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5639U -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5639U
CN211985639U CN202020217594.2U CN202020217594U CN211985639U CN 211985639 U CN211985639 U CN 211985639U CN 202020217594 U CN202020217594 U CN 202020217594U CN 211985639 U CN211985639 U CN 211985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frame body
limiting
fram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75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小仍
骆兆配
戚威臣
梁红峰
陈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ji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Yangjia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jia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Yangjia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2175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5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5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5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包括近端复位机构、远端复位机构和连接杆;所述近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远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铰接的调节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通过连接杆连接。实现骨盆骨折且发生移位后,通过体外复位装置将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复位闭合的效果。且复位精度高,使病患的恢复速度快,骨骼恢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切开骨折部位留下大范围伤疤。

Description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骨盆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的骨折复位的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骨盆耻骨上支和髋臼前柱的骨折是临床常见,根据断骨是否发生位移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
1、在X线或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闭合穿钉;经皮穿钉的治疗方式无创,是固定骨盆耻骨上支骨折或髋臼前柱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
2、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再由钢板进行内固定。
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中,由于骨盆耻骨上支骨折和髋臼前柱骨折通常为受到高能量损伤所致,断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位移。并且因周围丰富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包裹缠绕,难以对断骨进行闭合复位。现有的手术机器人只能辅助置钉,不能对骨折进行复位。因此,经皮穿钉仅适用于无移位的骨盆耻骨上支/髋臼前柱骨折。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又会造成较大创口,留下明显伤疤。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辅助定位装置,能够在不切开骨折部位的前提下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同时要求该装置对断骨的复位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体外安装的骨盆复位装置,通过钉入骨折处的克氏针实现复位装置与断裂移位的骨骼的固定连接,配合X线或其他医疗透视设备进行断裂位移骨骼的姿态校正并进行复位。该装置具备线性复位的同时还具备旋转复位的功能,能够使骨骼复位姿态更精准。
为便于区分和描述,本发明中,将与身体骨骼正常连接的骨骼部分命名为患侧近端骨骼;将断裂脱离身体骨骼的骨骼部分命名为患侧远端骨骼。治疗过程中需调节发生位移的患侧远端骨骼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包括近端复位机构、远端复位机构和连接杆;所述近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远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铰接的调节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通过连接杆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由第一架体上的第一定位组件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第二架体上的第二定位组件固定患侧远端骨骼,连接杆将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连接,实现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沿连接杆轴向的对齐复位。由于调节架体与第二架体铰接,使调节架体能够以铰接点为中心运动,安装于调节架体上的第三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通过调节架体的转动,使两点中的其中一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调整姿态,以更准确的角度和位置与患侧近端骨骼的断口处对应。调整完毕后,通过对近端复位机构和远端复位机构施加压力推动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相互靠近,最终实现在骨盆耻骨上支骨折且发生移位后,通过体外的复位装置将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复位闭合的效果。且复位精度高,使病患的恢复速度快,骨骼恢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切开骨折部位留下大范围伤疤。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的第一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定位座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一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第一定位组件用于与患侧近端骨骼固定作为该复位装置的支撑主体,多点固定能够增强近端复位机构的稳定性,避免因近端复位机构安装不稳定而使远端复位机构发生偏移,最终导致复位不准确。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的第二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定位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二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第二定位组件用于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且由于第二定位组件需与第三定位组件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因此第二定位座上只开有一个第二定位孔。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时,以第二定位组件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为基点进行旋转。同时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一定位组件构成沿连接杆方向使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对齐复位的固定点。
