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0745U -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0745U
CN212050745U CN202020642794.2U CN202020642794U CN212050745U CN 212050745 U CN212050745 U CN 212050745U CN 202020642794 U CN202020642794 U CN 202020642794U CN 212050745 U CN212050745 U CN 212050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inlet
tank
sewage treatment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27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敏
徐征文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Min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ong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ong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ong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27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0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0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0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包括用于竖向安装的污水处理罐,基于污水处理罐设置有好氧反应区、生化混合区、厌氧反应区、扰动控制区、沉淀分离区以及回流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出水消毒系统和动力设备控制系统;整个发明优化了污水处理罐结构,减少设备材料及厂站空间的同时保留并提升了生化组合工艺的性能;厌氧及好氧系统均利用升流流化运行方式,促使颗粒污泥逐步形成,从而增加系统内污泥沉淀性能及污泥浓度,达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整个系统仅需要一套风机即满足供氧、回流、搅拌等功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去污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其中污水处理排放成为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
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污水处理设备。对于小型化污水处理设备,常常为紧凑型设备,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污水处理设备小型化,导致污水流水流动距离短,水处理设备内部设置紧凑,导致厌氧区、好氧区处理程序相互干扰。
第二,污水处理时,污水流动惯性大,沉淀区往往有流水经过,导致污泥难以沉淀,污水处理效果差。
第三,污水进水量大,设备小,各个污水处理区,难以效率低,不能及时处理。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有必要提出一种反应器,用于实现小型污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实现小型化污水处理,结构设置紧凑的情况下,加长流水长度,并且将沉淀区相对隔离开,沉淀除淤泥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包括用于竖向安装的污水处理罐,所述污水处理罐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进水混合液导流管、沉淀池进水布水管,所述进水管经所述污水处理罐顶部伸入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内的污水进水端侧,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污水出水端穿过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后伸向沉淀池混合液出口处,在所述沉淀池混合液出口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该厌氧池进水管穿过扰动控制区后伸向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在所述厌氧池进水管输出端端部连接有N条厌氧进水布水管,每条所述厌氧进水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出口,所有所述布水出口正对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
所述扰动控制区设置有填料安装架,该填料安装架围绕所述厌氧池进水管布置,该填料安装架上放置有生物填料;在所述扰动控制区靠近所述污水处理罐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曝气装置;
所述沉淀池外壁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污水进水端侧连通;所述第二气提回流管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罐内壁靠近其顶部侧固定有出水溢流管,该出水溢流管上开设有溢流入口,该出水溢流管溢流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罐。
通过上述设计,污水从进水管进入进水混合液导流管,再流入厌氧池进水管。其中,厌氧池进水管伸向污水处理罐底部,污水冲击在污水处理罐底部后使水流折回向上,出水搅拌及升流作用,始终保持厌氧反应区内污泥处于悬浮运动状态。折回向上流动延长了水处理长度。结合厌氧进水布水管,当水流布水管流出,直接冲击在污水处理罐底部,在污水处理罐底部阻挡作用下,使水流反弹,并且在长时间、连续的惯性冲击作用下,淤泥不易沉淀,在水流带动下,污泥随着水流向上流动。在污水处理罐底部,形成厌氧反应区。在厌氧池进水管外壁中部设置有扰动控制区,该扰动控制区的上部安装有曝气装置,则形成好氧反应区。在扰动控制区设置生物填料,将好氧反应区、厌氧反应区分隔开来,避免相互干扰。并且生物填料区内填料的阻滞作用,减少好氧曝气装置对厌氧反应区造成的扰动及溶氧传递量,从而确保厌氧反应区能够处于低氧化还原状态。
水流和气泡上升,并携带污泥继续上升,并沿着沉淀池外壁向上。在此过程中利用充氧气体的剩余动力,完成厌氧池硝化液回流、及沉淀池进水过程。其中,在第一气提回流管作用下,将一部分污水带回进水混合液导流管,进而再次流入厌氧池进水管,从而进行第二次厌氧和好氧处理。在第二气提回流管作用下,另一部分污水在气流、水流携带下进入沉淀池进水布水管,在沉淀池进水布水管的导流、布水及消能作用下,均匀和缓的进入沉淀池内,并沿着沉淀池内壁堆积。清水从出水溢流管流出污水处理罐。分离后的污泥与多余进入沉淀池的污水共同回落入厌氧进水管;该管为生化混合区,在该区内主要完成溶解氧及化合态氧的降低及去除过程,为底部厌氧区提供低溶氧进水。
由于进水混合液导流管污水出水端伸向沉淀池混合液出口处,且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向下流动,并且在长时间的惯性作用下,不会对沉淀池的淤泥进行干扰,沉淀效果好。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包括沿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上斜沉淀区、过渡区、下斜沉淀区;
所述下斜沉淀区包括圆斗状的沉淀斗,该沉淀斗的细口端连接所述厌氧池进水管;
