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6334U -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6334U
CN212036334U CN202020589712.2U CN202020589712U CN212036334U CN 212036334 U CN212036334 U CN 212036334U CN 202020589712 U CN202020589712 U CN 202020589712U CN 212036334 U CN212036334 U CN 212036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clamping
seat
clamping par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97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97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6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6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包括可以相互配合的卡扣芯和卡扣座:所述卡扣芯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卡扣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芯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卡扣芯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以及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适配;所述卡扣座在所述凹槽一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表带长度方向的旋转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在卡扣座上设置有卡环,卡环一端与所述旋转轴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适配,在锁紧状态下与所述卡扣座形成环型结构,用于锁紧所述卡扣芯。本专利卡扣与卡槽相配合,卡环与卡扣座相配合,固定牢靠、结构简单巧妙且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手表使用了磁吸表扣,但大多数磁吸表扣都存在连接方式不牢靠,或者磁吸表扣本身结构复杂。通常在人们佩戴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不方便,表扣很难锁紧的情况。
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人们日常使用;另一方面,一些结构简单的磁吸表扣,由于缺少在表带厚度方向的定位,导致在日常使用中容易表扣脱落,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能否设计一个新型的磁吸表扣,结构简单,并且增加磁吸表扣的可靠性是本专利想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通过卡扣与卡槽相配合,卡环与卡扣座相配合,实现表扣固定牢靠、结构简单巧妙且方便使用的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吸表扣,包括可以相互配合的卡扣芯和卡扣座,所述卡扣芯的一端与第一表带铰接,所述卡扣座的一端与第二表带铰接:
所述卡扣芯朝向所述卡扣座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一卡合部;
所述卡扣座朝向所述卡扣芯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芯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卡扣芯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以及第二磁铁;
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适配,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适配;
所述卡扣座在所述凹槽一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表带长度方向的旋转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合部。
所述磁吸表扣进一步包括卡环,所述卡环一端与所述旋转轴铰接,所述卡环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适配,所述卡环在锁紧状态下与所述卡扣座形成环型结构,用于锁紧所述卡扣芯。
本专利中,卡扣座和卡扣芯之间存在有三种定位,第一是卡扣芯与卡扣座上凹槽的相互定位;第二是通过卡扣座上的第一卡合部与卡扣芯上的第二卡合部的相互定位;第三是通过卡扣座与卡环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卡扣芯进行定位。而卡扣座与卡环之间又是通过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互相定位的。通过以上的定位方式,卡扣芯与卡扣座紧密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卡扣芯脱离卡扣座的现象。在操作方面,只要将卡扣芯靠近卡扣座,就会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下进行配合,再将卡环旋转压向卡扣芯,即可完成表扣的锁紧。此结构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第三卡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卡扣座上的缺口,所述第四卡合部为所述卡环上朝向所述缺口的凸块,所述卡环在锁紧状态下所述凸块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本专利中,卡环与卡扣座之间的定位是通过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考虑到卡扣芯在垂直与表带的方向上受力较小,因此选取这种结构简单的定位方式,通过凸块与缺口之间的摩擦力相互配合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可有效的减小卡环或卡扣座的尺寸,使用方便。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卡环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一凸台,用于手动拨动凸台,方便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方式为凸凹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凸台状结构,所述第二卡合部靠近所述第二表带的一侧与所述卡扣座的凹槽底面角度为直角或锐角;
