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4714B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34714B CN104234714B CN201410479244.2A CN201410479244A CN104234714B CN 104234714 B CN104234714 B CN 104234714B CN 201410479244 A CN201410479244 A CN 201410479244A CN 104234714 B CN104234714 B CN 1042347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conveyer
- coal
- transport
- conveyor
- transpor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来实现采煤过程中煤炭的高效运输与绿色运输。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从煤壁上采下的煤炭落入刮板输送机,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运到桥式转载机,桥式转载机上设有二级破碎机,煤炭被破碎后转运落到自移机尾上,再通过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从顺槽运到轨道上山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或是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煤炭运到石门然后转运到运输大巷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经此再运到井下车场,通过主井运出井下。本发明可实现在井下复杂环境下,输送机转载机点的减小,降低成本及运输要求;可实现大运量,高效运输;为封闭式运输,煤炭不易掉落,粉尘不易产生,减小安全隐患,改善了井下环境,实现绿色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渐增加,对于井下运输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井下运输方式主要是机械运输。机械运输又分为轨道运输和输送机运输。轨道运输是矿山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主要利用设备牵引矿车并在轨道上往返运输煤炭、矿渣、材料及设备。输送机运输分为带式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两类。带式输送机主要铺设于大巷及采区巷道内,承担着煤炭及人员的运送任务。刮板输送机主要承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运输任务以及部分煤炭的运送任务。
以上的运输方式也能满足运输需求,但存在一些不足;一,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占用面积较大,这对于井下狭小的环境要求较高,实现较难;二,普通的带式输送机运输不易实现转弯运输,尤其对于较为复杂的煤矿井下更难实现,这样就得进行转载,转载点较多;三,普通的带式输送机运输敞口运输,煤炭容易脱落,且粉尘较多。
与普通带式输送机相比,管状带式输送机具有小半径弯曲能力、大角度倾斜能力、回程中输送带成圆管形、输送量与更大的通用带式输送机相同和上下行程同时输送等优点。在狭小的矿井下,管状带式输送机更能体现其体积小运量大、可实现小半径转弯等优点,同时使用管状带式输送机在运送煤炭过程中,由于是封闭运输,煤炭不易掉落,也不容易产生粉尘,因此管状带式输送机在矿井下很是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来实现采煤过程中煤炭的高效运输与绿色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巷道布置主要是由主井、副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石门、运输上山、轨道上山、顺槽、开采工作面、风井组成;矿井下的运输设备主要由刮板输送机、采煤机、二级破碎机、桥式转载机、自移式机尾、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和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组成;所述的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布置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坐落在刮板输送机机身上;所述的二级破碎机、桥式转载机、自移式机尾、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顺槽中,所述的桥式转载机位于刮板输送机的尾部,一端与刮板输送机连接,另一端与自移式机尾相连,在中间起到转载的作用;所述的桥式转载机上装有二级破碎机,煤炭经过二级破碎机破碎后在转运到自移式机尾;所述的自移式机尾一端与桥式转载机相连,一端与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相连;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轨道上山;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运输大巷;
运输流程: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从煤壁上采下的煤炭落入刮板输送机,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运到桥式转载机,桥式转载机上设有二级破碎机,可把煤炭颗粒进行充分破碎,满足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要求,煤炭被破碎后转运落到自移机尾上,再通过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从顺槽运到轨道上山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或是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煤炭运到石门然后转运到运输大巷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经此再运到井下车场,通过主井运出井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可实现在井下复杂环境下,输送机转载机点的减小,降低成本及运输要求。由于在等同条件下,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运量更大,因此本发明可实现在井下狭小的空间,实现大运量,高效运输。本发明运输大部分为封闭式运输,煤炭不易掉落,粉尘不易产生,减小的井下的安全隐患,也改善了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实现绿色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巷道布置示意图,包括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石门6.运输上山7.轨道上山8.顺槽9.开采工作面10.风井;
图2是煤矿井下运输设备布置示意图,包括11.刮板输送机12.采煤机13.二级破碎机14.桥式转载机15.自移式机尾16.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
图3是管状带式输送机原理图,包括17.管状带式输送机;
图4是可转弯式管状带式输送机原理图,包括18.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巷道布置主要是由主井1、副井2、井底车场3、运输大巷4、石门5、运输上山6、轨道上山7、顺槽8、开采工作面9、风井组成10;矿井下的运输设备主要由刮板输送机11、采煤机12、二级破碎机13、桥式转载机14、自移式机尾15、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16、管状带式输送机17和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18组成;所述的采煤机12和刮板输送机11布置在开采工作面8,采煤机12坐落在刮板输送机11机身上;所述的二级破碎机13、桥式转载机14、自移式机尾15、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16位于顺槽7中,所述的桥式转载机14位于刮板输送机11的尾部,一端与刮板输送机11连接,另一端与自移机尾15相连,在中间起到转载的作用;所述的桥式转载机14上装有二级破碎机13,煤炭经过二级破碎机13破碎后在转运到自移机尾15;所述的自移机尾15一端与桥式转载机14相连,一端与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16相连;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17或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18位于轨道上山6;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17位于运输大巷3;
运输流程: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12从煤壁上采下的煤炭落入刮板输送机11,通过刮板输送机11转运到桥式转载机14,桥式转载机14上设有二级破碎机13,可把煤炭颗粒进行充分破碎,满足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要求,煤炭被破碎后转运落到自移机尾15上,再通过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16从顺槽7运到轨道上山6的管状带式输送机17或是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18,煤炭运到石门4然后转运到运输大巷3的管状带式输送机17,经此再运到井下车场2,通过主井1运出井下。
Claims (1)
