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9500U -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9500U
CN212029500U CN202020296385.1U CN202020296385U CN212029500U CN 212029500 U CN212029500 U CN 212029500U CN 202020296385 U CN202020296385 U CN 202020296385U CN 212029500 U CN212029500 U CN 212029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gas
pipe
combustio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63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汉超
潘涛
杨占春
徐平
郭行
王高月
宋少鹏
张合
侯建昆
黄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ta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ta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ta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ta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63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9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9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9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该燃烧装置包括稳焰器、引射器、燃气管和壳体,壳体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连接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侧壁,稳焰器位于引射器的出气口的前侧,引射器位于壳体内,且引射器的进气口朝向后端部设置,燃气管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燃气管的燃气出气口由引射器的进气口伸入引射器内,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引射器与侧壁之间的空腔以及引射器的内腔均与空气进气口连通,壳体的前端部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该燃烧装置可更好地适应油田伴生气作为燃气时的燃烧,有效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同时,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会造成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氮氧化物主要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因此对于燃烧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水套加热炉是一种常见的石油化工领域的加热设备,例如应用于油气田加,其具有加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便等特点,在油田地面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于单个油井的小型加热炉(≤200KW)数量较多。这种小型水套加热炉基本上以油田伴生气作为燃料,由于燃气未经处理,燃气成分较为复杂,除甲烷外还有其他气态烷烃,以及轻质油和水分等,燃气热值较高,而且由于水分的影响,稳燃性较差。现有燃烧装置的燃烧方式比较粗放,燃烧效率低,而且污染物排放较高,无法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传统的燃烧装置,对成分复杂的油田伴生气适应性较差,而且需要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但是燃烧装置使用现场条件较为简陋,难以满足传统燃烧装置的使用需求。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适应油田伴生气特点又能够满足油田现场使用条件,并能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装置,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及设置有该燃烧装置的水套加热炉,该燃烧装置可更好地适应油田伴生气作为燃气时的燃烧,有效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同时,也可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燃烧装置,包括稳焰器、引射器、燃气管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侧壁,所述稳焰器位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前侧,所述引射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端部设置,所述燃气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燃气管的燃气出气口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伸入所述引射器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所述引射器与所述侧壁之间的空腔以及所述引射器的内腔均与所述空气进气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前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
优选地,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相对方向上,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空气进气口的两端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所述二次空气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位置相同,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再循环烟气管,所述再循环烟气管的再循环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引射器的内腔连通,燃气燃烧后产生的至少部分烟气通过所述再循环烟气管进入所述引射器内。
优选地,所述再循环烟气管设置于所述后端部,所述燃气管由所述后端部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燃气管位于所述再循环烟气管的径向内侧,所述再循环燃气管的内壁与所述燃气管部分外壁形成再循环烟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燃气管包括相连的喷嘴和直管段,所述燃气出气口形成于所述喷嘴上,所述喷嘴的内径小于所述直管段的内径,所述喷嘴包括嘴部,所述嘴部的外壁形成锥面,所述锥面的大径端朝向所述直管段。
