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4250U -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4250U
CN212004250U CN202020470583.5U CN202020470583U CN212004250U CN 212004250 U CN212004250 U CN 212004250U CN 202020470583 U CN202020470583 U CN 202020470583U CN 212004250 U CN212004250 U CN 212004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groove
sealing
seal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705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峰
王子羲
王廷玉
王永波
刘莹
邹亮
郭飞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haanxi Aer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haanxi Aer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haanxi Aer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705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4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4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4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静环和/或动环,所述动环可相对所述静环转动,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分别具有密封端面,所述静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与所述动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能够相对设置;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磨粒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机械密封端面结构的旋转机械设备。上述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开设在密封端面上的磨粒槽能够储存动环和静环之间由低速过程或端面偶然碰摩产生的磨粒,避免由磨粒造成密封端面的周向划痕甚至犁沟,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容纳磨粒、零泄漏、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保证较佳的润滑效果。

Description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结构是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动环和静环形式的机械密封结构通过动静压结合实现机械密封,但启停时未形成稳定的流体膜时密封端面的接触磨损较大,并且磨损后产生的磨粒会进一步在密封端面产生周向划痕甚至犁沟,划伤整个密封端面;密封端面磨碰后易产生恶性事故,导致密封失效,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并且调节时间较短,无法及时调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机械密封结构存在的易磨损及密封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密封端面磨损进而保证密封及润滑效果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一种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静环和/或动环,所述动环可相对所述静环转动,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分别具有密封端面,所述静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与所述动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能够相对设置;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磨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若干密封槽,若干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密封槽的外周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在所述密封端面内延伸,所述密封槽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上游侧,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上游侧允许流入润滑介质,所述密封槽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下游侧;若干所述密封槽的上游侧外周缘和/或下游侧外周缘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磨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下游侧具有下游尖端,若干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下游尖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分布形成单列结构或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若干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下游尖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单列所述密封槽开设于所述高压侧或所述低压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分布形成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一个或多个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至少一列所述密封槽的上游侧外周缘或下游侧外周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列结构的所述密封槽的旋向包括正向和反向,所述密封槽包括正向槽和反向槽;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正向槽设置于所述高压侧,所述反向槽设置于所述低压侧;所述反向槽的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