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第二表带的一侧设置有斜坡,用于导向所述第二卡合部进入所述第一卡合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扣座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专利中,卡扣座与卡扣芯在沿表带方向的定位是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实现的。通过以上的配合方式,限制了卡扣芯在沿表带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卡扣芯与卡扣座紧密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卡扣芯脱离卡扣座的现象。
具体地,通过卡扣座上的凸台插入卡扣芯对应位置的凹槽中,实现相互定位,凸台上设置有斜坡则有利于卡扣芯在靠近卡扣座时,在磁铁引力作用下凸台更容易插入凹槽中。进一步优选地,将凸台与卡扣座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可以使承受更大的拉力,较普通的磁吸表扣有更加可靠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扣座铰接的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用于所述旋转轴通过,或者,所述卡扣座上开设孔为盲孔,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扣座通过生耳铰接。
在本专利中第一卡合部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实际生产中开设盲孔的成本要高于开设通孔的成本,但开设盲孔可以使卡扣更加美观。此外本专利的所指的铰接方式不局限于这两种方式,还包括本领域其它的铰接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合部朝向第四卡合部的面上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磁铁对应的第四磁铁。作为本案另一个实施例,本方案提供了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具体的结构,即使用磁性进行卡合。使用磁铁进行卡合较凸凹配合的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但卡合的牢靠性低于凸凹配合。
具体地,所述卡扣芯、所述卡扣座和所述卡环为金属件,或,塑料件。若采用金属件,可以增强磁吸表扣的牢靠性,另一方面,采用塑料件制作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手表,包括上述磁吸表扣,所述磁吸表扣铰接在所述手表的表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创造性的在卡扣座与卡扣芯通过磁吸以及凸凹配合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卡环结构,首先通过卡扣座与卡环之间的互相配合,使卡扣座与卡环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卡扣芯在表带厚度方向上进行定位。其次,由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配合。通过以上的定位方式,一方面限制了卡扣芯在沿表带厚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限制了卡扣芯在沿表带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卡扣芯与卡扣座紧密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卡扣芯脱离卡扣座的现象。
2、在操作方面,通过第一卡合部上设置的斜坡,对第二卡合部起导向作用。只要将卡扣芯靠近卡扣座,就会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下进行配合,再将卡环旋转压向卡扣芯,即可完成表扣的锁紧。此结构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3、凸台与卡扣座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可承受更大的拉力,较普通的磁吸表扣有更加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卡扣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扣座和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4是磁吸表扣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整体剖视图;
图6是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卡扣座和第二表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表带,20.卡扣芯,21.第一磁铁,22.第一卡合部,30.卡环,31.第四卡合部,32.旋转轴,40.卡扣座,41.第二卡合部,42.第二磁铁,43.第三卡合部,50.第二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包括可以相互配合的卡扣芯20和卡扣座40,卡扣芯20的一端与第一表带10铰接,卡扣座40的一端与第二表带50铰接,如图2所示,卡扣芯20朝向卡扣座40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磁铁21和第一卡合部22;如图3所示,卡扣座40朝向卡扣芯20的面上设置有与卡扣芯20适配的凹槽,凹槽朝向卡扣芯20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22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41以及与第一磁铁21相适配第二磁铁42;卡扣座40在凹槽一侧设置有沿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的旋转轴32,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合部43。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7所示,卡扣座40凹槽开口朝向卡扣芯20并且沿第一表带10或者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延伸出卡扣座40,并且远离第二表带50的面与卡扣芯20相接触。卡扣芯20表面与卡扣座40凹槽相配合,对卡扣芯20在沿第一表带10或者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起固定作用。卡扣座40的凹槽式设计,一方面对卡扣芯20起初步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磁吸表扣其它零件的一个载体,在卡扣座40上固定或者安装其它零件。
