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0470U -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0470U
CN211980470U CN202020779559.XU CN202020779559U CN211980470U CN 211980470 U CN211980470 U CN 211980470U CN 202020779559 U CN202020779559 U CN 202020779559U CN 211980470 U CN211980470 U CN 21198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cap
key structure
metal fram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95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垒
董盼
谭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95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0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本公开所述的按键结构安装于金属框,所述按键结构包括键帽,所述键帽由金属片材形成,所述键帽的四周与所述金属框相连接;触发开关,在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内侧,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本公开的键帽的四周与所述金属框相连接,由此在金属框上没有形成任何开孔,因此灰尘或湿气等不会进入金属框内,可以实现防静电、防尘、防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的按键相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按键结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常见的只能设备中,都带有按键,尤其是如手机这样的智能终端的音量按键和开关机按键是必不可少的部件。
以往的相关技术中,按键设置在智能终端的侧面,通常在智能终端的中框上进行打孔,并将按键的键帽从中框的开孔中向外侧伸出,以便用户对按键的键帽进行按压操作。按键的键帽内侧通过硅胶片固定在智能终端的中框。以往的开口式按键,由于存在开口,因此灰尘等会通过开口处的缝隙进入到智能终端的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安装于金属框,所述按键结构为非开孔式按键,包括键帽,所述键帽由金属片材形成,所述键帽的四周与所述金属框无缝连接;触发开关,在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内侧,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在所述金属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键帽与所述金属框一体成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键帽的四周嵌入所述金属框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在所述键帽和所述触发开关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弹性部件为橡胶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覆盖整个所述触发开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键帽朝向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外侧突出,在所述键帽的内侧形成空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朝向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外侧,所述键帽比所述金属框更向外侧突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金属框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限位组件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两侧,所述限位组件被所述键帽和所述触发开关所夹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拱形金属片、以及单面背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拱形金属片上的树脂层。
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中框,由金属材料形成,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内;以及按键,设置于所述中框,所述按键是上述的按键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所述的按键结构中,因为键帽的四周与中框相连接,无需打孔而形成非开孔式按键,因此在金属框的内部,对外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空间,因此液体或者灰尘不会进入到金属框的内部。既,通过非开孔式按键结构可以起到防止液体或灰尘进入到金属框内部,进一步可以防止因灰尘等沉积导致的按键的失灵。与此同时,因为是非开孔式按键结构,因此可以防止静电进入到金属框的内部,由此可以防止在静电放电测试中静电对内部电路的损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上面描述的以往的技术中,由于在中框中设置了开孔,灰尘或者湿气从按键与中框之间的缝隙中进入中框。在长时间使用后,按键与中框之间的缝隙中会沉积灰尘等,最终将会导致按键卡死或者按键行程缩短,从而影响用户使用手感,甚至导致按键失灵。
此外,以往的开口式按键设计中,在智能终端的静电放电测试过程中静电电荷会通过缝隙进入到智能终端的内部电路上,影响电路功能。为了防止静电电荷对内部电路的影响,在常规的按键电路设计中,在按键的触发电路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口处设置静电放电结构和电阻器件,来提高抗静电能力。因此,需要设置额外的部件,导致成本增加。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图1中的X方向称为“外侧”,X方向的反方向称为“内侧”,Y方向称为“上侧”,Y方向的反方向称为“下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设置在智能终端的左侧面,因此按压按键的方向是内侧,既X方向的反方向。按压按键的方向可以根据按键的设置位置的不同,上下左右方向会发生变化,但不论按键设置在哪个位置,按键的按压方向均指向智能终端的内侧方向。
如图1所示,以手机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机的中框上设置有按键2。手机的中框可以是金属框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2设置在金属框1的右侧上面。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按键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在金属框1的右侧下面、左侧上面、左侧下面、上侧面或者下侧面。
作为手机的中框的金属框1具有形成于金属框1的外侧的第一面11和形成于金属框1的内侧的第二面12。所述按键2形成在所述金属框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之间。
按键2包括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键帽21是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金属薄片形成,键帽21的四周可以与金属框1无缝连接。更具体来说,键帽21的四周可以与金属框1的第一面11无缝连接。
如图1所示,由于键帽21的四周与金属框1无缝连接,在金属框1上无需形成开孔,从金属框1的外侧观看时,形成非开孔式按键2。
键帽21的四周与金属框1无缝连接可以通过将键帽21与金属框1一体成型来实现,也可以将键帽21与金属框1焊接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键帽21的四周嵌入金属框1内来实现。只要能够将键帽21的四周与金属框1无缝连接,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定。例如作为另一实施例中,在形成金属框1时预留出按键结构的安装孔,在安装案件时,将键帽21的四周与金属框1预留出的安装孔进行焊接后再进行电镀密封。由此,也可以形成无缝式按键。
如图1所示,相比于金属框1的侧面,按键2的键帽21向着与按压方向相反侧的外侧突出,从而在键帽21的内侧形成空腔。
如图2所示,在键帽21的按压方向的内侧设置有触发开关22。触发开关22包括电路板221、设置在电路板221上且形成为拱形的金属片222、以及背胶粘贴在金属片222上的树脂层223。树脂层223单面背胶粘贴在金属片222和电路板221上。由此,树脂层223覆盖金属片222的同时,将金属片222封闭在由电路板221和树脂层223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在本公开中使用的背胶可以是压敏胶。
在树脂层223上开设有气孔或者气槽。树脂层223可以由聚酯薄膜构成,厚度在0.08mm至0.1mm之间。树脂层223粘贴金属片222后,还可以起到保护金属片222不被氧化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222的结构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在金属片222的中心区域可以设置有气孔,以确保金属片222被按压时,金属片222的内部气压不会冲击金属片222与电路板221的连接处,而导致金属片222脱落。
在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性部件3。弹性部件3可以设置于在键帽21的内侧形成的空腔内。弹性部件3可以由橡胶部件形成。
