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8214U - 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8214U
CN212038214U CN202020250643.2U CN202020250643U CN212038214U CN 212038214 U CN212038214 U CN 212038214U CN 202020250643 U CN202020250643 U CN 202020250643U CN 212038214 U CN212038214 U CN 212038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earable device
battery
hous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06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卓鹏
游立锦
魏一振
赵云阳
周一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06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8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8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8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折叠机构,壳体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段,折叠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段之间,以通过折叠机构将壳体的至少两个连接段折叠或展开;壳体内设有设备电路,设备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板,壳体内还设有调温组件及按摩组件,调温组件包括温控片以及温度传感器,温控片电连接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连接温控片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按摩组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该智能穿戴设备可折叠,收纳方便,使用方便,还可调节温度及具有按摩功能,功能多样,用户体验性较好。

Description

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中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例如眼镜、手表、耳机、头饰等等。根据穿戴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颈戴设备、手戴设备、腕戴设备等等。颈戴设备也就是戴在颈部的设备。
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功能愈发丰富和强大,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如果所有的功能模块都集成在一起,势必会造成智能穿戴设备重量的增加,影响用户穿戴的舒适性。
为了减轻智能穿戴设备的重量及运行量,分体式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将部分功能分化,形成主控端和显示端。主机端主要是数据处理和操控模块,显示端主要是显示及传感模块。
目前的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戴在颈部的颈戴设备,通常体积较大,收纳不方便,使用也不方便,并且功能单一,用户体验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能够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折叠机构,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段,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以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将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连接段折叠或展开;所述壳体内设有设备电路,所述设备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调温组件及按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包括温控片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控片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控片的温度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按摩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设备电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和电源控制模块,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备用电池均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电池或所述备用电池给所述设备电路供电;所述主电池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备用电池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电池容纳槽,所述主电池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槽内,所述壳体还包括槽盖,所述槽盖盖合于所述电池容纳槽的槽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池通过磁性连接、卡扣连接或魔术贴粘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以及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座和所述第二旋转座分别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二旋转座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座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旋转座内设有第二磁吸件,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段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挂合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挂合部,所述第一挂合部与所述第二挂合部相挂合以使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温控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以将所述温控片和所述控制电路板间隔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温控片与所述保护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弧形的调温区域,所述调温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调温组件设于所述调温区域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侧,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与所述温控片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操作控制模块、音频模块和生物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由于设置有折叠机构,可以很方便地将壳体折叠起来,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收纳,通过折叠机构将壳体展开,即可使用,使用也非常方便,用户体验感较好。