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7647U -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7647U
CN211977647U CN202020370536.3U CN202020370536U CN211977647U CN 211977647 U CN211977647 U CN 211977647U CN 202020370536 U CN202020370536 U CN 202020370536U CN 211977647 U CN211977647 U CN 21197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waste heat
gear
pip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05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钮海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ongk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ongk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ongk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ongk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05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放置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右端设置有进气管,折叠管的左端设置有排气管,箱体内转动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位于折叠管的外侧,转架由驱动装置驱动,转架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一组拨片,箱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箱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热量回收利用率高的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耐久试验对于检测发动机性能以及寿命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多数发动机生产厂商在发动机进行量产之前均要实施几组发动机耐久试验,而每次耐久试验均在80 0H以上。在发动机进行试验时,发动机产生大量的热量随尾气排出,未得到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放置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右端设置有进气管,折叠管的左端设置有排气管,箱体内转动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位于折叠管的外侧,转架由驱动装置驱动,转架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一组拨片,箱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箱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转架包括一对内环,所述内环套设在进气管或出气管的外侧,内环上通过一组辐条固定连接有外环,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卡槽,所述外环转动连接在卡槽中。
优选的,右侧的卡槽中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右侧外环的圆周外表面上,左侧的卡槽中转动安装有小齿轮,左侧的外环的圆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与小齿轮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齿圈啮合安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内壁,所述内壁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折叠管由铜管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箱体内通过进水管装满水,进气管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尾气进入折叠管中,通过折叠管的热传导作用在尾气中的热量将箱体内的水加热,出水管用于排水;同时,驱动装置驱动转架转动,转架上的拨片带动箱体的水转动,进而提高水与折叠管之间的换热效率。外环转动连接在卡槽中,实现转架在箱体中的转动安装。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转架转动。保温层用于提高箱体的保温性能,提高尾气余热的利用效率。折叠管由铜管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热量回收利用率高的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箱体,2-内壁,3-保温层,4-进气管,5-折叠管,6-出气管,7-转架,8-内环,9-外环,10-卡槽,11-卡槽,12-齿圈,13-大齿轮,14-主动齿轮,15-电机,16-小齿轮,17-出水管,18-进水管,19-拨片,2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放置有折叠管5,所述折叠管5的右端设置有进气管4,折叠管5的左端设置有排气管,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架7,所述转架7位于折叠管5的外侧,转架7由驱动装置20驱动,转架7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一组拨片19,箱体1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18,箱体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17。
工作时,箱体1内通过进水管18装满水,进气管4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尾气进入折叠管5中,通过折叠管5的热传导作用在尾气中的热量将箱体1内的水加热,出水管17用于排水;同时,驱动装置20驱动转架7转动,转架7上的拨片19带动箱体1的水转动,进而提高水与折叠管5之间的换热效率。
可优选地,所述转架7包括一对内环8,所述内环8套设在进气管4或出气管6的外侧,内环8上通过一组辐条固定连接有外环9,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卡槽10,所述外环9转动连接在卡槽10中。
外环9转动连接在卡槽10中,实现转架7在箱体1中的转动安装。
可优选地,右侧的卡槽10中转动安装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的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右侧外环9的圆周外表面上,左侧的卡槽10中转动安装有小齿轮16,左侧的外环9的圆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齿圈12,所述齿圈12与小齿轮16啮合安装。
可优选地,所述箱体1顶部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大齿轮13,所述大齿轮13与齿圈12啮合安装,所述驱动装置20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外壁上的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4与大齿轮13啮合安装。
电机15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转架7转动。
可优选地,所述箱体1包括内壁2,所述内壁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3。
保温层3用于提高箱体1的保温性能,提高尾气余热的利用效率。
可优选地,所述折叠管5由铜管制成。
折叠管5由铜管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箱体1内通过进水管18装满水,进气管4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尾气进入折叠管5中,通过折叠管5的热传导作用在尾气中的热量将箱体1内的水加热,出水管17用于排水;同时,驱动装置20驱动转架7转动,转架7上的拨片19带动箱体1的水转动,进而提高水与折叠管5之间的换热效率。外环9转动连接在卡槽10中,实现转架7在箱体1中的转动安装。电机15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转架7转动。保温层3用于提高箱体1的保温性能,提高尾气余热的利用效率。折叠管5由铜管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放置有折叠管(5),所述折叠管(5)的右端设置有进气管(4),折叠管(5)的左端设置有排气管,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架(7),所述转架(7)位于折叠管(5)的外侧,转架(7)由驱动装置(20)驱动,转架(7)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一组拨片(19),箱体(1)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18),箱体(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架(7)包括一对内环(8),所述内环(8)套设在进气管(4)或出气管(6)的外侧,内环(8)上通过一组辐条固定连接有外环(9),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卡槽(10),所述外环(9)转动连接在卡槽(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右侧的卡槽(10)中转动安装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的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右侧外环(9)的圆周外表面上,左侧的卡槽(10)中转动安装有小齿轮(16),左侧的外环(9)的圆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齿圈(12),所述齿圈(12)与小齿轮(16)啮合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大齿轮(13),所述大齿轮(13)与齿圈(12)啮合安装,所述驱动装置(20)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外壁上的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4)与大齿轮(13)啮合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内壁(2),所述内壁(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管(5)由铜管制成。
CN202020370536.3U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21197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0536.3U CN211977647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0536.3U CN211977647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7647U true CN211977647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0536.3U Active CN211977647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7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9169U (zh) 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416244Y (zh) 风力热水器
CN211977647U (zh) 一种发动机试验室用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913658Y (zh) 气动液力动力机械及其驱动的发电装置
CN217900387U (zh) 一种旋转式太阳能烘干设备
CN115046332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叶轮式蒸发换热器
CN215929538U (zh) 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7500051U (zh) 一种新能源建筑物
CN21484094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锅炉送风机构
CN215337775U (zh) 一种活性炭回转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13669113A (zh) 一种自动蒸汽发电系统
CN213147492U (zh) 一种驰放气再利用装置
CN201512465U (zh) 用于污泥干燥的太阳能烟囱式处理装置
CN113865376A (zh) 一种分形微通道换热器
CN203893395U (zh) 磁悬浮风磁制热装置
CN216241071U (zh) 一种基于垂直轴风轮的涡流制热装置
CN218936404U (zh) 一种空预器漏风再利用控制装置
CN207006202U (zh) 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
CN111006530A (zh) 一种弦月风扇内构件换热器装置及热交换系统
CN216241070U (zh) 一种基于水平轴风轮的涡流制热装置
CN216300804U (zh) 一种节能充电装置
CN220852111U (zh) 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利用装置
CN212179266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水箱
CN216122042U (zh) 一种发电机用进排风装置
CN220715432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气体尾气催化氧化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