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6583U -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6583U
CN212026583U CN202020530856.0U CN202020530856U CN212026583U CN 212026583 U CN212026583 U CN 212026583U CN 202020530856 U CN202020530856 U CN 202020530856U CN 212026583 U CN212026583 U CN 212026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lamping
bracket
strip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08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园成
顾菁
吕�峥
刘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namu Stru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namu Stru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namu Stru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namu Stru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08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6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6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65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涉及斗拱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框架的侧面垂直设有用于承托斗拱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框架的侧面垂直设有位于第一连接板背离支撑板一侧的第二连接板,斗拱开有供第一连接板卡入的第一凹槽,梁头开有供第二连接板卡入的第二凹槽,第一连接板沿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一卡条,第一凹槽的侧壁开有供第一卡条卡入的第一卡槽,第二连接板沿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二卡条,第二凹槽的侧壁开有供第二卡条卡入的第二卡槽;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卡条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卡条滑移的第二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安装高效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历史文化的不断发掘创新,仿古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仿古建筑中常见的构建是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常用于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荷载、增大距离、装饰和抗震的作用。现有的古建筑中的斗拱大部分为木质产品,一般在混凝土柱子上采用角铁加膨胀螺栓的形式进行固定,角铁后尾固定距离较短,容易变形,从而会引起斗拱前端下沉。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1374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框架,混凝土结构框架的一侧设有斗拱,斗拱上连接有梁头,框架通过固定件与斗拱连接。固定件包括贴合于混凝土框架侧面的第一连接板,水平垂直于第一连接板且呈U型的第三连接板,竖直垂直于第一连接板并位于第三连接板顶面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使得第一连接板与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斗拱上开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一卡槽,梁头上开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卡槽。第二连接板上开有下安装孔,斗拱开有与下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并通过下螺丝插入下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使得斗拱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上开有若干上安装孔,梁头开有与上安装孔相适配的若干第二安装孔,并通过上螺丝插入上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使得梁头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上述公开专利中斗拱的安装结构有效降低了因斗拱变形而出现前端下沉现象的可能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公开专利中斗拱在安装时,需要逐一旋上上螺丝和下螺丝才能达到斗拱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目的,但是一幢古建筑中往往含有几百上千个斗拱,如果逐一旋上上螺丝和下螺丝,会使得安装的整体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具有操作简便、安装高效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侧面垂直设有用于承托斗拱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框架的侧面垂直设有位于第一连接板背离支撑板一侧的第二连接板,斗拱开有供第一连接板卡入的第一凹槽,梁头开有供第二连接板卡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一卡条,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开有供第一卡条卡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板沿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开有供第二卡条卡入的第二卡槽;
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卡条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卡条滑移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卡条滑移,使得第一卡条能够卡入第一卡槽内,从而达到固定斗拱的目的;利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卡条滑移,使得第二卡条能够卡入第二卡槽内,从而达到固定梁头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分别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滑移,从而能够方便高效的达到固定斗拱和梁头的目的,不需要逐一旋上螺丝,操作简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支撑板的顶面开有用于容纳第一卡条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卡条沿第一卡条的长度方向设有呈T字型的滑移条,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沿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开有供第一卡条滑移的第一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卡条能够沿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滑移,降低第一卡条的滑移方向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使得第一卡条能够准确的卡入第一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框架高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板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同轴套设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卡条长度方向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转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
