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7010U -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7010U
CN211977010U CN202020216361.0U CN202020216361U CN211977010U CN 211977010 U CN211977010 U CN 211977010U CN 202020216361 U CN202020216361 U CN 202020216361U CN 211977010 U CN211977010 U CN 211977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ir duct
emitting device
bas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63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杰林
钟志尧
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63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7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7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7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发光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为环形,底座具有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安装槽;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在安装槽内;导光板,导光板设在安装槽内,导光板沿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导光板位于发光组件的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罩体,罩体与底座连接以封堵安装槽的敞开口,罩体包括透光部和非透光部,透光部与安装槽相对且沿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非透光部位于透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可以使得通过罩体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并且可以改善发光装置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发光装置表面的平整度。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发光装置的导光带与底座通过灌胶封装,导光带与底座间隙不容易控制,容易漏光,导致显示不均匀,另外,很难控制表面的平整性,导致凹凸不平,且胶痕可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发光区域均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发光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环形,所述底座具有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安装槽;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安装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板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远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封堵所述安装槽的敞开口,所述罩体包括透光部和非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安装槽相对且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非透光部位于所述透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罩体,罩体封堵安装槽的敞开口且罩体包括透光部和位于透光部宽度方向两侧的非透光部,使得光线从透光部透出,可以使得通过罩体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并且可以改善发光装置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发光装置表面的平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层和非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和所述透光部为一体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透光层通过喷涂工艺附着在所述透光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表面超出所述非透光部的远离所述非透光部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非透光部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光部为透光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透光部的远离所述透光部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底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罩体与所述底座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发光组件的定位柱,所述发光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的台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发光装置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臂为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部件内限定有风道,所述风道部件具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风道出口,所述风道与所述风道出口连通;上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在所述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发光装置,可以使得空调器的发光装置的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并且可以改善发光装置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发光装置表面的平整度。另外,可以更好的显示空调器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道出口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风道口和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一风道口,所述第一风道口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口,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口之间且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发光装置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臂为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部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在所述风道出口处,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发光装置位于所述导风组件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B出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发光装置10,
底座1,安装槽11,定位柱111,台阶面112,卡扣12,导向斜面121,
发光组件2,定位孔21,
导光板3,
罩体4,透光部41,非透光部42,弯折部43,卡孔431,
连接臂5,
壳体20,出风口201,
风道部件30,风道301,第一风道3011,第二风道3012,风道出口302,第一风道口3021,第二风道口3022,