磁吸表扣进一步包括卡环30,卡环30一端与旋转轴32铰接,卡环30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卡合部43相适配的第四卡合部31,而卡环30在锁紧状态下与卡扣座40形成环型结构,用于锁紧卡扣芯20。
在具体实施中,卡扣座40在凹槽一侧设置有沿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的旋转轴32,可以设置在凹槽的上侧或者在凹槽的下侧,但考虑到不同使用者对手表佩戴的习惯不同,为增加佩戴体验,对于习惯左手佩戴手表的使用者,将旋转轴32设置在凹槽的上侧更有利于第三卡合部43的锁紧或打开;对于习惯右手佩戴手表的使用者,将旋转轴32设置在凹槽的下侧更有利于第三卡合部43的锁紧或打开。通过卡扣座40与卡环30之间的互相配合,使卡扣座40与卡环30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卡扣芯20在垂直于表带的方向上进行固定。通过以上的定位方式,卡扣芯20与卡扣座40紧密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卡扣芯脱离卡扣座的现象。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座40在凹槽一侧设置有沿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的旋转轴32,此时卡环30的旋转方向变为沿第二表带50的长度方向绕旋转轴32旋转。在这种实施例中旋转轴32只能设置在靠近第二表带50的一端,如果设置在靠近第一表带的一端将会干涉卡扣芯20上的第一卡合部22与卡扣座40上的第二卡合部41相互配合。因此,旋转轴32方向如果与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一致,只能设置在卡扣座40靠近第二表带50的一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卡环30绕旋转轴32旋转,因此卡环30的旋转方向由第一表带10朝向第二表带50。但考虑到在实际佩戴中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41受到的拉力与第一表带10或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的拉力相同,此时与卡环30旋转的方向一致。由于在卡环30的开合方向更容易被打开,导致卡环30对卡扣芯20起到的作用相对减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旋转轴32与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一致,则卡环30对卡扣芯20起到的锁紧作用较旋转轴32沿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设置时卡环30对卡扣芯20起到的锁紧作用要小。但另一方面,如果旋转轴32与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一致,则在佩戴过程中,卡环30沿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旋转,不会受到衣服袖口影响,使用更加便利。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应考虑磁吸表扣使用场景与使用群体,综合进行选取。
进一步地,第三卡合部43为设置在卡扣座40上的缺口,第四卡合部31为卡环30上朝向所述缺口的凸块,如图4所示,卡环30在锁紧状态下所述凸块与所述缺口相配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卡环30的实际宽度设计凸块的尺寸,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在第四卡合部31上远离第三卡合部43的面上设置一个方便使用者拨动的凸台,如图6所示,凸台不限于椭圆形结构,也可以为其它方便使用的结构。
在具体实施中,考虑到第四卡合部31设置在卡环30上,而卡环30绕旋转轴32旋转,再与卡扣座40上的第三卡合部43相配合,所以第四卡合部31的凸块朝向卡扣座40的面上有一定的弧度,第三卡合部43的凹槽与第四卡合部31相配合的面上也有一定的弧度。但考虑到锁紧后应当能够承受一定在沿第一表带10或者第二表带50厚度方向的力,所以第四卡合部31的凸块与第三卡合部43的凹槽在压力的作用下才能够相互配合,以使第四卡合部31的凸块与第三卡合部43的凹槽锁紧后存在足够的预紧力。如图5所示,磁吸表扣在锁紧的状态下,一般受到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的拉力,在沿第一表带10或者第二表带50厚度方向上受到较小的力,即第三卡合部43与第四卡合部31的配合承受较小的力,故在选用第三卡合部43与第四卡合部31的具体结构时可选择其它方便卡合的方式。
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41的卡合方式为凸凹配合。具体地,第二卡合部41为凸台状结构,第二卡合部41靠近第二表带50的一侧与卡扣座40的凹槽底面角度为直角或锐角;第二卡合部41远离第二表带50的一侧设置有斜坡,用于导向所述凸台进入所述凹槽。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卡合部41的凸台状结构可以为与第一卡合部22相匹配的不同形状。第二卡合部41靠近第二表带50的一侧与卡扣座40的凹槽底面角度为直角或锐角,用于在磁吸表扣在沿第一表带10或者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的拉力时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相对应的可以在第一卡合部22上设置与第二卡合部41靠近第二表带50的一侧相匹配的形状以增强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41卡合后的牢靠性;第二卡合部41远离第二表带50的一侧设置斜坡的目的在于卡扣芯20靠近卡扣座40时,由于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42的吸引力使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41相配合,而斜坡对第一卡合部22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第一卡合部22更容易与第二卡合部41相配合。具体操作时,通过第一卡合部22上设置的斜坡,对第二卡合部41起导向作用,只要将卡扣芯20靠近卡扣座40,就会在第一磁铁21与第二磁铁42的相互吸引下进行配合,再将卡环30旋转压向卡扣芯20,即可完成表扣的锁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卡扣座40和第二卡合部41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卡合部22为通孔或盲孔,与第二卡合部41相匹配。
