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1289U - 气体分析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气体分析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1289U
CN212031289U CN202020298282.9U CN202020298282U CN212031289U CN 212031289 U CN212031289 U CN 212031289U CN 202020298282 U CN202020298282 U CN 202020298282U CN 212031289 U CN212031289 U CN 212031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gas
light source
base
analysis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82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小川
李玉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how Innovativ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82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1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1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1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分析机构。该气体分析机构包括壳体、间隔组件和分析装置,壳体设有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间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至少两个间隔板从进风口到出风口间隔排列而将壳体分为至少三个腔室,至少三个腔室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进风口相对的通气道,至少三个腔室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容置位靠近出风口设置且与出风口连通,分析装置位于容置位,分析装置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分别与其中三个腔室相对应。上述气体分析机构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气体分析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分析机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气体分析机构的检测原理主要为基于不同气体分子的近红外光谱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即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鉴别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然而,现有的气体分析机构的检测准确性较差,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检测准确性较高的气体分析机构。
一种气体分析机构,包括:
壳体,设有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间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至少两个所述间隔板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间隔排列而将所述壳体分为至少三个腔室,至少三个所述腔室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通气道,至少三个所述腔室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所述容置位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及
分析装置,位于所述容置位,所述分析装置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所述光源模块、所述气体吸收池和所述探测模块分别与其中三个所述腔室相对应。
研究发现,现有的气体分析机构的探测器对温度比较敏感,微小的温度变化也能够影响探测器的响应精度,而影响气体分析机构的准确性。上述气体分析机构中,壳体设有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使得能够从进风口通入冷却风,并通过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气流通道,以能够对壳体内部进行散热,间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至少两个间隔板从进风口到出风口间隔排列而将壳体分为至少三个腔室,至少三个腔室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进风口相对的通气道,至少三个腔室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容置位靠近出风口设置且与出风口连通,分析装置位于容置位,分析装置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分别与其中三个腔室相对应,使得进风口进入的风能够经通气道进入至少三个腔室,而分别对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进行散热,以使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能够相对独立地散热,能够避免光源模块和气体吸收池的热量引起探测模块的温度变化,提高探测模块的检测响应精度,保证气体分析机构的检测准确性。上述气体分析机构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所述气体吸收池和所述探测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光源模块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围绕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的侧壁,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间隔设在所述侧壁上,所述间隔板有两个,两个所述间隔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中,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壳体分为三个所述腔室,所述分析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依次连接且围绕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而形成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间隔板沿所述第三侧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均间隔设置,而形成三个所述腔室、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容置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间隔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间隔板沿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侧板呈预设角度相交,所述预设角度小于90°,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间隔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一个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而形成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另一个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而形成最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基座和光源,所述光源基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光源基座上,且位于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