膜片7,弯折部421随着支撑部件6的支撑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而顶到膜片7。通过此种支撑部件6实现对第二部分42的支撑,避免产生膜印,无需采用增加厚度的方式来增大避让空间,以避免第二部分42顶到膜片7,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
其中,支撑部件6到膜片7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电池3到膜片7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于设置的支撑部件6,为了能够在电池盖1组装时,支撑部件6能够对第二部分42实现支撑作用,沿厚度方向H,支撑部件6不能超过电池3的高度,以避免设置的支撑部件6将第二部分42顶起而向膜片7方向凸出,而使膜片7产生膜印。因此,需要使膜片7到支撑部件6的距离大于膜片7到电池3的距离,即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支撑部件6,其为了能够实现电池盖1组装时,通过其自身具有的形变能力对第二部分42实现支撑,所以,在电池盖1组装前,支撑部件6到第二部分42的距离小于等于1mm,以避免过大的距离使第二部分42在变形时不会与支撑部件6接触即发生的弯折而顶膜片7的情况,产生膜印。或者,为了保证更好的效果,使第二部分42在变形时支撑部件6即可实现对其支撑,也可以使支撑部件6至少部分与第二部分42接触配合。在电池盖1组装前,对于设置的支撑部件6与第二部分42接触配合或具有一定的距离的不同方式,无论采用哪种配合,只要能够在柔性电路板4受到向下作用力时,第二部分42能够使其与支撑部件6抵接,并实现软支撑,以使第二部分42的弯折部421在随之变形过程中不会顶到膜片7,也不会在靠近电池3边缘的位置产生弯折而顶到膜片7。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能够使支撑部件6在柔性电路板4变形时,能够实现对第二部分42的支撑,对第二部分42中弯折部421的变形程度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以避免顶到膜片7而形成膜印。由于沿厚度方向H,电池3的上端面位于主板5的上端面的上方,此种结构的设置,使柔性电路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三部分43分别连接电池3的上端面和主板5的上端面时,其第二部分42通过设置的弯折部421,以补偿两者存在的高度差,在此种布局的柔性电路板4中,对于弯折部421来说,当电池盖1组装时,带动柔性电路板4受其变形力影响,第二部分42的变形力更容易聚集在弯折部421附近,弯折部421容易产生沿厚度方向H的局部顶起现象,从而导致该位置顶起触碰到膜片7,以产生膜印。为了避免出现此种情况,设置的支撑部件6位于靠近弯折部421的位置,以使沿厚度方向,在电池盖1组装时,弯折部421的运动能够使支撑部件6与弯折部421的至少部分抵接。从而实现支撑部件6对柔性电路板4的支撑。
具体的,为了保证支撑部件6较好的实现支撑的效果,对于设置的支撑部件6,包括本体部61,本体部61能够受压变形,沿厚度方向H,本体部61至少部分置于弯折部421下方,在第二部分42变形而引起弯折部421产生变形时,位于下方的本体部61由于距离较近,能够至少部分与变形的弯折部421的局部抵接,且随着变形作用力的增大,弯折部421与本体部61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本体部61随着受压变形。进而使弯折部421的变形为朝向支撑部件6的变形,且变形的形状主要贴合在本体部61的表面,不会产生局部的顶起而造成膜印的产生,提高第二部分42变形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更为具体的,为了保证设置的本体部61能够对第二部分42起到较好的软支撑的作用。如图5和图6所示,弯折部421具有第一配合面421a,本体部61具有第二配合面611a,第二部分42变形时,至少部分的第一配合面421a与第二配合面611a抵接,且推动本体部61变形。对于设置的本体部61,设置为规则的条状结构,且其延伸方向,与弯折部421弯折的产生的轴线平行。而对于设置配合的第一配合面421a和第二配合面611a,以用于保证本体部61能够对相应更容易产生变形位置起到较好的软支撑的效果,提高接触面积,提高本体部61软支撑的稳定性。
并且,对于设置的配合面,第一配合面421a为弧形面,本体部61至少有部分对相应的部分产生接触配合,增大配合面积,以达到更好的软支撑效果。而对于第二配合面611a为置于本体部61的凸起结构611所形成的凸起面,凸起面能够与弧形面抵接。对于第二配合面611a位于本体部61的凸起结构611,以使柔性电路板4变形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均能够通过设置的凸起结构611与其上的任一点接触,进而带动第二部分42更多的面积与凸起结构611配合,实现第一配合面421a和第二配合面611a的配合,从而实现本体部61的软支撑。
其中,本体部61上设置的凸起结构611,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5所示,设置有两个凸起结构611,其通过在本体部61的一角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成弧形槽的形式,以使弧形槽的两端分别形成凸起结构611。通过至少两个抵顶点抵接的形式,进一步保证了对第二部分42柔性支撑的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设置的本体部61,为了能够保证其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稳定性,且能够便于安装,在有限的电子设备内的布局空间内,增加的支撑部件6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支撑部件6还包括定位部62,定位部62将本体部61与主板5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对于设置的定位部62,为了保证本体部61与主板5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便于拆卸,定位部62包括卡块612和卡槽;卡块612位于本体部61,卡槽位于主板5,卡块612和卡槽通过卡接将本体部61和主板5连接。通过设置的卡块612与卡槽的卡接形式,以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固定牢靠。
可选的,为了降低增加的支撑部件6对整机的重量影响,本体部61设置为软硅胶,软硅胶能够起到较好的弹性变形的效果的同时,软硅胶的重量较轻,降低了对整机重量的负担。
并且,为了进一步减轻支撑部件6所带来的重量,对于设置于本体部61的卡块612,将卡块612设计为与本体部61相同的软硅胶材质,卡槽设置为主板5上的轻金属的支架开设的凹槽,以保证两者卡合效果的同时,降低整机的重量。并且对于设置于主体的支架,其根据电子设备内部的有限空间布局做相应的避位,在保证连接本体部61的同时,不会与其他电子零部件产生干涉。
另外,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防膜印麦拉8;防膜印麦拉8位于柔性电路板4和膜片7之间,且防膜印麦拉8不设置于电池3和膜片7之间。通过设置的防膜印麦拉8,以使其附于膜片7表面,进一步保证膜片7的安全,避免柔性电路板4直接触碰到膜片7而产生膜印。
由于电池3和膜片7之间的距离相对小,电池3和膜片7之间没有空间用于设置防膜印麦拉8。主板5和膜片7之间的距离相对电池3和膜片7之间的距离大,通过在主板5和膜片7之间设置支撑部件6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4,避免柔性电路板4弯折区域在膜片7产生膜印。或者,通过在主板5和膜片7之间设置支撑部件6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4,在膜片7和柔性电路板4之间设置防膜印麦拉8,避免柔性电路板4在膜片7产生膜印。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防膜印麦拉8,防膜印麦拉8位于第二部分42和膜片7之间,沿厚度方向H,防膜印麦拉8的投影至少覆盖弯折部421。在电池盖1组装中,设置的防膜印麦拉8为在设置有支撑部件6后,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能,而做的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需要保证第二部分42通过软支撑作用时,相比较更容易产生变形的弯折部421在变形时也不会接触到防膜印麦拉8的表面,因此,防膜印麦拉到第二部分42的最小距离在0.8mm-1.5mm之间。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的支撑部件6,以使电子设备中,电池盖1组装时,随着带动的柔性电路板4通过支撑部件6的软支撑,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变形,以避免局部的顶起而使膜片7产生膜印。且通过支撑部件6的设置,能够使电池3与膜片7之间留有的空隙降低的同时,不会产生膜印,使电子设备轻薄化。