优选地,所述喷嘴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构造为直管状结构,所述嘴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喷嘴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管段相连。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喷嘴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喷嘴,且,所述喷嘴与所述引射器位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稳焰器包括渐缩管和环形通道结构,所述渐缩管的大口径侧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渐缩管的小口径侧与所述环形通道结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环形通道结构包括中心钝体,以及,位于所述中心钝体径向外侧且与所述中心钝体间隔设置的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与所述中心钝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
优选地,所述环形挡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为两个的所述环形挡片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空气进气口的位置设置有风门结构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风门结构的开度。
优选地,在所述二次空气出口设置有格栅结构。
优选地,所述引射器包括吸入管、喉管和扩压管,所述吸入管、所述喉管和所述扩压管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向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在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向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方向上,所述吸入管的内径逐渐变小,所述喉管的内径不变,所述扩压管的内径逐渐变大。
优选地,在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位置设置有旋流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中,燃气管内通入高压燃气,当燃气从燃气管的燃气出气口喷出时,在燃气出气口附近形成负压,从而将其附近的气体引流入引射器内,因此,当燃气管内的燃气喷入引射器时,在引射器的进气口附近形成负压,附近的一次空气可以通过引射器的进气口进入引射器内,并在引射器的内腔内充分混合,以保证燃气更好地燃烧;燃气管伸入引射器内,可以引流更多的空气进入引射器内腔,进一步确保燃气的充分燃烧。充分混合后的气体通过引射器的出气口排出,稳焰器位于引射器的出气口的前侧,通过引射器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进入稳焰器,稳焰器可以稳定气体的流速,并平衡气流的分布,以保证气流的稳定,确保燃烧的稳定,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回火的发生,同时,部分空气通过位于壳体前端部的二次空气出口排出,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另外,该燃烧装置中,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共用一个空气进气口,可以减少壳体上的开口,更好地确保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也使得该燃烧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加工制作和后期维护,降低成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套加热炉,用于加热原油,所述水套加热炉包括炉膛以及如上所述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在所述炉膛内燃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套加热炉,该水套加热炉具备上述燃烧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焰器的环形通道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前端部;12、后端部;13、侧壁;131、空气进气口;2、引射器;21、吸入管;22、喉管;23、扩压管;3、稳焰器;31、环形通道结构;311、环形挡片;312、中心钝体;32、渐缩管;4、燃气管;41、直管段; 42、喷嘴;5、再循环烟气管;6、格栅结构;7、旋流片;8、支撑结构;9、风门结构;10、调节装置;20、一次空气通道;30二次空气通道;40、喷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内”和“外”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以方便更好地理解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并没有任何限定作用。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燃烧装置的水套加热炉,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例如以石油伴生气作为燃气进行燃烧,石油伴生气作为燃气时,由于燃气未经处理,燃气成分较为复杂,除甲烷外还有其他气态烷烃,以及轻质油和水分等,燃气热值较高,而且由于水分的影响,稳燃性较差。水套加热炉还包括炉膛,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在所述炉膛内燃烧。该燃烧装置包括稳焰器3、引射器2、燃气管4和壳体1,壳体1 包括前端部11、后端部12以及连接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的侧壁13,引射器 2位于壳体1内,且引射器2的进气口朝向后端部12设置,燃气管4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内,燃气管4的燃气出气口由引射器2的进气口伸入引射器2 内,在壳体1的侧壁13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131,引射器2与侧壁13之间的空腔以及引射器2的内腔均与空气进气口131连通,同时,壳体1的前端部 11还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其中,空气进气口131与引射器2 的内腔通过引射器2的进气口连通,即,引射器2的进气口构成一次空气出口,空气进气口131与一次空气出口之间的通道形成一次空气通道20;空气进气口131、引射器2与侧壁13之间的空腔和二次空气出口形成二次空气通道30;通过空气进气口131进入的空气,一部分进入一次空气通道20,另一部分进入二次空气通道30。