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5702U -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5702U
CN212005702U CN202020442924.8U CN202020442924U CN212005702U CN 212005702 U CN212005702 U CN 212005702U CN 202020442924 U CN202020442924 U CN 202020442924U CN 212005702 U CN212005702 U CN 212005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secondary combustion
secondary air
air
hazardous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29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响荣
吴建平
陈剑
刘世杰
丁雅倩
袁梦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ea (shanghai) Environment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ea (shanghai) Environment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ea (shanghai) Environmental Ltd filed Critical Atea (shanghai) Environmental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29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5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5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5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属于危废焚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环绕设于二燃室周围的二次风分配母管,其中分配母管的进风口沿切向进入,分配母管的截面积由进风口至周向的末端成比例均匀缩小,同时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二次风分支管,在截面积逐渐缩小的作用下,二次风由分配母管进入各个分支管的风量以及风速保持一致,而每个分支管的出风口都沿水平方向正对二燃室的正中心,二燃室内自下而上流动的烟气可以和进入的二次风均匀混合,从而利于二燃室内各个区域的二次燃烧,大大提高了二燃室的燃烧效率以及焚毁去除率。

Description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废焚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焚烧已经成为我国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理领域,由于国内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少,焚烧处理的效果参差不齐,如何将危险废物连续、稳定的焚烧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已经成为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焚烧工艺为“回转窑+二燃室”的方式,作为焚烧系统主设备的二燃室的设计为关键点之一,而其中二次风分配的设计优劣直接决定了二燃室内的二次焚烧效果,但是大多数二次风分配母管的设计不太合理,各个分支管进入的空气量不均匀,导致与烟气的混合效果差,影响二次焚烧效果,最终影响燃烧效率和焚毁去除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通过设置环绕于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母管,分配母管切向进风,且分配母管由进风口至周向末端的截面积逐渐缩小,沿途均匀分布分支管,大大提高了二次风风量进入的均匀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包括环绕于一二燃室筒壁的二次风分配母管,所述分配母管与所述二燃室间隙配合,形成一定的距离,避免二燃室对分配母管产生影响,所述分配母管具有一沿切向进入的进风口,所述分配母管由所述进风口至所环绕周向的末端,其截面积逐渐均匀缩小;
所述分配母管在所环绕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插入所述二燃室的二次风分支管,所述分支管具有一正对所述二燃室中心的出风口,二次风沿分配母管的进风口进入后,风力以及分配母管的截面积都逐渐减小,这就使得沿分配母管周向均匀分布的分支管的风力均匀,从而给二燃室提供均匀的二次风,达到与二燃室内的烟气均匀混合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母管的截面呈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设有多层,每层分支管的出风口均垂直正对所述二燃室的中心,以提供更加充分的、均匀的二次风。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分支管中相邻两层的分支管均匀错开,使进入到二燃室的二次风的风力以及风量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是上下两层,每层设有四支分支管,同一层中每两支分支管之间的夹角是90°,上下两层的分支管错开45°。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的出风口端与所述二燃室的内壁平齐,且具有一逐渐向内放大的扩口,用于使二次风更加快捷的填充二燃室,同时使二燃室内的二次风更加均匀。
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包括环绕设于二燃室周围的二次风分配母管,其中分配母管的进风口沿切向进入,分配母管的截面积由进风口至周向的末端成比例均匀缩小,同时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二次风分支管,在截面积逐渐缩小的作用下,二次风由分配母管进入各个分支管的风量以及风速保持一致,而每个分支管的出风口都沿水平方向正对二燃室的正中心,二燃室内自下而上流动的烟气可以和进入的二次风均匀混合,从而利于二燃室内各个区域的二次燃烧,大大提高了二燃室的燃烧效率以及焚毁去除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的剖视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较佳实施例的分配母管的俯视图。
