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9538U -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9538U
CN212009538U CN202020700210.2U CN202020700210U CN212009538U CN 212009538 U CN212009538 U CN 212009538U CN 202020700210 U CN202020700210 U CN 202020700210U CN 212009538 U CN212009538 U CN 212009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riving
trace
touch pan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02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02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9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9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95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相互绝缘的感应层和驱动层,感应层和驱动层层叠于基板上;感应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感应走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感应走线;驱动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驱动走线、第二电极线和第二驱动走线;第一感应走线和第二感应走线均用于传输第一电极线的感应信号,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均用于向第二电极线充放电。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常态的触控面板中,会分别在感应层和驱动层中设置电极线和走线。驱动层通过走线来给电极线充放电,感应层通过电极线和走线来传递感应信号。通过驱动层和感应层,以使面板具备触控的功能。
但是,由于感应层和驱动层的走线均是位于触控面板的一侧,并与电极线的一端连接。感应层的感应信号只能单向传输,若是感应层的感应信号从靠近电极线的另一端开始传递,会存在路径较长而导致感应信号衰减的问题,不利于触控面板对感应信号的处理。而驱动层中对电极线的充放电也只能通过单向的走线进行,存在充放电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感应层的感应信号只能单向传输、以及驱动层的充放电只能单向进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相互绝缘的感应层和驱动层,所述感应层和所述驱动层层叠于所所述基板上。所述感应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感应走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感应走线;所述驱动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驱动走线、第二电极线和第二驱动走线。所述第一感应走线和所述第二感应走线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极线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用于向第二电极线充放电。基于此,通过第一感应走线、第二感应走线、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可以确保感应层和驱动层的正常运作,以使触控面板实现触控功能,并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所述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基于此,通过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的配合可以便于用户实现触控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线沿着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线沿着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基于此,在对第二电极线进行充电后,可以在第二电极线与第一电极线的交叉区域对应形成微型电容,通过微型电容变化所产生的感应信号来确定触控位置,以实现触控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具有环绕所述触控区的走线区;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均设于所述走线区。基于此,第一感应走线、第二感应走线、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在整体上呈现环绕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设置,以便于分别对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进行相关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沿着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延伸,并汇集至所述触控面板的同一侧。基于此,可以方便地连接感应走线和驱动走线、以及进行相关的测试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汇集至所述触控面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电连接。基于此,柔性线路板可以方便地电连接感应层和驱动层,以进行相关的处理感应信号和充放电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感应层和所述驱动层之间。基于此,通过光学胶层,可以使感应层和驱动层彼此绝缘,以对应实现传输感应信号和充放电的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均为银胶走线,以提高电极线连接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为GFF(Glass-Film-Film,玻璃-导电膜-导电膜)结构的面板。基于GFF的结构,第一感应走线和第二感应走线可以更稳定地与第一电极线电连接,以实现对感应信号的传输。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同样可以更稳定地与第二电极线电连接,以实现充放电。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均为ITO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感应走线和第二感应走线,使得第一电极线的感应信号可以从第一感应走线和第二感应走线分别传输,以缩短感应信号传输所需的时间,并降低感应信号在感应层中衰减的可能。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使得对第二电极线的充放电可以从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分别进行,以缩短充放电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感应走线、驱动走线和电极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感应走线、第二感应走线和第一电极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走线、第二驱动走线和第二电极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区和走线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常态的触控面板会分别在感应层和驱动层上印刷银胶线路,通过银胶线路与电极线的电连接来实现触控。但是,在接收感应层的感应信号时,由于银胶走线是设置在触控面板的一侧,该感应信号的传输需要由电极线传输到银胶线路,此传输过程较长并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相应的,感应信号在此该过程中容易衰减,影响对感应信号的处理。此外,当银胶走线出现腐蚀或者迁移时,则会使触控面板存在断路等缺陷,影响触控效果;甚至,会缩短触控面板整体的寿命,并导致触控面板报废。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针对以上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10。该触控面板10包括:基板100、相互绝缘的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均设于基板100上。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层120层叠于感应层110上,即,驱动层120位于感应层110远离基板100的一侧,以便于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分别实现各自的功能。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层110层叠于驱动层120上,即,感应层110位于驱动层120远离基板100的一侧;本申请对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加限制。