燃气管4内通入高压燃气,当燃气从燃气管4的燃气出气口喷出时,在燃气出气口附近形成负压,从而将其附近的气体引流入引射器 2内,因此,当燃气管4内的燃气喷入引射器2时,在引射器2的进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可以带动一次空气通道20内的空气通过一次空气出口进入引射器 2内,并在引射器2的内腔内充分混合,以保证燃气更好地燃烧;燃气管4伸入引射器2内,可以引流更多的空气进入引射器2内腔,进一步确保燃气的充分燃烧,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充分混合后的气体通过引射器2的出气口排出,稳焰器3位于引射器2的出气口的前侧,通过引射器2 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进入稳焰器3,稳焰器3可以稳定气体的流速,并平衡气流的分布,以保证气流的稳定,确保燃烧的稳定,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回火的发生,同时,二次空气通道30内的空气通过位于壳体1前端部11的二次空气出口排出,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另外,该燃烧装置中,一次空气通道20和二次空气通道30共用一个空气进气口131,可以减少壳体1上的开口,更好地确保壳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也使得该燃烧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加工制作和后期维护,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燃烧装置通过上述燃气管4中通入高压燃气,通过高压燃气的喷出引射附近的空气进入引射器2内,这样便可以在壳体1 的侧壁13上开设空气进气口131,使得一次空气通道20和二次空气通道30 共用同一个空气进气口131,既能保证充足的空气量,确保燃气的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又能达到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的目的,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的相对方向上,引射器2的进气口位于空气进气口131的两端之间,例如,壳体1大致构造为筒状结构时,在壳体1的轴向上,引射器2的进气口位于空气进气口131的两端之间,空气通过空气进气口131进入壳体1内,在引射器2外壁的阻挡下,一部分空气改变流动方向进入二次空气通道30,另一部分空气进入一次空气通道20,上述结构中,通过引射器2的外壁的阻挡作用实现对空气的分流,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使得燃烧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和后期维护,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空气进气口131的位置设置分流结构,使得一部分空气进入一次空气通道20,另一部分空气进入二次空气通道30,例如,分流结构包括分流挡板,分流挡板固定到引射器2上,通过分流挡板实现对空气的分流。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的轴向上,二次空气出口与引射器2的出气口位置相同,且均位于壳体1的前端,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二次空气出口位于稳焰器3的后侧,可以更好地确保二次空气通道30内的空气与稳焰器3排出的气体在炉膛内更好地混合,进一步确保燃气的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另外,壳体1的前端与引射器2的前端平齐,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外观更加紧凑。更进一步地,在二次空气出口设置有格栅结构6,以对二次空气通道30内的空气的排出进行稳流,更好地确保炉膛内火焰的稳定,以更好的确保燃气的充分且稳定的燃烧,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燃烧装置还包括再循环烟气管5,再循环烟气管5的再循环烟气出气口与引射器2的内腔连通,燃气燃烧后产生的至少部分烟气通过再循环烟气管5进入引射器2内,再循环烟气的加入稀释了引射器2内的混合气中的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更进一步地,再循环烟气管5设置于壳体1的后端部12,燃气管4由后端部12伸入壳体1内,燃气管4位于再循环烟气管5的径向内侧,再循环燃气管4的内壁与燃气管4部分外壁形成再循环烟气通道,烟气通过再循环烟气通道进入壳体1内,并与一次空气通道20内的空气进行混合,然后在高压燃气的引流作用下进入引射器2的内腔,并在内腔内充分混合,以更好的确保充分燃烧。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燃气管4包括相连的喷嘴42和直管段 41,燃气出气口形成于喷嘴42上,喷嘴42的内径小于直管段41的内径,以提高燃气喷出时的流速,确保更好地将喷嘴42周围的气体更多的引流入引射器2内,进而更好的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另外,喷嘴42伸入引射器2内,也可进一步提高引射的空气量。喷嘴42包括嘴部,嘴部的外壁形成锥面,例如,锥面的锥角在45度到90度之间,所述锥面的大径端朝向直管段41,以确保燃气管4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外观更加平整,更好地保证燃气管4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锥面设计可以进一步便于对周围气体的引射,进一步提高对空气的引射量,使更多空气进入引射器2内。更进一步地,喷嘴42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构造为直管状结构,嘴部与连接部为一体结构,喷嘴42通过连接部与直管段41相连,通过设置直管状结构的连接部,使得喷嘴42具有方便夹持的平面,便于使用工具进行拆卸和安装。更进一步地,燃烧装置包括喷嘴支架40,喷嘴支架40可以设置在引射器2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固定喷嘴42,从而保证燃气管4 的固定连接,避免燃气从喷嘴42喷出时引起燃气管4的抖动。同时,喷嘴42 与引射器2位于同一轴线上,即,燃气管4与引射器2也位于同一轴线上,当引射器2的进气口为圆孔时,在引射器2的进气口的径向上,喷嘴42位于引射器2的进气口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引射更多的气体进入引射器2内,更进一步提高空气的引射量,更好地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更好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喷嘴42内腔分为三段,分别为内径较大的第一段,内径较小的第三段,以及由第一段向第三段过渡的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其中,第一段靠近燃气管4的直管段41设置,上述喷嘴42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喷嘴42喷出的燃气的射流速度,增加引射入引射器2内的气体量,减少席卷空气的阻力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燃烧装置设置有分流结构时,分流结构可以与喷嘴支架40固定连接,或者,分流结构与喷嘴支架40为一体结构,再或者,喷嘴支架40上的部分结构充当分流挡板,对空气进行分流,使得该部分结构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在空气进气口131的位置设置有风门结构9和调节装置10,调节装置10用于调节风门结构9的开度,从而调节进入一次空气通道20和二次空气通道30内的空气量,更好地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同时,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引射器2采用文丘里设计,包括吸入管 21、喉管22和扩压管23,吸入管21、喉管22和扩压管23由引射器2的进气口向引射器2的出气口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在由引射器2的进气口向引射器2的出气口方向上,吸入管21的内径逐渐变小,喉管22的内径不变,扩压管23的内径逐渐变大。将引射器2内壁分为三段:吸入管21为渐缩管,喷嘴 42在此部分喷射高压燃气,并形成负压,以引射空气和烟气进入引射器2内;喉管22为直管,内径最小,燃气、空气和烟气在此处迅速混合;扩压管23 为渐扩管,此处混合气流速降低,提高混合气体的压力。