磨粒槽,多个所述磨粒槽沿所述反向槽的外周缘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槽的所述下游侧设置多个所述磨粒槽,多个所述磨粒槽沿所述正向槽的外周缘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正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周向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正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径向宽度;所述反向槽的的径向占比介于0.35-0.45之间,所述正向槽的径向占比介于0.2-0.3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粒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槽壁连线包括对数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直线和/或圆弧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密封端面为基准,若干所述磨粒槽的深度介于2μm-1000μ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粒槽垂直于自身深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平滑截面和/或弯折截面。
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上述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开设在密封端面上的磨粒槽能够储存动环和静环之间由低速过程或端面偶然碰摩产生的磨粒,避免由磨粒造成密封端面的周向划痕甚至犁沟,改善机械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容纳磨粒、零泄漏、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保证较佳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单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单列密封槽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密封环;100、磨粒槽;200、密封槽;210、正向槽;220、反向槽;300、密封堰区;400、密封坝区;700、密封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动环和静环形式的机械密封结构能够有效密封机械设备的轴端,保持动环和静环之间清洁的润滑环境以及合适的润滑介质压力是机械密封结构实现润滑和密封功能的有效前提。动环和静环之间由于在机械设备启停的低速阶段发生直接碰撞或者外部环境的污染,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磨粒。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可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前提下,避免磨粒在密封端面的表面堆积、进而避免在密封端面上形成犁沟磨痕,减少机械密封端面磨损,延长密封环(动环或静环)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能够应用于各种旋转机械结构的轴端密封,例如压缩机、各种泵、搅拌机和膨胀机等。
如图1-2及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密封环10,密封环10既可以是包括单独的静环或动环,也可以是同时包括动环和静环。动环可相对静环转动,静环和/或动环分别具有密封端面700,静环上的密封端面700与动环上的密封端面700能够相对设置。静环和/或动环的密封端面700上开设有若干磨粒槽100,磨粒槽100能够容纳动环和静环之间的磨粒。上述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开设在密封端面700上的磨粒槽100能够储存动环和静环之间由低速过程或端面偶然碰摩产生的磨粒,避免由磨粒造成密封端面700的周向划痕甚至犁沟,改善机械密封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静环与动环上的两个密封端面700之间的相对设置是指静环的密封端面700与动环的密封端面700面对面安装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容纳磨粒、零泄漏、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保证较佳的润滑效果。需要进一步说明的,磨粒槽100一方面可以储存由于接触摩擦而产生的磨削屑(磨粒),保护密封环10(动环和/或静环)表面不被破坏,提高密封环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磨粒槽100所具有一定的体积,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润滑介质,提高了密封环10的润滑性能,减小了密封端面700磨损。在反复启停的过程中磨粒槽100可以存储磨碰产生的磨粒,增强润滑,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实现及时调控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如图1-2及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静环和/或动环的密封端面700上开设有若干密封槽200,若干磨粒槽100分别设置于若干密封槽200的外周缘。在密封端面700上设计一系列具有泵送能力的密封槽200。密封介质沿着密封槽200切向方向泵入,泵入的介质和磨粒也会沿着密封槽200的切向方向进入到密封槽200外周缘的磨粒槽100中,可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前提下,起到容纳磨粒,降低端面磨损的效果。有效避免了密封端面700磨损后产生的磨粒无法及时排出,产生周向划痕甚至犁沟,进而划伤整个密封端面700的情况,同时避免了因密封端面700磨碰后易产生恶性事故、导致密封失效、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以及因调节时间较短而无法及时调控的问题。在一些情形中,密封槽200也被称为螺旋槽,密封槽200的延伸线相对于密封端面700的中心轴呈螺旋状。
如图1-2及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槽200在密封端面700内延伸,密封槽20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上游侧,密封槽200的上游侧允许流入润滑介质,密封槽20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下游侧。若干密封槽200的上游侧外周缘和/或下游侧外周缘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磨粒槽100。由于密封槽200在密封过程中具有泵送介质的功能,因此动环和静环之间的介质一般是沿着密封槽200的延伸方向(切向)移动,进而也带动动环和静环之间的磨粒、磨削屑等一起移动。在密封槽200的上游侧外周缘和/或下游侧外周缘开设一个或多个磨粒槽100,能够有效的将移动至此的磨粒容纳进磨粒槽100中,避免磨粒继续在动环和静环之间移动,进而避免在静环和动环的密封端面700上产生周向划痕甚至犁沟,甚至划伤整个密封端面700的情况。进一步,密封槽200的下游侧具有下游尖端,若干磨粒槽100分别设置于若干密封槽200的下游尖端。由于密封槽200的结构特征,密封槽200的下游侧尖端会聚集较多的磨粒,在此处开设磨粒槽100能够更高效的以容纳磨粒的方式将从磨粒密封端面700之间转移。