其中,1-分配母管,11-进风口,12-分支管,121-扩口,2-二燃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包括环绕于二燃室2筒壁的二次风分配母管1,所述分配母管1与所述二燃室2间隙配合,形成一定的距离,避免二燃室2对进风的分配母管1产生影响,所述分配母管1的进风口11与二燃室2的筒壁相切进入,以利于二次风的流入,所述分配母管1由所述进风口11至所环绕周向的末端,其截面积逐渐均匀缩小;
所述分配母管1在所环绕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插入所述二燃室2的二次风分支管12,所述分支管12的出风口正对所述二燃室2中心,二次风沿分配母管1的进风口11进入后,分配母管1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这就使得沿分配母管1周向均匀分布的分支管12的风速保持一致,确保了喷入二燃室2内的各个方向的二次风量一致,可以使得烟气与二次风在二燃室内各个区域基本成比例,因此二次风带入的氧气与烟气也基本成比例,从而利于各个区域的二次燃烧;由于烟气与二次风在各个区域的分配基本成比例,送入的二次风对二燃室2各个区域的温度场的影响也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各个分支管12送入的风量、风速基本一致,在二燃室2各个区域引起的与烟气的混合效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由于确保了氧气分配、温度均一、混合效果均一,二燃室2的二次燃烧效果将可以更好的发挥。
优选地,所述分配母管1的截面呈方形。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12设有两层,每层四支分支管12,同一层中相邻分支管12之间的夹角均为90°,更优选地,两层分支管12的分布为均匀错开,上下两层的分支管错开成45°,每个分支管12的出风口均垂直正对所述二燃室2的中心,以提供更加充分的、均匀的二次风。
显然,根据二燃室2直径的大小,分配母管1上设置的分支管12也可以设置为三层或四层,每层设置三支、五支或六支、八支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12的出风口端与所述二燃室2的内壁平齐,且具有一个逐渐向内放大的扩口121,用于使二次风更加快捷的填充二燃室2,同时使二燃室2内的二次风更加均匀。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绕于一二燃室筒壁的二次风分配母管,所述分配母管与所述二燃室间隙配合,所述分配母管具有一沿切向进入的进风口,所述分配母管由所述进风口至所环绕周向的末端,其截面积逐渐均匀缩小;
所述分配母管在所环绕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插入所述二燃室的二次风分支管,所述分支管具有一正对所述二燃室中心的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母管的截面呈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设有多层,每层分支管的出风口均垂直正对所述二燃室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分支管中相邻两层的分支管均匀错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是上下两层,每层设有四支分支管,同一层中每两支分支管之间的夹角是90°,上下两层的分支管错开45°。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的出风口端与所述二燃室的内壁平齐,且具有一逐渐向内放大的扩口。
CN202020442924.8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Active CN212005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2924.8U CN212005702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2924.8U CN212005702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5702U true CN21200570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2924.8U Active CN212005702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5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0623A (zh) 扁平燃烧装置
CN107559817A (zh) 一种采用烟气再循环的旋流煤粉燃烧装置及方法
CN212716931U (zh) 气体混合装置和燃气发动机
CN212005702U (zh) 一种危废焚烧二燃室的二次风分配结构
CN109175339B (zh) 一种双助燃通道烟气内循环式钢包烘烤器
CN107158910A (zh) 一种烟气脱硝用臭氧反应装置
CN205328937U (zh) 新型生物质热裂解装置
CN204943511U (zh) 一种废气燃烧器
CN207006150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4588997U (zh) 一种光纤预制棒的烧结喷灯
CN205048441U (zh) 底装式低NOx排放圆火焰燃气燃烧器
CN108981171B (zh)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水蒸气及热量回收装置
CN215216198U (zh)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锅炉给水预热装置
CN102345867A (zh) 多碳组分气体燃烧器
CN106196082B (zh) 多段式洁净高效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及工艺
CN109737409A (zh) 一种利用半圆形托底风的低NOx气体燃烧器
WO2021043241A1 (zh)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29199A1 (zh) 生物质粉复合气化燃烧系统
CN107327845A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CN206890520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
CN202109483U (zh) 一种辐射管加热装置
CN102434896B (zh) 一种可提升能效的燃气灶
CN201652352U (zh) 节能炉头
CN202107521U (zh) 一种煤液化残渣气化喷嘴
CN217329805U (zh) 一种窑头罩机构及使用该窑头罩机构的回转窑供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