导风组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包括底座1、发光组件2、导光板3和罩体4。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底座1为环形,底座1具有沿底座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安装槽11,发光组件2设在安装槽11内,可选地,发光组件2可以包括沿安装槽1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发光体。例如发光体可以为灯珠。导光板3设在安装槽11内,导光板3沿安装槽11的周向方向延伸,导光板3位于发光组件2的远离安装槽11底壁的一侧,导光板3可以使得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变得更加均匀,提高发光装置10在底座1的周向方向上光的均匀性。当发光体为间隔开的多个时,整个灯带显示会有明暗的区间,导光板3可以使得多个发光体发出的光在透过导光板3后在底座1的周向方向上的光线亮度更加均匀,避免出现亮暗交替的现象存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3所示,罩体4与底座1连接以封堵安装槽11的敞开口,相应的罩体4也为环形,罩体4包括透光部41和非透光部42,透光部41与安装槽11相对且沿安装槽11的周向方向延伸,透光部41一般为透明或半透明件,非透光部42位于透光部41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的两侧,相应地,非透光部42也沿安装槽11的周向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罩体4的宽度方向上,罩体4包括位于中间的透光部41和位于透光部41宽度方向两侧的非透光部42。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3导光后可以从罩体4的透光部41透出,由于透光部41的宽度可以通过在罩体4的加工过程中控制,使得透光区域可控,使得透光部41的宽度在罩体4的周向方向上比较均匀,从而可以使得通过罩体4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另外,罩体4直接罩设在底座1上并封堵安装槽11的敞开口,光线仅可以从透光部41透出,不能从非透光部42泄露,改善了发光装置10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10显示的均匀性。此外,罩体4的远离底座1的表面的平整度可以在罩体4的加工过程中进行控制,相比灌胶工艺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罩体4,罩体4封堵安装槽11的敞开口且罩体4包括透光部41和位于透光部41宽度方向两侧的非透光部42,使得光线从透光部41透出,可以使得通过罩体4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并且可以改善发光装置10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10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发光装置10表面的平整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透光部42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层和非透光层,透光层和透光部41为一体件。在加工罩体4的过程中,可以先加工一个透光的部件,透光部件包括非透光部42和透光层,然后再在透光层上设置一层非透光层,从而形成透光部41和非透光部42,由此可以简化罩体4的加工工艺。
进一步地,非透光层通过喷涂工艺附着在透光层上。由此可以在透光层上喷涂一种非透光材料从而形成非透光层,可以简化罩体4的加工过程。可选地,非透光层可以为黑色油墨层或其他不透光的材料层。
可选地,如图3所示,透光部41的远离底座1的表面超出非透光部42的远离非透光部42的表面。在非透光部42的加工过程中,先制作与透光部41一体的透光层,然后在透光部41高出的表面即台阶面上附着一层保护膜,再在透光层上设置一层非透光层,保护膜覆盖在台阶面112上,避免保护膜粘贴过程出现弯折,从而有效保证保护膜贴的精准性,进而保证透光部41轨迹的准确性,保证发光装置10发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透光部41的厚度大于非透光部42的厚度。透光部41的远离底座1的表面超出非透光部42的远离底座1的表面,透光部41的靠近底座1的表面可以与非透光部42的远离底座1的表面平齐还可以超出或低于透光部41的靠近底座1的表面。优选地,透光部41的靠近底座1的表面与非透光部42的靠近底座1的表面平齐,由此可以简化罩体4的结构及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透光部41与导光板3具有相同的导光作用,由此经过透光部41的光线可以进一步使光线沿透光部41的周向方向变得更加均匀,提高发光装置10发光的均匀性。另外,可以相对减小导光板3的厚度,使得发光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41为透光孔,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3作用后直接从透光孔向外透出,可以简化罩体4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非透光部42的远离透光部41的端部具有朝向底座1弯折的弯折部43,弯折部43位于底座1的外侧。其中弯折部43为非透光件。由此可以使得罩体4更好地罩设在底座1上,避免漏光,且可以提高罩体4与底座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罩体4与底座1卡接连接。由此既可以提高罩体4与底座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可以简化罩体4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底座1相对的两外壁面上设有卡扣12,卡扣12的靠近罩体4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121,导向斜面121在安装槽11的敞开口至底壁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安装槽11内部的方向延伸,罩体4的弯折部43上设有与卡扣12配合的卡孔431。卡扣12与卡孔431配合可以实现罩体4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可选地,如图4所示,底座1为圆环形,安装槽11为圆环形。由此可以增加发光装置10的发光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底座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槽1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定位发光组件2的定位柱111,发光组件2上设有与定位柱111配合的定位孔21。由此可以提高发光组件2定位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发光装置10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安装槽11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导光板3的台阶面112。导光板3可以搭设在台阶面112上,提高导光板3限位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发光装置10工作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11的靠近敞开口的宽度大于安装槽11的靠近安装槽11底壁的宽度以形成用于支撑导光板3的台阶面112。
如图1和图4所示,发光装置10还包括用于安装发光装置10的连接臂5,连接臂5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连接臂5为沿底座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由此便于发光装置10的安装。可选地,连接臂5与底座1为一体件。其中至少一个连接臂上设有走线槽。
例如,在图1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底座1为圆环形,安装槽11为圆环形,发光组件2为圆环形,导光板3和罩体4均为圆环形,底座1上设有多个连接臂5,多个连接臂5沿底座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每个连接臂5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底座1的方向延伸,底座1与多个连接臂5为一体件。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20、风道部件30和上述发光装置10。