所述过渡区包括筒状的过渡筒;该过渡筒的筒形大小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大小一致,且所述过渡筒下端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连接;
所述上斜沉淀区包括两块斜直板和两块斜曲面板,两块所述斜直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两块所述斜直板与所述污水处理罐轴线的夹角为B°,B大于0;所述斜直板呈倒梯形状,且短边侧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相交并弧形相切,相交处形成圆弧形交线;两块所述斜直板长边侧均连接有一块气体收集挡板,所述气体收集挡板竖向设置,其宽度与所述斜直板长边相等;
两块所述斜曲面板沿对称设置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两块所述斜曲面板与两块所述斜直板设置方向相垂直;所述斜曲面板向所述污水处理罐内壁弧形凸起,使远离所述污水处理罐一面形成凹型沉淀曲面;
所述斜曲面板包括底边、两侧边和顶边,其底边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弧形相连,所述斜曲面板两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斜曲面板的斜边连接,所述斜曲面板顶边向所述污水处理罐内壁延伸并相连。
采用上述方案,从污水处理罐上升的污水以及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上升过程中,会沿着沉淀池外壁逐渐向上移动。其中,在斜直板和气体收集挡板包围空间的气泡运动到斜直板和气体收集挡板连接处后。随水流往两边斜曲面板外壁运动并上升。污水分两部分并经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流入进水混合液导流管、沉淀池进水布水管。气泡进入进水混合液导流管,经其顶部,排出罐体。污水进入进水混合液导流管后,随着从进水管进入的污水一起,流向厌氧池进水管,进行第二次厌氧、有氧处理。另一部分污水进入沉淀池进水布水管,气泡也从沉淀池进水布水管上部排出,污水中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并堆积在沉淀池的上斜沉淀区、下斜沉淀区上。并且,由于斜直板、斜曲面板均倾斜设置,则淤泥随着斜板下滑并堆积,便于堆积收集处理。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顶边处,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的回流入口与所述斜曲面板凸起侧空间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将气提回流管设置在斜曲面板顶部,则可以使更多往上运动的污水气泡直接进入气提回流管内,并且在惯性作用下,可以更好的将污水中的杂质和微粒携带入气提回流管,携提效果好。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池进水管内部设置有推流循环泵,所述推流循环泵污水循环出口朝向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
采用上述方案,结合推流循环泵可以增大污水在罐体内流动的惯性力。使污水在污水处理罐形成循环回路。加快污水在厌氧池进水管的流动速度,并且增大污水从厌氧进水布水管出口出来的冲击力,有效的对污水中的沉淀、淤泥起到冲击作用,防止泥浆在污水处理罐内下沉,使污水不断往上运动。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池进水管侧壁上还设置有循环单向布水管组,该循环单向布水管组包括至少一根循环单向布水管,每一根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远离连接端侧设置有单向入水阀;
所述推流循环泵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之前的厌氧池进水管内部;
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组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推流循环泵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中,设置循环单向布水管组,使污水从罐体底部经厌氧处理后,再次经过循环单向布水管,回到罐体底部的厌氧反应区。延长污水处理的的程序,并且对部分污水进行二次污水厌氧反应处理,提高污水厌氧处理效果。并且将推流循环泵加快对循环污水的处理。通过设置单向阀,污水只能实现从厌氧池进水管外部经循环单向布水管进入,并经推流循环泵加快流速。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的布水出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上斜沉淀区。
采用上述方案,从第二气提回流管进入沉淀池进水布水管的污水从其底部溢出。此时,水流惯性力小,则水中的杂质泥浆下沉至上斜沉淀区、下斜沉淀区。清水从沉淀池进水布水管外壁向上溢出,并从出水溢流管流出。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收集挡板下边沿朝向所述斜直板侧设置有档块。采用上述挡块,有效防止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全部从斜直板顶部与罐体内部之间的缝隙流出。从而使气体沿气体收集挡板两侧边缘运动,并顺着斜曲面板外壁向上移动,并分别经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回流至进水混合液导流管和沉淀池进水布水管。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实时收集沉淀池内的泥浆,所述沉淀池的沉淀斗细口端内侧设置有沉淀槽,该沉淀槽槽底倾斜设置,所述沉淀槽低处连接有实时排污管。泥浆沉淀在上斜沉淀区、下斜沉淀区沉淀堆积,并顺着斜面向下移动并堆积在沉淀槽。其中沉淀槽槽底也沿环形方向倾斜设置,则在该槽底的最低处设置排出管可有效的进行排污处理。该排污管可通过实时排污和周期排污的方式,进行沉淀、杂质等的处理。
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罐底部设置有周期排污管。
通过在污水处理罐底部设置周期排污管,设定排污周期,排污时间到,停止进水,污水静置沉淀,沉淀后,进行污水排出。有效的对颗粒物较大、无法上升至气提回流管处的杂质进行清除,也可对罐体内壁进行清洁。
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体化污水反应器,还包括反应控制器,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该排污管为实时排污管或者周期排污管;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泵以及与该曝气泵连接的曝气管;
所述反应控制器污水循环端与所述进水阀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污水循环端与所述推流循环泵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曝气控制端与所述曝气泵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排污控制端与所述排污阀门连接。
