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7289U -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 Google Patents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7289U
CN212057289U CN202020490505.1U CN202020490505U CN212057289U CN 212057289 U CN212057289 U CN 212057289U CN 202020490505 U CN202020490505 U CN 202020490505U CN 212057289 U CN212057289 U CN 212057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diversion
flue gas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05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庆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angt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angt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angt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angt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05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7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7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7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该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双程冷却装置、单程冷却装置、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和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形成分支,其中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的进烟端连通,另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和单程冷却装置之间的烟气导流管道连通,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出烟管道末端设置有防雨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室内温度骤增,避免了风体直吹,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充分发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作用,提高烟气中异味和有机物的处理效率,通过防雨机构的设置,对雨水形成导流外排,最大限度地防止雨水入管。

Description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火化炉主要分为拣灰式火化机、平板式火化机、炉条式火化机。由于现在火化机都使用柴油作为辅助燃料故统称为燃油式火化机。火化机是指用于对遗体进行火化功能的设备,属于焚烧炉的一种。通常包括主燃烧室、再燃烧室、烟气处理系统、供风系统、燃烧系统、电控系统、遗体输送车、取灰及冷却系统等。
火化机排出的尾气温度较高,且含有机粉尘、二噁英、二氧化硫及其他污染物质,尾气异味较重,国内火化机后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降温装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此类火化机烟气处理系统在使用时至少存在如下不足:(1)降温用的冷却装置的侧壁均采用网状结构,或者装置的背板上设置有与风机相对应的出气口,以便于及时排除热风,但是这种热气排放方式在室内使用时,极易引起室内温度骤增,风机一般都是采用加强筋固定在装置一端,风机吹出的风水平吹向装置内的散热管,高温烟气走散热管的管程,散热管的关闭吸热后热量被风机带走,但是这种设置方式操作人员在经过风机时能够感受到较强的风力,会引起身体的不适;(2)烟气在活性炭吸附装置在中的停留时间受活性炭吸附装置体积影响,难以在保持较小设备体积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吸附效果;(3)雨雪天气水体易从出烟管道末端进入管道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克服前述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其在室内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烟气在活性炭吸附装置在烘的停留时间过受活性炭吸附装置体积影响、雨雪天气水体易从出烟管道末端进入管道内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双程冷却装置、单程冷却装置、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和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形成分支,其中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的进烟端连通,另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和单程冷却装置之间的烟气导流管道连通,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出烟管道末端设置有防雨机构,使用时,根据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出烟温度灵活选择采用的冷却装置,可以仅采用双程冷却装置或单程冷却装置,也可以先采用双程冷却装置再采用单程冷却装置,烟气经冷却后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初步的气体与颗粒物分离,然后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彻底的烟气除尘处理,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中,烟气中的异味和有机污染物被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经处理后的烟气最终从防雨机构中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双程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前板、第一左板、第一右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左板设置于第一前板后端面的左端,第一右板设置于第一前板后端面的右端,第一前板、第一左板和第一右板组成第一“U”型侧罩,第一上板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一下板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下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下导流密封罩,第一上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上导流密封罩,第一散热管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一下板并与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连通,第一散热管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一上板并与第一上导流密封罩连通;所述第一前板的板体上由上至下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安装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一密封固定罩,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后端与第一前板的第一开口连通,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与第一前板之间的夹角为8-20°;