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5519U -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5519U
CN212025519U CN201922472378.2U CN201922472378U CN212025519U CN 212025519 U CN212025519 U CN 212025519U CN 201922472378 U CN201922472378 U CN 201922472378U CN 212025519 U CN212025519 U CN 212025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electronic scale
cylinder
motor
installation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23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兰合
李宜航
关可欣
郭天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J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J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J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J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23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5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5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5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棉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包括电子秤,电子秤的表面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焊接在安装托盘的表面,安装托盘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杆,第二送棉带的侧端设有钉链输送带,钉链输送带的侧端设有集棉架,集棉架安置在配棉机的内壁,有益效果为:在对第一组待配棉进行配棉的过程中,将其他待配棉置于多层相应的电子秤表面,当完成第一组待配棉的配棉工作后,通过调节第一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计量后的另一组待配棉输送至第一送棉带和第二送棉带,并经过混棉后通过钉链输送带输送至集棉架的内部,多组待配棉的配棉间隙小,提高了配棉效率,适合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棉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背景技术
配棉工作是纺纱工艺的最前期工作,它是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配棉工作一般在配棉机内进行。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配棉工作时,一般先将待配棉放置在计量托盘上,然后对待配棉进行计量,当待配棉达到合适的量时,工作人员手动将待配棉置于配棉机内混棉机构内部,当完成混棉后,工作人员将混合后的棉取出并置于集棉架内,完成配棉工作,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人员人工对待配棉进行称量、混合并置于集棉架后,进行其他待配棉的配棉工作,需要重返待配棉计量处,然后继续重复之间的工作,多组待配棉之间的配棉间隙较大,影响配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包括电子秤,所述电子秤的表面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焊接在安装托盘的表面,所述安装托盘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杆,且安装托盘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螺接在第一气缸的表面,所述第一气缸螺接在配棉机的表面,安装托盘的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螺接有第二气缸,电子秤的表面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气缸滑动连接在限位板的表面,电子秤的侧端设有第一送棉带,所述第一送棉带的侧端设有第二送棉带,所述第二送棉带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焊接有混棉打手,且连接架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机螺接在配棉机的内壁,第二送棉带的侧端设有钉链输送带,所述钉链输送带的侧端设有集棉架,所述集棉架安置在配棉机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电子秤与连接板均设置有多组,连接板呈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板螺接在电子秤的内侧表面,且连接板焊接在安装托盘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安装托盘呈圆盘状结构,安装托盘设置有多组,每两组安装托盘之间均焊接有一组连接杆,最下端安装托盘的内部下端设有安装槽,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安装槽的内壁,第一气缸螺接在配棉机的下内壁。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呈圆环状结构,安装板焊接在安装托盘的上表面外侧部分,第二气缸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气缸螺接在安装板的外侧表面,每组电子秤的表面均焊接有两组限位板,第二气缸滑动连接在两组限位板的内侧表面,第一送棉带与第二送棉带设置在中间安装托盘的侧端,钉链输送带为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由一组圆盘和两组固定板组成,两组固定板焊接在圆盘的表面两侧部分,两组固定板焊接在两组混棉打手的侧表面,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圆盘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进行配棉时,将待配棉置于多层相应的电子秤表面,通过电子秤对待配棉进行计量,计量完成后调节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将待配棉推送至第一送棉带的表面,待配棉通过第一送棉带输送至第二送棉带,然后通过混棉打手对待配棉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待配棉通过第二送棉带输送至钉链输送带的表面,最终待配棉进入到集棉架内,完成配棉工作,自动化操作,操作简单,提高了配棉效率;