1.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巷道布置主要是由主井、副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石门、运输上山、轨道上山、顺槽、开采工作面、风井组成;矿井下的运输设备主要由刮板输送机、采煤机、二级破碎机、桥式转载机、自移式机尾、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和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组成;所述的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布置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坐落在刮板输送机机身上;所述的二级破碎机、桥式转载机、自移式机尾、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顺槽中,所述的桥式转载机位于刮板输送机的尾部,一端与刮板输送机连接,另一端与自移式机尾相连,在中间起到转载的作用;所述的桥式转载机上装有二级破碎机,煤炭经过二级破碎机破碎后在转运到自移式机尾;所述的自移式机尾一端与桥式转载机相连,一端与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相连;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轨道上山;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位于运输大巷;
运输流程:在开采工作面,采煤机从煤壁上采下的煤炭落入刮板输送机,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运到桥式转载机,桥式转载机上设有二级破碎机,可把煤炭颗粒进行充分破碎,满足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要求,煤炭被破碎后转运落到自移机尾上,再通过可伸缩管状带式输送机从顺槽运到轨道上山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或是可转弯管状带式输送机,煤炭运到石门然后转运到运输大巷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经此再运到井下车场,通过主井运出井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9244.2A CN104234714B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9244.2A CN104234714B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34714A CN104234714A (zh) | 2014-12-24 |
CN104234714B true CN104234714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222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79244.2A Active CN104234714B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347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46515A (zh) * | 2017-07-18 | 2017-09-08 |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一种矿井生产系统综合演示仿真模型 |
AU2018378009B2 (en) * | 2018-03-23 | 2020-04-30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Mine field layout method suitable for fluidized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 |
CN109230336A (zh) * | 2018-08-07 | 2019-01-18 |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煤炭转运装置 |
CN115045704A (zh) * | 2020-01-13 | 2022-09-13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通换风矿井运送工艺及应急支护设备 |
CN118517303B (zh) * | 2024-07-24 | 2024-09-20 | 济宁矿业集团花园井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狭窄空间煤炭转运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12540A (en) * | 1979-06-29 | 1982-01-26 | Thompson Thomas M | Continuous m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136130A (zh) * | 1996-05-17 | 1996-11-20 | 罗明合 | 斜巷自动溜煤采煤方法 |
CN102061918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矿井煤气共采采煤方法 |
CN102269013A (zh) * | 2011-07-06 | 2011-12-07 | 湖南科技大学 | 复杂煤层条件下的单体支柱工作面矸石机械化充填方法 |
CN102996131A (zh) * | 2012-12-10 | 2013-03-27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采煤方法 |
-
2014
- 2014-09-18 CN CN201410479244.2A patent/CN1042347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12540A (en) * | 1979-06-29 | 1982-01-26 | Thompson Thomas M | Continuous m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136130A (zh) * | 1996-05-17 | 1996-11-20 | 罗明合 | 斜巷自动溜煤采煤方法 |
CN102061918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矿井煤气共采采煤方法 |
CN102269013A (zh) * | 2011-07-06 | 2011-12-07 | 湖南科技大学 | 复杂煤层条件下的单体支柱工作面矸石机械化充填方法 |
CN102996131A (zh) * | 2012-12-10 | 2013-03-27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采煤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34714A (zh) | 2014-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4714B (zh) | 一种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 |
CN104533429B (zh) | 一种双巷道联合快速掘进排矸系统及方法 | |
CN101871363B (zh) | 井下煤和矸石分时运输充填系统 | |
CN1936271A (zh) | 煤矿矸石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方法 | |
CN102444401B (zh) | 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充填采煤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133034A (zh) | 一种井上矸石回填井下采空区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4653182A (zh) | 一种含厚夹矸煤层煤矸分采的采煤方法 | |
EA029688B1 (ru) | Система добычи руды | |
CN111322073A (zh) | 一种基于竖井、胶带斜井的联合矿山开拓系统 | |
CN107676096B (zh) | 一种黑色冶金露天矿山连续开采系统及开采工艺 | |
CN109083653B (zh) | 一种编组机车 | |
CN113879759A (zh) | 煤矿用胶带输送机一体式自移机尾 | |
CN2910852Y (zh) | 矿用刮板输送机连接环 | |
CN104891094A (zh) | 矿山连续化开采用移动转载装置 | |
CN103821530A (zh) | 一种巷道连续开挖设备及工艺 | |
CN108915680A (zh) | 薄煤层煤矸分选综采工艺及综采系统 | |
CN204113288U (zh) | 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设备 | |
CN102777184B (zh) | 矿山的开采系统和方法 | |
CN204041072U (zh) | 原煤管状顺槽运输系统装备 | |
CN103939132B (zh) | 一种连续自动化的矿床地下开采运输方法 | |
CN104278992B (zh) | 用于在露天矿中分层地开采材料的连接带设备和使连接带设备匹配于开采进度的方法 | |
CN104722471B (zh) | 一种开采厚夹矸煤层的煤矸分选器 | |
CN201963354U (zh) | 一种薄煤层采煤工作面上出口浮煤回收机 | |
CN207229102U (zh) | 一种露天矿半连续开采系统 | |
CN208718652U (zh) | 薄煤层煤矸分选综采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Guo Yongcun Inventor after: Wang Shuang Inventor after: Li Deyong Inventor after: Hu Kun Inventor before: Guo Yongcun Inventor before: Li Deyong Inventor before: Hu Kun Inventor before: Wang Shuang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