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上固定有第一轴流风机,第一轴流风机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一热风导流机构;所述第一下导流密封罩内壁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隔板将第一下导流密封罩分隔为左右独立的两个腔室,与左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与右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出口;使用时,高温烟气从第一烟气入口进入,经隔板的阻隔,从隔板左端的腔室进入左侧的第一散热管内部,第一散热管管壁吸收烟气的热量,第一轴流风机吹出的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风体带走第一散热管管壁的热量后进入第一热风导流机构并经第一热风导流机构被排至室外,第一散热管内的烟气一边上升一边冷却,直至进入第一上导流密封罩,并经第一上导流密封罩进入右侧的第一散热管内,在右侧的第一散热管中经从右端第一进风口进入的风体继续冷却后到达第一下导流密封罩隔板右端的腔室中,并最终从第一烟气出口排至后续的烟气处理设备中,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造价低,烟气经一次弯折延长冷却时间,不易形成过度冷却,热气流经第一热风导流机构排至室外,不会促使室内空气骤增,且由于第一进风口倾斜设置,避免了风体直吹,操作人员经过烟气双程冷却装置附近时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气流波动,因此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将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一导流罩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一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第一轴流风机吹出的冷风吸收了第一散热管的热量后温度增加,增温后的热气流经第一导流罩进入第一排风管道并最终排出室外,而不是直接散发至周围空气中,避免了室内空气的骤增;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左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隔板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腔室位置相对应,第一密封固定罩前端面右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隔板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腔室位置相对应,有利于发挥最佳的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和隔板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排灰口,第一排灰口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挡板,烟气双程冷却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旋拧下螺栓,取下第一挡板,经第一排灰口清理第一下导流密封罩内隔板左端和隔板右端的腔室内的灰尘。
进一步的,所述单程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前板、第二左板、第二右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所述第二左板设置于第二前板后端面的左端,第二右板设置于第二前板后端面的右端,第二前板、第二左板和第二右板组成第二“U”型侧罩,第二上板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二下板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二下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二下导流密封罩,第二下导流密封罩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第二上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二上导流密封罩,第二上导流密封罩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第二散热管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下板并与第二下导流密封罩连通,第二散热管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二上板并与第二上导流密封罩连通,所述第二前板的板体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均固定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二密封固定罩,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后端与第二前板的第二开口连通,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与前板之间的夹角为8-20°,第二密封固定罩上固定有第二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二热风导流机构;使用时,烟气从第二烟气入口进入第二下导流密封罩,并从第二下导流密封罩进入各个第二散热管中,烟气的温度被第二散热管的管壁吸收后经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风冷却,冷却后的烟气进入第二上导流密封罩,并经第二烟气出口排入下一烟气处理设备中,第二轴流风机吹出的冷风带走第二散热管的温度后经第二热风导流机构排至室外,有效防止室内温度骤增,且由于第二轴流风机倾斜向上设置,避免了风体直吹,操作人员经过烟气单程冷却装置附近时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气流波动,因此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二导流罩将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二导流罩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第二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二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所述第二下导流密封罩上还设置有第二排灰口,第二排灰口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烟管道,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烟管道,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延迟性导流机构,相邻两个延迟性导流机构之间均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位于最下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与壳体底板之间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位于最上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与壳体上端之间也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烟气进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后由下至上依次经多块蜂窝式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通过延迟性导流机构的设置,延长烟气在每一蜂窝式活性炭中的处理时长,充分发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作用,提高烟气中异味和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延迟性导流机构的主体呈与壳体周向尺寸相配合的块状结构,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的下端开设有渐缩的第一导流孔,上端开设有渐扩的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之间通过呈圆柱形的第三导流孔连通,延迟性导流机构的主体下端还