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3635U -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3635U
CN211973635U CN201922188096.XU CN201922188096U CN211973635U CN 211973635 U CN211973635 U CN 211973635U CN 201922188096 U CN201922188096 U CN 201922188096U CN 211973635 U CN211973635 U CN 211973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garbage
gate
box body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80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柏旺
沈达
徐燚
朱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80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3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3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3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由进泥口(3)进入箱体(1)的泥浆,一部分从传送带装置(4)的泥孔(42)流出,主流从右侧转弯经过90°弧形筛板(9)从出泥口(12)流出,在旋转闸门(6)下方形成漩涡,在箱体(1)内右上侧即垃圾清理口(11)内侧形成低流速区,控制进泥口(3)流速在1.0‑2.5m/s的情况下,在90°弧形筛板(9)上部区域形成漩涡区,漩涡区流速在0.1‑0.6m/s,通过旋转闸门(6)在箱体(1)右侧构造封闭空间,实现不间断清淤作业。利用水流动力将淤泥中的垃圾集中至一侧,通过旋转闸门构造封闭空间,可以顺利将淤泥中的垃圾分离出来,实现了不间断清淤作业,有效防止传送带表面筛孔堵塞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中小河道疏浚过程中泵口易堵的难题,显著提高疏浚效率。

Description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清淤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河道遭受工业污水排放的污染,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被弃置于河道中的情况时有出现,淤泥的处理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小河道疏浚的一大难题。城市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受城区交通、桥涵、两岸建筑、堆泥场、防汛、水质、环保等影响,通常采用人工方式水力冲挖排干清淤,清淤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泵口极易堵塞。
如上所述,传统的疏浚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现有清淤设备体积较大,无法满足中小河道的通行通航要求,因此亟需实用新型一种中小河道内垃圾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将河道淤泥和淤泥中垃圾完全分离,克服以上技术缺陷,以满足中小河道的疏浚要求,有效解决中小河道内淤泥中垃圾极难处理、泵口易堵的难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框架、进泥口、传送带装置、旋转闸门、90°弧形筛板、垃圾清理口和出泥口;箱体固定在框架上,箱体前端壁上有进泥口,箱体内在进泥口内侧水平安装传送带装置,传送带装置尾部下侧连接安装90°弧形筛板,而且,传送带装置尾部后侧安装旋转闸门,旋转闸门的中轴水平设置,箱体后端壁上安装垃圾清理口,箱体内传送带装置下侧有出泥口。
尤其是,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泥孔、转轴和凸块;传送带卷绕在两端平行设置的二根转轴之间,传送带表面设泥孔,所述的转轴表面设凸块,转轴表面凸块大小与传送带泥孔大小相匹配,泥孔间距等于转轴表面相邻凸块之间的圆弧段长度。
尤其是,旋转闸门的顶部和底部的箱体内壁上分别水平固定上挡板和下挡板;同时,旋转闸门包括上闸门、下闸门和旋轴;旋轴水平铰接安装在箱体内,旋轴外壁上对称固定连接上闸门、下闸门,上闸门、下闸门共面,而且该共面平面穿过旋轴中轴;上闸门、下闸门处于竖立垂直状态时,上闸门、下闸门的边缘分别贴紧上挡板和下挡板。
尤其是,90°弧形筛板半径与旋转闸门相同。
尤其是,上挡板和下挡板边缘位置设置密封胶圈,垃圾清理口内侧设密封圈。
尤其是,传送带装置底部固定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位于90°弧形筛板两侧。
尤其是,出泥口通过法兰与泥浆泵管路相连。
尤其是,90°弧形筛板表面设筛孔,孔径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可以顺利将淤泥中的垃圾分离出来,有效防止传送带表面筛孔堵塞的问题,既解决了泥浆泵泵口易堵的难题,又节约劳动力,整套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中小河道疏浚过程中泵口易堵的难题,显著提高疏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内流体动态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垃圾分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垃圾分离装置的轴侧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送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闸门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90°弧形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箱体、2-框架、3-进泥口、4-传送带装置、41-传送带、42-泥孔、43-转轴、44-凸块、5-电机、6-旋转闸门、61-上闸门、62-下闸门、63-旋轴、 7-上挡板、8-下挡板、9-90°弧形筛板、91-筛孔、10-支撑杆、11-垃圾清理口、 12-出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中小河道垃圾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利用水流动力将淤泥中的垃圾集中至箱体1内接近出口一侧,通过旋转闸门6构造旋转开启或封闭空间,实现不间断清淤作业。具体原理包括:通过在传送带装置4的传送带转轴43表面设与传送带装置4表面的筛孔91相匹配凸块44,一旦出现杂物堵塞筛孔的情况,将初步筛分过程中传送带筛孔内部的堵塞物顶出,可有效防堵。控制进泥口3流速在1.0-2.5m/s的情况下,利用水流动力学原理,在90°弧形筛板9上部区域形成漩涡区,漩涡区流速在0.1-0.6m/s,淤泥中硬质垃圾在漩涡区内不断堆积,而漂浮垃圾则集中在箱体右上角的低流速区域,通过旋转闸门6 在箱体1右侧构造封闭空间,以便于及时清理,实现不间断清淤作业。