并且,该智能穿戴设备还设有调温组件和按摩组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穿戴设备的温度,从而穿戴更加舒适,并且,还可用于按摩颈部,起到舒缓颈部肌肉酸痛、紧绷的目的,非常适合当代年轻群体使用,功能多样,用户体验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穿戴于人体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智能穿戴设备贴靠于人体一侧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一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另一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折叠机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折叠机构折叠一夹角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电源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电池的一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智能穿戴设备取出主电池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电池的另一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智能穿戴设备取出主电池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电池的又一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智能穿戴设备取出主电池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连接外接设备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生物识别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连接段;111、第一侧;112、第二侧;12、第一挂合部;13、第二挂合部;14、调温区域;16、电池容纳槽;161、槽盖;162、柔性按钮;17、第一电触点;19、外接设备接口;2、折叠机构;21、第一旋转座;211、连接臂;212、凹槽;213、第一磁吸件;22、第二旋转座;222、凸起;223、第二磁吸件;23、转轴;3、设备电路;31、控制电路板;4、调温组件;41、温控片;42、温度传感器;43、保护层;5、按摩组件;51、按摩片;52、按摩凸点;6、电源模块;61、主电池;611、第二电触点;62、备用电池;63、单片机;64、第一充电芯片;65、第二充电芯片;66、充电接口;7、连接组件;71、第三磁吸件;72、第四磁吸件;73、第一扣钩;74、第二扣钩;75、第一粘贴部;76、第二粘贴部;81、音频模块;82、操作控制模块;83、生物识别模块;831、生物识别传感器;832、采集装置;833、生物识别主控板;9、外接设备。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该智能穿戴设备为穿戴于颈部的颈戴设备,如图3所示。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穿戴于人体的其他部位。
请参阅图1,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和折叠机构2。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段11,折叠机构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段11之间,以通过折叠机构2将壳体1的至少两个连接段11折叠或展开。使用时,通过折叠机构2将壳体1展开进行使用,如图5所示,为展开状态。展开状态下,穿戴设备呈U形。需要收纳时,通过折叠机构2将壳体1进行折叠,使得壳体1的至少两个连接段11折叠到一起,减小了穿戴设备的整体体积,从而方便收纳,如图6或图7所示,为不同的折叠状态。由此可见,该穿戴设备通过设置折叠机构2可以很方便地折叠起来,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收纳。
请参阅图1、2,壳体1内设有设备电路3,设备电路3包括控制电路板31。壳体1内还设有调温组件4及按摩组件5。调温组件4包括温控片41以及温度传感器42,温控片41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从而可通过控制电路板31控制温控片41调节温度。温度传感器42连接温控片41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温度传感器42用于检测温控片41的温度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板31。控制电路板31可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电路板31根据温度传感器42检测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温控片41的开启或关闭以及控制温控片41的升温或降温。
由于设置有调温组件4,可以调节温度,从而有效解决了穿戴设备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穿戴设备的温度,从而穿戴更加舒适。
按摩组件5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由控制电路板31控制按摩组件5工作。由于设有按摩组件5,该穿戴设备还可起到按摩颈部的作用,功能更加多样。现代上班族等年轻群体通常存在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问题,容易出现颈部肌肉不适等症状。该穿戴设备既可调节温度,还可用于按摩颈部,起到舒缓颈部肌肉酸痛、紧绷的目的,非常适合当代年轻群体使用,功能多样,用户体验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柔性壳体,方便折叠收纳,且贴合皮肤,穿戴舒适。具体地,壳体1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柔软性好,皮肤接触舒适。
请参阅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该壳体1包括四个连接段11,折叠机构2的数量为三个,收纳时,可折叠成图6所示状态,也可以折叠成图7所示状态。于其他实施例中,折叠机构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二个或其他数量,折叠机构2的数量为一个时,可参考图6所示设置于壳体1中间位置;折叠机构2的数量为二个时,可参考图7所示设置在距离壳体1两端1/4长度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8、9,折叠机构2包括第一旋转座21、第二旋转座22以及转轴23,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分别设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段11上,第二旋转座22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第一旋转座21。该折叠机构2通过转轴23可实现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连接段11之间的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方便。
第一旋转座21由连接段11的端部沿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旋转座22由连接段11的端部沿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结构简单,体积小,展开状态下,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均不会凸出于连接段11的外表面,整体结构小巧。
第一旋转座21设有两个连接臂211,两个连接臂211之间形成凹槽212,第二旋转座22设有凸起222,凸起222插接于凹槽212内,转轴23穿设于连接臂211和凸起222以连接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如此,第一旋转座21、转轴23和第二旋转座22连接牢固,转动顺畅,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座2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213,第二旋转座22内设有第二磁吸件223,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段1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磁吸件213与第二磁吸件223相吸合。设置第一磁吸件213和第二磁吸件223可将壳体1的连接段11完全展开且保持在展开状态,如图8所示,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213和第二磁吸件223均为磁铁,两个磁铁之间相对的端部的极性相异,通过磁铁异极相吸可以牢牢固定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避免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相对转轴23转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213和第二磁吸件223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可磁吸金属。可磁吸金属也就是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可磁吸金属和磁铁之间也可以牢牢吸合,从而固定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避免第一旋转座21和第二旋转座22相对转轴23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挂合部12,另一端设有第二挂合部13,第一挂合部12与第二挂合部13相挂合以使壳体1形成封闭环状。如此,可防止穿戴设备在使用时(穿戴于颈部时)脱落,从而保护设备,且穿戴更加灵活。