通过该控制系统,对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进行智能控制,实现罐体内好氧反应区、生化混合区、厌氧反应区、扰动控制区、沉淀分离区以及回流布水系统、曝气系统、出水消毒系统和动力设备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罐体内部形成多条循环通道,使污水处理过程中,经过多次往复处理。在罐体体积小巧的前提下,形成了多条往复循环通道,增加了污水处理程序和工艺,使处理效果更好。并且,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沉淀池,采用多区沉淀的结构,并结合斜直板、斜曲面板对曝气装置的气泡污水进行收集,形成气提结构和气提通道,使污水在气泡的携带下,形成回流水流,并经气提回流管进入沉淀池内。结构设计巧妙、污水处理次数多。利用升流流化运行方式,促使颗粒污泥逐步形成,从而增加系统内污泥沉淀性能及污泥浓度,达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整个系统仅需要一套风机即满足供氧、回流、搅拌等功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污水处理罐俯视图;
图2是图1中1-1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2-2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3-3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4-4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斜直板与过渡区相切并相截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斜曲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反应器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图1-3可以看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包括用于竖向安装的污水处理罐A,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1、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所述进水管1经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伸入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内的污水进水端侧,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污水出水端穿过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后伸向沉淀池8混合液出口处,在所述沉淀池8混合液出口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3,该厌氧池进水管3穿过扰动控制区后伸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结合图5可以看出,在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输出端端部连接有8条厌氧进水布水管4,每条所述厌氧进水布水管4上开设有布水出口,所有所述布水出口正对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罐A底部形成厌氧反应区。其中,厌氧进水布水管4的布水冲击回流的设置方式形成回流布水系统。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扰动控制区设置有填料安装架,该填料安装架围绕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布置,该填料安装架上放置有生物填料11;在所述扰动控制区靠近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曝气装置5;
在本实施例中,该生物填料11为生物填料串。
在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泵以及与该曝气泵连接的曝气管;用于向罐体内输送氧气,在曝气装置5形成好氧反应区,通过生物填料形成扰动控制区,将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分隔开防止相互影响。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沉淀池8外壁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污水进水端侧连通;所述第二气提回流管62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连通;
由于曝气装置5不断输入氧气,经反应后的气体上浮,气泡上浮过程中,携带污水同时向上运动,并且结合在上端设置的第一气提回流管、第二气提回流管,部分气泡进入气提回流管。
结合图1可以看出,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靠近其顶部侧固定有出水溢流管9,该出水溢流管9上开设有溢流入口,该出水溢流管9溢流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罐A。
结合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沉淀池8包括沿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上斜沉淀区、过渡区、下斜沉淀区;所述下斜沉淀区包括圆斗状的沉淀斗,该沉淀斗的细口端连接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所述过渡区包括筒状的过渡筒;该过渡筒的筒形大小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大小一致,且所述过渡筒下端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连接;
结合图1可以看出,所述上斜沉淀区包括两块斜直板8a和两块斜曲面板8b,两块所述斜直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所述斜直板与所述污水处理罐A轴线的夹角为45°,;所述斜直板呈倒梯形状,且短边侧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相交并弧形相切,相交处形成圆弧形交线;两块所述斜直板长边侧均连接有一块气体收集挡板8c,所述气体收集挡板8c竖向设置,其宽度与所述斜直板长边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沿对称设置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与两块所述斜直板8a设置方位相垂直;所述斜曲面板8b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弧形凸起,使远离所述污水处理罐A一面形成凹型沉淀曲面;
结合图6可以看出,所述斜曲面板8b包括底边、两侧边和顶边,其底边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弧形相连,所述斜曲面板8b两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的斜边连接,所述斜曲面板8b顶边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延伸并相连。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边处,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的回流入口与所述斜曲面板8b凸起侧空间相连通。
气体收集挡板8c对部分气体进行阻挡,并斜曲面板8b上浮,由于设置气提回流管,则气泡随着气提回流管的设置方向继续上浮,并携带污水向上流动。从而将污水携带入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或者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内。