但是其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1)、膜片(7)、柔性电路板(4)、电池(3)和主板(5),所述膜片(7)设置于所述电池盖(1),所述电池(3)和所述主板(5)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电池(3)位于所述膜片(7)的投影与所述主板(5)位于所述膜片(7)的投影不重叠;
沿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所述柔性电路板(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
所述第一部分(41)位于所述膜片(7)和所述电池(3)之间,所述第二部分(42)位于所述膜片(7)和所述主板(5)之间,所述膜片(7)到所述主板(5)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电池(3)的距离;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部件(6),所述支撑部件(6)设置于所述主板(5),所述第二部分(42)位于所述支撑部件(6)和所述膜片(7)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42)包括弯折部(421),沿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件(6)位于所述电池(3)和所述弯折部(421)之间,所述支撑部件(6)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分(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支撑部件(6)的距离大于所述膜片(7)到所述电池(3)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到所述第二部分(42)的距离小于等于1mm;或者,
所述支撑部件(6)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42)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包括本体部(61),所述本体部(61)能够受压变形;
沿厚度方向H,所述本体部(6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弯折部(421)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421)具有第一配合面(421a),所述本体部(61)具有第二配合面(611a);
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配合面(421a)与所述第二配合面(611a)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421a)为弧形面,所述第二配合面(611a)为置于所述本体部(61)的凸起结构(611)所形成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与所述弧形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还包括定位部(62),所述定位部(62)将所述本体部(61)与所述主板(5)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62)包括卡块(612)和卡槽;
所述卡块(612)位于所述本体部(61),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主板(5),所述卡块(612)和所述卡槽通过卡接将所述本体部(61)和所述主板(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61)为软硅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膜印麦拉(8);
所述防膜印麦拉(8)位于所述第二部分(42)和所述膜片(7)之间,沿厚度方向H,所述防膜印麦拉(8)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弯折部(4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膜印麦拉(8)到所述第二部分(42)的最小距离在0.8mm-1.5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4)还包括第三部分(43);
沿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延伸方向L,所述第二部分(4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41)和所述第三部分(43)之间,所述第三部分(43)与所述主板(5)连接。
CN202020407569.0U 2020-03-26 2020-03-26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064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7569.0U CN212064059U (zh) 2020-03-26 2020-03-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7569.0U CN212064059U (zh) 2020-03-26 2020-03-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4059U true CN21206405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40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7569.0U Active CN212064059U (zh) 2020-03-26 2020-03-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40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822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电扬声器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822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电扬声器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2812A (zh) 电子设备
WO2018205805A1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JP2001057127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の防滴・防塵構造
CN212064059U (zh) 电子设备
CN100468884C (zh) 电子零件安装用插座
US20090170378A1 (en) Contact Memb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24094055A1 (zh) 轨道灯
CN211088652U (zh) 一种侧压解锁式fpc连接器
CN20796716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7768830U (zh) 一种浮动型插座连接器和电连接器
CN216490580U (zh) 电子设备
CN215726486U (zh) 压力传感器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9963330U (zh) 一种usb插座
CN209785800U (zh) 能够减少弹片压迫感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0679803B2 (en) Keycap structure with respect to engaging projections
CN21949760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952764B (zh) 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889357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1834395A (zh) 电池连接器、电池容置结构及电池
CN212623826U (zh) 用于pda上的壳体组件
CN210518501U (zh) 一种移动终端侧键、移动终端侧键结构和移动终端
TWM455285U (zh) 超小型同軸微開關連接器
CN217562882U (zh) 一种Type-C接口的弹片结构
CN216120010U (zh) 一种弹性按键结构、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7036094U (zh) 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