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导流孔同轴的圆台形导流开口,圆台形导流开口的末端与第三导流孔之间通过第四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内设置有通过弹簧连接的活动式的卡板,卡板的中心设置有排气通孔,烟气从下方的蜂窝式活性炭中进入上方的蜂窝式活性炭中时,烟气首先从第一导流孔和圆台形导流开口中逐渐向上增加,并经第三导流孔进入第二导流孔,在第二导流孔中先释放压力上移,由于活动式卡板的限制,烟气在第三导流孔中边上移边集聚,部分烟气从卡板边缘处和卡板的排气通孔排出剩余积累的烟气将卡板顶起,弹簧拉伸,进而增大烟气上排量,这一过程延长了烟气在下端蜂窝式活性炭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了烟气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始端直径为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下端面直径的0.05-0.15倍,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末端直径等于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上端面的直径,这一尺寸范围的设置有利于烟气的最优化吸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防雨机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顶部左右对称铰接有半锥形侧罩,半锥形侧罩在无推力状态下相互接触形成封闭的锥形侧罩结构,仅在烟气推力作用下半锥形侧罩才根据烟气推力大小开启,排出烟气;所述外管包括倒置锥台型的第一管段和呈圆筒形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下端与内管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上端与第二管段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外壁下端设置有漏水管,雨水井半锥形侧罩导流落入第二管段内壁后经漏水管下漏排出,第二管段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半锥形侧罩限位杆,用于限制半锥形侧罩开启的最大角度;第一管段的下端通过法兰与出烟管道的末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根据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出烟温度灵活选择采用的冷却装置,可以仅采用双程冷却装置或单程冷却装置,也可以先采用双程冷却装置再采用单程冷却装置,烟气双程冷却装置和烟气单程冷却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室内温度骤增,避免了风体直吹,操作人员经过烟气单程冷却装置和烟气双程冷却装置附近时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气流波动,因此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2)烟气进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后由下至上依次经多块蜂窝式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通过延迟性导流机构的设置,延长烟气在每一蜂窝式活性炭中的处理时长,充分发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作用,提高烟气中异味和有机物的处理效率;(3)通过防雨机构的设置,有效对雨水形成导流外排,最大限度地防止雨水灌入烟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程冷却装置的第一“U”型侧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程冷却装置的第一“U”型侧罩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程冷却装置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程冷却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单程冷却装置的第二“U”型侧罩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单程冷却装置的第二“U”型侧罩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区结构放大图;
其中,1双程冷却装置、11第一前板、12第一左板、13第一右板、14第一上板、15第一下板、16第一散热管、17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8第一上导流密封罩、19第一开口、110第一密封固定罩、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轴流风机、113隔板、114第一烟气入口、115第一烟气出口、116第一导流罩、117第一出风口、118第一排灰口、119第一挡板、2单程冷却装置、21第二前板、22第二左板、23第二右板、24第二上板、25第二下板、26第二散热管、27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8第二烟气入口、29第二上导流密封罩、210第二开口、211第二密封固定罩、212第二进风口、213第二轴流风机、214第二导流罩、215第二出风口、216第二排灰口、217第二挡板、218第二烟气出口、3旋风分离器、4布袋除尘器、5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1壳体、52蜂窝式活性炭、53延迟性导流机构、54第一导流孔、55第二导流孔、56第三导流孔、57圆台形导流开口、58第四导流孔、59弹簧、510卡板、511排气通孔、6排烟管道、7防雨机构、71内管、72外管、73半锥形侧罩、74漏水管、75半锥形侧罩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双程冷却装置1、单程冷却装置2、旋风分离器3、布袋除尘器4和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火化炉的排烟管道6的末端形成分支,其中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1的进烟端连通,另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1和单程冷却装置2之间的烟气导流管道连通,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的出烟管道末端设置有防雨机构7,使用时,根据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出烟温度灵活选择采用的冷却装置,可以仅采用双程冷却装置1或单程冷却装置2,也可以先采用双程冷却装置1再采用单程冷却装置2,烟气经冷却后进入旋风分离器3进行初步的气体与颗粒物分离,然后进入布袋除尘器4进行彻底的烟气除尘处理,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中,烟气中的异味和有机污染物被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经处理后的烟气最终从防雨机构7中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程冷却装置1如图2-5所示,包括第一前板11、第一左板12、第一右板13、第一上板14和第一下板15,所述第一左板12设置于第一前板11后端面的左端,第一右板13设置于第一前板11后端面的右端,第一前板11、第一左板12和第一右板13组成第一“U”型侧罩,第一上板14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一下板14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一上板14和第一下板15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一散热管16,第一下板15的下端固定有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第一上板1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上导流密封罩18,第一散热管16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一下板15并与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连通,第一散热管16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一上板14并与