进入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的污水在沉淀池8内进行沉淀,形成沉淀分离区,进入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的污水和进水管1进入的污水混合,在厌氧池进水管3内形成生化混合区,对循环的污水进行再一次的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使混合的水达到均化水质及降低厌氧反应区进水溶解氧的目的。从而确保新进的污水在厌氧反应区内能够均匀分布,增加厌氧处理效果。
好氧反应区、厌氧反应区、沉淀分离区是完成水质生物净化的反应及泥水分离场所,在结构上呈现上中下的特点;即好氧反应区位于厌氧反应区之上,沉淀池之下;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内部设置有推流循环泵12,所述推流循环泵12污水循环出口朝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该推流器主要起到提高厌氧反应区上升流速的作用,更利于该池内颗粒污泥的生长及保持。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侧壁上还设置有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该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包括至少一根循环单向布水管,每一根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远离连接端侧设置有单向入水阀;当推流循环泵12开启后,进水及回流水水量无法满足推流循环泵的流量需要时,循环单向布水管10上单项阀打开,补充推流循环泵12所需的流量,从而完成厌氧反应区上升流速的提升。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推流循环泵12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之前的厌氧池进水管3内部;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推流循环泵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看出,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的布水出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8上斜沉淀区。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可以看出,所述气体收集挡板8c下边沿朝向所述斜直板8a侧设置有档块。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池8的沉淀斗细口端内侧设置有沉淀槽,该沉淀槽槽底倾斜设置,所述沉淀槽低处连接有实时排污管13a。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设置有周期排污管13b。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水溢流管设置有出水消毒系统;
结合图8可以看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控制系统,结合图8可以看出,包括如权8或9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还包括反应控制器K,在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进水阀1a;排污管13上设置有排污阀门;该排污管13为实时排污管13a或者周期排污管13b;所述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泵以及与该曝气泵连接的曝气管;
所述反应控制器K与污水泵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K污水循环端与所述进水阀1a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K污水循环端与所述推流循环泵12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K曝气控制端与所述曝气泵连接;
所述反应控制器K排污控制端与所述排污阀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反应控制器K,形成动力设备控制系统,对整个罐体污水处理进行智能控制。
本发明罐体体积小,具有建设标准低、占地面积小、吨水投资与运行维护成本低、动力设备少、污泥浓度高的特点。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缩小罐体的体积的同时,延长了污水处理程序,并且处理效果好。同时该工艺优化了池体结构,减少设备材料及厂站空间的同时保留并提升了生化组合工艺的性能;厌氧及好氧系统均利用升流流化运行方式,促使颗粒污泥逐步形成,从而增加系统内污泥沉淀性能及污泥浓度,达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整个系统仅需要一套风机即满足供氧、回流、搅拌等功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包括用于竖向安装的污水处理罐(A),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1)、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所述进水管(1)经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伸入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内的污水进水端侧,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污水出水端穿过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后伸向沉淀池(8)混合液出口处,在所述沉淀池(8)混合液出口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3),该厌氧池进水管(3)穿过扰动控制区后伸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在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输出端端部连接有N条厌氧进水布水管(4),每条所述厌氧进水布水管(4)上开设有布水出口,所有所述布水出口正对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
在所述扰动控制区靠近所述污水处理罐(A)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曝气装置(5);
所述沉淀池(8)外壁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污水进水端侧连通;所述第二气提回流管(62)中所有的气提回流管与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靠近其顶部侧固定有出水溢流管(9),该出水溢流管(9)上开设有溢流入口,该出水溢流管(9)溢流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罐(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8)包括沿所述进水混合液导流管(2)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上斜沉淀区、过渡区、下斜沉淀区;
所述下斜沉淀区包括圆斗状的沉淀斗,该沉淀斗的细口端连接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
所述过渡区包括筒状的过渡筒;该过渡筒的筒形大小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大小一致,且所述过渡筒下端与所述沉淀斗的粗口端连接;
