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7378U -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7378U
CN212037378U CN202020405413.9U CN202020405413U CN212037378U CN 212037378 U CN212037378 U CN 212037378U CN 202020405413 U CN202020405413 U CN 202020405413U CN 212037378 U CN212037378 U CN 212037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brush
brush body
connecting piece
dust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5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5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7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7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7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该高效除尘的地刷包括地刷本体,所述地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地刷本体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与吸尘器的吸尘管连接;支撑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所述支撑滚轮能够滚动支撑于地面;及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上,能够与所述连接件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向上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地刷本体的铰接点始终高于所述支撑滚轮的轴线。回拉地刷时,连接件的后端因与吸尘管连接受到向上的力,而连接件的前端对地刷本体施加向下的力,避免地刷本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从而保证地刷本体与地面的贴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地刷是吸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地刷时,地刷的底面贴于地面上,并在地面上向前推动或向后回拉,从而将地刷与地面之间的灰尘等杂物吸入吸尘器中。
现有的地刷在回拉过程中,地刷受到倾斜向上的拉力,使得地刷与地面之间的贴合效果差,从而影响除尘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能够提高地刷回拉过程中的贴地效果,从而提高除尘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包括地刷本体,所述地刷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地刷本体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与吸尘器的吸尘管连接;
支撑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所述支撑滚轮能够滚动支撑于地面;及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上,能够与所述连接件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向上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地刷本体的铰接点始终高于所述支撑滚轮的轴线。
其中,所述地刷本体包括地刷上盖和与所述地刷上盖连接的地刷下盖,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地刷下盖的顶面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地刷上盖的底面上。
其中,所述地刷下盖的底面内凹形成吸气通道,所述地刷下盖的顶面凸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尘管的连接管口,所述连接管口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所述连接件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连接管口上。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连接管口上,所述支撑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后端;及
承托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的后端连接,所述承托件用于支撑所述吸尘管。
其中,所述地刷还包括:
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口连接;及
连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置于所示承托件上,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软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尘管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臂呈Z型,包括:
第一连接部,前端与所述连接管口铰接;
第二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向下延伸;及
第三连接部,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后端安装有所述支撑滚轮。
其中,所述地刷本体的底面转动设置有底部滚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地刷本体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地刷本体的中部区域。
其中,所述地刷还包括:
升降架,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内,且能够竖直滑动;