2.在对第一组待配棉进行配棉的过程中,将其他待配棉置于多层相应的电子秤表面,当完成第一组待配棉的配棉工作后,通过调节第一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计量后的另一组待配棉输送至第一送棉带和第二送棉带,并经过混棉后通过钉链输送带输送至集棉架的内部,多组待配棉的配棉间隙小,提高了配棉效率,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秤与安装托盘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电子秤1、连接板2、安装托盘3、第一电机4、第一气缸5、安装板6、第二气缸7、限位板8、第一送棉带9、第二送棉带10、连接架11、混棉打手12、第二电机13、钉链输送带14、集棉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包括电子秤1,电子秤1的表面螺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表面,电子秤1与连接板2均设置有多组,连接板2呈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板2螺接在电子秤1的内侧表面,且连接板2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外侧表面,进行配棉工作时,将待配棉置于多层电子秤1的表面,通过电子秤1对待配棉进行计量,计量后的待配棉通过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7的作用输送至第一送棉带9的表面,无需人工操作,工作强度低,配棉效率高;
参照图1,安装托盘3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杆,且安装托盘3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机4螺接在第一气缸5的表面,第一气缸5螺接在配棉机的表面,安装托盘3呈圆盘状结构,安装托盘3设置有多组,每两组安装托盘3之间均焊接有一组连接杆,最下端安装托盘3的内部下端设有安装槽,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安装槽的内壁,第一气缸5螺接在配棉机的下内壁,在完成对第一组待配棉的配棉工作后,将已完成计量的其他组待配棉通过第一电机4和第一气缸5的作用输送至第一送棉带9的表面,继续对待配棉进行配棉,自动化操作,使用效果更佳;
参照图1和图2,安装托盘3的表面焊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表面螺接有第二气缸7,电子秤1的表面焊接有限位板8,第二气缸7滑动连接在限位板8的表面,电子秤1的侧端设有第一送棉带9,第一送棉带9的侧端设有第二送棉带10,安装板6呈圆环状结构,安装板6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上表面外侧部分,第二气缸7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气缸7螺接在安装板6的外侧表面,每组电子秤1的表面均焊接有两组限位板8,第二气缸7滑动连接在两组限位板8的内侧表面,第一送棉带9与第二送棉带10设置在中间安装托盘3的侧端,钉链输送带14为倾斜设置,当完成待配棉的计量后,调节第二气缸7,通过第二气缸7将待配棉推送至第一送棉带9的表面,然后待配棉通过第一送棉带9进行输送并继续配棉工作,操作简单;
参照图1和图3,第二送棉带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1,连接架11的表面焊接有混棉打手12,且连接架11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13的动力输出端,第二电机13螺接在配棉机的内壁,第二送棉带10的侧端设有钉链输送带14,钉链输送带14的侧端设有集棉架15,集棉架15安置在配棉机的内壁,连接架11由一组圆盘和两组固定板组成,两组固定板焊接在圆盘的表面两侧部分,两组固定板焊接在两组混棉打手12的侧表面,第二电机1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圆盘的表面,当待配棉输送至第二送棉带10的表面后,启动第二电机13,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连接架11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混棉打手12对待配棉进行混合,经混合后的待配棉通过钉链输送带14输送至集棉架15的内部,完成配棉工作,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配棉效率高。
工作原理: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3的型号均参考68KTYZ,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7的型号均参考MGPM16,第一电机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7和第二电机13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实际使用时,先将多种棉原料放置在不同层次上的电子秤1的表面,且多层棉原料放置在同一垂直面上,通过电子秤1对放置的棉原料进行电子称重,当完成对棉原料的电子称重后,启动第一电机4,通过第一电机4带动多组安装托盘3发生转动,将盛放有棉原料的电子秤1转动至第一送棉带9的侧端,然后向外端调节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在限位板8的内侧表面滑动,通过第二气缸7将棉原料推送至第一送棉带9的表面,然后对第一气缸5进行伸缩调节,使得多层电子秤1上的棉原料通过第二气缸7推送至第一送棉带9的表面,然后启动第一送棉带9,第一送棉带9对表面的棉原料进行输送,最终棉原料输送至第二送棉带10的表面,启动第二电机13,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