模块包括探测基座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基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最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探测器固定在所述探测基座的远离所述光源模块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吸收池的一侧固定在光源基座上,另一侧固定在所述探测基座上,所述气体吸收池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干燥待测气体的干燥管,所述干燥管与所述气体吸收池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送风器,所述送风器收容于所述进风口内,且与所述壳体固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气体分析机构的壳体和间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气体分析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气体分析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壳体和间隔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气体分析机构中干燥管的局部机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气体分析机构的气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分析机构10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具体地,该气体分析机构10包括壳体100、间隔组件200和分析装置300。壳体100设有间隔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间隔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210。至少两个间隔板210从进风口110到出风口120间隔排列而将壳体100分为至少三个腔室101。至少三个腔室101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进风口110相对的通气道103。至少三个腔室101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105。容置位105靠近出风口120设置且与出风口120连通。分析装置300位于容置位105。分析装置300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分别与其中三个腔室101相对应。
研究发现,现有的气体分析机构的探测器对温度比较敏感,微小的温度变化也能够影响探测器的响应精度,而影响气体分析机构的准确性。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中,壳体100设有间隔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使得能够从进风口110通入冷却风,并通过进风口110与出风口120形成气流通道,以能够对壳体100内部进行散热,间隔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210,至少两个间隔板210从进风口110到出风口120间隔排列而将壳体100分为至少三个腔室101,至少三个腔室101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进风口110相对的通气道103,至少三个腔室101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105,容置位105靠近出风口120设置且与出风口120连通,分析装置300位于容置位105,分析装置300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分别与其中三个腔室101相对应,使得进风口110进入的风能够经通气道103进入至少三个腔室101,而分别对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进行散热,以使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能够相对独立地散热,能够避免光源模块310和气体吸收池320的热量引起探测模块330的温度变化,提高探测模块330的检测响应精度,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准确性。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请参阅图4,壳体100包括底座130和围绕底座130的边缘设置的侧壁140。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间隔设在侧壁140上。间隔板210有两个。两个间隔板210固定在底座130上。两个间隔板210均位于侧壁140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中,且均与侧壁140间隔设置,以将壳体100分为三个腔室101。通过使壳体100包括底座130和侧壁140,能够提高壳体100的稳定性,并且使两个间隔板210均固定在底座130上,使得气体分析机构1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侧壁140包括依次连接且围绕底座130的边缘设置的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5和第四侧板147。进风口110设在第二侧板143上。第三侧板145和第一侧板141相对设置。第四侧板147和第二侧板143相对设置。第四侧板147与第一侧板141间隔设置而形成出风口120。两个间隔板210沿第三侧板145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两个间隔板210与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5和第四侧板147均间隔设置,而形成三个腔室101、通气道103和容置位105。
更进一步地,两个间隔板210平行设置。每个间隔板210沿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与第三侧板145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A相交。预设角度A小于90°。第一侧板141的延伸方向与间隔板2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其中一个间隔板210与第一侧板141相对设置而形成最靠近进风口110的腔室101。另一个间隔板210与第四侧板147相对设置而形成最远离进风口110的腔室101。此种设置使得从进风口110进入的风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入三个腔室101中,以加快各腔室101的热量的散失。
其中,预设角度A为30°~60°。此种设置能够对从进风口110进入的风进行导流,以将通气道103内的风分割而进而各个腔室101中。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预设角度A为45°。此种设置能够减小各风道的涡流。
在图示实施例中,底座130的形状大致为条形。第一侧板141的形状大致为S形。第一侧板141与底座130的一个拐角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43为条形板。第二侧板143沿底座13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底座130的边缘上。第三侧板145沿底座13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底座130的边缘上。第三侧板145与第二侧板143大致垂直。第四侧板147与第一侧板141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5和第四侧板147依次密封连接。两个间隔板210、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5和第四侧板147围设形成通气道103。两个侧板、第一侧板141和第四侧板147围设形成容置位105。通过使第一侧板141的形状设置为S形,有利于冷却风更加顺畅地进入最靠近进风口110的腔室101中,并且上述壳体100和间隔组件200的布局合理,使得三个腔室101的冷却风的流动路线能够彼此相对独立,保证三个腔室101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141的形状不限于为S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侧板141可以为条形平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141的延伸方向不限于与间隔板210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41也可以与第二侧板143大致呈垂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30的形状不限于为条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间隔板210为可变性板。当进入壳体100的风量较大时,风能够压迫每个间隔板210朝向风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形,增加风的流动通道的面积。进一步地,每个间隔板210的靠近第三侧板145的一侧具有预设长度的可变性板。其中,预设长度为间隔板210的长度的1/4~1/3。具体地,可变性板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板、PA66(聚酰胺66,Polyamide66)板或者PP(聚丙烯)板。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预设长度为5cm。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间隔板210不限于具有预设长度的可变性板,每个间隔板210可以整块为可变形板。