清洁刷,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地刷本体的底面在与所述清洁刷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及
踏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上,所述踏板能够驱动所述升降架升降,以使所述清洁刷通过所述通孔与地面接触或抬离地面。
其中,所述踏板与所述地刷本体铰接,所述踏板上设置有抵接端,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低位卡槽和高位卡槽,踩踏所述踏板时,所述抵接端能够卡入所述低位卡槽或所述高位卡槽内。
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与地刷本体的铰接端始终高于支撑滚轮的轴线,使得回拉地刷时,连接件的后端因与吸尘管连接受到向上的力,而连接件的前端对地刷本体施加向下的力,避免地刷本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从而保证地刷本体与地面的贴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地刷未装配地刷上盖时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升降架和踏板装配后在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升降架和踏板装配后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升降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本体在缺口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本体在缺口关闭时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本体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下盖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在缺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在缺口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在缺口关闭时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本体在缺口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地刷本体在缺口关闭时的剖视图。
其中:
100、地刷本体;101、吸气通道;200、连接管组件;
11、地刷下盖;111、缺口;112、避让槽;113、滑槽;114、导向槽;1141、滑动凹槽;1142、定位柱;115、连接管口;12、地刷上盖;121、安装口;122、限位件;131、阀门;132、第二导向部;1321、导向斜面;1322、平顶面;133、导向筋;141、拨动件;142、第一导向部;15、底部滚轮;16、清洁刷;17、升降架;171、低位卡槽;172、高位卡槽;173、让位槽;18、踏板;181、抵接端;182、第一踩踏端;183、第二踩踏端;184、限位挡肩;19、抵接件;
21、连接件;211、连接臂;2111、第一连接部;2112、第二连接部;2113、第三连接部;212、承托件;22、支撑滚轮;23、软管;24、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可以用于吸尘器中,地刷可以通过在地面上来回拖动,将地面上的灰尘、毛发等杂物吸入吸尘器中,以达到清洁地面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地刷包括地刷本体100和连接管组件200。地刷本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吸气通道101,吸气通道101通过连接管组件200与吸尘器本体连接。地刷工作时,吸气通道101与地面之间形成较封闭的空间,吸气通道101内会在吸尘器本体的作用下产生负压,从而将吸气通道101对应的地面上的杂物通过连接管组件200吸入吸尘器本体内。
本实施例中,地刷在使用时前后移动,地刷本体100的沿左右方向尺寸较大,吸气通道101沿地刷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利于提高地刷的有效清洁面积。
为提高除尘效果,地刷本体还包括清洁刷,地刷本体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清洁刷,清洁刷可以将地面上的灰尘等杂质扫入吸气通道101内,从而提高地刷的清洁效果。
地刷在地面上前后移动时,地刷底面与地面接触,运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大。为了使用户操作时更省力,地刷本体100的底面转动设置有底部滚轮15,通过底部滚轮15与地面的滚动接触,有利于减小地刷使用时的摩擦力。
为了合理布局地刷地面的空间,吸气通道101的宽度由中间向左右两端逐渐减小,底部滚轮15设置在地刷本体100的左右两端位置,从而避免底面滚轮15影响地刷本体100的有效清洁面积。本实施例中,底部滚轮15设置在吸气通道101的后侧,能够避免灰尘、毛发等杂质卷入底部滚轮15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连接管组件200包括软管23,地刷本体100上设置有连接管口115,连接管口115与吸气通道101连通,软管23的一端与连接管口115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吸尘管。
为方便软管23与吸尘管连接,连接管组件200还包括连接头24,连接头24为刚性结构,连接头24的一端连接软管23,另一端与吸尘管连接。
连接管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件21和支撑滚轮22。连接头24安装在连接件21上,连接件21的前端与地刷本体100铰接,连接件21的后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滚轮22,使得连接件21能够承托软管23,并能够在吸尘管的带动下相对地刷本体100转动。通过设置支撑滚轮22,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地刷在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
