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0638U -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 Google Patents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0638U
CN212060638U CN202020943098.5U CN202020943098U CN212060638U CN 212060638 U CN212060638 U CN 212060638U CN 202020943098 U CN202020943098 U CN 202020943098U CN 212060638 U CN212060638 U CN 212060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ace
waist
optical fib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30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向东
周勇
黄永兴
唐梦真
陈卓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n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n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n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A-On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30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0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0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0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包括第一保偏光纤、第二保偏光纤和腰型微细管;腰型微细管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一弧面、第二平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背对称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背对称设置;腰型微细管还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容纳腔,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均插装在容纳腔内,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触接于腰型微细管的中心轴位置;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保偏光纤所受应力均匀度,偏振保持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背景技术
保偏光纤存在一个熊猫眼的应力棒,用来维持单偏振光经过光纤的传输,可以让单偏振的效果得到很好的保持效果。
由于保偏光纤太细且容易脆裂,因此需要一个毛细管来固定保偏光纤,制作成光纤头,以便后续进行光纤端面的研磨,以及后续与其他玻璃器件(比如透镜)的搭配固定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见设置双光纤的光纤头包括两条保偏光纤1和微细管2,保偏光纤1插装在微细管2中。由微细管2的端面21可知,微细管2为圆柱体,属于中心对称,而由保偏光纤1的端面11可知,保偏光纤1是不完全对称的,保偏光纤1的猫眼111的是线性对称,因此,微细管2的施加给保偏光纤1的应力不均匀,出现不匹配,会导致保偏光纤1的偏振保持效果被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保偏光纤所受应力均匀度,偏振保持效果较好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第一保偏光纤、第二保偏光纤和腰型微细管;腰型微细管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一弧面、第二平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背对称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背对称设置,第一平面分别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邻接,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邻接;腰型微细管还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背设置;腰型微细管还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容纳腔,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均插装在容纳腔内,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触接于腰型微细管的中心轴位置;第一保偏光纤插入容纳腔的第一光纤端面和第二保偏光纤插入容纳腔的第二光纤端面均与第二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通过利用线性对称的腰型微细管插装保偏光纤,与保偏光纤的猫眼的线性对称相匹配,使得保偏光纤所受应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偏振保持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中,在腰型微细管的同一横截面上,第一平面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最短距离比第一弧面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小五分之一。
由此可知,第一平面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最短距离比第一弧面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小五分之一时,保偏光纤所受应力均匀度最佳。
进一步的方案中,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第一容纳腔在第一端面设置有开口,第一容纳腔的内径由开口向第二容纳腔方向逐渐减小。
由此可见,设置第一容纳腔的内径由开口向第二容纳腔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在安装保偏光纤时,更容易将光纤插入容纳腔。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保偏光纤包括第一裸纤部分,第二保偏光纤包括第二裸纤部分,第一裸纤部分和第二裸纤部分均插装在第二容纳腔内。
由此可见,插装在第二容纳腔内为保偏光纤的裸纤部分,可减少保偏光纤的包皮对光纤所受应力的影响,提高所受应力的均匀度。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位于第二容纳腔的部分通过光纤光导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位于第一容纳腔的部分通过紫外光固化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
由此可见,保偏光纤位于第二容纳腔的部分通过光纤光导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使得裸纤部分更易粘合腰型微细管,保偏光纤位于第一容纳腔的部分通过紫外光固化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可便于快速光硬化胶水,从而快速固定光纤。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外露于腰型微细管且靠近第一端面的部分通过软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
由此可见,保偏光纤靠近第一端面的部分通过软胶与腰型微细管固定,可保护光纤不易折损。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端面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平行。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端面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一端面呈8度角倾斜,第二端面由第一平面向第二平面倾斜。
由此可见,第二端面的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光纤端面和第二光纤端面均为镀膜端面。
进一步的方案中,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900nm至1100nm;或者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1250nm至1650nm。
由此可见,通过对光纤端面进行镀膜,可保障对应波长的通过率,对光纤进行滤波。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光纤头的结构图。
图2是一种现有光纤头的端面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中毛细管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中毛细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中的端面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二实施例中的端面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三实施例的端面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四实施例的端面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五实施例中毛细管的结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包括第一保偏光纤3、第二保偏光纤4和腰型微细管5,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均插装在腰型微细管5内。
参见图5和图6,腰型微细管5设置有第一端面51和第二端面52,第一端面51和第二端面52相背设置。腰型微细管5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平面53、第一弧面54、第二平面55和第二弧面56,第一平面53和第二平面55相背对称设置,第一弧面54和第二弧面56相背对称设置,第一平面53分别与第一弧面54和第二弧面56邻接,第二平面55分别与第一弧面54和第二弧面56邻接。第一端面51与第一平面53垂直设置,第二端面52与第一端面51平行。参见图7,在腰型微细管5的同一横截面上,第一平面53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最短距离d比第一弧面54距离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r小五分之一,即d等于r的五分之四。
腰型微细管5还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51和第二端面52的容纳腔,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均插装在容纳腔内,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触接于腰型微细管5的中心轴位置7。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57和第二容纳腔58,第一容纳腔57和第二容纳腔58相连通,第一容纳腔57在第一端面51设置有开口,第一容纳腔57的内径由开口向第二容纳腔58方向逐渐减小。