优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节架体连接的第三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定位座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配合有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三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三定位件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第三定位组件用于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且由于第三定位组件需与第二定位组件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因此第三定位座上只开有一个第三定位孔。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时,以第二定位组件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为基点进行旋转,同时第三定位组件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根据旋转角度的变化随之发生转动,避免患侧远端骨骼受到应力而加重损伤。
上述方案中,定位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的器械。其中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为克氏针作为预定位和导引针,在完成姿态调整和复位后,将空心螺钉沿克氏针的轨迹置入骨骼断裂处进行连接固定,该种方式精度高,容错率高。而LC-2螺钉和shanz螺钉能够直接进行骨骼固定,可以根据患处尺寸和病情进行临床选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件为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所述克氏针穿设于第二定位孔中,用于钉入骨骼中,所述空心螺钉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上,用于沿所述克氏针的针体轴向钉入骨骼中。
本方案中第一定位件、第三定位件选用克氏针作为定位结构;第二定位件选用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由于克氏针的直径小,其使用时在患侧远端骨骼上留下的钻孔直径小,能够适用于患侧远端骨骼体积较小的病例。同时由于克氏针的造成的钻孔直径小,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导致定位失准的情况,可进行重新定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钻孔对骨骼的影响,同时避免因患侧远端骨骼体积小而导致一旦发生定位失准的情况便无法重新置钉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克氏针匹配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的针体上,且所述限位套筒可拆卸地嵌设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中。
在需要对克氏针进行精准定位时,克氏针可匹配限位套筒使用。此时,限位套筒的外直径匹配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的内直径,克氏针与限位套筒的通孔孔径匹配。将限位套筒固定后,克氏针穿过套筒的通孔而置入骨骼中。能够避免因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的内直径大于克氏针而导致的定位不精确的问题。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的内直径大于克氏针的直径是因为在克氏针定位后,空心螺钉需经过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置入骨骼中,因此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的内直径需满足使空心螺钉通过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为棱柱结构;所述第一架体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一限位框架和若干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
为使近端复位机构能够沿连接杆滑动,使复位更精准,避免对近端复位机构加力时产生偏移,在第一架体设置第一限位组件,第一架体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在连接杆上滑动从而限制近端复位机构的位移方向。连接杆的杆体采用棱柱结构,即三棱柱、四棱柱、不规则棱柱等形状。配合于连接杆的杆体形状的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使近端复位机构和远端复位机构在沿连接杆滑动的过程中不发生旋转偏移,避免造成复位过程中的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偏移。
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的第二限位框架和若干限位螺栓,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
为使远端复位机构能够沿连接杆滑动,使复位更精准,避免对远端复位机构加力时产生偏移,在第二架体设置第二限位组件,第二架体通过第二限位组件在连接杆上滑动从而限制远端复位机构的位移方向。配合于连接杆的杆体形状的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使近端复位机构和远端复位机构在沿连接杆滑动的过程中不发生旋转偏移,避免造成复位过程中的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偏移。
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和/或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若干限位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所述第二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和/或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若干限位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
在骨骼复位完成后,根据临床治疗经验需保持骨骼闭合的状态一端时间,因此为固定近端复位机构在连接杆上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螺栓将近端复位装置与连接杆进行固定。同时为固定远端复位机构在连接杆上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螺栓将远端复位装置与连接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调节架体通过万向轴、铰链或销钉铰接。
调节架体的移动范围受到铰接形式的影响,若第二架体与调节架体采用万向轴进行铰接,则调节架体可向任意方向转动,使患侧远端骨骼进行姿态复位时具有更高的操作性。而铰链或销钉铰接的情况下,调节架体的活动范围相对受限,仅能在限定方向进行移动,但调节架体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精确。因此,上述方案皆可作为备选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骨盆骨折复位装置操作方法如下:
S1:通过X射线或手术机器人进行定位,在骨盆骨折的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分别置入一枚克氏针;
S2:安装近端复位机构,使第一定位座上的第一定位孔与置入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配合;
S3:沿第一定位座上的其余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向患侧近端骨骼置入克氏针,并通过固定螺栓将克氏针固定于相应的第一定位孔中,使近端复位机构与患侧近端骨骼固定连接;
S4:安装远端复位机构,使第二定位座上的第二定位孔中的限位套筒与置入患侧远端骨骼的克氏针配合;
S5:在第三定位座的第三定位孔中置入克氏针,并通过固定螺栓将配合于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克氏针固定,使远端复位机构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连接;
S6:将连接杆依次穿设于第二通孔、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第一通孔中,使远端复位机构与近端复位机构连接,实现骨折处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的对位及对线复位;
S7:移动调节架体,使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
S8:通过缩减远端复位机构和近端复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使通过步骤S7操作后的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靠拢并最终闭合,实现骨盆骨折分离移位的复位;
S9:取出步骤S1中置入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
S10:顶进步骤S1中置入患侧远端骨骼的克氏针,使其置入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
S11:取出第二定位孔中的限位套筒,并在第二定位孔中放置空心螺钉,并将空心螺钉沿置入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置入,使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通过空心螺钉连接固定;
