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7787U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27787U CN212027787U CN202020548549.5U CN202020548549U CN212027787U CN 212027787 U CN212027787 U CN 212027787U CN 202020548549 U CN202020548549 U CN 202020548549U CN 212027787 U CN212027787 U CN 212027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ore
- inclined shaft
- adhesive tape
- sticky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包括上部的主井和下部的胶带斜井,所述主井采用竖井箕斗提升矿石,所述胶带斜井采用胶带运输机提升矿石,所述主井和胶带斜井之间通过转运站相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该系统无需布置盲竖井,大大的降低了设施的工程量以及施工难度,其中上部主井的开采深度不超过1000m,使主井提升高度降低至合理区间,降低了钢丝绳的更换频率;下部的胶带斜井与矿体并行设置,使得井下中段运输巷道、联络道至溜破系统的距离减小,运距缩短;总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开拓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开拓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逐渐开采,深井开采已成为未来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外已有一些矿山已进入深井开采,国内亦有一部分矿山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深井开采。对于深井矿山的开拓形式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
技术一:采用单一竖井开拓形式。如图1所示,其主井一般布置在矿体下盘,溜破系统布置在主井附近。井下采出的矿石通过铲运机运至采区溜井,采区溜井内的矿石溜至有轨运输水平并装入矿车,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至卸载站卸至溜破系统,矿石破碎后,通过短胶带给入箕斗,最后由主井提升至地表。随着井下开采深度的降低,当竖井单段提升高度超过1000m时,其钢丝绳的更换频率加快,影响矿山生产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井下中段运输巷道至溜破系统的距离加大,导致运输巷道至溜破系统的联络道长度增加,运距加长。
技术二:采用竖井倒段开拓形式。如图2所示,建设一条明主井和一条或多条盲主井,深部盲主井将矿石提升至其相邻的上部盲主井或明主井底部,再通过电机车或胶带转运至其相邻的上部盲主井或明主井的装载系统装载,之后再由其上部盲主井逐次接力提升至明主井,最后通过明主井提升至地表。其他部分与技术一相同。该开拓方式每一段的提升高度都可以控制在1000m以内,这虽然解决了钢丝绳更换频率较快及联络道长度增加的问题,但需要施工盲竖井的提升设施,盲竖井提升设施的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
技术三:采用胶带斜井开拓。如图3所示,胶带斜井开拓的溜破系统之前与技术一相同,破碎之后的矿石直接装入胶带运输机,通过胶带斜井提升至地表。由于胶带斜井的倾角较小,一般在10°~14°之间,胶带斜井的最大单条斜长在1500m左右,故深井胶带斜井之间需布置转运站,该开拓形式的井巷工程量也很大,特别是靠近地表部分,由于岩体稳固性差,支护困难,施工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该系统可将竖井提升高度降低至合理区间,降低开拓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将溜破系统布置在矿体附近,缩短运输平巷长度和运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包括上部的主井和下部的胶带斜井,所述主井采用竖井箕斗提升矿石,所述胶带斜井采用胶带运输机提升矿石,所述主井和胶带斜井之间通过转运站相接;
井下采出矿石经过粗破碎后进入下部矿仓,矿石通过振动给矿机给入胶带运输机,经所述胶带斜井爬升一定高度后,再给入所述转运站,通过所述转运站的转运,矿石最后通过所述主井的竖井箕斗提升至地表。
进一步的,所述胶带斜井的胶带运输机检修道设置为无轨设备运输道路,所述无轨设备运输道路与胶带运输机并行。
进一步的,所述无轨设备运输道路路面采用刻槽路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运站包括转运矿仓、振动给矿机和短胶带运输机;
矿石经所述胶带斜井爬升一定高度后给入到所述转运矿仓中,矿石通过所述转运矿仓下部的所述振动给矿机、短胶带运输机给入竖井箕斗。
进一步的,所述主井的提升高度不超过100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该系统无需布置盲竖井,大大的降低了设施的工程量以及施工难度,其中上部主井的开采深度不超过1000m,使主井提升高度降低至合理区间,降低了钢丝绳的更换频率;下部的胶带斜井与矿体并行设置,使得井下中段运输巷道、联络道至溜破系统的距离减小,运距缩短;总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开拓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单一竖井开拓系统图;
图2为现有技术二竖井倒段开拓系统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三胶带斜井开拓系统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拓系统图;
图5为胶带斜井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胶带斜井中无轨设备运输道路路面刻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井;2、胶带斜井;3、转运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该开拓系统主要包括上部是主井1和下部的胶带斜井2,主井1采用竖井箕斗提升矿石,胶带斜井2采用胶带运输机提升矿石。在靠近地表部分,由于岩体稳固性差,主井1采用竖井形式,降低了施工周期,下部的胶带斜井2与矿体并行设置,使得井下中段运输巷道、联络道至溜破系统的距离减小,运距减短。
