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5669U -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 Google Patents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5669U
CN212055669U CN201922181668.1U CN201922181668U CN212055669U CN 212055669 U CN212055669 U CN 212055669U CN 201922181668 U CN201922181668 U CN 201922181668U CN 212055669 U CN212055669 U CN 212055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s
groove
ball
arcuate portion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16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16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5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5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5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物品输送设备领域,公开了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传输带模组包括传输带连接件,传输带连接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于连接件的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滚珠,连接件贯穿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设有若干个滚珠,每个安装槽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第三槽面以及第四槽面,第三槽面背离第四槽面凹设有与滚珠相吻合的第一弧形部,第四槽面背离第三槽面凹设有与滚珠相吻合的第二弧形部,若干个滚珠设于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之间,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能够为滚珠提供支撑力,避免滚珠直接悬空在安装槽内,从而增强滚珠的耐压强度,减少滚珠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有利于物品顺利输送。

Description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传输带模组上普遍存在滚珠,滚珠滚动可为货物提供滑动摩擦力,从而增加货物在传输带上滑动的流畅性。而实际组装过程中普遍是通过在传输带连接件上开设安装槽,然后在安装槽中装入滚珠,滚珠通过转轴与连接件连接,此情况下,滚珠直接悬空装配于安装槽,滚珠与安装槽的接触面积很小,甚至,完全没有接触点,如此,滚珠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容易发生形变,日积月累下,会导致滚珠与输送物品的接触面积减少,不利于输送物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传输带连接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带连接件,其旨在解决现有的传输带连接件的滚珠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容易发生形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转轴和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滚珠,所述连接件贯穿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若干个所述滚珠,每个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槽面、与所述第一槽面相对的第二槽面、连接所述第一槽面和所述第二槽面的第三槽面、以及与所述第三槽面相对的第四槽面,所述第三槽面背离所述第四槽面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一弧形部,所述第四槽面背离所述第三槽面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二弧形部,所述若干个滚珠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件具有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背的底面,所述滚珠两端通过所述转轴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对称设于所述安装槽两侧,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距离。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三槽面背离所述第四槽面还凹设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四槽面背离所述第三槽面还凹设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一个所述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所述滚珠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两个所述滚珠,所述传输带连接件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滚珠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滚珠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槽面,所述承托件朝向所述第三槽面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三弧形部,且所述承托件朝向所述第四槽面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四弧形部,一个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之间,另一个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四弧形部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承托件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垂直于所述底面,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槽面贯穿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卡孔,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二槽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凹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卡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孔,所述滚珠贯穿设有第三卡孔,所述转轴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卡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三卡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带模组,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所述若干个传输带连接件装配形成所述传输带模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传输带模组还包括用连接相邻两个传输带连接件的固定件,每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侧面背离所述第二侧面凸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二侧面背离所述第一侧面凸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错开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一个所述传输带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卡接于另一个相邻所述传输带连接件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带连接件通过在连接件的安装槽两个槽面设置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能够为滚珠提供支撑力,避免滚珠直接悬空在安装槽内,从而增强滚珠的耐压强度,减少滚珠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有利于物品顺利输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带模组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传输带模组;