地刷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手持吸尘器的吸尘管带动地刷前后移动。在地刷回拉过程中,因用户施加在吸尘管上的作用力具有向上的分力,导致地刷本体100的贴地效果差,而地刷本体100与地面之间的真空度是影响地刷除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导致地刷在回拉过程中除尘效果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地刷本体100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22,限位件122能够在连接件21相对地刷本体100向上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与连接件21抵接,以限制连接件21相对地刷本体100向上转动的最大角度,从而使连接件21与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点始终高于支撑滚轮22的轴线。
因连接件21的后端通过连接头24与吸尘管连接,当用户通过吸尘管回拉地刷时,通过连接件21与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端始终高于支撑滚轮22的轴线,使得连接件21的后端在吸尘管传递的作用力下向上抬起时,连接件21的前端对地刷本体100具有向下的作用力,有利于地刷本体100贴近地面,从而提高除尘效果。
具体地,地刷本体100包括地刷上盖12和地刷下盖11,地刷上盖12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地刷下盖11上,吸气通道101和连接管口115均设置在地刷下盖11上,使地刷下盖11的顶面具有凸出的结构。连接件21的前端可以与地刷下盖11的顶部铰接,限位件122可以设置在地刷上盖12的底面,从而通过地刷上盖12将连接件21的铰接端以及限位件122隐藏,有利于改善地刷的外观。
为了保证连接件21与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端高于支撑滚轮22的轴线,连接件21的前端可以铰接在连接管口115上,通过连接管口115的结构增大连接件21的前端的高度。
如图4所示,连接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臂211以及连接两个连接臂211的承托件212。连接臂211的前端与所述地刷下盖11的顶部铰接,支撑滚轮22转动设置于连接臂211的后端,承托件212位于两个连接臂21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连接臂211的后端连接,连接头24的前端与连接臂211转动连接。当地刷与吸尘器的吸尘管连接时,软管23位于两个连接臂211之间,软管23的后端穿设于连接头24内并与连接头24固定。当用户通过吸尘管操作地刷前后移动时,连接头24将相对连接臂211转动,通过连接臂211和连接头24的配合可以使软管23能够自适应弯曲的同时,位置不会发生较大移动,从而提高软管23与连接管口115和连接头24的连接效果。连接头24与连接臂211的后端连接,并位于承托件212上,从而支撑吸尘管。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臂211呈Z型,连接臂211与连接管口115铰接的一端较高,连接臂211安装支撑滚轮22的一端较低,从而根据连接臂211自身形状保证连接件21与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端高于支撑滚轮22的轴线。
具体地,连接臂2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1、第二连接部2112和第三连接部2113,第一连接部2111的前端与连接管口115铰接,第三连接部2113的后端安装支撑滚轮22,第一连接部2111和第三连接部2113大致平行,第二连接部2112由第一连接部2111的后端向下延伸,以使第一连接部2111和第三连接部2113之间产生高度差。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臂211的底面形成两个直角结构,位于前侧的直角结构用于避让连接管口115,位于后侧的直角结构位于地刷下盖11的后侧棱边位置,用于避让地刷下盖11,从而避免连接臂211在转动过程中与地刷本体100干涉。
为进一步提高地刷本体100的贴地效果,连接件21与地刷下盖11的铰接点位于地刷下盖11的中部区域,避免地刷本体100的某一侧边缘上翘,有利于提高地刷本体100的贴地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地刷下盖11和地刷上盖12之间还设置有升降架17,升降架17能够相对地刷下盖11沿竖直方向滑动,清洁刷16设置在升降架17上,地刷下盖11上对应清洁刷16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过升降架17的升降,可以驱动清洁刷16通过通孔与地面接触或抬离地面。
本实施例中的地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切换清洁刷16的不同状态。当清洁刷16抬离地面时,地刷与地面不接触,能够降低地刷移动时的摩擦力,用户操作更省力;当清洁刷16与地面接触时,清洁刷16能够辅助清扫地面上的灰尘等杂物,有利于提高地刷的清洁效果。
本实施例中,清洁刷16具有密集分布的刷毛,使得清洁刷16不仅可以清扫底面,而且还能够通过刷毛与地面的接触,提高地刷与地面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地刷的清洁效果。
为避免刷毛划伤地板,清洁刷16的刷毛具有一定的柔性,避免清洁刷16随升降架17抬升或下降过程中划伤地板。
为实现清洁刷16不同状态的切换,地刷本体100上还活动连接有踏板18。当需要切换清洁刷16的状体时,用户可以踩踏踏板18,踏板18相对地刷本体100移动,并能够驱动升降架17升降,以使清洁刷16通过通孔伸出地刷本体100外与地面接触,或抬离地面。
具体地,踏板18的中部铰接在地刷下盖11上,踏板18的顶部伸出地刷上盖12外,以便用户踩踏。踏板18与地刷下盖11转动连接,能够减小地刷高度方向的尺寸,使地刷的结构更紧凑。
如图6-图8所示,踏板18上还设置有抵接端181,升降架17上设置有邻近设置的低位卡槽171和高位卡槽172,低位卡槽171的槽底面高度低于高位卡槽172的槽底面的高度。以图6所示状态为例,踏板18未受力时,踏板18的第一踩踏端182向上抬起,抵接端181卡入低位卡槽171内,因地刷下盖11的离地高度以及踏板18与地刷下盖11的转动点的离地高度不变,此时升降架17的高度较高,清洁刷16抬离地面;用户踩踏踏板18的第一踩踏端182时,踏板18的抵接端181沿图6所示状态的顺时针转动,抵接端181抬离低位卡槽171,并如图7所示卡入高位卡槽172内,此过程中,抵接端181将推动升降架17向下移动,使得清洁刷16通过通孔伸出地刷本体100外,并与地面接触。
为使踩踏第一踩踏端182时,抵接端181不会越过高位卡槽172,高位卡槽172背离低位卡槽17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肩184,限位挡肩184能够阻挡抵接端181移动至高位卡槽172背离低位卡槽171的一端,使得抵接端181卡于高位卡槽172内。
松开踏板18后,如图7所示,因抵接端181卡在高位卡槽172内,第二踩踏端183处于向上抬起状态。
