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146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1462U
CN212011462U CN202020123319.4U CN202020123319U CN212011462U CN 212011462 U CN212011462 U CN 212011462U CN 202020123319 U CN202020123319 U CN 202020123319U CN 212011462 U CN212011462 U CN 212011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rm
terminal
clamping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33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坤
蔡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1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1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排端子,包括差分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接地件包括主体部位于一排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接地端子贯设有第一卡孔,主体部的后端延伸有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第一卡孔并与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第二卡孔,接地端子的前端延伸有第二卡接臂延伸进入第二卡孔并与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接地件的前后两端与同一个接地端子卡接固定,接地端子和接地件之间形成多条接地回路,增加接地效果,同时避免接地件和接地端子受到外力冲击时分离;第二卡接臂的两侧分别凸设有凸块,凸块沿上下方向位于主体部和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之间且抵接主体部的表面,凸块限制第二卡接臂过度插入第二卡孔。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接地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常用的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接地件和一排端子,一排端子包括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接地件延伸有弹片与相应的接地端子的板面抵接,从而到达接地效果,由于弹片仅与接地端子的板面抵接,两者接触不牢固,当受到外力冲击时,接地件或接地端子发生偏移,使得弹片与接地端子分离,弹片无法与接地端子的板面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造成接地效果差,无法满足电连接器的屏蔽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地件与接地端子稳固接触以达到良好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排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一侧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后方的一焊接部;一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一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二卡接臂沿横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凸块,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凸块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凸块抵接所述主体部的板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孔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凸包,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卡接臂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孔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凸包,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卡接臂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所述压入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所述压入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臂部的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限位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臂部贯穿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臂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臂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臂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贯设有一第二凹孔,所述第二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抵接臂,所述抵接臂的末端抵接所述接地端子的板面。
进一步,所述抵接臂位于所述第一卡接臂远离所述第二卡孔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三凹孔,所述第三凹孔位于所述第二凹孔的前方,一间隔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凹孔和所述第三凹孔之间,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间隔部的前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抵接臂自所述间隔部的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具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前端位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方,所述第二卡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凸台内,所述第二卡孔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卡孔的前后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卡接臂自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向上或向下形成,所述第二卡接臂的前后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二凸包干涉。
进一步,还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布的两排所述端子,所述主体部位于两排所述端子,每一排所述端子均包括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和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上排所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和下排所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有所述第二卡接臂,所述主体部对应每一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每一所述第二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干涉,多个所述第二卡孔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排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一侧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接触部后方的一焊接部;一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一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一第一卡孔,所述接地端子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的前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延伸,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第二卡接臂自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所述压入部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内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压入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在所述第二卡接臂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断料部,两个所述断料部的前端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前方,所述断料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接地件具有所述主体部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所述第一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所述第二卡接臂,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件的前端和后端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卡接固定,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件之间形成多条接地回路,增加接地效果,有利于提高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传输速率,同时使得所述接地件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牢固,避免所述接地件和所述接地端子受到外力冲击时分离,且所述接地件与所述接地端子干涉接触,接触更紧密,有利于提高接地效果,进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性能,所述第二卡接臂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凸块抵接所述主体部的表面,所述凸块限制所述第二卡接臂过度插入所述第二卡孔,保证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二卡孔形成良好接触,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二卡接臂和所述主体部变形,另外还能保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主体部之间的距离一定,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壳未组装至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金属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和接地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前视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和接地件配合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和接地件配合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三实施例的接地件的示意图;
图11为第四实施例的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和接地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五实施例的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接地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五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764797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764797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为Display Port插座,用以与一Display Port插头(未图示)相对接,且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为HDMI插座或其他接口的插座,用以与HDMI插头或其他接口的插头相对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一上排端子组2和一下排端子组3以及一接地件4,一金属壳5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部。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一舌板12,所述绝缘本体1收容有两个绝缘块,两个所述绝缘块分别为一第一绝缘块13 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3下方的一第二绝缘块14,所述第一绝缘块13和所述第二绝缘块14上下堆叠固定。