当从外侧按压按键2时,按压力通过键帽21传递至弹性部件3,再由弹性部件3传递至触发开关22。通过设置由橡胶部件形成的弹性部件3,可以缓冲金属薄片构成的键帽21的按压力,从而可以调节按键行程,提高按键手感。与此同时,弹性部件3由橡胶部件形成,可以有效预防金属薄片构成的键帽21引起的静电。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设置在键帽21的中间区域,既通常进行按压的区域。键帽21的中间区域是通常按压的地方,因此只要在键帽21的中间区域设置弹性部件3即可,在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的区域的弹性部件3以外的区域可以设置为空白区。
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也可以使弹性部件3铺设在整个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的区域。既弹性部件3覆盖整个触发开关22的表面,键帽21覆盖整个弹性部件3。由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按压键帽21,均可实现良好的触感,同时保障按键的按压精度。与此同时,由于橡胶部件构成的弹性部件3铺设在整个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的区域,因此,可以彻底防止触摸开关22收到静电电荷的干扰。
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在键帽21的中间区域设置弹性部件3,与此同时,可以在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的区域,在弹性部件3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件4。既,在键帽21和触发开关22之间的区域,限位部件4从两侧夹持弹性部件3。限位部件4可以由具有一定弹性且具有防静电效果的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在弹性部件3的两侧设置限位部件,可以防止弹性部件3发生位移。
当金属薄片制成的键帽21长期且重复被按压时,如果在弹性部件3的两侧形成为中空的结构,则键帽21可能会变形。通过设置限位部件4可以向键帽21提供一定的缓冲,有效保护键帽21不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中框,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内;以及按键,设置于所述中框,所述按键具有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按键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构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的概念是相对于图示的示例便于说明而赋予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随着位置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按键结构,安装于金属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为非开孔式按键,包括:
键帽,所述键帽由金属片材形成,所述键帽的四周与所述金属框无缝连接;
触发开关,在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内侧,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在所述金属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与所述金属框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的四周嵌入所述金属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键帽和所述触发开关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橡胶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覆盖整个所述触发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帽朝向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外侧突出,在所述键帽的内侧形成空腔;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朝向所述键帽的按压方向的外侧,所述键帽比所述金属框更向外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金属框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两侧,所述限位组件被所述键帽和所述触发开关所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拱形金属片、以及单面背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拱形金属片上的树脂层。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中框,由金属材料形成,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内;以及
按键,设置于所述中框,所述按键是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
CN202020779559.XU 2020-05-12 2020-05-12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198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9559.XU CN2119804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9559.XU CN2119804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0470U true CN211980470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9559.XU Active CN2119804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0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442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多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侧按键防水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442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多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侧按键防水手机
CN117560442B (zh) * 2024-01-11 2024-03-08 深圳市多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侧按键防水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9873B2 (ja) 表面フラット性に優れ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及び当該保護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792022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rotective panel
KR10146241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9951620B (zh) 摄像头封装件和电子设备
WO2011040291A1 (ja) 感圧センサを備えたタッチ入力デバイスの実装構造
US6728555B1 (en) Display frame with integrated ESD shield, and a user interface construction
JP2012018478A (ja) 外付けキーパッド
CN10789626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
CN211980470U (zh)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19184778A1 (zh) 一种按键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KR101489029B1 (ko) 전자 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 입력 기능을 구비한 보호 패널
JPS62271313A (ja) キ−スイツチ装置
EP2555092B1 (en)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mobi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same
US200701518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eypad
CN209824117U (zh) 一种fpc的防水软垫
US20010052380A1 (en) Laminate key sheet
CN201387529Y (zh) 具有压电式按钮的数码相机
EP1329920B1 (en) Switch unit,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member with a grounding terminal in a switch unit
CN115019639B (zh) 电子设备
JP2000106297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電子機器
JP7169505B1 (ja) 携帯電話カバーおよ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CN220773894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183601U (zh) 开关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415089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864586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