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一单一竖井开拓系统,当竖井单段提升高度超过1000m时,其钢丝绳的更换频率加快,影响矿山生产和经济效益,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井1的提升高度不超过1000m,以降低钢丝绳的更换频率。
胶带斜井2和主井1之间通过转运站3相接。在本实施例中,转运站3包括转运矿仓、振动给矿机和短胶带运输机,井下采出矿石经过粗破碎后,进入下部矿仓,通过振动给矿机给入胶带运输机,经胶带斜井2爬升一定高度后,再给入转运矿仓,通过转运矿仓下部的振动给矿机和短胶带运输机给入竖井箕斗,最后通过竖井将矿石提升至地表。
如图4和5所示,胶带斜井2内采用无轨设备运输道路代替胶带运输机检修道,无轨设备运输道路与胶带运输机并行,无轨设备是作用一是作为胶带检修使用,二是,当胶带发生断裂,胶带上的矿石封堵斜井时,作为清理矿石的通道使用。主井底部的装载系统检修时的备品、备件及人员通行需通过中段平巷与胶带斜井之间的联络道、胶带斜井、胶带斜井与装载系统之间的联络道到达检修部位或工作地点,胶带斜井内设置无轨设备运输道路便于无轨设备的通行。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胶带斜井2内无轨设备运输道路路面的摩擦力,斜井内无轨设备运输道路路面采用刻槽路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主井(1)和下部的胶带斜井(2),所述主井(1)采用竖井箕斗提升矿石,所述胶带斜井(2)采用胶带运输机提升矿石,所述主井(1)和胶带斜井(2)之间通过转运站(3)相接;
井下采出矿石经过粗破碎后进入下部矿仓,矿石通过振动给矿机给入胶带运输机,经所述胶带斜井(2)爬升一定高度后,再给入所述转运站(3),通过所述转运站(3)的转运,矿石最后通过所述主井(1)的竖井箕斗提升至地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斜井(2)的胶带运输机检修道设置为无轨设备运输道路,所述无轨设备运输道路与胶带运输机并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设备运输道路路面采用刻槽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站(3)包括转运矿仓、振动给矿机和短胶带运输机;
矿石经所述胶带斜井(2)爬升一定高度后给入到所述转运矿仓中,矿石通过所述转运矿仓下部的所述振动给矿机、短胶带运输机给入竖井箕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1)的提升高度不超过1000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8549.5U CN212027787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8549.5U CN212027787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27787U true CN212027787U (zh) | 2020-11-27 |
Family
ID=7349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48549.5U Active CN212027787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27787U (zh) |
-
2020
- 2020-04-15 CN CN202020548549.5U patent/CN212027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2073A (zh)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
CN101899976B (zh) | 露天煤矿的连续采煤工艺方法 | |
CN100567703C (zh) | 长壁采煤法综采工艺 | |
CN101775985B (zh) | 一种深埋铁矿产资源地下采、选一体化系统 | |
CN110424966B (zh) | 一种超高水材料充填工作面矸石泵送留巷无煤柱开采方法 | |
US20120181844A1 (en) | Continuous mining | |
CN103334755B (zh) | 一种深凹露天矿斜坡提升破碎系统 | |
CN101245710A (zh) | 立轴式扒斗输送机及其无人工作面采煤方法 | |
CN104234714B (zh)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
CN110284883A (zh) | 一种露天煤矿端帮采排充开采方法 | |
CN103821530A (zh) | 一种巷道连续开挖设备及工艺 | |
CN105565130A (zh) | 一种煤矿立井混合提升系统 | |
CN212027787U (zh)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
CN110388210B (zh) | 适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组合分段开采的采场结构布置方式 | |
CN108915680A (zh) | 薄煤层煤矸分选综采工艺及综采系统 | |
CN211058804U (zh) | 皮带传送系统及具有其的掘进设备 | |
CN104847359A (zh) | 一种磷矿剥离废石的汽车与大型斜坡箕斗露天联合运输工艺 | |
CN103939132B (zh) | 一种连续自动化的矿床地下开采运输方法 | |
CN215256208U (zh) | 用于矿山生产的巷道系统 | |
RU2394158C1 (ru) |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
CN210068167U (zh) | 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渣土连续输送设备 | |
CN204162262U (zh) | 一种煤矿立井混合提升系统 | |
CN208718652U (zh) | 薄煤层煤矸分选综采系统 | |
CN206798935U (zh) | 一种竖井吊桶空中装料系统 | |
CN201963354U (zh) | 一种薄煤层采煤工作面上出口浮煤回收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