可以理解的,开设在密封端面700上的密封槽200一般具有一定的旋向,具有不同旋向的密封槽200能够允许或者阻碍介质的流动,进而在整个密封端面700之间产生较为均匀的介质层,保持较佳的润滑和密封性能。可选的,如图1-2及图6-7所示,若干密封槽200沿密封端面700的中心分布形成单列结构或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涉及的密封槽200和磨粒槽100之间的位置、数量关系也同样适用于单列结构的密封槽200以及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密封槽200。无论是单列结构的密封槽200以及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密封槽200,若干磨粒槽100均可分别设置于密封槽200的上游侧外周缘任一位置、下游侧任一位置、下游侧尖端或者密封槽200外周缘的其他任一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上游侧指向下游侧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激光加工、电化学腐蚀、电火花加工等工艺加工密封端面700的密封槽200,利用接触式轮廓仪或非接触式光学轮廓仪来检测加工精度,并且设置磨粒槽100的深度大于密封槽200的深度。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当动环旋转时,介质会沿着密封槽200的切向方向,从密封槽200的上游侧泵送至密封槽200的下游侧,由于密封堰区300和密封坝区400的节流作用,使得密封端面700的局部压力升高,形成开启力。当有密封端面700进入由于外部介质产生或端面磨损的磨粒时,磨粒会沿着密封槽200的切向方向进入磨粒槽100中,由于磨粒槽100具有一定的容积,可以容纳一定量的磨粒,并且其深度相较于密封槽200区域会更深,减小了磨粒对密封端面700的危害。
如图1-2及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若干密封槽200沿密封端面7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对于单列的密封槽200来说,若干密封槽200以密封端面700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对于双列结构的密封槽200来说,每列密封槽200分别以密封端面700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并且两列密封槽200沿密封端面700的径向间隔或相邻设置。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列”指的是以密封端面700的圆心为中心,相同中心距的密封槽200为一列,不同中心距的密封槽200属于不同的列。设置若干密封槽200沿密封端面7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能够增强密封端面700上密封槽200泵送介质的均匀性。可选的,密封端面700上的每列密封槽200的数量介于6-100之间。
如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静环和/或动环的密封端面700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单列密封槽200开设于高压侧或低压侧。一般情况下,沿密封端面700的径向靠近外侧的一侧为高压侧,靠近内侧的一侧为低压侧;且位于高压侧的密封槽200的下游侧相对于上游侧更靠近密封端面700的中心,位于低压侧的密封槽200的下游侧相对于上游侧更靠近密封端面700的外侧。上述单列密封槽200的两处设置位置均能够有效实现介质的泵送进而实现有效的机械密封。进一步,在上述两处的密封槽200下游侧尖端分别设置一个磨粒槽100,实现对动环和静环之间磨粒的收纳。同列密封槽200之间的非槽区域形成密封堰区300,非同列密封槽200之间沿径向非槽区域称为密封坝区400。对于单列密封槽200结构而言,槽数为6-100(图中仅示意了12个),壁线螺旋角为5°-50°,径向槽坝比为1-5,周向槽堰比为0.25-4,密封槽200径向宽度占密封环10(动环或静环)径向宽度的1/6-4/5,密封槽200的槽深为5μm-100μm。密封槽200下游侧尖端的磨粒槽100,以密封坝区400平面为基准深度为2μm-1000μm,内径为0.2㎜-2mm。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若干密封槽200沿密封端面700的中心分布形成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一个或多个磨粒槽100分别设置于至少一列密封槽200的上游侧外周缘或下游侧外周缘。对于双列密封槽200,可以仅在其中一列密封槽200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磨粒槽100,也可以在两列密封槽200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磨粒槽100。进一步,双列结构的密封槽200的旋向包括正向和反向,密封槽200包括正向槽210和反向槽220。静环和/或动环的密封端面700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一般情况下,沿密封端面700的径向靠近外侧的一侧为高压侧,靠近内侧的一侧为低压侧。正向槽210设置于高压侧,反向槽220设置于低压侧。
如图4所示,在反向槽220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置多个磨粒槽100,多个磨粒槽100沿反向槽220的外周缘间隔分布。由于介质是由密封端面700的高压侧向着低压侧移动,因此在反向槽220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置多个磨粒槽100能够有效将移动至此的磨粒容纳进磨粒槽100中。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正向槽210的下游侧设置多个磨粒槽100,多个磨粒槽100沿正向槽210的外周缘间隔分布,进一步增强磨粒槽100对磨粒的收纳能力。
合理设置正向槽210及反向槽220之间的位置及尺寸关系,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密封性能,还有助于磨粒槽100对磨粒的收纳。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反向槽220沿密封端面700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正向槽210沿密封端面700的周向长度,以及反向槽220沿密封端面700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正向槽210沿密封端面700的径向宽度。反向槽220的的径向占比介于0.35-0.45之间,正向槽210的径向占比介于0.2-0.3之间。具体的,对于双列密封槽200结构而言,密封端面700高压侧的一系列正向密封槽200,槽数为6-100(图中仅示意了12个),壁线螺旋角为5°-50°,径向槽坝比为1-5,周向槽堰比为0.25-4,正向密封槽200径向宽度占密封环10径向宽度的1/5-1/2,正向密封槽200槽深为5μm-100μm;密封环10端面低压侧的一列反向密封槽200,槽数为6-100,壁线螺旋角为10°-50°,径向槽坝比为1-5,周向槽堰比为0.25-4,反向密封槽200槽深为5μm-100μm。密封槽200下游侧尖端的磨粒槽100,以密封坝区400平面为基准深度为2μm-1000μm,内径为0.2㎜-2mm。