在具体实施中,考虑到普通手表体积较小,因此卡扣座40的体积不易过大,在安装第二卡合部41时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卡扣座40和第二卡合部41为一体式结构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实施,并且可以有更高的牢固性。第一卡合部22可以为通孔或盲孔,采用通孔式设计,容易制造并且有较好的强度;采用盲孔式设计,相对制造成本较高,强度较弱,但外观更加整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卡环30与卡扣座40铰接的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用于旋转轴32通过,实际应用中,开设孔也可以为盲孔,但卡环30与卡扣座40之间需要通过生耳铰接。
在具体实施中,用于连接卡环30的旋转轴32直径较小,卡扣座40上用于固定旋转轴32的孔径与旋转轴32直径相对应。因此,开设盲孔的制作方法较开设通孔的方法更为复杂。并且如果采用盲孔结构,则需要选用生耳作为旋转轴32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但使用盲孔结构可以增加外观的整洁性,在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生产成本和使用体验,综合考虑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43朝向第四卡合部31的面上设置有第三磁铁,第四卡合部31设置有与第三磁铁对应的第四磁铁。作为本案另一个实施例,本方案提供了第三卡合部43和第四卡合部31具体的方案,即使用磁性进行卡合。一方面,使用磁铁进行卡合较凸凹配合的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另一方面,磁吸表扣卡合的牢靠性弱于凸凹配合。因此,如果选择旋转轴32沿第一表带10或第二表带50宽度方向设置时,不利于第三卡合部43与第四卡合部31使用磁性连接方式,因为实际佩戴中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41受到的拉力方向为第一表带10或第二表带50长度方向,与卡环30旋转的方向一致,由于在卡环30的开合方向更容易被打开,导致卡环30对卡扣芯20起到的作用相对减少,此时选用磁性连接则更容易使卡环30脱离卡扣座40,导致卡扣芯20与卡扣座40沿第一表带10或第二表带50厚度方向上脱落,以造成财产损失。
在具体实施中,卡扣芯20、卡扣座40和卡环30为金属件,或,塑料件。若采用金属件,可以增强磁吸表扣的牢靠性,并且使用金属件具备一定的质感,有较好的佩戴体验,但金属件有较大的质量,不方便儿童用户的佩戴,在实际生产中金属件需要更高的生产成本并且制作工艺相对塑料件较为复杂,适合在成人手表领域使用;另一方面,采用塑料件制作简单,可以使用包括注塑成型在内的其它成型工艺,方便一体式设计,可降低生产成本,在佩戴体验上采用塑料件有较轻的质量,更有利于对于在儿童手表领域的推广和使用。
在具体实施中,这种磁吸表扣可以用于连接机械手表;或,电子手表;或,智能手表的表带。但该磁吸表扣的使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手表,还可以应用与安全带,腰带等其它需要方便连接或断开的带状物品上。此外,磁吸表扣与表带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目前有三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通过在卡扣芯20连接第一表带10的一端开设通孔,与卡扣座40连接第二表带50的一端开设通孔,以及在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5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通孔,再通过旋转轴进行铰接,这种连接方式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儿童或者学生群体使用,但在使用体验上相对较差;
通过在卡扣芯20连接第一表带10的一端开设通孔,与卡扣座40连接第二表带50的一端开设通孔,但在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5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盲孔,再通过生耳进行铰接,这种铰接方式制作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但盲孔设计有利于产品外观的整洁性,适合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使用群体佩戴;
通过在卡扣芯20连接第一表带10的一端,设置两端与卡扣芯20固定且中间留有间隙的轴;卡扣座40连接第二表带50的一端,设置两端与卡扣座40固定且中间留有间隙的轴。再将第一表带10的一端穿过卡扣芯20与轴之间的间隙;将第二表带50的一端穿过卡扣座40与轴之间的间隙。且将穿过间隙的第一表带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表带10的表面上;将穿过间隙的第二表带5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表带50的表面上。此时,第一表带10形成的通孔固定在卡扣芯20的轴上,第二表带50形成的通孔固定在卡扣座40的轴上,实现磁吸表扣与表带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多用与表带厚度较薄,材质较软的使用场景,如布质的表带。这种连接方式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牢靠性较高,但表带的更换较为复杂。
此外,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可以用于该磁吸表扣的其它的铰接方式进行连接,如果对表带与磁吸表扣之间没有铰接要求,也可以直接将表带固定在卡扣芯20或卡扣座40的一端。因此,本专利具备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
在具体使用时,在锁紧磁吸卡扣时,首先手动使卡扣芯20靠近卡扣座40,就会在第一磁铁21与第二磁铁42的相互吸引下进行自动配合,再手动将卡环30旋转压向卡扣芯20,即可完成卡扣的锁紧。