感应层110设有第一电极线111,驱动层120设有第二电极线121,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沿着不同的方向设置。其中,驱动层120的第二电极线121可以被充放电,以在第二电极线121和第一电极线111的交叉区域形成多个微型电容。当用户的手指接触触控面板10时,多个微型电容产生不同程度变化,促使感应层110的第一电极线111产生感应信号,通过对感应信号的分析可以计算出用户的触控位置。由此,触控面板10通过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的配合,来实现相应的触控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10为具有GFF(Glass-Film-Film,玻璃-导电膜-导电膜)结构的触控面板。基于GFF的结构,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可以更稳定地与第一电极线111电连接,以实现对感应信号的传输。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同样可以更稳定地与第二电极线121电连接,以实现充放电。
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为了提高对感应信号的传输速率,感应层110还包括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感应走线113依次连接,以使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分别位于第一电极线111的一侧。即,第一感应走线112与第一电极线111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感应走线113与第一电极线111的另一端电连接。
基于此,第一电极线111感应微型电容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实现传输,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感应走线113来实现传输。以此,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缩短感应信号的传输时间,提高感应信号的传输效率,并降低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的配合可以将第一电极线111传输感应信号的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以此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
应当理解,感应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同时传输,即使第一感应走线112出现腐蚀或者迁移等意外情况,第二感应走线113依旧可以进行感应信号的传输。同理可以获知,当第二感应走线113出现腐蚀或者迁移等意外情况,第一感应走线112也可以进行感应信号的传输。由此,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的结构,可以确保感应层110的正常运作,以使触控面板10实现触控功能,并延长触控面板10的使用寿命。
类似感应层110的结构,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4,驱动层120还包括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第一驱动走线122、第二电极线121和第二驱动走线123依次连接,以使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分别位于第二电极线121的一侧。即,第一驱动走线122与第二电极线121的一端电连接,第二驱动走线123与第二电极线的另一端电连接。
基于此,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实现对第二电极线121的充放电,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驱动走线123来实现对第二电极线121的充放电。以此,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的配合来缩短对第二电极线121的充放电时间,提高充放电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的配合可以将第二电极线121的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以此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
应当理解,对第二电极线121的充放电过程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同时进行,即使第一驱动走线122出现腐蚀或者迁移等意外情况,第二驱动走线123依旧可以进行充放电。同理可以获知,当第二驱动走线123出现腐蚀或者迁移等意外情况,第一驱动走线122也可以进行充放电。由此,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的结构,可以确保驱动层120的正常运作,以使触控面板10实现触控功能,并延长触控面板10的使用寿命。
与常态的触控面板不同,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通过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的结构,对于第一电极线111的感应信号可以实现双方向传输。藉由此,缩短触控面板10中感应信号的传输时间、以提高触控面板10对感应信号的响应速度。通过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的结构,对于第二电极线121的充放电可以双方向进行。藉由此,可以缩短对第二电极线121进行充放电所需的时间、以提高第二电极线121的升压和降压速度。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考图5,以触控面板10的形状为矩形,并且具有走线区(101-104)和触控区105来进行说明。触控区105是指触控面板10中供用户实现触控操作的区域,也是设置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的区域。走线区(101-104)包括第一走线区101、第二走线区102、第三走线区103、第四走线区104,第一走线区101、第二走线区102、第三走线区103和第四走线区104则是指环绕触控区105的四个区域。
定义第一电极线111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a,第二电极线121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b,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垂直。反之,也可以认为第一电极线111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第二电极线121沿着第二方向b设置。应当理解,第一方向a为第一走线区101至第三走线区103的方向;第二方向b为第二走线区102至第四走线区104的方向。
第一感应走线112设于第一走线区101,第二感应走线113设于第三走线区103,第一驱动走线122设于第二走线区102,第二驱动走线123设于第四走线区104。基于此,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在整体上呈现环绕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设置,以便于分别对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进行相关操作。
基于走线区(101-104)的设置,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分别位于触控面板10的不同位置,以便于感应走线(112,113)对感应信号进行传输。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也是分别位于触控面板10的不同位置,以便于该些走线对第二电极线121进行充放电操作。而为了便于对第一电极线111的感应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对第二电极线121进行充放电操作,第一感应走线112和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沿着触控面板10的边缘延伸,并且汇集到触控面板10的同一侧,由此,触控面板10可以方便地连接感应走线(112,113)和驱动走线(122,123)、以及进行相关的测试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图未示),柔性线路板与汇集至触控面板10同一侧的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电连接。由此,该柔性线路板可以方便地电连接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以进行相关的感应信号处理以及充放电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还包括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层130。该光学胶层130设于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之间,并用于固定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此外,基板100和感应层110之间也可以通过光学胶来进行固定。当触控面板10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该基板10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盖板。