S12:去除复位装置,完成对骨盆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实现骨盆骨折且发生移位后,通过体外复位装置将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复位闭合的效果。且复位精度高,使病患的恢复速度快,骨骼恢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切开骨折部位留下大范围伤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克氏针置入骨骼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骨盆耻骨上支复位时的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骨盆耻骨上支复位时的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空心螺钉置入骨盆耻骨上支后的示意图。
图例:
1近端复位机构;2远端复位机构;3连接杆;5固定螺栓;6限位螺栓;
11第一架体;12第一定位组件;
21第二架体;22第二定位组件;23调节架体;24第三定位组件;
41第一定位件;42第二定位件;43第三定位件;
111第一限位组件;112第一限位框架;113第一通孔;
121第一定位座;122第一定位孔;
211第二限位组件;212第二限位框架;213第二通孔;
221第二定位座;222第二定位孔;
241第三定位座;242第三定位孔;
411限位套筒;412克氏针;413空心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4。
实施例1: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包括近端复位机构1、远端复位机构2和连接杆3;所述近端复位机构1包括第一架体11、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11上用于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的第一定位组件12;所述远端复位机构2包括第二架体21、与所述第二架体21铰接的调节架体23、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21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二定位组件22、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体23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三定位组件24;所述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21通过连接杆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可以应用于骨盆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的骨折复位。其中,利用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实现耻骨上支的骨折复位的过程中,由第一架体11上的第一定位组件12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第二架体21上的第二定位组件22固定患侧远端骨骼,连接杆3将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21连接,实现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沿连接杆3轴向的对齐复位。由于调节架体23与第二架体21铰接,使调节架体23能够以铰接点为中心运动,安装于调节架体23上的第三定位组件24与第二定位组件22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通过调节架体23的转动,使两点中的其中一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调整姿态,以更准确的角度和位置与患侧近端骨骼的断口处对应。调整完毕后,通过对近端复位机构1和远端复位机构2施加压力推动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相互靠近,最终实现在骨盆耻骨上支骨折且发生移位后,通过体外的复位装置将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复位闭合的效果。且复位精度高,使病患的恢复速度快,骨骼恢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切开骨折部位留下大范围伤疤。
另外,利用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实现髋臼前柱骨折复位的原理可参见前述实现骨盆耻骨上支骨折复位的过程,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近端复位机构1与患侧近端骨骼的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2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11连接的第一定位座121和若干固定螺栓5,所述第一定位座121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122,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122配合有第一定位件41,所述第一定位座121通过若干固定螺栓5将第一定位件41固定。所述第一定位件41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第一定位组件12用于与患侧近端骨骼固定作为该复位装置的支撑主体,多点固定能够增强近端复位机构1的稳定性,避免因近端复位机构1安装不稳定而使远端复位机构2发生偏移,最终导致复位不准确。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远端复位机构2与患侧远端骨骼的安装且能够实现旋转复位效果,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2包括与所述第二架体21连接的第二定位座221和若干固定螺栓5,所述第二定位座221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22,所述第二定位孔222配合有第二定位件42,所述第二定位座221通过若干固定螺栓5将第二定位件42固定。所述第二定位件42包括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第二定位组件22用于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且由于第二定位组件22需与第三定位组件24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因此第二定位座221上只开有一个第二定位孔222。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时,以第二定位组件22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为基点进行旋转。同时第二定位组件22与第一定位组件12构成沿连接杆3方向使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对齐复位的固定点。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远端复位机构2与患侧远端骨骼的安装且能够实现旋转复位效果,所述第三定位组件24包括与所述调节架体23连接的第三定位座241和若干固定螺栓5,所述第三定位座241开设有第三定位孔242,所述第三定位孔242配合有第三定位件43,所述第三定位座241通过若干固定螺栓5将第三定位件43固定。所述第三定位件43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第三定位组件24用于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且由于第三定位组件24需与第二定位组件22构成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两点,因此第三定位座241上只开有一个第三定位孔242。在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时,以第二定位组件22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为基点进行旋转,同时第三定位组件24与患侧远端骨骼的连接处根据旋转角度的变化随之发生转动,避免患侧远端骨骼受到应力而加重损伤。
上述实施例中,各定位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的器械,例如,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定位件41和第三定位件43可以采用克氏针,第二定位件42可以采用克氏针412与空心螺钉413的组合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克氏针412与空心螺钉413的组合为:克氏针412作为预定位和导引针,在完成姿态调整和复位后,将空心螺钉413沿克氏针412的轨迹置入骨骼断裂处进行连接固定,该种方式精度高,容错率高。而LC-2螺钉和shanz螺钉能够直接进行骨骼固定,在其他例子中,可以根据患处尺寸和病情进行临床选用。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精准定位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孔222配合的第二定位件42为克氏针412与空心螺钉413的组合结构;所述克氏针412穿设于第二定位孔222中,用于钉入骨骼中,所述空心螺钉413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412上,用于沿所述克氏针412的针体轴向钉入骨骼中。本方案中选用克氏针412与空心螺钉413的组合结构作为第二定位件42。由于克氏针412的直径小,其使用时在患侧远端骨骼上留下的钻孔直径小,能够适用于患侧远端骨骼体积较小的病例。同时由于克氏针412的造成的钻孔直径小,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导致定位失准的情况,可进行重新定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钻孔对骨骼的影响,同时避免因患侧远端骨骼体积小而导致一旦发生定位失准的情况便无法重新置钉的问题。