进一步地,在引射器 2的出气口的位置设置有旋流片7,即,沿气流的运动方向,在扩压管23的末端部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旋流片7,进一步提高气体混合的均匀性,从而更好地确保燃气在炉膛内的充分燃烧。更进一步地,吸入管21与喉管22之间平滑过渡,并且,吸入管21的内壁为曲面,进一步便于其周围气体的吸入,也可一定程度降低气流与其内壁碰撞发出的噪音。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稳焰器3包括渐缩管32和环形通道结构31,渐缩管32的大口径侧与引射器的出气口连接,渐缩管32的小口径侧与环形通道结构31相连,通过渐缩管32可以提高引射器2的出气口排出的混合气体的流速,并进一步混合气体速度分布均匀。更进一步地,环形通道结构31包括中心钝体312,以及,位于中心钝体312径向外侧且与中心钝体312间隔设置的环形挡片311,环形挡片311与中心钝体31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以对混合气流进行分流,保证气流的均匀分布和流速的稳定,进而确保燃烧的稳定。再进一步地,环形挡片3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为两个的环形挡片311沿环形通道的径向间隔设置,进一步保证气流的均匀分布和流速的稳定,从而进一步确保燃烧的稳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两部分:前端为圆筒状可以深入炉膛,后端为风门结构9,与调节装置10配合,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装置10来调节空气进气量,两者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壳体1内部还有支撑结构8可以用于固定引射器2,同时,二次空气出口设置的格栅结构6也可对引射器2的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另外,上述支撑结构8也可与喷嘴支架 40相连,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使其更加合理;当然,上述支撑结构8也可作为分流结构使用,或者,将分流挡板固定到支撑结构8上,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燃气通过燃气管4进入喷嘴42,在喷嘴42 中燃气通道收缩,燃气流速增加,然后喷射入引射器2。进入引射器2的燃气在喷嘴42后方形成负压,负压的空气一次气和烟气分别通过空气通道和烟气通道进入引射器2,燃气、空气和烟气在引射器2中部直管段41混合,然后进入扩压段减速升压,在扩压段末端有旋流片7,对壁面附近空气形成扰流,促进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混合气从引射器2流出后进入到稳焰器3的渐缩管 32,使流速沿径向均匀分布,最后通过稳焰器3的环形通道喷出并在炉膛内燃烧。由于采用高压引射,可以达到较高的引射比,从而使预混燃烧发生在低当量比的情况下,进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和引射器2 中间设有二次空气通道30,空气可以从二次风通道经过格栅结构6进入炉膛内,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强度,避免局部高温区域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产生。该燃烧装置还设置有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减压阀设置在燃气管4上,或者设置在燃气管4的燃气进气侧,燃气压力减压阀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高压燃气压力来调节燃烧器热负荷和吸入空气的量。一次空气量和二次空气量由风门结构9进行控制,烟气量由烟气管道上的阀门控制。引射器2的三段式结构设计可以在一定范围自动调节该燃烧装置的引射量,从而保证在燃气压力波动的情况下能够稳定且低氮燃烧。
该燃烧装置采用高压引射燃烧技术、预混燃烧技术和烟气再循环技术来实现低氮稳燃。利用高压燃气和文丘里管的设计来引射过量空气,使燃烧在低当量比的情况下发生,其中,当量比是指可燃混合气中理论上可完全燃烧的实际含有的燃料量与空气量之比,低当量比是指燃烧所需空气过量,燃料量和空气量比值较小,过量的空气可以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温度,从而避免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禁烧氮氧化物的排放;在引射器2内的充分预混,使得燃烧温度场均匀,避免局部高温的产生,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降低混合气中氧浓度,降低燃料与氧气接触概率,从而降低燃烧强度降低氮氧化物,另外,通入再循环烟气也可以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局部高温产生,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套加热炉,主要用于加热原油,该水套加热炉包括炉膛和上述的燃烧装置,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在所述炉膛内燃烧,该水套加热炉具备上述燃烧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焰器、引射器、燃气管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侧壁,所述稳焰器位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前侧,所述引射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端部设置,所述燃气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燃气管的燃气出气口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伸入所述引射器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所述引射器与所述侧壁之间的空腔以及所述引射器的内腔均与所述空气进气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前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二次空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相对方向上,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空气进气口的两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所述二次空气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位置相同,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再循环烟气管,所述再循环烟气管的再循环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引射器的内腔连通,燃气燃烧后产生的至少部分烟气通过所述再循环烟气管进入所述引射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烟气管设置于所述后端部,所述燃气管由所述后端部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燃气管位于所述再循环烟气管的径向内侧,所述再循环燃气管的内壁与所述燃气管部分外壁形成再循环烟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包括相连的喷嘴和直管段,所述燃气出气口形成于所述喷嘴上,所述喷嘴的内径小于所述直管段的内径,所述喷嘴包括嘴部,所述嘴部的外壁形成锥面,所述锥面的大径端朝向所述直管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