可以理解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径向占比是指密封槽200沿径向方向的宽度与密封环10面沿径向方向的宽度之比,径向槽坝比为密封槽200沿径向方向的宽度与密封坝区400沿径向方向的宽度之比;周向槽堰比为密封槽200沿周向方向的长度与密封堰区300沿周向方向的长度之比。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密封槽200的槽壁连线包括对数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直线和/或圆弧线,密封槽200的槽壁连线还可以包括其它线型,只要能实现密封槽200的槽壁沿设定的螺旋方向延伸,进而实现密封端面700之间的有效密封即可。进一步,对于单个的密封槽200来说,其槽壁连线可以包括对数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直线或圆弧线中的一种或几种(单个密封槽200的槽壁连线由不同的线型段连接而成)。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以密封端面700(或者密封堰区300)为基准,若干磨粒槽100的深度介于2μm-1000μm之间,可根据实际工况设计磨粒槽100的深度。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磨粒槽100垂直于自身深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平滑截面和/或弯折截面,比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图形。进一步,磨粒槽100垂直于自身深度方向的截面同时包括圆形、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磨粒槽100沿自身深度方向分为不同截面的几段。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记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密封槽200尖端的磨粒槽100的深度可达毫米级,可以储存一定的磨削屑,避免因磨粒堆积造成端面损伤或者产生周向犁沟,提高了密封环10(动环或者静环)的寿命;
(2)在反复启停的工况下,密封槽200尖端的磨粒槽100能够储存一定量的密封介质,在启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密封端面700的摩擦磨损,提高密封环10(动环或者静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为磨粒导致的恶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经济效益;
(3)流体高压区的高稳定性和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的自我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零泄漏;
(4)磨粒槽100所占密封端面700面积较小,在容纳磨粒、减小磨损的前提下,不显著降低密封槽200的动压效应。
以下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及图2所示,可容纳磨粒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在动环、静环中的一个或两个相对的密封端面700上设计以密封端面700圆心中心对称分布的双列密封槽200结构。动环或静环密封端面700的高压侧称为高压侧,动环或静环密封端面700的低压侧称为低压侧。当采用双列密封槽200结构时,密封槽200可分为螺旋角方向相反的两类密封槽200,靠近上游的一系列密封槽200定义为正向槽210,则与正向槽210方向相反的密封槽200为反向槽220。正向和反向同列密封槽200之间的非槽区域称为密封堰区300,正向和反向非同列密封槽200之间非槽区域称为密封坝区400,密封槽200一端的凹槽称为类圆柱形磨粒槽100。
密封槽200槽壁线型选择圆弧线,正向槽210的深度小于反向槽220的深度,正向槽210的面积也小于反向槽220的面积。正向槽210槽数为6-100,壁线螺旋角为5°-50°,径向槽坝比为1-5,周向槽堰比为0.25-4,正向槽210径向宽度占密封环10径向宽度的1/5-1/2,正向槽210的深度h4为5μm-100μm。反向槽220槽数为6-100,壁线螺旋角为10°-50°,径向槽坝比为1-5,周向槽堰比为0.25-4,反向槽220的深度h1为5μm-100μm。正向槽210和反向槽220的槽根尖端分别设计一个类圆柱形磨粒槽100,反向槽220对应磨粒槽100的深度h2和正向槽210对应磨粒槽100的深度h3分别介于5μm-1000μm之间,直径为0.2mm-2mm,类圆柱型磨粒槽100的深度是以密封坝区400平面为基准,可以适当调整密封槽200和磨粒槽100的深度,比如类圆柱形磨粒槽100的深度可以比密封槽200的深度高,也可以比密封槽200的深度低,或者可以等于密封槽200的深度。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具体实例一不同之处是,具体实例二中将具体实例一中的类圆柱形磨粒槽100替换成了类三棱柱形磨粒槽100,同样的,也可以将其替换成正方形、菱形等形状的密封槽200。
具体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之处是,具体实施例三中的双列密封槽200结构,其中正向槽210没有类圆柱形磨粒槽100,而是在反向槽220的上游侧、下游侧增加了多个类圆柱形磨粒槽100。如图4所示,每个反向槽220的外周缘处类圆柱形磨粒槽100的槽数为5个-20个,前提是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涉。类圆柱形磨粒槽100的数目增加一方面可以适应于反复启停工况,可在不显著降低密封端面700动压效应的前提下,减少磨损、延长密封环10(动环或静环)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密封的性能。