本实用新型中,由进泥口3进入箱体1的泥浆,一部分从传送带装置4的泥孔42流出,主流从右侧转弯经过90°弧形筛板9从出泥口12流出,在旋转闸门6下方形成漩涡,硬质垃圾堆积于此处,如附图1所示,在箱体1 内右上方的流速很小,为悬浮垃圾堆积处,由进泥口3至垃圾清理口11和出泥口12流体方向,泥浆主流流向满足泥浆过流要求,在传送带装置4下侧,以及 90°弧形筛板9和旋转闸门6之间形成的漩涡区,促进将淤泥连续输出;同时,在箱体1内右上侧即垃圾清理口11内侧形成低流速区,有助于垃圾聚集清理。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城市、农村中小型河道疏浚。
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框架2、进泥口3、传送带装置4、旋转闸门6、90°弧形筛板9、垃圾清理口11和出泥口12。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附图2、3所示,箱体1固定在框架2上,箱体1前端壁上有进泥口3,箱体1内在进泥口3内侧水平安装传送带装置4,传送带装置 4尾部下侧连接安装90°弧形筛板9,而且,传送带装置4尾部后侧安装旋转闸门6,旋转闸门6的中轴水平设置,箱体1后端壁上安装垃圾清理口11,箱体1 内传送带装置4下侧有出泥口12。
前述中,整套设备的吸力由出泥口12外接的泥浆泵提供。箱体1密封良好,保证运行过程中箱体1内保持真空负压状态,箱体1大小可根据匹配泥浆泵流量大小调节。
前述中,框架2为整个箱体1的骨架结构,起到支撑箱体1的作用。
前述中,进泥口3通过法兰与泥浆管对接,进泥口3直径为200mm,超出该大小范围的垃圾无法进入箱体1。
前述中,如附图4所示,传送带装置4包括传送带41、泥孔42、转轴43和凸块44;传送带41卷绕在两端平行设置的二根转轴43之间,传送带41 表面设泥孔42,所述的转轴43表面设凸块44,转轴43表面凸块44大小与传送带泥孔42大小相匹配,泥孔42间距等于转轴43表面相邻凸块44之间的圆弧段长度,该凸块44可将初步筛分过程中卡入泥孔42内部的堵塞物顶起,可有效防堵。
前述中,箱体1上安装电机5,电机5与传送带装置4传动连接。传送带装置4由电机5驱动,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将垃圾集中至箱体1右侧。
前述中,旋转闸门6的顶部和底部的箱体1内壁上分别水平固定上挡板7和下挡板8。同时,如附图5所示,旋转闸门6包括上闸门61、下闸门 62和旋轴63;旋轴63水平铰接安装在箱体1内,旋轴63外壁上对称固定连接上闸门61、下闸门62,上闸门61、下闸门62共面,而且该共面平面穿过旋轴 63中轴。上闸门61、下闸门62处于竖立垂直状态时,上闸门61、下闸门62的边缘分别贴紧上挡板7和下挡板8。旋轴63外端传动接出箱体1并连接手摇杆,旋转闸门6通过人工手摇杆操纵,正常运行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在箱体1外侧利用卡扣卡死,待箱体1右侧垃圾堆满后,除去卡扣逆时针转动旋转闸门6至竖直状态,下闸门62将90°弧形筛板9上部垃圾全部推至箱体右部封闭空间;此时整套设备仍能继续运转,垃圾集中在90°弧形筛板9上部;垃圾清理完成后,顺时针转动闸门至水平状态,同时将集中在90°弧形筛板9上表面的垃圾推至箱体1上部,垃圾在水流的作用下向箱体右侧集中。旋轴63超出箱体1的部分设置把手以及卡扣,通过人工操纵旋转闸门6的启闭,以此简化设备。
前述中,如附图6所示,90°弧形筛板9半径与旋转闸门6相同。 90°弧形筛板9表面设筛孔91,筛孔孔径为20mm。
前述中,旋转闸门6旋转至竖直状态后,上闸门61和下闸门62边缘位置分别与上挡板7和下挡板8紧密贴合,以保证旋转闸门6边缘位置的密封性。
前述中,上挡板7和下挡板8边缘位置设置密封胶圈。
前述中,传送带装置4底部固定安装支撑杆10;尤其是,支撑杆10 位于90°弧形筛板9两侧,对传送带装置4起到支撑作用。
前述中,垃圾清理口11内侧设密封圈,保证整个箱体1的密封性。
前述中,出泥口12通过法兰与泥浆泵管路相连。
本实施例中,泥浆及河底垃圾由进泥口3进入箱体1,经传送带装置 4初步筛分后,泥浆从右侧翻转沉降进入箱体1底部,垃圾则滞留在右侧,残余泥浆通过90°弧形筛板9汇集后通过出泥口12被抽出,对于滞留垃圾则关闭旋转闸门6后手动清理即可。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采用钢板材质,厚度在6mm以上,保证箱体1 有一定的抗负压能力。泥孔42孔径为20mm。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大小可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泥浆泵的流量大小确定,灵活机动,可满足不同河道的要求。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疏浚时,将进泥口3外接泥浆管口淹没或半淹没在淤泥中,出泥口 12外接的泥浆泵运行,泥浆及河道垃圾由进泥口3被吸入箱体1内部,通过传送带装置4,传送带装置4始终保持顺时针转动,部分泥浆从传送带41表面的泥孔42进入箱体1底部。其余泥浆及河底垃圾在水流和传送带41的作用下,通过旋转闸门6进入箱体1右侧底部,泥浆在泥浆泵吸力的作用下通过90°弧形筛板9后从出泥口12抽出,河底垃圾则滞留在90°弧形筛板9右侧。待箱体1右侧垃圾堆满后,在箱体1外侧,人工摇动手摇杆将旋转闸门6逆时针旋转关闭,旋转过程中将90°弧形筛板9上部的垃圾推至箱体1右部空间。旋转闸门6关闭后,箱体1右部空间为全封闭状态,而左侧仍能继续运行,此时垃圾集中在 90°弧形筛板9上部空间。打开垃圾清理口11,将右部空间内垃圾清理完成后,顺时针转动旋转闸门6至水平,同时将90°弧形筛板9上部空间垃圾推至上部,在水流的作用下再次向箱体右侧集中。