请再次参阅图4,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送风器400。送风器400收容于进风口110内,且与壳体100固接。通过设置送风器400以向壳体100内部吹入冷却风,以对分析装置300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进一步地,送风器400为风机或者散热扇。
分析装置300固定在底座130上。通过使分析装置300固定在底座130上,使得气体分析机构1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析装置300为肺功能弥散测试的多组分气体分析装置。具体地,分析装置300的工作原理为:基于不同气体分子的近红外光谱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鉴别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其中,主要测量弥散气体CO及指示性气体CH4的浓度,根据弥散计算公式计算DLCO及FRC等参数来判定患者的肺部健康情况。DLCO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差下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的CO量,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80%为正常。FRC即Functionalresidual capacity(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依次连接。光源模块310靠近进风口110设置。通过使气体吸收池320位于光源模块310和探测模块330之间,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光源模块310的热量传递至探测模块330,以提高探测模块330的检测响应精度,并且由于光源模块310是主要的发热部件,通过使光源模块310靠近进风口110设置,使得能够加快光源模块310的热量消散。
请再次参阅图4,光源模块310包括光源基座311和光源313。光源基座311固定在底座130上。光源313固定在光源基座311上,且位于最靠近进风口110的腔室101内。由于光源模块310是主要的发热部件,通过使光源313位于最靠近进风口110的腔室101内,能够加快光源313的热量消散,以避免光源313的热量扩散至探测模块330处而影响探测模块330的响应精度,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准确性。进一步地,光源313为热辐射式光源。即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例如可以为白炽灯或者卤钨灯等。
探测模块330包括探测基座331和探测器333。探测基座331固定在底座130上,位于最远离进风口110的腔室101内。探测器333固定在探测基座331的远离光源模块310的一侧。通过使探测基座331位于最远离进风口110的腔室101内,且使探测器333固定在探测基座331的远离光源模块310的一侧,以扩大探测器333与光源313之间的间距,以降低光源313的热量扩散对探测器333的响应精度的影响,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探测器333为热式探测器。热式探测器属于“间接”型探测器。热式探测器接收到红外辐射后,通过声子对晶格温度的影响,而影响热式探测器的电学性能。因此,气体分析机构的温度平衡对探测器的精度影响很大,即使气体分析机构的温度变化微小时,也会引起气体浓度检测值发生很大的波动。而本研究的壳体100和间隔组件200的设置,使得光源模块310能够更快的散热,并且光源模块310和探测模块330能够相对独立的散热,以避免光源模块310的热量对探测模块330造成温度波动,而保证探测模块330的检测准确性。其中,热式探测器例如可以为热电堆探测器。
请再次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源模块31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15。第一温度传感器315与送风器400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315与送风器400形成温度闭环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315能够监控光源313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传递至送风器400,送风器400能够根据该温度,调整自身的风量。探测模块33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35。第二温度传感器335与送风器400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335与送风器400形成温度闭环控制。第二温度传感器335能够监控探测器333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传递至送风器400,送风器400能够根据该温度,调整自身的风量。
本研究通过在光源模块310和探测模块330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气体分析机构10达到预热时间后,当光源313所在腔室101的温度偏离(包括高于和低于)设定值的1℃,或者探测模块330所在腔室101的温度偏离(包括高于和低于)设定值的0.1℃时,根据温度的闭环控制来调节送风器400的风量,使探测器333和光源313的温度维持在于与设定温度相当的水平,能够有效地减小光源313辐射能量的损失,提高探测器333响应的精度,并且良好的热平衡有效地提高补偿算法的准确性,提高气体分析机构10的准确性。
气体吸收池320能够进行气体的扩散及气体对光能的吸收室。气体吸收池320的一侧固定在光源基座311上,另一侧固定在探测基座331上。气体吸收池320与底座130间隔设置。通过将气体吸收池320的一侧固定在光源基座311上,另一侧固定在探测基座331上,且将气体吸收池320与底座130间隔设置,使得气体吸收池320与底座130之间形成与出风口120相通的出风通道,以使热交换后的风能够经出风通道流出。
请再次参阅图4,进一步地,光源基座311设有第一容置槽311a。第一容置槽311a位于光源基座311的靠近探测基座331的一侧。第一容置槽311a的开口与探测基座331相对。探测基座331设有第二容置槽331a。第二容置槽331a位于探测基座331的靠近光源基座311的一侧。第二容置槽331a的开口与第一容置槽311a的开口相对。气体吸收池320的形状大致为条形。气体吸收池32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容置槽311a和第二容置槽331a中。此种设置使得气体吸收池320与底座130之间形成与出风口120相通的出风通道,以使热交换后的风能够经出风通道流出。
更进一步地,壳体100还包括支撑件150。支撑件150固定在底座130上,且位于容置位105中。气体吸收池320设在支撑件150的远离底座130的一侧。通过设置支撑件150能够支撑气体吸收池320,以使气体吸收池320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以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支撑件150可以省略。支撑件150省略时,通过增加气体吸收池320与光源基座311及探测基座331的连接强度,仍然能够使气体吸收池320稳定地固定在光源基座311和探测基座331上,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机械稳定性。