10、传输带连接件;
100、连接件;11、安装槽;111、第一槽面;112、第二槽面;113、第三槽面;114、第四槽面;115、第一弧形部;116、第二弧形部;117、第一凸台;118、第二凸台;119、第一平面部;120、第二平面部;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一卡孔;15、第二卡孔;16、第一连接部;17、第二连接部;18、顶面;19、底面;
200、滚珠;21、第三卡孔;
300、承托件;31、第三弧形部;32、第四弧形部;
4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带模组1,包括若干个传输带连接件10,若干个传输带连接件10装配形成传输带模组1,传输带连接件10包括连接件100、连接于连接件100的转轴400和与转轴400连接的滚珠200,连接件100贯穿设有若干个安装槽11,每个安装槽11设有若干个滚珠200,每个安装槽11具有第一槽面111、与第一槽面111相对的第二槽面112、连接第一槽面111和第二槽面112的第三槽面113、以及与第三槽面113相对的第四槽面114,第三槽面113背离第四槽面114凹设有与滚珠200相吻合的第一弧形部115,第四槽面114背离第三槽面113凹设有与滚珠200相吻合的第二弧形部116,若干个滚珠200设于第一弧形部115与第二弧形部116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二弧形部116为滚珠200提供支撑力,避免滚珠200直接悬空在安装槽11内,从而增强滚珠200的耐压强度,减少滚珠200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有利于物品顺利输送。
优选地,连接件100具有顶面18和与所述顶面18相背的底面19,滚珠200两端通过转轴400分别连接于第一槽面111和第二槽面112,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二弧形部116对称设于安装槽11两侧,第一弧形部115靠近顶面18的一侧到第二弧形部116的距离大于第一弧形部115靠近底面19的一侧到第二弧形部116的距离,这样设计,滚珠200可以直接从连接件100顶面18装配到安装槽11内,还能够防止滚珠200受到外力破坏断裂脱离连接件100掉入设备内部,使滚珠200留在安装槽11内。
更进一步地,第三槽面113背离第四槽面114还凹设有第一平面部119,第一平面部119从顶面18延伸至第一弧形部115,第四槽面114背离第三槽面113还凹设有第二平面部120,第二平面部120从顶面18延伸至第二弧形部116,这样设计,滚珠200可以直接从连接件100顶面18装配到安装槽11内,安装槽11的尺寸只需要比滚珠200的尺寸略大即可。
具体地,每个安装槽11内的滚珠200数量可以根据输送物品的规格或者其他要求设置,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
当每个安装槽11内只设有一个滚珠200或者两个滚珠200时,滚珠200安装于第一弧形部115与第二弧形部116之间,滚珠200的外径小于第一弧形部115与第二弧形部116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第一弧形部115与第二弧形部116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二弧形部116足够为一个滚珠200或两个滚珠200提供支撑力。
但是当两个以上的滚珠200的装配于同一安装槽11时,虽然对于滚珠200整体来说,滚珠200整体提高了耐压强度,减少滚珠200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然而中间的滚珠200仍然容易在受到较大压力发生变形时,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使传输带模组1更优化,在相邻两个滚珠200之间增设用于支撑滚珠200的承托件300,如此,每个滚珠200都能够得到支撑,而且,滚珠200受到外力破坏断裂脱离连接件100,也不会掉入设备内部,而是留在安装槽11内,此外,能够实现滚珠200盲装,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下面以每个安装槽11装配两个滚珠200为例说明承托件300的具体结构和承托件300与滚珠200的位置关系,承托件300一端连接于第一槽面1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槽面112,承托件300朝向第三槽面113的一侧凹设有与滚珠200相吻合的第三弧形部31,且承托件300朝向第四槽面114的一侧凹设有与滚珠200相吻合的第四弧形部32,一个滚珠200安装于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三弧形部31之间,另一个滚珠200安装于第二弧形部116和第四弧形部32之间,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三弧形部31、第二弧形部116和第四弧形部32能够为滚珠200提供支撑力,避免滚珠200直接悬空在安装槽11内,从而增强滚珠200的耐压强度,减少滚珠200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第二,即使滚珠200受到外力破坏断裂脱离连接件100,也不会掉入设备内部,而是留在安装槽11内;第三,第一弧形部115和第三弧形部31、第二弧形部116和第四弧形部32与滚珠200的外轮廓相吻合,能够实现滚珠200盲装,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当设置三个或更多滚珠200时,承托件300的结构一样,最外面的两个滚珠200分别安装于第一弧形部115与第三弧形部31之间和第二弧形部116与第四弧形部32之间,中间的滚珠200设于两个承载件之间,即安装于第三弧形部31与第四弧形部32之间。
可选地,承托件300与所述连接件100一体成型,能够简化生产过程,节省成本。
优选地,连接件100还具有第一侧面12和与第一侧面12相背的第二侧面13,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均垂直于底面19,连接件100从第一侧面12朝向第一槽面111贯穿设有若干个与安装槽11连通的第一卡孔14,连接件100从第二槽面112朝向第二侧面13凹设有若干个与安装槽11连通并与第一卡孔14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孔15,滚珠200贯穿设有第三卡孔21,转轴400一端安装于第一卡孔14,另一端穿过第一卡孔14和第三卡孔21,并安装于第二卡孔15,安装的时候,先把滚珠200装配到安装槽11,再插入转轴400,装配方式简单有效,转轴400可与滚珠200紧配,也可与连接件100紧配,即滚珠200与转轴400一起转动,也可相对转轴400独自转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更进一步地,第一槽面111朝向所述第二槽面112凸设有第一凸台117,第二槽面112朝向所述第一槽面111凸设有第二凸台118,第一卡孔14从第一侧面12朝向第一凸台117延伸,第二卡孔15从第二凸台118朝向第二侧面13延伸,这样设计,能够增加转轴400的承载强度。
具体地,若干个传输带连接件10以多排多列的方式或者以多排单列的方式拼接形成传输带模组1。