构造为直管状结构,所述嘴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喷嘴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管段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喷嘴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喷嘴,且,所述喷嘴与所述引射器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器包括渐缩管和环形通道结构,所述渐缩管的大口径侧与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渐缩管的小口径侧与所述环形通道结构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通道结构包括中心钝体,以及,位于所述中心钝体径向外侧且与所述中心钝体间隔设置的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与所述中心钝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为两个的所述环形挡片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进气口的位置设置有风门结构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风门结构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空气出口设置有格栅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包括吸入管、喉管和扩压管,所述吸入管、所述喉管和所述扩压管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向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在由所述引射器的进气口向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方向上,所述吸入管的内径逐渐变小,所述喉管的内径不变,所述扩压管的内径逐渐变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射器的出气口的位置设置有旋流片。
16.一种水套加热炉,用于加热原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加热炉包括炉膛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在所述炉膛内燃烧。
CN202020296385.1U 2020-03-11 2020-03-11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Active CN212029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6385.1U CN212029500U (zh) 2020-03-11 2020-03-11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6385.1U CN212029500U (zh) 2020-03-11 2020-03-11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9500U true CN212029500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6385.1U Active CN212029500U (zh) 2020-03-11 2020-03-11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95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277A (zh) * 2021-03-25 2021-07-13 岳阳远东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锅炉超低NOx、CO排放燃气燃烧器
AT524257A2 (de) * 2020-10-07 2022-04-15 Wienerberger Ag Umwälzdüse für einen brennof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4257A2 (de) * 2020-10-07 2022-04-15 Wienerberger Ag Umwälzdüse für einen brennofen
CN113108277A (zh) * 2021-03-25 2021-07-13 岳阳远东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锅炉超低NOx、CO排放燃气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1023B (zh) 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氮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CN205137451U (zh) 一种强制引射烟气回流的低NOx燃气燃烧器
CN104791846A (zh) 一种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低旋流预混喷嘴
CN212029500U (zh) 燃烧装置及水套加热炉
CN110836383A (zh) 一种高温烟气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10071A (zh) 一种用于气体燃料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同轴分级燃烧器
CN112128800A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排放的低旋流直喷燃烧器
CN213746853U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排放的低旋流直喷燃烧器
CN111442270A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
CN113324262A (zh) 一种用于低排放燃气轮机的同轴分级气体燃料燃烧室头部
CN211575179U (zh) 一种烟气发生器
CN110186044B (zh) 燃气-空气部分预混燃烧器
CN210511662U (zh) 燃气-空气部分预混燃烧器
CN209926348U (zh) 一种烟气双路循环以及燃烧区分割的低氮燃烧器系统
CN112413590A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WO2023121107A1 (ko) 내부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예혼합형 공업용 가스연소기 및 그 작동방법
CN212005662U (zh) 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CN109539250A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及其内置式再循环烟气引入装置
CN212108382U (zh) 一种多喷嘴配风低氮燃烧器
CN112146091A (zh) 一种紧凑型预混式超低氮燃烧装置
CN212565756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
CN109654498A (zh) 一种油气两用低氮燃烧器
CA2135772A1 (en) Low nox burner
CN205746975U (zh) 一种基于贫油半预混燃烧的天然气低污染燃烧室
CN218001492U (zh) 一种圆锥形低氮燃气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