具体而言,壳体20上设有出风口201,风道部件30设在壳体20内,风道部件30内限定出风道301,风道部件30具有与出风口201相对且连通的风道出口302,风道301与风道出口302连通,发光装置10设在出风口201处。发光装置10可以根据软件调节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可以根据空调器100的状态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可以根据出风口201的出风状态显示不同的颜色,便于用户辨识。例如,当空调器100制冷时,发光装置10可发出蓝光,当空调器100制热时,发光装置10可以发出红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上述发光装置10,可以使得空调器100的发光装置10的发出的光带的宽度较为均匀,并且可以改善发光装置10漏光的风险,提高了发光装置10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发光装置10表面的平整度。另外,可以更好的显示空调器100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风道301包括第一风道3011和第二风道3012,风道出口302包括与第一风道3011连通的第一风道口3021和与第二风道3012连通的第一风道口3021,第一风道口3021环绕第二风道口3022,底座1位于第一风道口3021和第二风道口3022之间且环绕第二风道口3022,由此可以使得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位于第一风道口3021和第二风道口3022之间,可以作为区分第一风道口3021和第二风道口3022的标识,有利于用户进行辨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发光装置10还包括:用于安装发光装置10的连接臂5,连接臂5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连接臂5为沿底座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连接臂5的另一端与风道部件30连接。由此便于将发光装置10固定在风道部件30上,提高发光装置10固定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7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导风组件40,导风组件40设在风道出口302处,沿气流流动方向,发光装置10位于导风组件40的下游。由此可以保证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可以被用户更容易看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为环形,所述底座具有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安装槽;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板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远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
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封堵所述安装槽的敞开口,所述罩体包括透光部和非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安装槽相对且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非透光部位于所述透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层和非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和所述透光部为一体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通过喷涂工艺附着在所述透光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表面超出所述非透光部的远离所述非透光部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非透光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为透光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部的远离所述透光部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底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与所述底座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发光组件的定位柱,所述发光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的台阶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发光装置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臂为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部件内限定有风道,所述风道部件具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风道出口,所述风道与所述风道出口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在所述出风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道出口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风道口和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口,所述第一风道口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口,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口之间且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发光装置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臂为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部件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在所述风道出口处,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发光装置位于所述导风组件的下游。
CN202020216361.0U 2020-02-26 2020-02-26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1977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6361.0U CN211977010U (zh) 2020-02-26 2020-02-26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6361.0U CN211977010U (zh) 2020-02-26 2020-02-26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7010U true CN211977010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6361.0U Active CN211977010U (zh) 2020-02-26 2020-02-26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7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8111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过风部件和电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8111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过风部件和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8344U (zh) 可产生气流的吸顶灯
CN211977010U (zh) 发光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6058285A1 (zh) 一种led灯单元
JP5726680B2 (ja) Led照明装置
WO2020020037A1 (zh) 灯具
WO2023208111A1 (zh) 过风部件和电器设备
JP2013080680A (ja) 照明装置
CN111120959B (zh) 气动升降内旋转式舞台灯
CN209959526U (zh) 一种时空隧道发光效果的散热风扇
US20200348016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21068848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81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838727B (zh) 一种led投影灯
CN104613017B (zh) 换气扇
CN109539080B (zh) 灯珠旋转式舞台灯
CN217767155U (zh) 照明棒灯
CN210265209U (zh) 一种扇框肋条布置led的发光散热风扇
CN209959495U (zh) 一种x型发光的散热风扇
CN216280872U (zh) 照明装置及排气设备
CN219995150U (zh) 发光组件及灯具
CN20978235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双色温led灯具
CN220541028U (zh) 一种串灯
CN210240050U (zh) 一种多光圈发光风扇
CN212777662U (zh) 天花式空调器
CN218998231U (zh) 一种背面发光高亮度的无线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