在解开磁吸卡扣时,先手动拨动卡环30一端绕旋转轴32旋转,再手动将卡扣芯20,沿表带厚度方向取出,即可解开磁吸卡扣。操作方便,结构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吸表扣,包括可以相互配合的卡扣芯和卡扣座,所述卡扣芯的一端与第一表带铰接,所述卡扣座的一端与第二表带铰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芯朝向所述卡扣座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卡扣座朝向所述卡扣芯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芯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卡扣芯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以及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适配,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适配;所述卡扣座在所述凹槽一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表带长度方向的旋转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合部;
所述磁吸表扣进一步包括卡环,所述卡环一端与所述旋转轴铰接,所述卡环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适配,所述卡环在锁紧状态下与所述卡扣座形成环型结构,用于锁紧所述卡扣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卡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卡扣座上的缺口,所述第四卡合部为所述卡环上朝向所述缺口的凸块,所述卡环在锁紧状态下所述凸块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凸凹配合进行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凸台状结构,所述第二卡合部靠近所述第二表带的一侧与所述卡扣座的凹槽底面角度为直角或锐角;
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第二表带的一侧设置有斜坡,用于导向所述凸台进入所述第一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座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扣座铰接的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用于所述转轴通过,或,所述卡扣座上开设孔为盲孔,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扣座通过生耳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通孔或盲孔,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卡合部朝向所述第四卡合部的面上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磁铁对应的第四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表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芯、所述卡扣座和所述卡环为金属件或塑料件。
10.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磁吸表扣。
CN202020589712.2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Active CN212036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712.2U CN212036334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712.2U CN212036334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6334U true CN212036334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9712.2U Active CN212036334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6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815A (zh) * 2021-06-07 2021-09-2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电子烟的手机及可拆卸摄像头的手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815A (zh) * 2021-06-07 2021-09-2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电子烟的手机及可拆卸摄像头的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9939B1 (ko) 버클
US8205306B2 (en) Zipper pull repair apparatus
CN212036334U (zh) 一种磁吸表扣以及手表
CN200983868Y (zh) 安全裤链及具有这种安全裤链的裤子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EP1018609A1 (en) Cord fastener
CN111588145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545925U (zh) 腕戴设备
CN202714307U (zh) 手镯及其卡扣结构
CN212036336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2878015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111329194A (zh) 一种新型的磁吸式表扣及手表
WO2022234348A1 (zh) 内衣扣组件
CN212325664U (zh) 一种新型的磁吸式表扣及手表
CN212590727U (zh) 一种具有开合功能的首饰链扣
CN218889389U (zh) 一种带体扣接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7565135U (zh) 一种手表表扣及手表
CN218898639U (zh) 一种藏尾式双环扣表带结构
CN213074757U (zh) 一种可以缠绕佩戴的耳环
CN21259072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手表
CN218164440U (zh) 手镯连接结构
CN212394092U (zh) 一种新型便捷穿戴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KR20070101973A (ko) 결속구
CN211932785U (zh) 一种佩戴部件
CN215455888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表带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