一实施例中,第一挂合部12和第二挂合部13为能够相互吸合的磁吸件。磁吸件可以为两个磁铁,或者,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可磁吸金属。第一挂合部12和第二挂合部13靠近时即可吸合,从而使得壳体1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环,使用非常方便。本实施例中,第一挂合部12和第二挂合部13均设于壳体1的壳体1内,可保持外形的美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壳体1内还设有电源模块6,电源模块6电连接设备电路3,以通过电源模块6给设备电路3供电。电源模块6包括主电池61、备用电池62和电源控制模块,主电池61和备用电池62均电连接电源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控制主电池61或备用电池62给设备电路3供电。也就是说,该穿戴设备既可通过主电池61对设备电路供电,也可通过备用电池62对设备电路供电。主电池61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备用电池62固定于壳体1内。由于主电池61可拆,因此可将主电池61拆卸下来进行充电,充电方便。并且,由于壳体1内还设有备用电池62,将主电池61拆卸下来后仍可通过备用电池62对设备电路3供电,从而将主电池61拆卸下来进行充电时,穿戴设备仍可正常使用。并且,将主电池61拆卸下来进行使用时整个穿戴设备重量较轻,穿戴在脖子上的更加舒适。可见,该穿戴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用户体验感较好。
请参阅图10,电源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63、第一充电芯片64和第二充电芯片65。单片机63分别电连接第一充电芯片64和第二充电芯片65,主电池61可拆卸地电连接第一充电芯片64和第二充电芯片65,备用电池62电连接第二充电芯片65。具体而言,当主电池61对设备电路3进行供电时,单片机63通过第二充电芯片65实时访问备用电池62的电量,当备用电池62电量小于预设值,比如小于100%时,单片机63通过第一充电芯片64启动主电池61对设备电路3进行供电的同时,通过第二充电芯片65对备用电池62供电(也就是对备用电池62充电),此时,备用电池62只充电不放电,即不给设备电路3供电。当主电池61因发生异常不工作时,例如被拆卸下来时,第二充电芯片65检测到主电池61处于非工作状态,并将状态信息传送给单片机63,单片机63通过第二充电芯片65启动备用电池62工作,为设备电路3供电。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6还包括充电接口66,该充电接口66通过第一充电芯片64电连接主电池61。该充电接口66用于连接外接电源,并通过第一充电芯片64对主电池61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11-16,为了安装主电池61,壳体1设有电池容纳槽16,主电池61通过连接组件7可拆卸地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壳体1还包括槽盖161,槽盖161盖合于电池容纳槽16的槽口处。通过槽盖161盖住电池容纳槽16,可使得主电池61收纳于壳体1内部,从而可保持该穿戴设备外形的美观。
进一步地,槽盖161和主电池6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则将主电池61装入电池容纳槽16内时,槽盖161即可盖住主电池61,拆卸主电池61时,提起槽盖161部分即可将主电池61拆卸下来,非常方便。
壳体1内设有与设备电路3以及备用电池62连通的第一电触点17,主电池61设有第二电触点611,当主电池61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时,第二电触点611接触第一电触点17,从而主电池61与设备电路3以及备用电池62连通。
主电池61可通过磁性连接、卡扣连接或魔术贴粘接的方式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
请参阅图11-12,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包括能够相互吸合的第三磁吸件71和第四磁吸件72,第三磁吸件71固定于电池容纳槽16内,第四磁吸件72固定于主电池61上。通过磁吸的方式(也就是磁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主电池61,安装及拆卸过程都非常简单,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容易生产加工,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71和第四磁吸件72均为磁铁,并且第三磁吸件71和第四磁吸件72之间相对的一面的磁性相异。磁铁与磁铁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较好,可以牢牢地将主电池61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但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71和第四磁吸件72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可磁吸金属。磁铁与可磁吸金属之间同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样可以将主电池61牢牢地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
进一步地,第三磁吸件71设于电池容纳槽16的底部,第四磁吸件72设于主电池61底部,电池容纳槽16底部至少部分区域为柔性区域,则柔性区域形成柔性按钮162,通过按压柔性按钮162可以破坏第三磁吸件71和第四磁吸件72之间的磁性吸力,从而主电池61可以弹出电池容纳槽16,实现主电池61的快速拆卸。进一步地,第三磁吸件71设于电池容纳槽16的底部的两端,柔性按钮162设于电池容纳槽16的底部的中心区域,也就是柔性按钮162位于第三磁吸件71之间。
请参阅图13-14,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扣钩73和第二扣钩74,第一扣钩73设于电池容纳槽16,第二扣钩74设于主电池61,主电池61通过第二扣钩74和第一扣钩73相扣合从而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该实施例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主电池61的可拆卸安装,结构非常简单,安装及拆卸非常方便。
具体地,第一扣钩73和第二扣钩74均呈L型,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且安装及拆卸主电池61都非常方便。并且,第一扣钩73设于电池容纳槽16的一侧,第二扣钩74设于主电池61一侧。拆卸时,如图14所示,将第一扣钩73向右推,使得第一扣钩73与第二扣钩74相互脱离,之后向上取走主电池61即可将主电池61从电池容纳槽16内拆下。安装时与此相反,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将主电池61从上往下装入电池容纳槽16内,再向左推动第一扣钩73,使得第一扣钩73与第二扣钩74相互扣合,即可将主电池61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该实施例中,第一扣钩73底部设置有推钮,通过推动推钮来移动第一扣钩73。但不限于此,第一扣钩73也可以设置为弹性结构,利用第一扣钩73的弹性形变扣住第二扣钩74,同样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安装。