所述上斜沉淀区包括两块斜直板(8a)和两块斜曲面板(8b),两块所述斜直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两块所述斜直板与所述污水处理罐(A)轴线的夹角为B°,B大于0;所述斜直板呈倒梯形状,且短边侧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相交并弧形相切,相交处形成圆弧形交线;两块所述斜直板长边侧均连接有一块气体收集挡板(8c),所述气体收集挡板(8c)竖向设置,其宽度与所述斜直板长边相等;
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沿对称设置所述过渡筒上端两侧,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与两块所述斜直板(8a)设置方向相垂直;所述斜曲面板(8b)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弧形凸起,使远离所述污水处理罐(A)一面形成凹型沉淀曲面;
所述斜曲面板(8b)包括底边、两侧边和顶边,其底边与所述过渡筒筒壁顶部弧形相连,所述斜曲面板(8b)两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斜曲面板(8b)的斜边连接,所述斜曲面板(8b)顶边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内壁延伸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边处,所述第一气提回流管(61)、第二气提回流管(62)的回流入口与所述斜曲面板(8b)凸起侧空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内部设置有推流循环泵(12),所述推流循环泵(12)污水循环出口朝向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侧壁上还设置有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该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包括至少一根循环单向布水管,每一根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远离连接端侧设置有单向入水阀;
所述推流循环泵(12)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之前的厌氧池进水管(3)内部;
所述循环单向布水管组(10)设置在所述扰动控制区与所述推流循环泵(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进水布水管(7)的布水出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8)上斜沉淀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挡板(8c)下边沿朝向所述斜直板(8a)侧设置有档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或者所述沉淀池(8)的沉淀斗细口端内侧设置有沉淀槽,该沉淀槽槽底倾斜设置,所述沉淀槽低处连接有实时排污管(13a);
或者所述污水处理罐(A)底部设置有周期排污管(13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控制区设置有填料安装架,该填料安装架围绕所述厌氧池进水管(3)布置,该填料安装架上放置有生物填料(11)。
CN202020642794.2U 2020-04-24 2020-04-24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Active CN212050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2794.2U CN212050745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2794.2U CN212050745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0745U true CN212050745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2794.2U Active CN212050745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0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9227B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101045581B (zh) 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CN201313860Y (zh)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式好氧反应器
CN103332784A (zh) 三级循环好氧反应器
CN108328786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111498993A (zh) 集约式升流一体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系统
CN102424488A (zh) 基于微涡旋絮凝基础上的组合工艺农村净水装置
CN212050745U (zh) 一体化污水反应器
CN219072151U (zh)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CN113797606A (zh)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CN206395924U (zh)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
CN215559287U (zh) 一种应用于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装置
CN211620289U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0176568U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循环反应器
CN113968623A (zh) 倒置式双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06328172U (zh) 一种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24803U (zh) 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20899614U (zh) 一种针对净水厂排泥水的高效浓缩装置
CN214829242U (zh) 一种微砂循环浓缩器
CN210286917U (zh) 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7996889U (zh) 一种三相分离器
CN214653863U (zh) 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19526383U (zh)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水脱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641200 No. 4, floor 5, unit 51, No. 8, Nansan lane, East Avenue, Shuinan Town, Zizhong County,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 Min

Address before: 400038 Pingqiao formation, tongjiaqiao village, qinjiagang Town,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ong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