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0663U -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0663U
CN212010663U CN202020494785.3U CN202020494785U CN212010663U CN 212010663 U CN212010663 U CN 212010663U CN 202020494785 U CN202020494785 U CN 202020494785U CN 212010663 U CN212010663 U CN 212010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wires
coil
charging coi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47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军
李旭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wei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47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0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0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0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电阻,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充电方式不断变异,无线充电方式运应而生,解决了传统充电线材带来的不便。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无需充电线材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通过感应方式实现,方便快捷。但其弊端是充电效率低于传统的线材充电方式。提高充电效率是无线充电技术上的一个课题,而将单层并排的线圈走线内部线路如何连接到外部是比较大的难题。图1和图2为现有的两根导线并排走线的线圈结构,图1需要FPC焊接将内部引线连接到外部,这两种走线方式的充电效率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可大大提高充电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绕线机绕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铜芯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终端,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可以保证绕制而成的不同导线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进线端;2、出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相邻两层的线圈结构中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
请参照图3,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1和出线端2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导线的数目为两根时,只需在转换层数的时候将两根导线交叉一下即可实现相邻两层的线圈结构中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
当导线为两根以上时,同理,导线在内部顺序交叉,即可实现相邻两层线圈结构中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绕线机绕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铜芯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终端,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
由上述描述可知,终端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或者任何需要无线充电的电子产品终端。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终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导线为铜芯漆包线,且可在绕线机上绕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假设有四根导线,当某一层的线圈结构由内而外四根导线的顺序为导线(1)、导线(2)、导线(3)和导线(4)时,与之相邻的线圈结构由内而外四根导线的顺序则为导线(4)、导线(3)、导线(2)和导线(1),可以在换层时将导线相互交叉来实现,这样就可以采用长度相同的四根导线来制作线圈,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1和出线端2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
对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和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无线充电线圈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440135540000031
Figure BDA0002440135540000041
注:“图3不交叉”指的是在换层时两根导线不相互交叉,其他结构与图3所示一样。“股数”指的是并列绕制的导线根数。
由上表可知,图3所示的双层结构其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较图1和图2有所降低,且比较图3和图3不交叉的测试结果可知,将两根导线交叉可有效降低交流电阻,从而提高充电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其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可由相同长度的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无需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空间又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绕线机绕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铜芯漆包线。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
CN202020494785.3U 2020-04-07 2020-04-07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Active CN212010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785.3U CN212010663U (zh) 2020-04-07 2020-04-07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785.3U CN212010663U (zh) 2020-04-07 2020-04-07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0663U true CN212010663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3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4785.3U Active CN212010663U (zh) 2020-04-07 2020-04-07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0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132A (zh) * 2021-08-16 2021-10-19 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132A (zh) * 2021-08-16 2021-10-19 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8024B1 (ko) 비접촉 급전시스템 및 비접촉 급전시스템용의 송전코일
CN208522543U (zh) 无线充电线圈装置
CN204215881U (zh) 一种可调电感器
CN212010663U (zh)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CN203444946U (zh) 变压器绕线架结构
CN101090029B (zh) 变压器
CN208368326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
CN101673609A (zh) 电感器及其上的电感线圈
CN212411798U (zh) 一种新型线箔混搭式中频变压器
CN111180173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5845635U (zh) 环形立绕电感
CN205621555U (zh) 环形磁芯扁平线立绕电感
CN211265252U (zh) 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CN207097625U (zh) 一种高频ah系列电感结构
CN209843425U (zh) 一种三脚共模电感
CN216719714U (zh) 一种螺旋型绝缘板的线圈电感
CN109920625A (zh) 一种电感器及其生产工艺
CN101471173A (zh) 组合式电感器
CN208284339U (zh) 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集成变压器
CN215342247U (zh) 表面贴装电感及电路板
CN211788552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CN202394668U (zh) 可平衡等效电阻的线圈
CN209401450U (zh) 共模电抗器
CN213660188U (zh) 降低磁场干扰的变压器装置
CN2472352Y (zh) 分布式级联l-c一体化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