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旋转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以使第一转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齿轮带动第一卡条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条卡入第一卡槽内,进而达到固定斗拱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于转动杆端部的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支撑板背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把手驱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进而达到驱动第一卡条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转动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支撑板背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抵紧于支撑板,从而达到固定转动杆的目的,降低转动杆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板并与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转动杆的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卡条长度方向的侧面设有与第二转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可带动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同时转动,从而可驱动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同时移动,从而可快速的达到固定斗拱和梁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的侧面倾斜设有一根位于支撑板背离第一连接板一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框架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杆支撑支撑板,增强支撑板对斗拱的承托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套设于支撑杆的滑套,所述滑套远离压缩弹簧的端面设有斜面,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产生的弹力作用两滑套,使得两滑条具有抵紧框架的侧面和支撑板的底面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强支撑板对斗拱的承托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转动杆带动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同时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同时移动,进而可达到快速安装并固定斗拱和梁头的目的;
2.利用锁紧螺母固定转动杆,降低转动杆发生转动的可能性,从而可降低第一卡条脱离第一卡槽、第二卡条脱离第二卡槽的可能性,进而可降低斗拱或梁头发生位移的可能性;
3.利用支撑杆和压缩弹簧增强支撑板对斗拱的承托作用,使得支撑板能够稳定的承托斗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斗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框架;11、安装板;12、支撑板;2、斗拱;21、第一凹槽;22、第一卡槽;3、梁头;31、第二凹槽;32、第二卡槽;4、第一连接板;41、第一卡条;411、第一滑移条;412、第一齿条;42、第一容纳槽;421、第一滑移槽;43、第一放置槽;5、第二连接板;51、第二卡条;511、第二滑移条;512、第二齿条;52、第二容纳槽;521、第二滑移槽;6、转动杆;61、第一转动齿轮;62、第二转动齿轮;63、旋转把手;64、锁紧螺母;7、支撑杆;71、压缩弹簧;72、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包括框架1、斗拱2和梁头3,梁头3安装于斗拱2上。框架1的侧面上贴合有方形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通过螺丝(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框架1上。结合图2,安装板11背离框架1的侧面垂直安装有一块方形的支撑板12,用于承托斗拱2。支撑板12上垂直安装有方形的第一连接板4,结合图5,斗拱2开有供第一连接板4卡入的第一凹槽21。安装板11背离框架1的侧面垂直安装有长条形的第二连接板5,结合图6,梁头3开有供第二连接板5卡入的第二凹槽31,第二连接板5位于第一连接板4背离支撑板12的一侧。
参照图3,第一连接板4朝向第二连接板5的顶面沿第一连接板4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两根平行的第一卡条41,第一连接板4的顶面开有用于容纳第一卡条41的第一容纳槽42,结合图5,斗拱2中第一凹槽21两相对的侧面开有供第一卡条41卡入的第一卡槽22。第一卡条41的底面沿第一卡条41的长度方向设有横截面呈T字型的第一滑移条411,第一容纳槽42的底部开有供第一滑移条411卡入的第一滑移槽421,第一滑移槽421的横截面呈T字型,使得第一滑移条411能够沿第一连接板4的宽度方向移动。
参照图3,第一连接板4沿框架1的高度方向插设有一根圆柱形的转动杆6,转动杆6与第一连接板4转动连接并位于两根第一卡条41之间。转动杆6同轴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61,第一连接板4的顶面开有用于放置第一转动齿轮61的第一放置槽43,且第一放置槽43连通于第一容纳槽42。第一卡条41朝向第一转动齿轮61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转动齿轮61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412。转动转动杆6以使第一转动齿轮61转动,第一转动齿轮61带动第一卡条41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条41能够卡入或脱离第一卡槽22。
参照图4,第二连接板5朝向第一连接板4的底面沿第二连接板5的宽度方向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卡条51,第二连接板5的底面开有用于容纳第二卡条51的第二容纳槽52,结合图6,梁头3中第二凹槽31两相对的侧壁开有供第二卡条51卡入的第二卡槽32。同样,第二卡条51的顶面沿第二卡条51的长度方向设有横截面呈T字型的第二滑移条511,第二容纳槽52的底部开有供第二滑移条511卡入的第二滑移槽521。
参照图4,转动杆6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板5并与第二连接板5转动连接。转动杆6同轴安装有第二转动齿轮62,第二连接板5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二转动齿轮62的第二放置槽(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放置槽连通于第二容纳槽52。第二卡条51朝向第二转动齿轮62的侧面设有与第二转动齿轮6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512。
参照图7,转动杆6远离第二连接板5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4和支撑板12,转动杆6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转动杆6远离第二连接板5的一端设有旋转把手63,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6。转动杆6套设有锁紧螺母64,锁紧螺母64位于支撑板12背离第一连接板4的一侧并与转动杆6螺纹连接。拧紧锁紧螺母64,使得锁紧螺母64抵紧支撑板12,从而达到固定转动杆6的目的,降低转动杆6发生转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第一卡条41脱离第一卡槽22、第二卡条51脱离第二卡槽32的可能性。