第一上导流密封罩18连通;所述第一前板11的板体上由上至下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9,所述第一开口19上安装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一密封固定罩110,第一密封固定罩110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密封固定罩110的后端与第一前板11的第一开口19连通,第一密封固定罩110的前端面与第一前板11之间的夹角为8-20°;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110上固定有第一轴流风机112,第一轴流风机112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一热风导流机构;所述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内壁中部设置有隔板113,隔板113的上端与第一下板15的下端固定连接,隔板113将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分隔为左右独立的两个腔室,与左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114,与右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出口115;使用时,高温烟气从第一烟气入口114进入,经隔板113的阻隔,从隔板113左端的腔室进入左侧的第一散热管16内部,第一散热管16管壁吸收烟气的热量,第一轴流风机112吹出的风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风体带走第一散热管16管壁的热量后进入第一热风导流机构并经第一热风导流机构被排至室外,第一散热管16内的烟气一边上升一边冷却,直至进入第一上导流密封罩18,并经第一上导流密封罩18进入右侧的第一散热管16内,在右侧的第一散热管16中经从右端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的风体继续冷却后到达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隔板113右端的腔室中,并最终从第一烟气出口115排至后续的烟气处理设备中,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造价低,烟气经一次弯折延长冷却时间,不易形成过度冷却,热气流经第一热风导流机构排至室外,不会促使室内空气骤增,且由于第一进风口111倾斜设置,避免了风体直吹,操作人员经过烟气双程冷却装置附近时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气流波动,因此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116,所述第一导流罩116将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一导流罩116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7,所述第一出风口117与第一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一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第一轴流风机112吹出的冷风吸收了第一散热管16的热量后温度增加,增温后的热气流经第一导流罩116进入第一排风管道并最终排出室外,而不是直接散发至周围空气中,避免了室内空气的骤增;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110的前端面左端的第一进风口111与隔板113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腔室位置相对应,第一密封固定罩110前端面右端的第一进风口111与隔板113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腔室位置相对应,有利于发挥最佳的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13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侧板上和隔板113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排灰口118,第一排灰口118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挡板119,烟气双程冷却装置1使用一段时间后旋拧下螺栓,取下第一挡板119,经第一排灰口118清理第一下导流密封罩17内隔板113左端和隔板113右端的腔室内的灰尘。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程冷却装置2如图6-9所示,包括第二前板21、第二左板22、第二右板23、第二上板24和第二下板25,所述第二左板22设置于第二前板21后端面的左端,第二右板23设置于第二前板21后端面的右端,第二前板21、第二左板22和第二右板23组成第二“U”型侧罩,第二上板24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二下板25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二上板24和第二下板25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二散热管26,第二下板25的下端固定有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28,第二上板2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上导流密封罩29,第二上导流密封罩29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218,第二散热管26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下板25并与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连通,第二散热管26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二上板24并与第二上导流密封罩27连通,所述第二前板21的板体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210,所述第二开口210上均固定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二密封固定罩211,第二密封固定罩211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12,第二密封固定罩211的后端与第二前板21的第二开口210连通,第二密封固定罩211的前端面与第二前板21之间的夹角为8-20°,第二密封固定罩211上固定有第二轴流风机213,第二轴流风机213与第二进风口212连通,所述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二热风导流机构;使用时,烟气从第二烟气入口28进入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并从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进入各个第二散热管26中,烟气的温度被第二散热管26的管壁吸收后经第二进风口212进入的冷风冷却,冷却后的烟气进入第二上导流密封罩29,并经第二烟气出口218排入下一烟气处理设备中,第二轴流风机213吹出的冷风带走第二散热管26的温度后经第二热风导流机构排至室外,有效防止室内温度骤增,且由于第二轴流风机213倾斜向上设置,避免了风体直吹,操作人员经过烟气单程冷却装置附近时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气流波动,因此避免了风机引起的操作人员身体不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二导流罩214,所述第二导流罩214将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二导流罩214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15,所述第二出风口215与第二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二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所述第二下导流密封罩27上还设置有第二排灰口216,第二排灰口216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挡板217。