应当理解,通过光学胶层130,可以使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彼此绝缘,以对应实现传输感应信号和充放电的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均为银胶线路。应当理解,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均是以银浆为原材料所制成的导电走线,以提高电极线(111,121)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制成。比如: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与第一电极线111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第一驱动走线122、第二驱动走线123与第二电极线121所使用的材料相同。或者,以上的该些走线(112,113,122,123)与该些电极线(111,121)所使用的材料均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均为ITO线。即,第一电极线111和第二电极线121均是使用氧化铟锡作为原材料而形成的电极线。由此,当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第一驱动走线122和第二驱动走线123的材料与电极线的材料相同时,同一层的走线和电极线可以通过相同的制程而同时形成。
应当理解,由于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属于不同的层间结构,第一感应走线112、第二感应走线113可以与第一电极线111通过一道制程形成,而第一驱动走线122、第二驱动走线123与第二电极线121则是通过另一道制程形成。感应层110和驱动层120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层来实现贴合。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未示),包括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0。应当理解,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如处理器、摄像组件和电源等。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手表或者电子手环等,不加限制。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具体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相互绝缘的感应层和驱动层,所述感应层和所述驱动层层叠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感应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感应走线、第一电极线和第二感应走线;所述驱动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驱动走线、第二电极线和第二驱动走线;
所述第一感应走线和所述第二感应走线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极线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均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线充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所述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位于所述触控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沿着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线沿着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具有环绕所述触控区的走线区;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均设于所述走线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沿着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延伸,并汇集至所述触控面板的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汇集至所述触控面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感应层和所述驱动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走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均为银胶走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为GFF结构的面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020700210.2U 2020-04-30 2020-04-30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9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0210.2U CN21200953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0210.2U CN21200953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9538U true CN212009538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02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953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9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8342U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205071053U (zh) 智能手机
US20110181542A1 (en) Touch module
EP3896557A1 (en) Touch screen for narrow-bezel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377154B1 (ko) 저항막식 터치 패널로부터의 데이터 취득 방법 및 저항막식 터치 패널 장치
TWI684900B (zh) 電子裝置與其操作之方法與可無線控制的電子組件
CN101458410B (zh) 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TW200846997A (en) A single layer of touch sensor structure and a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10187792A (zh) 触控显示设备、触控传感器、触控模组及制备方法
CN211479096U (zh) 一种超窄边框的电容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5540674U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108336833B (zh) 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3281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106293181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106325626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212009538U (zh)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US9141209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293280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206525016U (zh) 柔性电路板、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562254B (zh) 触摸显示装置、背光单元和柔性印刷电路
JP2014164430A (ja) 振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TWI442296B (zh) 電子裝置
KR20160141881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10083267B (zh) 一种触控装置
CN215954278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