如图2和图3及图6所示,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均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以及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一侧的至少一接地端子21,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排端子组2包括两个接地端子 21及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和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1沿横向方向交替排列于所述舌板12的上表面,所述下排端子组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1及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和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 21沿横向方向交替排列于所述舌板12的下表面,所述上排端子组2的所述接地端子21 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的所述接地端子21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所述上排端子组2以及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注塑成型,所述下排端子组3与所述第二绝缘块14 注塑成型,所述基部11和所述舌板12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共同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13和所述第二绝缘块14的外侧。
如图2所示,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均包括设于所述舌板12的一接触部211,自所述接触部211向后延伸的一固定部212以及自所述固定部212向后延伸出所述基部11的一焊接部213,所述接地端子21的所述接触部211的前端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所述接触部211的前方,所述上排端子组2的所述接触部211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212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所述下排端子组 3的所述接触部211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下表面,所述固定部212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 14。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接地件4具有一主体部41位于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之间,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朝向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 中的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411,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贯设有一第一卡孔214,每一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延伸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孔214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孔214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对应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的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贯设一第一卡孔214,每个所述接地端子 21朝向所述主体部41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411,每一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延伸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孔214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孔214的内壁干涉。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的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215,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贯设有一第二卡孔412,每个所述第二卡接臂215延伸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孔412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孔412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41 的前端朝向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的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215,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412,每个所述第二卡接臂215延伸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孔412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孔412的内壁干涉。
所述接地件4的前端和后端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1卡接固定,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接地件4之间形成多条接地回路,增加接地效果,有利于提高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22的传输速率,同时使得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接地端子21连接牢固,避免所述接地件 4和所述接地端子21受到外力冲击时分离,且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接地端子21干涉接触,接触更紧密,有利于提高接地效果,进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只要保证所述接地件4的前端和后端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1卡接固定,至于所述第一卡接臂 411和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是从所述接地端子21上延伸出来还是自所述主体部41上延伸出来,以及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和所述第二卡接臂215的形状及延伸方向均可根据实际的工艺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所述接地端子21贯设有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4并与所述第一卡孔214的内壁干涉,避免出现因需要在所述接地端子21的后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而增加制造所述接地端子21的难度及材料的问题。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412,所述第二卡接臂215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412并与所述第二卡孔412的内壁干涉,能够避免出现因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的宽度较窄而难以开孔的问题,以及因所述接地端子21前端开孔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的美观性的问题。
所述上排端子组2以及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注塑成型,便于组装,简化制造工艺,通过注塑使得所述上排端子组2、所述接地件4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块13 形成一个整体,相比于所述接地件4组装至所述第一绝缘块13上,当所述电连接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避免所述接地件4相对所述接地端子21产生移动而造成所述接地件4和所述接地端子21接触不良的情况,由于所述接地件4的前后两端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21卡接固定,能够避免出现所述接地件4和所述接地端子21受到注塑压力而相互分离的情况。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孔214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孔214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凸包2141,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一凹孔413,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自所述第一凹孔413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卡接臂411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2141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卡接臂411与所述接地端子21接触更紧密,所述第一卡孔214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卡孔214 不受所述接地端子21的宽度的限制,所述第一卡孔214能够设计得足够长而使所述接地端子21具有足够的弹性,从而与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接触更紧密,在所述接地端子 21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或所述第二绝缘块14注塑成型时,塑胶部分填充所述第一卡孔 214,使得所述接地端子21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或所述第二绝缘块14接触更牢固。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413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部411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臂部4111的一第二臂部4112,所述第二臂部4112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第二臂部411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臂部41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臂部4111的宽度,所述第二臂部4112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2141干涉,所述第二臂部4112起到导引作用,便于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中,且能够确保所述第一卡接臂411与所述第一卡孔214干涉,所述第一臂部4111限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1靠近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所述第一臂部4111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过度插入所述第一卡孔214。