请参阅图6,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用于干燥待测气体的干燥管500。干燥管500与气体吸收池320连通。通过设置干燥管500能够对待测气体进行干燥,以避免待测气体中的水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以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6,干燥管500收容于壳体100内。干燥管500包括外管510和内管520。内管520穿设于外管510,且与外管510固定连接。壳体100设有间隔的进气孔160和排气孔170。气体吸收池320设有间隔的第一进气口321和第一出气口323。内管520的一端与进气孔16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气口321连通。外管510设有间隔的第二进气口511和第二出气口513。外管510的第二进气口511与吸收池的第一出气口323连通。外管510的第二出气口513与排气孔170连通。
传统的干燥管主要通过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此种干燥管的体积较大,干燥剂需要经常更换,并且分析装置对气体的压力及流量的稳定性要求高,待测气体经过干燥剂后其压力和流量会存在波动,并且存在气体残留在干燥管内的问题,难以达到实时快速的采样和准确检测的目的。本研究的干燥管500的设置,使得待测气体经内管520时待测气体内的水能够从内管520壁渗透到内管520与外管510之间,然后经气体吸收池320测定后的气体流入内管520和外管510之间而将渗透的水带出,以保证干燥管500能够实时发挥干燥作用,避免因干燥剂达到饱和后失去干燥效果或者需要更换干燥剂的问题,并且该干燥管500能够干燥至室内环境湿度,能够减少待测气体中的水气对探测器333精度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干燥管500收容于通气道103内,且与第三侧板145固接。干燥管5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侧板145的延长方向大致平行。进气孔160和排气孔170设置第三侧板145上,且沿第三侧板145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第一进气口321和第一出气口323设在气体吸收池320的远离底座130的一侧,且沿气体吸收池3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第二进气口511和第二出气口513间隔设置外管510的两端,且位于外管510的靠近第三侧板145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管520为Nafion管。Nafion为聚四氟乙烯和全氟-3,6-二环氧-4-甲基-7-癸烯-硫酸的共聚物,能够制作对水气有选择性的半透膜。将内管520设置为Nafion管,使得内管520对水气具有选择性的透过,以便于对待测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请参阅图7,其中,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采样管610和采样阀620。采样管610穿设进气孔160,且能够与内管520的一端连通。采样阀620连通内管520和采样管610。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排气管630和采样泵640。排气管630穿设排气孔170。采样泵640连接排气管630和外管510的第二出气口513。采样泵640能够驱动待测气体从采样管610流经采样阀620、内管520、气体吸收池320、外管510和排气管630。
具体地,采样泵640为旋片泵。目前,常见的采样泵为蠕动泵和隔膜泵。蠕动泵的流量不均匀,影响探测器的检测精度。而隔膜泵难以达到弥散测试的要求。本研究采用旋片泵作为采样泵640,能够达到弥散测试的要求,并且能够控制待测气体持续均匀的流动,以保证探测器333的检测精度。
其中,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气阻650。气阻650位于分析装置300和外管510之间。气阻650与分析装置300和外管510均连通。通过设置气阻650能够调节待测气体流动通路的压力和流量。进一步地,气阻650与第一出气口323和第二进气口511均连通。具体地,气阻650为气流限制装置。气阻650能够调节气路压力部件。
其中,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过滤器660。过滤器660位于分析装置300和气阻650之间,且与分析装置300和气阻650均连通。通过设置过滤器660能够避免阻塞气阻650,提高气体分析机构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过滤器660与第一出气口323和气阻650均连通。具体地,过滤器660为气体过滤器。气体过滤器能够过滤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物等物质。
其中,气体分析机构10还包括气容670。气容670位于采样泵640和外管510之间。气容670与采样泵640和外管510均连通。通过设置气容670能够对采样泵640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采样泵640突然运行而将管路崩开。进一步地,气容670与采样泵640和第二出气口513连通。具体地,气容670为气压缓冲室。气容670能够贮存气体、稳定气路流量、降低气流冲击等。
需要说明的是,气阻650、过滤器660和气容670均可以省略。气阻650、过滤器660和气容670均省略时,可以通过调节待测气体的流量,以保证待测气体的流动稳定性。
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的操作过程如下:
开启气体分析机构10,以开启送风器400、分析装置300、采样阀620和采样泵640。预热30min后,进行待测气体的检测。待测气体的检测过程如下:待检测者将采样管610放置嘴边呼吸以使气体进入采样管610中。呼吸的过程为:先平静呼吸,再深呼气至残气位(RV),接着迅速最大吸气至TLC(肺总量)位(此时,吸入弥散测试标准气体的组分为0.3%CO,0.3%CH4,21%O2和余量的N2)并屏气10s,然后均匀中速彻底呼气(即彻底呼气所用的时间为2s~4s)。在整个呼吸过程中,气体分析机构10实时测试口腔内的各气体浓度,并且探测器333在彻底呼气的过程中实时采样测试CO和CH4浓度。在待测气体检测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1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35分别记录光源模块310和探测模块330的温度,并通过温度的闭环控制以控制送风器400的风量,以维持气体分析机构10的热平衡。检测结束后,取下采样管610,关闭气体分析机构10。
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中,壳体100设有间隔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使得能够从进风口110通入冷却风,并通过进风口110与出风口120形成气流通道,以能够对壳体100内部进行散热,间隔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210,至少两个间隔板210从进风口110到出风口120间隔排列而将壳体100分为至少三个腔室101,至少三个腔室101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进风口110相对的通气道103,至少三个腔室101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105,容置位105靠近出风口120设置且与出风口120连通,分析装置300位于容置位105,分析装置300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分别与其中三个腔室101相对应,使得进风口110进入的风能够经通气道103进入至少三个腔室101,而分别对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进行散热,以使光源模块310、气体吸收池320和探测模块330能够相对独立地散热,能够避免光源模块310和气体吸收池320的热量引起探测模块330的温度变化,提高探测模块330的检测响应精度,保证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准确性。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的检测原理为光-热-电的转变,所以热的变化直接影响气体浓度的精度。上述气体分析机构10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31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35,以在待测气体检测过程中分别记录光源模块310和探测模块330的温度,并通过温度的闭环控制以控制送风器400的风量,以维持气体分析机构10的热平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间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板,至少两个所述间隔板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间隔排列而将所述壳体分为至少三个腔室,至少三个所述腔室的一侧连通而形成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通气道,至少三个所述腔室的另一侧连通而形成容置位,所述容置位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及