具体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与具体实施例三不同之处是,具体实施例四种双列密封槽200的正向槽210的下游侧槽根处加了多个类圆柱形磨粒槽100,在不明显降低动压效应的基础上,可以容纳更多的磨粒,延长密封环10(动环或静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之处是,具体实施例五中仅有单列密封槽200,单列密封槽200处于高压侧,并在单列密封槽200的根部开设磨粒槽100。在其它情形下,单列密封槽200还可以处于低压侧,如图7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静环和/或动环,所述动环可相对所述静环转动,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分别具有密封端面,所述静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与所述动环上的所述密封端面能够相对设置;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磨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若干密封槽,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若干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密封槽的外周缘;所述密封槽在所述密封端面内延伸,所述密封槽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上游侧,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上游侧允许流入介质,所述密封槽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下游侧;若干所述密封槽的上游侧外周缘和/或下游侧外周缘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磨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分布形成单列结构或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下游侧具有下游尖端,若干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密封槽的所述下游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单列所述密封槽开设于所述高压侧或所述低压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中心分布形成旋向相反的双列结构,一个或多个所述磨粒槽分别设置于至少一列所述密封槽的上游侧外周缘或下游侧外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列结构的所述密封槽的旋向包括正向和反向,所述密封槽包括正向槽和反向槽;所述静环和/或所述动环的所述密封端面沿自身径向形成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正向槽设置于所述高压侧,所述反向槽设置于所述低压侧;所述反向槽的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磨粒槽,多个所述磨粒槽沿所述反向槽的外周缘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槽的所述下游侧设置多个所述磨粒槽,多个所述磨粒槽沿所述正向槽的外周缘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周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正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周向长度;所述反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径向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正向槽沿所述密封端面的径向宽度;所述反向槽的径向占比介于0.35-0.45之间,所述正向槽的径向占比介于0.2-0.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槽壁连线包括对数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直线和/或圆弧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密封端面为基准,若干所述磨粒槽的深度介于2μm-1000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槽垂直于自身深度方向的截面包括平滑截面和/或弯折截面。
13.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202020470583.5U 2020-04-02 2020-04-02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Active CN212004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0583.5U CN212004250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0583.5U CN212004250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4250U true CN212004250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70583.5U Active CN212004250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4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4745B2 (ja) 摺動部品
EP2853787B1 (en) Sliding component
EP2752603B1 (en) Sliding component
EP2853786B1 (en) Sliding component
US4573690A (en) Sealing surface and method
CN111306302A (zh)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CN107218396B (zh) 一种端面带有叶脉状形槽的机械密封结构
CN103791097A (zh) 一种自动排泄颗粒的组合流体动压槽机械密封
US20150139578A1 (en) Sliding component
JPWO2019013271A1 (ja) 摺動部品
CN109185461A (zh) 旋转机械设备的密封端面结构
CN212004250U (zh) 可降低端面磨损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及旋转机械设备
US20140197675A1 (en) Self-lubricating and Cooling Metal Face Seal
CN212251139U (zh) 一种上游泵送微织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109854608B (zh) 一种枝状分布式复合表面织构减摩轴瓦
CN104930193A (zh) 一种密封环
CN211852803U (zh) 一种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114251455A (zh) 一种具有双旋向动压效应的机械密封端面
CN104179718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密封环
CN111473116A (zh) 一种上游泵送微织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218440636U (zh) 端面密封组件
CN114857274B (zh) 端面密封组件
CN218718782U (zh) 端面密封组件
CN114857272B (zh) 端面密封组件
CN214118753U (zh) 一种适于重载条件下工作的滑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