如图3所示,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具有一凸台414,所述凸台414的前端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方,所述第二卡孔4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凸台414内,所述第二卡孔4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卡孔412的前后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二凸包4121,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自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向上或向下垂直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卡接臂215的前后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二凸包4121干涉,设置所述凸台414为开设所述第二卡孔412提供空间。
如图6所示,所述上排端子组2的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的所述接地端子21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41延伸有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所述主体部41对应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1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 412,每一所述第二卡接臂215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412并与所述第二卡孔412干涉,多个所述第二卡孔412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使得多个所述第二卡孔412能够在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分散排布,避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孔412之间的连接壁过窄使得所述接地件4的强度较差,避免出现因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1上下对齐使得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插入到同一个所述第二卡孔412内,造成所述接地件4的部分区域集中受力而使得所述接地件4易变形。
如图7和图8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未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413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4111’,自所述延伸部4111’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4112’,所述压入部4112’未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压入部4112’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2141干涉,所述压入部411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上表面,避免由于所述压入部4112’高于所述接地端子21 的上表面而触碰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的其他部件,相对于竖直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 214的所述第一卡臂411,所述压入部4112’水平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4,使得所述压入部4112’占据所述第一卡孔214的空间更多,间接增加所述接地端子21的屏蔽面积,使得所述接地端子21屏蔽左右两侧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之间的信号干扰的效果更好。所述压入部4112’的上下表面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上下表面平行,所述压入部4112’容易被压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中。在其他实施中,所述第一卡孔214的两侧内壁面沿前后方向可以间隔凸设有二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凸包2141,增加所述压入部4112’与所述接地端子21的接触面积,屏蔽效果更好。
如图9和图10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主体部41贯设有一第二凹孔415,所述第二凹孔415的前边缘或后边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延伸有一抵接臂416,所述抵接臂416的末端抵接所述接地端子 21的表面,设置所述抵接臂416防止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过度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在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时,为所述接地端子21提供支撑力,同时保证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的距离一定,有利于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特性阻抗,提高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传输速率。
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三凹孔417,所述第三凹孔417位于所述第二凹孔415的前方,一间隔部418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凹孔415和所述第三凹孔417之间,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自所述间隔部418的前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抵接臂416自所述间隔部418的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主体部41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凹孔415 和所述第三凹孔417,使得所述主体部41具有足够的弹性,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和所述抵接臂均自所述主体部41上撕裂形成,有利于节省材料。
如图11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凸块2151,所述凸块2151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21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且所述凸块2151抵接所述主体部41 的表面,所述凸块2151限制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过度插入所述第二卡孔412,有利于避免因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过度插入所述第二卡孔412使得所述第二卡接臂215和所述主体部41产生变形,保证所述第二卡接臂215与所述第二卡孔412形成良好接触,另外还能保持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的距离一定,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屏蔽效果。
所述抵接臂416位于所述第一卡接臂411远离所述第二卡孔412的一侧,所述凸块2151抵接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所述抵接臂416抵接所述接地端子21的后部,在前后两端,所述主体部41和所述接地端子21相互进行支撑,当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时,所述凸块2151和所述抵接臂416能够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两端分散受力,保持所述接地端子21不易过度变形。
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仅收容有一个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为第三绝缘块15,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以及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第三绝缘块15注塑成型,所述基部 11和所述舌板12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共同包覆于所述第三绝缘块15的外侧,简化组装工艺,只需两次注塑成型。
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在所述第二卡接臂215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断料部216,两个所述断料部216均与料带(未图示)连接,通过一条料带连接所述上排端子组2,另一条连接所述下排端子组3,便于将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及所述接地件4组装至一起,两个所述断料部216的前端位于所述主体部41的前方,方便后期裁断料带,所述断料部216与所述主体部41之间有间隙,在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及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第三绝缘块15注塑成型时,所述断料部216 与所述主体部41之间的间隙被塑胶填充,使得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接地端子21及所述第三绝缘块15结合更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所述接地端子21贯设有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4并与所述第一卡孔214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端子21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所述主体部41的前端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412,所述第二卡接臂215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412并与所述第二卡孔412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件4的前端和后端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1卡接固定,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接地件4之间形成多条接地回路,增加接地效果,有利于提高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传输速率,同时使得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接地端子21连接牢固,避免所述接地件4和所述接地端子21受到外力冲击时分离,且所述接地件4与所述接地端子21干涉接触,接触更紧密,有利于提高接地效果,进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性能。
(2)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未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第一卡接臂411包括自主体部41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4111’,自所述延伸部4111’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4112’,所述压入部4112’未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4,所述压入部4112’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2141干涉,所述压入部411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上表面,避免由于所述压入部4112’高于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上表面而触碰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的其他部件,相对于竖直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4的所述第一卡臂411,所述压入部4112’水平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4,使得所述压入部4112’占据所述第一卡孔214的空间更多,间接增加所述接地端子21的屏蔽面积,使得所述接地端子21屏蔽左右两侧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之间的信号干扰的效果更好。