请参阅图15-16,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包括魔术贴,魔术贴包括能够相互粘贴的第一粘贴部75和第二粘贴部76,其中,第一粘贴部75固定于电池容纳槽16,第二粘贴部76固定于主电池61。具体地,第一粘贴部75设于电池容纳槽16底部,第二粘贴部76设于主电池61底部。本实施例中,通过魔术贴粘接的方式安装主电池61,结构简单,且材料便宜,并且安装及拆卸主电池61都非常方便。安装时,只需要向下按压主电池61即可使主电池61牢牢地安装于电池容纳槽16内,拆卸时,也只需要向上提起主电池61即可实现主电池61的快速拆卸。
图11-16示意了主电池61的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这三种连接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除此之外,主电池61也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于壳体1内。
请参阅图1-4,壳体1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侧111和远离第一侧111的第二侧11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呈U形,第一侧111也就是U形的内侧,第二侧112也就是U形的外侧。将穿戴设备穿戴于颈部时,壳体1的第一侧111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调温组件4设于壳体1内,可避免穿戴时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调温组件4,并可保持穿戴设备整体外形的美观。其中,温控片41设于靠近壳体1第一侧111的位置,可以更直接地调节壳体1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的温度。温控片41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进行相应调节,使得用户穿戴更加舒适。
壳体1具有弧形的调温区域14,调温区域14为弧形,可以更贴合颈部曲线,穿戴更加舒适。调温区域14位于壳体1的中部位置,调温组件4设于调温区域14处,穿戴时,刚好调温区域14接触颈部皮肤,穿戴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温控片41包括制冷片和/或发热片,制冷片和/或发热片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本实施例中,温控片41包括制冷片和发热片。当需要制冷时,例如夏天使用时,控制电路板31控制制冷片工作,起到制冷的作用,降低温度;当需要制热时,例如冬天使用时,控制电路板31控制发热片工作,起到制热的作用,提升温度。制冷片和发热片分别由控制电路板31独立控制,互不影响,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调温组件4还包括保护层43,该保护层43设于温控片41与控制电路板31之间以将温控片41和控制电路板31间隔开,温度传感器42设于温控片41与保护层43之间。设置保护层43可以保护控制电路板31,避免温控片41温度过高而烧坏控制电路板31,或温控片41温度过低而影响控制电路板31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调温组件4还可以配合按摩组件5一起使用,例如,按摩时将温度升高。按摩时将温控片41温度调高可以使按摩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按摩组件5包括按摩片51,按摩片51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侧111与温控片41之间,按摩片51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由控制电路板31控制按摩片51震动,从而起到按摩的作用。按摩组件5还包括按摩凸点52,按摩凸点52设于按摩片51上或壳体1的第一侧111上。换言之,按摩凸点52可以和按摩片5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和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按摩凸点52设于壳体1的第一侧111上,更具体地,按摩凸点52设于壳体1的调温区域14处。按摩凸点52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采用矩阵方式排布,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布置。按摩组件5工作时震动多个按摩凸点52,达到仿真人工按摩效果的目的。按摩组件5可以配合温控片41发热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通过震动不同位置的按摩凸点52可以起到仿真针灸、脉冲、指压、推拿、拍打、揉捏、叩击等不同按摩效果。此外,还可以配合膏药熏蒸使用,具体地,将膏药贴于颈肩部位,再戴上该穿戴设备,启动按摩组件5进行按摩,如此,可对颈肩酸痛疲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该穿戴设备还包括音频模块81,音频模块81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音频模块81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其中,扬声器可以安装在壳体1内部,壳体1对应的出声位置设置有出声孔,出声位置可以设置于两侧,穿戴后,出声位置恰好位于用户耳朵下方附近。可选地,麦克风安装在壳体1上,方便声音的输入。例如,麦克风可安装在壳体1的任意一端。扬声器和麦克风的位置不限于以上所述,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扬声器为骨传导扬声器,麦克风为骨传导麦克风,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的声波(振动信号)直接通过骨头传至听神经。穿戴使用时开放双耳,不堵塞耳朵,解决了入耳式耳机穿戴的不适感。开放双耳也保证了危险场景下耳机使用的可能性。打开双耳,使用耳机的同时也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使用更加安全。骨传导麦克风用于送话,即收集声音。气导送话是声波通过空气传至麦克风,而骨传导送话则直接通过骨头传递。例如,将该穿戴设备戴于颈部时,声音可通过颈部的骨头传递给头骨再传递给听神经。由于收集声音的距离近,损耗低,能够在说话音量很小时也能让对方清楚知道表达的指令,可有效保护隐私。
为了控制的需要,该穿戴设备还包括操作控制模块82,该操作控制模块82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1。通过操作控制模块82向控制电路板31输入控制命令,从而通过控制电路板31控制调温组件4和按摩组件5。本实施例中,操作控制模块82和主电池61分别设于壳体1的两端,如此,方便操作,且方便拆卸主电池61。
该操作控制模块82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调温组件4和按摩组件5的开启或关闭。控制开关可以包括按键开关、触控开关和声控开关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开关可以是机械开关,也可以是虚拟开关。该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选择制冷或加热功能,也可以直接设置温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设置按摩组件5的按摩模式、震动频率等。
该穿戴设备可以设置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自动模式下穿戴设备会通过温度传感器42自动设定恒定的温度。手动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控制、手机控制、语音控制等方式控制调温组件4、按摩组件5以及输入其他控制命令。
此外,如图17所示,该穿戴设备还可以连接外接设备9,外接设备9至少包括AR设备、VR设备、MR设备、近眼显示器、头戴显示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控制器或多媒体设备中的一种。为了连接外接设备9,壳体1上设有外接设备接口19。如图17所示,外接设备9为AR眼镜,该穿戴设备通过外接设备接口19连接AR眼镜,可将AR眼镜中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穿戴设备上,减少了AR眼镜上功能模块数量,减小了眼镜体积及重量,从而可提高AR眼镜的佩戴舒适性。