分析装置,位于所述容置位,所述分析装置包括连接的光源模块、气体吸收池和探测模块,所述光源模块、所述气体吸收池和所述探测模块分别与其中三个所述腔室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所述气体吸收池和所述探测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光源模块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围绕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的侧壁,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间隔设在所述侧壁上,所述间隔板有两个,两个所述间隔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中,且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壳体分为三个所述腔室,所述分析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依次连接且围绕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而形成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间隔板沿所述第三侧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均间隔设置,而形成三个所述腔室、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容置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间隔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间隔板沿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侧板呈预设角度相交,所述预设角度小于90°,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间隔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一个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而形成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另一个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而形成最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基座和光源,所述光源基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光源基座上,且位于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块包括探测基座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基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最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腔室内,所述探测器固定在所述探测基座的远离所述光源模块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收池的一侧固定在光源基座上,另一侧固定在所述探测基座上,所述气体吸收池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干燥待测气体的干燥管,所述干燥管与所述气体吸收池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2及4~9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器,所述送风器收容于所述进风口内,且与所述壳体固接。
CN202020298282.9U 2020-03-11 2020-03-11 气体分析机构 Active CN212031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282.9U CN212031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气体分析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282.9U CN212031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气体分析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1289U true CN212031289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8282.9U Active CN212031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气体分析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1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on et al. Versatile breath sampler for online gas sensor analysis
US4370553A (en) Contaminated sample gas analyzer and gas cell therefor
ES2577504T3 (es) Transductor de analizador metabólico
US20230266244A1 (en) Ndir sensor, samp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eath analysis
ES2686623T3 (es)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de discriminación de un gas de una muestra
KR20160130229A (ko) 호흡 모니터링 장치
US20220211295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 user's oxygen-consumption
CN109799227B (zh) 真空热试验用航天器密封舱气体取样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WO20100949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eath testing
FI3602042T3 (fi) Hengityskondensaattianalysaattori
US9999373B2 (en) On-airway pulmonary function tester
PT1320743E (pt) MéTODO DE ANáLISE DA RESPIRAÆO HUMANA ATRAVéS DE UM NALISADOR DE GáS ISOTËPICO
JP2020096801A (ja) 吸気と呼気の間でのガス濃度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H08105833A (ja) 赤外線ガスアナライザー
CN212031289U (zh) 气体分析机构
KR20180123014A (ko) 적혈구 수명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257919A1 (en) Antigen exposure chamber system
JP3882612B2 (ja) 赤外線ガス分析装置
KR101092237B1 (ko)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성능 측정시스템
US20040210152A1 (en) Device 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gases
JP2007167170A (ja) 高解析ヒューマンカロリーメーター
CN212341122U (zh) 一种外场测定植物BVOCs排放的半开放式动态箱系统
US20230022188A1 (en) Lung testing device
JPS6035878Y2 (ja) ガス分析装置
CN216847463U (zh) 一种气体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