本方案中在第二架体21的第二定位孔222处置入空心螺钉413。因此第二定位孔222的孔径大于空心螺钉413的外直径,以便于空心螺钉413穿过第二定位孔222沿克氏针412的预设路径置入骨骼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除了第二定位孔以外的其他定位孔,其孔径可以与第二定位孔的孔径相同,也可以小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径。
在一实施例中,为增强克氏针的精准定位效果,任一所述克氏针匹配有限位套筒411,所述限位套筒411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的针体上,且所述限位套筒411可拆卸地嵌设于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中。在需要对克氏针进行精准定位时,克氏针可匹配限位套筒411使用。此时,限位套筒411的外直径匹配于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的内直径,克氏针与限位套筒的通孔孔径匹配。如图2所示,将限位套筒411固定后,克氏针412穿过套筒的通孔而置入骨骼中。能够避免因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的内直径大于克氏针412而导致的定位不精确的问题。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的内直径大于克氏针412的直径是因为在克氏针412定位后,空心螺钉413需经过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置入骨骼中,因此第一定位孔122或第二定位孔222或第三定位孔242的内直径需满足使空心螺钉413通过的要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限制近端复位机构1和远端复位机构2的运动方向,所述连接杆3的杆体为棱柱结构;所述第一架体11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11;所述第一限位件111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11上的第一限位框架112和若干限位螺栓6,所述第一限位框架112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3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为使近端复位机构1能够沿连接杆3滑动,使复位更精准,避免对近端复位机构1加力时产生偏移,在第一架体11设置第一限位组件,第一架体11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在连接杆3上滑动从而限制近端复位机构1的位移方向。连接杆3的杆体采用棱柱结构,即三棱柱、四棱柱、不规则棱柱等形状。配合于连接杆3的杆体形状的第一限位框架112的内腔,使近端复位机构1和远端复位机构2在沿连接杆3滑动的过程中不发生旋转偏移,避免造成复位过程中的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偏移。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限制近端复位机构1和远端复位机构2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架体21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11;所述第二限位件211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21上的第二限位框架212和若干限位螺栓6,所述第二限位框架212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3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为使远端复位机构2能够沿连接杆3滑动,使复位更精准,避免对远端复位机构2加力时产生偏移,在第二架体21设置第二限位组件,第二架体21通过第二限位组件在连接杆3上滑动从而限制远端复位机构2的位移方向。配合于连接杆3的杆体形状的第二限位框架212的内腔,使近端复位机构1和远端复位机构2在沿连接杆3滑动的过程中不发生旋转偏移,避免造成复位过程中的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偏移。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近端复位机构1与远端复位机构2在连接杆3上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一架体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112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11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112的内腔和/或第一通孔113,所述第一限位框架112通过若干限位螺栓6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所述第二架体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212的内腔连通的第二通孔21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212的内腔和/或第二通孔213,所述第二限位框架212通过若干限位螺栓6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在骨骼复位完成后,根据临床治疗经验需保持骨骼闭合的状态一端时间,因此为固定近端复位机构1在连接杆3上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螺栓6穿过开设在第一限位框架112侧壁的螺孔将近端复位装置与连接杆3进行固定。同时为固定远端复位机构2在连接杆3上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螺栓6穿过开设在第二限位框架212侧壁的螺孔将将远端复位装置与连接杆3进行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调节架体23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铰接结构达到所需旋转调节角度,所述第二架体21与所述调节架体23通过万向轴、铰链或销钉铰接。调节架体23的移动范围受到铰接形式的影响,若第二架体21与调节架体23采用万向轴进行铰接,则调节架体23可向任意方向转动,使患侧远端骨骼进行姿态复位时具有更高的操作性。而铰链或销钉铰接的情况下,调节架体23的活动范围相对受限,仅能在限定方向进行移动,但调节架体23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精确。因此,上述方案皆可作为备选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用。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骨盆骨折复位装置操作方法如下:
S1:通过X射线或手术机器人进行定位,在骨盆骨折的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分别置入一枚克氏针;
S2:安装近端复位机构1,使第一定位座121上的第一定位孔122与置入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配合;
S3:沿第一定位座121上的其余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22向患侧近端骨骼置入克氏针,并通过固定螺栓5将克氏针固定于相应的第一定位孔122中,使近端复位机构1与患侧近端骨骼固定连接;
S4:安装远端复位机构2,使第二定位座221上的第二定位孔222中的限位套筒411与置入患侧远端骨骼的克氏针配合;
S5:在第三定位座241的第三定位孔242中置入克氏针,并通过固定螺栓5将配合于第二定位孔222和第三定位孔242的克氏针固定,使远端复位机构2与患侧远端骨骼固定连接;
S6:将连接杆3依次穿设于第二通孔213、第二限位框架212的内腔、第一限位框架112的内腔、第一通孔113中,使远端复位机构2与近端复位机构1连接,实现骨折处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的对位及对线复位;
S7:移动调节架体23,使患侧远端骨骼旋转复位;
S8:通过缩减远端复位机构2和近端复位机构1之间的距离,使通过步骤S7操作后的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靠拢并最终闭合,实现骨盆骨折分离移位的复位;
S9:取出步骤S1中置入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
S10:顶进步骤S1中置入患侧远端骨骼的克氏针,使其置入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