参照图7,框架1的侧面倾斜设有位于支撑板12下方的呈圆柱形的支撑杆7,支撑杆7远离框架1的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12,以增强支撑板12对斗拱2的承托作用。支撑杆7套设有压缩弹簧71,压缩弹簧71的两端均连接有中空的滑套72,滑套72套设于支撑杆7并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滑套72远离压缩弹簧71的端面为斜面,以抵触于支撑板12的底面或框架1的侧面。将支撑杆7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框架1和支撑板12后,压缩弹簧71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71产生的弹力作用于两滑套72,使得两滑套72具有抵紧框架1和支撑板12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强支撑板12对斗拱2的承托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斗拱2安装在支撑板12上,使第一连接板4卡入斗拱2的第一凹槽21内,将梁头3安装在斗拱2上,使第二连接板5卡入梁头3的第二凹槽31内。转动转动杆6,以带动第一转动齿轮61和第二转动齿轮62同时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条41和第二卡条51可分别同时卡入斗拱2的第一卡槽22和梁头3的第二卡槽32中,进而可达到快速安装并固定斗拱2和梁头3的目的。最后拧紧锁紧螺母64,以固定转动杆6,降低第一卡条41脱离第一卡槽22、第二卡条51脱离第二卡槽32的可能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不需要逐一旋上螺丝,即可达到快速安装并固定斗拱2和梁头3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侧面垂直设有用于承托斗拱(2)的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上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框架(1)的侧面垂直设有位于第一连接板(4)背离支撑板(12)一侧的第二连接板(5),斗拱(2)开有供第一连接板(4)卡入的第一凹槽(21),梁头(3)开有供第二连接板(5)卡入的第二凹槽(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沿第一连接板(4)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一卡条(41),所述第一凹槽(21)的侧壁开有供第一卡条(41)卡入的第一卡槽(22),所述第二连接板(5)沿第二连接板(5)的宽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二卡条(51),所述第二凹槽(31)的侧壁开有供第二卡条(51)卡入的第二卡槽(32);
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卡条(41)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卡条(51)滑移的第二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背离支撑板(12)的顶面开有用于容纳第一卡条(41)的第一容纳槽(42),所述第一卡条(41)沿第一卡条(41)的长度方向设有呈T字型的滑移条,所述第一容纳槽(42)的底部沿第一连接板(4)的宽度方向开有供第一卡条(41)滑移的第一滑移槽(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框架(1)高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板(4)的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与第一连接板(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同轴套设有第一转动齿轮(61),所述第一卡条(41)长度方向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转动齿轮(61)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412);
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杆(6)转动的旋转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长度方向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2)并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于转动杆(6)端部的旋转把手(63),所述旋转把手(63)位于支撑板(12)背离第一连接板(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套设有锁紧螺母(64),所述锁紧螺母(64)与转动杆(6)螺纹连接并位于支撑板(12)背离第一连接板(4)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板(5)并与第二连接板(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转动杆(6)的第二转动齿轮(62),所述第二卡条(51)长度方向的侧面设有与第二转动齿轮(6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5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侧面倾斜设有一根位于支撑板(12)背离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远离框架(1)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套设有压缩弹簧(71),所述压缩弹簧(7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套设于支撑杆(7)的滑套(72),所述滑套(72)远离压缩弹簧(71)的端面设有斜面,所述压缩弹簧(71)处于压缩状态。
CN202020530856.0U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6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0856.0U CN212026583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0856.0U CN212026583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6583U true CN212026583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08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6583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6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43224B1 (en) Stone panel connector
CN213418535U (zh) 一种预制墙板辅助安装机构
CN212026583U (zh) 一种古建筑中斗拱的安装结构
CN216766223U (zh) 一种市政工程钢结构安装结构
CN211666299U (zh) 一种工民建墙体施工校正装置
CN214833761U (zh) 一种模块化隔墙安装系统
CN113550455B (zh) 一种建筑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15563657U (zh) 一种镂空铝板幕墙节能安装固定装置
CN215631256U (zh) 一种新型岩板干挂组件
CN113668862B (zh) 一种建筑砌体绿色施工装置
CN210562662U (zh) 幕墙预埋件的安装结构
CN219411825U (zh) 一种二次结构水平系梁加固结构
JP3443273B2 (ja) ボルト位置フリーホールドダウン金物
CN211421412U (zh) 一种仿古建筑的钢结构梁与木柱的连接结构
CN219654358U (zh) 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装置
CN217221510U (zh)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带翼浮阀塔板
CN215948621U (zh) 干挂板材连接结构及幕墙组件
CN109372160B (zh) 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
CN214696529U (zh) 一种轻质钢结构楼梯
CN210288977U (zh) 一种插槽式墙面木饰面板的安装结构
CN216195510U (zh) 一种轻型钢结构嵌入式组合连接件
CN215563659U (zh) 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安装的安装结构
CN220133350U (zh) 一种带连接件的便安装式护墙板
CN216157169U (zh)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连接结构
CN21429713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板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