当踩踏踏板18的第二踩踏端183时,抵接端181将沿图7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抵接端181由高位卡槽172移动至低位卡槽171内,从而使升降架1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清洁刷16抬离底面。
为方便抵接端181在低位卡槽171和高位卡槽172中间切换,低位卡槽171靠近高位卡槽172的一侧侧壁倾斜设置,以便引导抵接端181移动。
为了减小踏板18转动时所需空间,踏板18的中间与地刷下盖11铰接,抵接端181靠近踏板18与地刷下盖11的铰接位置设置。为了避免踏板18的下端与升降架17干涉,升降架17上还设置有让位槽173。当抵接端181位于低位卡槽171内时,升降架17的高度较高,踏板18的下端与升降架17之间的距离小,踏板18的下端可以伸入让位槽173内,以避免与升降架17干涉。
本实施例中,升降架17与地刷下盖11或地刷上盖12弹性连接,以便升降架17在没有外力驱动作用下能够向上滑动复位。可选地,升降架17与地刷下盖11之间可以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或升降架17与地刷上盖12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
为使升降架17能够在踏板18的作用下平稳升降,参考图5所示,踏板18的下端还可以连接有抵接件19,抵接件19呈U型,抵接件19整体沿地刷的长度方向延伸,抵接件19的两个纵梁与地刷下盖11转动连接,抵接件19的一个纵梁与踏板18连接,以便踏板18转动时带动抵接件19相对地刷下盖11转动,以使横梁的高度改变,以抵接升降架1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使得地刷能够在低移动阻力和高除尘能力间切换,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地刷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11,缺口111与吸气通道101连通,地刷本体100上活动连接有阀门131,阀门131能够关闭或打开该缺口111。当阀门131打开该缺口111时,地刷底面的真空通道通过该缺口111与外部连通,使得真空通道与地面之间的真空度低,对应地,地刷在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用户操作更省力。当阀门131关闭该缺口111时,地刷底面的真空通道与地面直接之间的真空度高,地刷的除尘能力高,有利于提高地面清洁效果。
现有的阀门位置切换通过转动机构或按压式按钮实现,前者占用地刷的有效清洁面积,后者的操作手感差,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地刷本体100上滑动设置有拨动件141,拨动件141能相对地刷本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切换,并驱动阀门131相对地刷本体100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缺口111。
为方便缺口111与吸气通道101连通,缺口111设置在地刷的左右两侧。每一缺口111位置均对应设置有阀门131和拨动件14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地刷本体10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缺口111,可以保证阀门131打开或关闭状态,吸气通道101内的真空度相对均匀,有利于地刷沿地面顺利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缺口111可以设置在前侧,或仅设置在左侧或右侧。
本实施例中,拨动件14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42,阀门13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32,当拨动拨动件141时,拨动件141带动第一导向部142滑动,第一导向部142与第二导向部132滑动抵接,以便通过推动第二导向部132带动阀门131移动,进而在打开或关闭缺口111的位置间切换。通过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的滑动抵接,实现阀门131的开闭,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提高地刷的外观,拨动件141、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设置在地刷本体100内,拨动件141的一端伸出地刷本体100外,以方便用户操作。如图12所示,地刷本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滑槽113,拨动件141的底端设置有拨动端,拨动端由滑槽113伸出地刷本体100外,并能够沿滑槽113滑动。通过将拨动端设置在地刷本体100的底部,可以达到隐藏拨动端的效果,地刷外观更好,且能够拨动端被误碰。
为了避免拨动端干涉地刷本体100相对地面移动,地刷本体100的底部内凹设置由避让槽112,滑槽113设置在避让槽112内,从而使拨动端的底端不突出避让槽112,以消除干涉问题。
为了减小拨动件141和阀门131移动时所需空间对地刷本体100的尺寸要求,拨动件141可以相对地刷本体100水平移动,避免增加地刷本体100的高度。
吸气通道10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即地刷上盖12和地刷下盖11之间的距离两端大中间小,且吸气通道101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为此,拨动件141和阀门131靠近地刷本体100的左右两端设置,可以在不改变地刷本体100尺寸的基础上,满足拨动件141和阀门131的安装需求。
具体地,拨动件141沿地刷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移动,避免影响吸气通道101的尺寸;阀门131能相对地刷本体100沿竖直方向滑动,相比于转动打开,需要的安装空间和移动空间小。
阀门131具有复位功能,以便拨动件141由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后,阀门131能够自动复位以打开缺口111。具体地,阀门131与地刷下盖11可以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的弹力驱动阀门131向打开缺口111的方向移动。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地刷上盖12在与缺口11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口121,安装口121的开口向下设置,阀门131滑动设置于安装口121内。当拨动件141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拨动件141带动第一导向部142滑动,并通过第二导向部132推动阀门131向下滑动,以使阀门131由安装口121的上部向下滑动至覆盖缺口111,从而关闭缺口111;当拨动件141由第二位置滑动置第一位置时,拨动件141带动第一导向部142滑动,阀门131自动复位并由缺口111向上滑动至安装口121的上部,从而打开缺口11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口121,可以容纳阀门131,使得地刷的结构更加紧凑,地刷的外观美观;且阀门131位于安装口121的上部时,阀门131的顶面与安装口121的侧壁抵接,能够限制阀门131和第二导向部132向上滑动的极限位置。