S11:取出第二定位孔222中的限位套筒411,并在第二定位孔222中放置空心螺钉413,并将空心螺钉413沿置入患侧远端骨骼和患侧近端骨骼的克氏针置入,使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通过空心螺钉413连接固定;
S12:去除复位装置,完成对骨盆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实现骨盆骨折且发生移位后,通过体外复位装置将患侧远端骨骼与患侧近端骨骼复位闭合的效果。且复位精度高,使病患的恢复速度快,骨骼恢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切开骨折部位留下大范围伤疤。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即可,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Claims (10)

1.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复位机构、远端复位机构和连接杆;所述近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近端骨骼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远端复位机构包括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铰接的调节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体上用于固定患侧远端骨骼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通过连接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的第一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定位座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一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的第二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定位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二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节架体连接的第三定位座和若干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定位座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配合有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座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将第三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三定位件包括克氏针、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LC-2螺钉或shanz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克氏针与空心螺钉的组合结构;所述克氏针穿设于第二定位孔中,用于钉入骨骼中;所述空心螺钉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上,用于沿所述克氏针的针体轴向钉入骨骼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匹配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滑动套设于所述克氏针的针体上,且所述限位套筒可拆卸地嵌设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为棱柱结构;所述第一架体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一限位框架和若干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的第二限位框架和若干限位螺栓,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为匹配所述连接杆形状的棱柱状空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的内腔和/或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若干限位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框架;所述第二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的内腔和/或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若干限位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调节架体通过万向轴、铰链或销钉铰接。
CN202020217594.2U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Active CN211985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94.2U CN211985639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94.2U CN211985639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5639U true CN21198563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7594.2U Active CN211985639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5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3391B1 (en) Device for positioning or attaching a medical operating instrument, especially an incision block or a cutting block
EP2282689B1 (en) Apparatus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repair
US20020058948A1 (en) Targe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al locking of intramedullary nails
WO2002036024A1 (en) Adjustable surgical templates
CN101904757A (zh)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
EP3197379B1 (en) Device for repositioning bone fracture fragments
US8382758B1 (en) Method for aligning upper extremity bones and inserting guide device
CN109009399B (zh)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精准定位装置
CN111227921A (zh)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及操作方法
WO2013070919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chanically reducing and fixing bone fractures
CN211985639U (zh)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装置
AU2021101287A4 (en) Adjustable minimal-invasive decompression guiding device for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operating room
US20140330277A1 (en) Surgical targeting guide
CN208481439U (zh) 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体外透视定位器
US11583328B2 (en) Femoral nail and instrumentation system
CN111772765A (zh) 股骨颈进钉点经皮微创定位导向器
CN107550539B (zh) 颈椎骨打孔定位系统
CN111493997B (zh) 一种辅助pfn手术中克氏针置入的导向器
CN117597076A (zh) 一种用于胫骨髓内钉固定的装置
CN210784633U (zh) 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
CN114869441A (zh) 一种微创跟骨骨折固定钉导向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669328B (zh) 股骨髓内钉两点多维定位装置
CN107440779B (zh) 一种髋臼骨折复位坐骨螺钉置入安全角度定位器
CN112155706A (zh) 一种股骨髓内钉远端锁钉微调瞄准装置
CN220124792U (zh) X型锁定接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