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如图10和图11所示,包括壳体51,壳体51的下端设置有进烟管道,壳体51的上端设置有出烟管道,所述壳体51内间隔设置有延迟性导流机构53,相邻两个延迟性导流机构53之间均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52,位于最下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53与壳体51底板之间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52,位于最上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53与壳体51上端之间也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52,烟气进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后由下至上依次经多块蜂窝式活性炭52进行吸附处理,通过延迟性导流机构53的设置,延长烟气在每一蜂窝式活性炭52中的处理时长,充分发挥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5的作用,提高烟气中异味和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迟性导流机构53的主体呈与壳体51周向尺寸相配合的块状结构,延迟性导流机构53主体的下端开设有渐缩的第一导流孔54,上端开设有渐扩的第二导流孔55,第一导流孔54和第二导流孔55之间通过呈圆柱形的第三导流孔56连通,延迟性导流机构53的主体下端还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导流孔54同轴的圆台形导流开口57,圆台形导流开口57的末端与第三导流孔56之间通过第四导流孔58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55内设置有通过弹簧59连接的活动式的卡板510,卡板510的中心设置有排气通孔511,烟气从下方的蜂窝式活性炭52中进入上方的蜂窝式活性炭52中时,烟气首先从第一导流孔54和圆台形导流开口57中逐渐向上增加,并经第三导流孔56进入第二导流孔55,在第二导流孔55中先释放压力上移,由于活动式卡板510的限制,烟气在第三导流孔56中边上移边集聚,部分烟气从卡板510边缘处和卡板510的排气通孔511排出,剩余积累的烟气将卡,510顶起,弹簧59拉伸,进而增大烟气上排量,这一过程延长了烟气在下端蜂窝式活性炭52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了烟气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孔54的始端直径为延迟性导流机构53主体下端面直径的0.05-0.15倍,所述第二导流孔55的末端直径等于延迟性导流机构53主体上端面的直径,这一尺寸范围的设置有利于烟气的最优化吸附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雨机构7如图12所示,包括内管71和外管72,所述内管71的顶部左右对称铰接有半锥形侧罩73,半锥形侧罩73在无推力状态下相互接触形成封闭的锥形侧罩结构,仅在烟气推力作用下半锥形侧罩73才根据烟气推力大小开启,排出烟气;所述外管72包括倒置锥台型的第一管段和呈圆筒形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下端与内管71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上端与第二管段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外壁下端设置有漏水管74,雨水井半锥形侧罩73导流落入第二管段内壁后经漏水管74下漏排出,第二管段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半锥形侧罩限位杆75,用于限制半锥形侧罩73开启的最大角度;第一管段的下端通过法兰与出烟管道的末端连接。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双程冷却装置、单程冷却装置、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和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火化炉的排烟管道的末端形成分支,其中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的进烟端连通,另一条分支管道与双程冷却装置和单程冷却装置之间的烟气导流管道连通,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的出烟管道末端设置有防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程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前板、第一左板、第一右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左板设置于第一前板后端面的左端,第一右板设置于第一前板后端面的右端,第一前板、第一左板和第一右板组成第一“U”型侧罩,第一上板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一下板设置于第一“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下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下导流密封罩,第一上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上导流密封罩,第一散热管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一下板并与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连通,第一散热管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一上板并与第一上导流密封罩连通;所述第一前板的板体上由上至下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安装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一密封固定罩,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后端与第一前板的第一开口连通,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与第一前板之间的夹角为8-20°;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上固定有第一轴流风机,第一轴流风机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一热风导流机构;所述第一下导流密封罩内壁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隔板将第一下导流密封罩分隔为左右独立的两个腔室,与左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与右端腔室对应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将第一“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一导流罩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一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所述第一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左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隔板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腔室位置相对应,第一密封固定罩前端面右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隔板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腔室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左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和隔板右端的第一下导流密封罩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排灰口,第一排灰口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程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前板、第二左板、第二右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