如图13所示,为了限制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的滑动方向,地刷下盖11上设置导向槽114,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设置于对应的导向槽114内,通过导向槽114引导其滑动方向,避免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在地刷本体100内晃动。
可选地,如图13-图16所示,第二导向部132和其对应的导向槽114中,一个设置有到导向筋133,另一个设置有滑动凹槽1141,导向筋133能够沿滑动凹槽1141滑动,从而进一步引导第二导向部132的滑动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132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筋133,与第二导向部132对应的导向槽114内设置有滑动凹槽1141。
本实施例中,拨动件141的顶端与地刷上盖12抵接,拨动件141的底端与地刷下盖11抵接,以限制拨动件141沿竖直方向滑动。第二导向部132通过其对应的导向槽114限制第二导向部132沿水平方向移动。
为了使阀门131处于打开或关闭缺口111的状态时,第一导向部142和第二导向部132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当拨动件141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导向部142滑动至第二导向部132的顶部,以向下抵接第二导向部132,从而在推动阀门131向下关闭缺口111的同时,避免第二导向部132在弹性件作用下向上滑动;第一导向部142受到第二导向部132施加的向上的力,使得第一导向部142与第二导向部132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第一导向部14在无人为触碰状态下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因此,第一导向部142沿水平方向位置不变,又因地刷上盖12和地刷下盖11的限位无法竖直滑动,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导向部142的位置不变,即拨动件141的位置不变。
具体地,第一导向部142设置于拨动件141靠近阀门131的一侧,第二导向部132包括导向斜面1321和与导向斜面1321连接的平顶面1322,导向斜面1321的高度沿靠近平顶面1322的方向逐渐增大。当拨动件141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部142与导向斜面1321的底部抵接;当拨动件14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如图18所示,第一导向部142相对导向斜面1321向上滑动,推动第二导向部132向下滑动,直至第一导向部142滑动至平顶面1322上,阀门131处于最低位置关闭缺口111。当拨动件141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导向部142与平顶面1322脱离,阀门131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逐渐向上滑动,第二导向部132推动给第一导向部142滑动,进而辅助推动拨动件141回到第一位置。
为了方便弹簧的安装,地刷下盖11上还设置有定位柱1142,第二导向部13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弹簧套设在定位柱1142外,弹簧的顶部卡入限位槽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42和拨动件14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导向部132与阀门131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减少地刷的零件数量,结构简单,转配方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地刷,机体通过连接管组件200与地刷本体100连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包括地刷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还包括:
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的前端与所述地刷本体(100)铰接,所述连接件(21)的后端与吸尘器的吸尘管连接;
支撑滚轮(22),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1)的后端,所述支撑滚轮(22)能够滚动支撑于地面;及
限位件(122),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100)上,能够与所述连接件(21)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件(21)的后端向上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连接件(21)与所述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点始终高于所述支撑滚轮(22)的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本体(100)包括地刷上盖(12)和与所述地刷上盖(12)连接的地刷下盖(11),所述连接件(21)的前端与所述地刷下盖(11)的顶面连接,所述限位件(122)设置于所述地刷上盖(12)的底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下盖(11)的底面内凹形成吸气通道(101),所述地刷下盖(11)的顶面凸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尘管的连接管口(115),所述连接管口(115)与所述吸气通道(101)连通,所述连接件(21)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连接管口(115)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包括:
连接臂(211),两个所述连接臂(21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臂(211)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连接管口(115)上,所述支撑滚轮(22)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臂(211)的后端;及
承托件(212),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21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211)的后端连接,所述承托件(212)用于支撑所述吸尘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还包括:
软管(23),所述软管(2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口(115)连接;及
连接头(24),与所述连接件(21)连接并置于所示承托件(212)上,所述连接头(24)的一端与所述软管(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尘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11)呈Z型,包括:
第一连接部(2111),前端与所述连接管口(115)铰接;
第二连接部(2112),由所述第一连接部(2111)的后端向下延伸;及
第三连接部(2113),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2113)的后端安装有所述支撑滚轮(22)。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本体(100)的底面转动设置有底部滚轮(15),所述连接件(21)与所述地刷本体(100)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地刷本体(100)的中部区域。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还包括:
升降架(17),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100)内,且能够竖直滑动;
清洁刷(16),设置于所述升降架(17)上,所述地刷本体(100)的底面在与所述清洁刷(16)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及
踏板(18),活动设置于所述地刷本体(100)上,所述踏板(18)能够驱动所述升降架(17)升降,以使所述清洁刷(16)通过所述通孔与地面接触或抬离地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8)与所述地刷本体(100)铰接,所述踏板(18)上设置有抵接端(181),所述升降架(17)上设置有低位卡槽(171)和高位卡槽(172),踩踏所述踏板(18)时,所述抵接端(181)能够卡入所述低位卡槽(171)或所述高位卡槽(172)内。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除尘的地刷。
CN202020405413.9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Active CN212037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413.9U CN21203737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413.9U CN21203737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7378U true CN212037378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4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5413.9U Active CN21203737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7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1394B2 (en) Suction brush for vacuum cleaner
US20060130268A1 (en) Convertible vacuum cleaner
CN101313830A (zh) 真空吸尘器的吸入刷
US20090089967A1 (en) Suction nozzle for use in vacuum cleaner
WO2023138122A1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09808251U (zh) 挤压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JPH0624663U (ja) 真空掃除機のクリーナーヘッド
CN212037378U (zh) 一种高效除尘的地刷及吸尘器
CN110236454A (zh) 用于地面清洁机器的清洁头
CN113440045B (zh) 一种可调节移动阻力的地刷及吸尘器
CN113842083B (zh) 滚刷组件、地刷及吸尘器
CN212698731U (zh) 一种便于更换清洁装置的清洁底座及扫地机
CN209360554U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地刷组件
KR100640920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흡입구체
CN219250044U (zh) 一种扫地拖地两用的扫地机结构
JP4984939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と電気掃除機
CN110833362A (zh) 清洗机及其地刷
CN217244080U (zh) 地刷及吸尘器
CN217118293U (zh) 手持式清洁器
CN215016746U (zh) 吸尘器用地刷及吸尘器
CN219479983U (zh) 清洁头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8390972U (zh) 一种具有储液箱的清洁机
CN21816516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清洁装置
CN213309477U (zh) 扫地机器人
CN219229733U (zh) 一种便于倒尘的卧式吸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