(3)所述第二卡接臂215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所述凸块2151,所述凸块2151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21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且所述凸块2151抵接所述主体部41的表面,所述凸块2151限制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过度插入所述第二卡孔412,有利于避免因所述第二卡接臂215过度插入所述第二卡孔412使得所述第二卡接臂215和所述主体部41产生变形,保证所述第二卡接臂215与所述第二卡孔412形成良好接触,另外还能保持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的距离一定,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屏蔽效果。
(4)所述主体部41朝向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延伸有所述抵接臂416,所述抵接臂416的末端抵接所述接地端子21的表面,设置所述抵接臂416防止所述第一卡接臂 411过度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在所述第一卡接臂411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孔214时,为所述接地端子21提供支撑力,同时保证所述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的距离一定,有利于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特性阻抗,提高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传输速率。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排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一侧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后方的一焊接部;
一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一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二卡接臂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凸块,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凸块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凸块抵接所述主体部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孔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凸包,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卡接臂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所述压入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所述压入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第一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臂部的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限位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臂部贯穿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臂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臂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臂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干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贯设有一第二凹孔,所述第二凹孔的前边缘或后边缘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抵接臂,所述抵接臂的末端抵接所述接地端子的板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臂位于所述第一卡接臂远离所述第二卡孔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有一第三凹孔,所述第三凹孔位于所述第二凹孔的前方,一间隔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凹孔和所述第三凹孔之间,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间隔部的前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所述抵接臂自所述间隔部的后边缘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具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前端位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方,所述第二卡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凸台内,所述第二卡孔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卡孔的前后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有一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卡接臂自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向上或向下形成,所述第二卡接臂的前后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二凸包干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块,所述接地件和至少一排所述端子与所述绝缘块注塑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布的两排所述端子,所述主体部位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每排所述端子均包括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和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上排所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和下排所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每一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有所述第二卡接臂,所述主体部对应每一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所述第二卡孔,每一所述第二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干涉,多个所述第二卡孔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
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排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及位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一侧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接触部后方的一焊接部;
一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有一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的后端贯设一第一卡孔,所述接地端子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有一第一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
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或所述主体部的前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卡接臂,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贯设有一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臂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延伸,所述接地端子贯设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接臂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第二卡接臂自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贯设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接臂进入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的末端水平延伸的一压入部,所述压入部进入所述第一卡孔内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内壁干涉,所述压入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上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在所述第二卡接臂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断料部,两个所述断料部的前端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前方,所述断料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有间隙。
CN202020123319.4U 2019-12-11 2020-01-17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0114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60979 2019-12-11
CN201922226097 2019-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1462U true CN21201146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3319.4U Active CN212011462U (zh) 2019-12-11 2020-01-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1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1157U (zh) 电路板以及背板连接器组件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TWI840661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TW201743521A (zh) 電連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138461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90432B (zh) 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模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295242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4247B (zh) 电连接器
CN109216980B (zh) 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CN111129807A (zh) 电连接器
CN209880871U (zh) 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模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2011462U (zh) 电连接器
US20230058246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0416829B (zh) 电连接器
CN111262075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3783011A (zh) 电连接器
CN209860271U (zh) 电连接器
CN107579380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8173018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7681303B (zh) 电连接器
CN215600605U (zh) 电连接器
CN110474193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