以上实施例旨在帮助阅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质所作的修改或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可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框架(2)、进泥口(3)、传送带装置(4)、旋转闸门(6)、90°弧形筛板(9)、垃圾清理口(11)和出泥口(12);其特征在于,箱体(1)固定在框架(2)上,箱体(1)前端壁上有进泥口(3),箱体(1)内在进泥口(3)内侧水平安装传送带装置(4),传送带装置(4)尾部下侧连接安装90°弧形筛板(9),而且,传送带装置(4)尾部后侧安装旋转闸门(6),旋转闸门(6)的中轴水平设置,箱体(1)后端壁上安装垃圾清理口(11),箱体(1)内传送带装置(4)下侧有出泥口(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装置(4)包括传送带(41)、泥孔(42)、转轴(43)和凸块(44);传送带(41)卷绕在两端平行设置的二根转轴(43)之间,传送带(41)表面设泥孔(42),所述的转轴(43)表面设凸块(44),转轴(43)表面凸块(44)大小与传送带泥孔(42)大小相匹配,泥孔(42)间距等于转轴(43)表面相邻凸块(44)之间的圆弧段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闸门(6)的顶部和底部的箱体(1)内壁上分别水平固定上挡板(7)和下挡板(8);同时,旋转闸门(6)包括上闸门(61)、下闸门(62)和旋轴(63);旋轴(63)水平铰接安装在箱体(1)内,旋轴(63)外壁上对称固定连接上闸门(61)、下闸门(62),上闸门(61)、下闸门(62)共面,而且该共面平面穿过旋轴(63)中轴;上闸门(61)、下闸门(62)处于竖立垂直状态时,上闸门(61)、下闸门(62)的边缘分别贴紧上挡板(7)和下挡板(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90°弧形筛板(9)半径与旋转闸门(6)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挡板(7)和下挡板(8)边缘位置设置密封胶圈,垃圾清理口(11)内侧设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装置(4)底部固定安装支撑杆(10);支撑杆(10)位于90°弧形筛板(9)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泥口(12)通过法兰与泥浆泵管路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90°弧形筛板(9)表面设筛孔(91),孔径为20mm。
CN201922188096.XU 2019-12-09 2019-12-09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Active CN211973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8096.XU CN21197363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8096.XU CN21197363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3635U true CN211973635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8096.XU Active CN21197363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36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034A (zh) * 2021-10-21 2021-12-2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筛网分离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034A (zh) * 2021-10-21 2021-12-2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筛网分离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装置
CN113828034B (zh) * 2021-10-21 2022-12-2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筛网分离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7427U (zh) 河道疏浚筛分清淤设备
CN211973635U (zh)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CN111646669A (zh) 生态清淤污泥在线脱水系统及工艺
CN106958287A (zh)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CN21205295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21193576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杂物分离装置
CN110847275B (zh)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和方法
CN218292005U (zh) 一种基坑排水设备
CN113529902B (zh) 一种复合式雨污水检查井及环保分流方法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108404512A (zh) 一种建筑垃圾专用沉淀系统
CN211472773U (zh) 一种水利工程排水装置
CN210876152U (zh) 用于疏浚船舶排岸泥沙过滤的筛石装置
CN220184198U (zh) 一种生态环保分流水渠
CN206156888U (zh) 一种快速施工安装的雨污水过滤装置
CN21405075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
CN213853245U (zh) 一种浮泥清除装置
CN214245602U (zh) 具有清淤功能的水利泵站
CN113003780B (zh) 市政污水集成化处理装置
CN219548915U (zh) 一种隧洞施工排水装置
CN218176099U (zh) 一种水利泵站排污装置
CN216662828U (zh) 一种抓斗挖泥船泥水高效分离装置
CN215162460U (zh) 一种用于橄榄油加工的油水分离初次沉降装置
CN203483970U (zh) 固液分离装置及包括该固液分离装置的清淤系统
CN21947099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