此外,请参阅图1、图18,该穿戴设备还包括与设备电路3电连接的生物识别模块83,生物识别模块83包括生物识别传感器831、采集装置832以及生物识别主控板833。生物识别传感器831和采集装置832均电连接生物识别主控板833。其中,采集装置832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如声纹、指纹、静脉、气味、汗液等,并将用户的生物信息存储至生物识别主控板833中,生物识别传感器831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物信息,如声纹、指纹、静脉、气味、汗液等,并将检测到的生物信息与生物识别主控板833中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当检测的生物信息与生物识别主控板833中存储的生物信息相符时,触发设备电路3工作;当检测的生物信息与生物识别主控板833中存储的生物信息不相符时,触发设备电路3处于待机状态,避免他人窃取用户信息,有效地保护了用户信息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折叠机构,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段,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以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将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连接段折叠或展开;
所述壳体内设有设备电路,所述设备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调温组件及按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包括温控片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控片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控片的温度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按摩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设备电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和电源控制模块,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备用电池均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电池或所述备用电池给所述设备电路供电;所述主电池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备用电池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电池容纳槽,所述主电池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槽内,所述壳体还包括槽盖,所述槽盖盖合于所述电池容纳槽的槽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通过磁性连接、卡扣连接或魔术贴粘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以及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座和所述第二旋转座分别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二旋转座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旋转座内设有第二磁吸件,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段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挂合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挂合部,所述第一挂合部与所述第二挂合部相挂合以使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温控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以将所述温控片和所述控制电路板间隔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温控片与所述保护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弧形的调温区域,所述调温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调温组件设于所述调温区域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侧,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与所述温控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操作控制模块、音频模块和生物识别模块。
CN202020250643.2U 2020-03-04 2020-03-04 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2038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0643.2U CN212038214U (zh) 2020-03-04 2020-03-04 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0643.2U CN212038214U (zh) 2020-03-04 2020-03-04 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8214U true CN212038214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0643.2U Active CN212038214U (zh) 2020-03-04 2020-03-04 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82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2779A (zh) * 2021-07-23 2021-11-30 海南民望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控按摩器及声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2779A (zh) * 2021-07-23 2021-11-30 海南民望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控按摩器及声控方法
CN113712779B (zh) * 2021-07-23 2024-02-23 海南民望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控按摩器及声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8939B2 (ja) 電子装置装着装置
US10021474B2 (en)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606375B2 (en)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CN211402937U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JP2018507010A (ja) 振戦安定化装置と方法
CN111208646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107693323B (zh) 一种眼部气囊按摩仪
CN105242411A (zh)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
CN110769345A (zh) 一种带有蓝牙耳机便于固定的随身翻译装置
CN212038214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05318044U (zh)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
CN208319404U (zh) 一种便携眼部按摩器
CN111166644A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05121419U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330939B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及信息提醒方法
CN210899570U (zh) 可调温的穿戴设备
CN217156977U (zh) 一种多功能眼镜
CN215773520U (zh) 一种佩戴式无线充电蓝牙音箱
AU2013201164B2 (en)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and methods
AU2015201659B2 (en) An article of clothing worn on the head
AU2014256329B2 (en)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