所述第二左板设置于第二前板后端面的左端,第二右板设置于第二前板后端面的右端,第二前板、第二左板和第二右板组成第二“U”型侧罩,第二上板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上端面,第二下板设置于第二“U”型侧罩的下端面,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之间呈矩形阵列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二下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二下导流密封罩,第二下导流密封罩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第二上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二上导流密封罩,第二上导流密封罩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第二散热管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下板并与第二下导流密封罩连通,第二散热管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二上板并与第二上导流密封罩连通,所述第二前板的板体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均固定有呈三菱柱形的第二密封固定罩,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后端与第二前板的第二开口连通,第二密封固定罩的前端面与前板之间的夹角为8-20°,第二密封固定罩上固定有第二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固定有第二热风导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二导流罩将第二“U”型侧罩的后端面密封,第二导流罩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第二排风管道的始端连通,第二排风管道的末端设置于车间外部;所述第二下导流密封罩上还设置有第二排灰口,第二排灰口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式活性炭吸附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烟管道,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烟管道,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延迟性导流机构,相邻两个延迟性导流机构之间均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位于最下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与壳体底板之间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位于最上端的延迟性导流机构与壳体上端之间也卡接限位有蜂窝式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性导流机构的主体呈与壳体周向尺寸相配合的块状结构,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的下端开设有渐缩的第一导流孔,上端开设有渐扩的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之间通过呈圆柱形的第三导流孔连通,延迟性导流机构的主体下端还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导流孔同轴的圆台形导流开口,圆台形导流开口的末端与第三导流孔之间通过第四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内设置有通过弹簧连接的活动式的卡板,卡板的中心设置有排气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始端直径为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下端面直径的0.05-0.15倍,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末端直径等于延迟性导流机构主体上端面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机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顶部左右对称铰接有半锥形侧罩,半锥形侧罩在无推力状态下相互接触形成封闭的锥形侧罩结构;所述外管包括倒置锥台型的第一管段和呈圆筒形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下端与内管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上端与第二管段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管段的外壁下端设置有漏水管,第二管段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半锥形侧罩限位杆;第一管段的下端通过法兰与出烟管道的末端连接。
CN202020490505.1U 2020-04-07 2020-04-07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Active CN212057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0505.1U CN212057289U (zh) 2020-04-07 2020-04-07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0505.1U CN212057289U (zh) 2020-04-07 2020-04-07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7289U true CN21205728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4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0505.1U Active CN212057289U (zh) 2020-04-07 2020-04-07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7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57289U (zh)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CN111322616A (zh) 火化炉烟气集中处理成套设备
CN205191627U (zh) 一种烟囱余热回收装置
CN102627414B (zh) 转炉一次高温烟气直接煅烧石灰实现余热回收装置
CN205664564U (zh) 一种燃煤式热风炉
CN210740705U (zh) 一种改进燃气蒸汽盘管热风炉
CN212005726U (zh) 一种活性炭离线脱附催化燃烧设备
CN113418200A (zh) 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
CN212057308U (zh) 烟气双程冷却装置
CN206320731U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
CN204787265U (zh) 一种生物质导热油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12057309U (zh) 烟气单程冷却装置
CN217110006U (zh) 环保生物质热水锅炉
CN221005078U (zh) 一种工业有机废气燃烧余热回收装置
CN205351323U (zh) 一种燃烧器热交换器总成
CN213656700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的锅炉
CN219776142U (zh) 谷物干燥机粗糠热风炉
CN214064916U (zh) 一种风量可调节的节能环保燃气锅炉
CN204694025U (zh) 一种生物质导热油炉尾气利用处理装置
CN212806441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烤房
CN2926910Y (zh) 常压热水卧式热管锅炉
CN204514071U (zh) 一种用于镍铁矿热炉的除尘系统
CN219473957U (zh) 一种新型热能回收炉
CN212440494U (zh) 一种锅炉脱硫循环系统
CN217952241U (zh) 一种余热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