更进一步地,传输带模组1还包括用连接相邻两个传输带连接件10的固定件(图未示),每个连接件100的第一侧面12背离第二侧面13凸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6,且第二侧面13背离第一侧面12凸设有若干个与第一连接部16错开设置的第二连接部17,第一连接部16与第二连接部17错开设置,为转轴400提供装配空间,一个传输带连接件10的第二连接部17卡接于另一个相邻传输带连接件10的相邻两个第一连接部16之间,并通过固定件连接,拆装方便,有利于后期维护与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转轴和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滚珠,所述连接件贯穿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若干个所述滚珠,每个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槽面、与所述第一槽面相对的第二槽面、连接所述第一槽面和所述第二槽面的第三槽面、以及与所述第三槽面相对的第四槽面,所述第三槽面背离所述第四槽面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一弧形部,所述第四槽面背离所述第三槽面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二弧形部,所述若干个滚珠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背的底面,所述滚珠两端通过所述转轴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对称设于所述安装槽两侧,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面背离所述第四槽面还凹设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四槽面背离所述第三槽面还凹设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一个所述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所述滚珠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槽设有两个所述滚珠,所述传输带连接件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滚珠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滚珠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槽面,所述承托件朝向所述第三槽面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三弧形部,且所述承托件朝向所述第四槽面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吻合的第四弧形部,一个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之间,另一个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四弧形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垂直于所述底面,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槽面贯穿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卡孔,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二槽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凹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卡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孔,所述滚珠贯穿设有第三卡孔,所述转轴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卡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三卡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卡孔。
8.一种传输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带连接件,所述若干个传输带连接件装配形成所述传输带模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模组还包括用连接相邻两个传输带连接件的固定件,每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面背离第二侧面凸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二侧面背离所述第一侧面凸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错开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一个所述传输带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卡接于另一个相邻所述传输带连接件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
CN201922181668.1U 2019-12-06 2019-12-06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Active CN212055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668.1U CN21205566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668.1U CN21205566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5669U true CN21205566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1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1668.1U Active CN21205566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5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6388B1 (en) Composite end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US20110287655A1 (en) Latche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055669U (zh)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CN111120575A (zh)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CN212377206U (zh)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CN111120576A (zh)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WO2021109316A1 (zh) 传输带连接件及传输带模组
CN212323253U (zh) 背板结构及连接器
US85236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broadside coupled or edge coupled mating with mating connector
CN219610234U (zh)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US20230061213A1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CN217062341U (zh) 一种模组框架及电池系统
CN212711164U (zh) 链条内链板
CN211109405U (zh) 一种侧弯链翼板
CN212625748U (zh) 电池管理系统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2049427U (zh) 支架组件
CN219780080U (zh) 边框、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13385666U (zh) 一种薄型元件用承载带
CN213575220U (zh) 一种用于轴承的电缆线夹
CN107025742B (zh) 纸币传输机构及自动交易装置
CN214938737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钢丝绳加工预变形器
CN212360724U (zh) 一种板金安装固定结构
US3732522A (en) Multiple socket terminal strip for terminal junction module
CN214454225U (zh) 一种烟箱螺旋输送链板机构
CN217814391U (zh) 一种铆轴防反防错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701, building A3, workshop 1, LiLang International Jewelry Industrial Park, 31 Bulan Road, xia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01-1, building A3, Zhongying jewelry factory building, 31 Bulan Road, xia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XINHAI INDUSTRIAL BELT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