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位于第二容纳腔58的部分通过光纤光导胶与腰型微细管5固定,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位于第一容纳腔57的部分通过紫外光固化胶与腰型微细管5固定,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外露于腰型微细管5且靠近第一端面51的部分通过软胶6与腰型微细管5固定。优选的,光纤光导胶采用353ND胶水。第一保偏光纤3包括第一裸纤部分32,第二保偏光纤4包括第二裸纤部分42,第一裸纤部分32和第二裸纤部分43均插装在第二容纳腔58内。第一保偏光纤3插入容纳腔的第一光纤端面31和第二保偏光纤4插入容纳腔的第二光纤端面41均与第二端面52处于同一平面。优选的,第一光纤端面31和第二光纤端面41均为镀膜端面,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900nm至1100nm,或者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1250nm至1650nm。参见图7,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在制作时,将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的一部分去皮并把常规的圆柱状微细管制作成腰型微细管5。将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插入腰型微细管5的容纳腔中,在CCD成像设备下,放大显示第一光纤端面31和第二光纤端面41,调节对位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和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在第一保偏光纤3、第二保偏光纤4与腰型微细管5的容纳腔之间填充胶水固定,让胶水填满第一保偏光纤3、第二保偏光纤4与腰型微细管5之间的空隙。接着,照射紫外灯临时固定住猫眼的方向,然后,采用热固化方式进行烤胶,再在第一保偏光纤3、第二保偏光纤4靠近第一端面51的部分补软胶6保护光纤。完成固定后,对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进行第二端面52研磨。最后对第一光纤端面31和第二光纤端面41镀膜处理,从而完成光纤头的制作。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与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和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
参见图8,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与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二保偏光纤的排列方向以及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和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
参见图9和图10,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第一保偏光纤3和第二保偏光纤4触接于腰型微细管5的中心轴位置7。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与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和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
参见图11,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光纤端面31的猫眼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平行设置,第二光纤端面41的猫眼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平面53呈垂直设置。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与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二端面的倾斜角度。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
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面42相对于第一端面41呈8度角倾斜,第二端面42由第一平面43向第二平面45倾斜。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通过利用线性对称的腰型微细管插装保偏光纤,与保偏光纤的猫眼的线性对称相匹配,使得保偏光纤所受应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偏振保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偏光纤、第二保偏光纤和腰型微细管;
所述腰型微细管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一弧面、第二平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相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邻接;
所述腰型微细管还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背设置;
所述腰型微细管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容纳腔,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均插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触接于所述腰型微细管的中心轴位置;
所述第一保偏光纤插入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光纤端面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插入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光纤端面均与所述第二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光纤端面的猫眼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呈平行设置或呈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型微细管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平面距离所述横截面的中心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弧面距离所述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小五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由所述开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包括第一裸纤部分,所述第二保偏光纤包括第二裸纤部分,所述第一裸纤部分和所述第二裸纤部分均插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部分通过光纤光导胶与所述腰型微细管固定;
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部分通过紫外光固化胶与所述腰型微细管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和所述第二保偏光纤外露于所述腰型微细管且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部分通过软胶与所述腰型微细管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呈8度角倾斜,所述第二端面由所述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二平面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纤端面和所述第二光纤端面均为镀膜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900nm至1100nm;或者
所述镀膜端面的透射波长为1250nm至1650nm。
CN202020943098.5U 2020-05-28 2020-05-28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Active CN212060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098.5U CN212060638U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098.5U CN212060638U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0638U true CN212060638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3098.5U Active CN212060638U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0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5996B2 (en) Expanded beam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0429592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upling structure
US10107971B2 (en) Dual inner diameter ferrule device and method
US7881573B2 (en) Optical imaging probe connector
JP6434079B2 (ja) 光ファイバーアセンブリ
US20110316029A1 (en) Method for treating inside surface of glass container and glass container
US20140270651A1 (en) Multi-fiber ferrule connector
US20130039622A1 (en) Field-installable expanded beam connector system
US10670815B2 (en) Optical fiber coupling reliability
US9995884B2 (e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insertion loss performance of multicore fiber connectors
EP2487516A1 (en) Ferrule with alignment pin channels
US20110224554A1 (en) Optogenetic Fiber Optic Cannula and Adap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EP1816497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WO2019044055A1 (ja) 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複合部品
US2024017606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CN212060638U (zh) 双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CN212060639U (zh) 单光纤腰型微细管光纤头
TW200411238A (en) Optical fiber part
US2013031554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optical fiber
JPS63183405A (ja) 平面光学回路およびこれに連結した光ファイバーを備えたアセンブリ
US20140178013A1 (en) Flutes for ferrule to fiber bonding
JP5547686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用ファンナウト部品
US20120106904A1 (en) Molding of optical connectors using a core pin
US20180284361A1 (en)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20015567A1 (en) Sleeve for pig-tailing optical fi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