连接架11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混棉打手12对棉原料进行混合,棉原料混合后通过第二送棉带10输送至钉链输送带14的表面,通过钉链输送带14将棉原料输送至集棉架15的内部,完成配棉工作,在对第一组输送的棉原料进行配棉的同时,将其他棉原料置于另一组不同层次的电子秤1表面,当完成第一组棉原料的配棉后,调节第一电机4和第一气缸5,快速的对其他组棉原料进行配棉,多组棉原料之间的配棉间隙小,进而提高了配棉效率,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包括电子秤(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秤(1)的表面螺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表面,所述安装托盘(3)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杆,且安装托盘(3)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4)螺接在第一气缸(5)的表面,所述第一气缸(5)螺接在配棉机的表面,安装托盘(3)的表面焊接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表面螺接有第二气缸(7),电子秤(1)的表面焊接有限位板(8),所述第二气缸(7)滑动连接在限位板(8)的表面,电子秤(1)的侧端设有第一送棉带(9),所述第一送棉带(9)的侧端设有第二送棉带(10),所述第二送棉带(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1),所述连接架(11)的表面焊接有混棉打手(12),且连接架(11)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13)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机(13)螺接在配棉机的内壁,第二送棉带(10)的侧端设有钉链输送带(14),所述钉链输送带(14)的侧端设有集棉架(15),所述集棉架(15)安置在配棉机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秤(1)与连接板(2)均设置有多组,连接板(2)呈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板(2)螺接在电子秤(1)的内侧表面,且连接板(2)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外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托盘(3)呈圆盘状结构,安装托盘(3)设置有多组,每两组安装托盘(3)之间均焊接有一组连接杆,最下端安装托盘(3)的内部下端设有安装槽,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安装槽的内壁,第一气缸(5)螺接在配棉机的下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呈圆环状结构,安装板(6)焊接在安装托盘(3)的上表面外侧部分,第二气缸(7)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气缸(7)螺接在安装板(6)的外侧表面,每组电子秤(1)的表面均焊接有两组限位板(8),第二气缸(7)滑动连接在两组限位板(8)的内侧表面,第一送棉带(9)与第二送棉带(10)设置在安装托盘(3)的侧端,钉链输送带(14)为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1)由一组圆盘和两组固定板组成,两组固定板焊接在圆盘的表面两侧部分,两组固定板焊接在两组混棉打手(12)的侧表面,第二电机(1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圆盘的表面。
CN201922472378.2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Active CN212025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2378.2U CN2120255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2378.2U CN2120255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5519U true CN212025519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2378.2U Active CN2120255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5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6483A (zh) 混合制丸滚筒抛光装置
CN103977962A (zh) 一种玉米分拣机
CN212025519U (zh) 一种电子称重配棉机
CN112405871A (zh) 一种配料机用高精度出料控制系统
CN109046169A (zh)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称重配料装置
CN103640907B (zh) 精确计量投料装置
CN207580760U (zh) 磷酸一铵混料输送机
CN207254242U (zh) 饲料高均匀度混合装置
CN211517966U (zh) 一种高精度混凝土配料机
CN207451012U (zh) 采用拨棒式精密定量称量装置的粉料自动称量设备
CN206855776U (zh) 一种建筑配料机用称重装置
CN201952538U (zh) 新型定量联合混色机
CN212758134U (zh) 一种混合饲料搅拌装置
CN209820593U (zh) 一种具有输送功能的箱式称重机
CN212355770U (zh) 一种色环电感的自动点数装置
CN203568434U (zh) 精确计量皮带秤
CN202174664U (zh) 一种螺杆计量混合装置
CN201322533Y (zh) 托辊式网带炉的布料机
CN217490456U (zh) 混料机
CN214809995U (zh) 一种牛场精饲料自动化精准配制设备
CN213761931U (zh) 一种振动着水机
CN220143261U (zh) 一种具有配比功能的搅拌装置
CN211514391U (zh) 一种自动配料装置
CN218189034U (zh) 一种饮食配比分区装置
CN104546480A (zh) 混料制丸滚筒抛光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