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9674U - 安全型充气船 - Google Patents

安全型充气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9674U
CN211969674U CN202020567748.0U CN202020567748U CN211969674U CN 211969674 U CN211969674 U CN 211969674U CN 202020567748 U CN202020567748 U CN 202020567748U CN 211969674 U CN211969674 U CN 211969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able boat
inflatable
boat
safety
end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77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小磊
金涛
钟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shui Jia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shui Jia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shui Jia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shui Jia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77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9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9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96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式水上漂浮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安全型充气船,所述充气船的船体包括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所述充气船舷环绕充气船底的边沿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充气船底设置相互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在双层充气腔之间设置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所述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固定连接成整体。该充气船若由于意外造成破损,造成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腔的空气从破损处排出,由于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硬质支撑存在,使得乘坐人员所在位置不会先下沉,放气后柔软的船底和船舷受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刚度支持而保持张开状态,不会朝人员所在位置收拢形成挤压和包裹影响行动能力,更不会因被包裹导致窒息,增加了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安全型充气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式水上漂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充气船。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运动的盛行,充气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充气船一般包括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充气船舷环绕充气船底的边沿并连接成一体,充气船舷环绕充气船底形成的载人或者载物的内部空间为船舱。充气船充气后即可在水上漂浮,进行水上划船活动,还可作为执行水上巡逻、救生救溺、水上垂钓等作用。而泄放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腔的空气后,体积缩小,可以捆绑携带,非常便利,所以深受水上运动爱好者欢迎和肯定。有很多旅游项目也利用充气船开发出各种水上项目吸引游客,其优势是成本较为低廉。
充气船依靠充气实现水上漂浮,若发生的破损就会造成漏气,严重的会发生安全事故,充气船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与水中障碍物碰撞而破损。专利号为CN201120299021.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充气船,包括有供人承载用的充气船底以及环设于充气船底的周边的充气船身,充气船身与充气船底共同围装成船座舱,船座舱的底部为充气船底,充气船身的内腔包括有相互独立的上气圈和下气圈,上气圈与下气圈之间设置有气圈隔离层,气圈隔离层的周边熔接于充气船身;把充气船身的内腔包括有相互独立的上气圈和下气圈以减少破损后的漏气范围,降低风险。另外,专利号为201120133080.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充气船,包括充气浮筒、充气船底以及两个充气坐垫,充气浮筒的中间形成船座腔,所述充气船底设于船座腔的底部,所述充气浮的内腔分为独立的左气圈和右气圈,左气圈和右气圈由垂直拉带分隔开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船套,所述船套设于充气船底的下部以及充气浮筒的外部,并将充气浮筒和充气船底包于其内;其中充气浮筒、充气船底、船套均为独立部件,一旦发生意外时,可立即用相应备用部件代替即可,无需等待较长的时间进行修补,由此降低了风险。
但是,充气船会存在一种特有的安全隐患,在上述专利的充气船中也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即:在使用中,如果充气船由于意外造成破损,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腔的空气从破损处排放出来,由于乘坐人员的重量,使得其所在位置首先下沉,受下沉力的带动,放气后柔软的船底和船舷将朝人所在位置收拢,从四周对人形成挤压和包裹,对人员行动形成限制,若人员未能及时脱离,被包裹到头部将造成窒息,可能因此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型充气船,所述充气船的船体包括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所述充气船舷环绕充气船底的边沿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充气船底设置相互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在双层充气腔之间设置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所述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固定连接成整体。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还包括遮阳布、多根立杆、固定环和绳索,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支撑遮阳布,遮阳布张开在充气船上端,所述立杆的底端与横向底骨的端头通过梢轴连接,所述梢轴处设置限位块,所述固定环与纵向底骨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一端与立杆的顶部连接;绳索的另一端绑在固定环上。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舷的外侧设置阳光反射层。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都设有安全阀。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底的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上端面设置填充层,纵向底骨、横向底骨和填充层位于充气船底的双层充气腔之间。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底的双层充气腔和充气船舷都分别包括多个独立密封的气室。
可选的,所述充气船底的上端面中心设置可分离坐垫,所述可分离坐垫上端环绕设有带独立密封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与可分离坐垫上端采用拉链连接。
可选的,所述阳光反射层采用锡箔纸材料粘贴在充气船舷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填充层为泡沫材料。
可选的,所述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都采用金属材料、玻璃钢或者硬质塑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充气船,在充气船底采用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在双层充气腔之间设置连接整体的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若充气船由于意外造成破损,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腔的空气从破损处排出,由于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硬质支撑存在,使得乘坐人员所在位置不会先下沉,放气后柔软的船底和船舷受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刚度支持而保持张开状态,不会朝人员所在位置收拢形成挤压和包裹影响行动能力,更不会因被包裹导致窒息,增加了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充气船实施例一立面剖视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安全型充气船实施例二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的立杆与横向底骨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安全型充气船实施例三立面剖视图;
图6为安全型充气船实施例四立面剖视图;
图7为可分离坐垫与充气圈立面剖视图。
图中:1-充气船底,2-充气船舷,3-双层充气腔,4-纵向底骨,5-横向底骨,6-遮阳布,7-立杆,8-固定环,9-绳索,10-阳光反射层,11-梢轴,12-限位块,13-安全阀,14-填充层,15-气室,16-可分离坐垫,17-充气圈,18-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安全型充气船可选实施例,所述充气船的船体包括充气船底1和充气船舷2,所述充气船舷2环绕充气船底1的边沿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充气船底1设置相互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3,在双层充气腔3之间设置纵向底骨4和横向底骨5,所述纵向底骨4和横向底骨5固定连接成整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充气船,在充气船底采用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在双层充气腔之间设置连接整体的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若充气船由于意外造成破损,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腔的空气从破损处排出,由于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硬质支撑存在,使得乘坐人员所在位置不会先下沉,放气后柔软的船底和船舷受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的刚度支持而保持张开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若充气船由于意外造成破损,放气后柔软的船底和船舷不会朝人员所在位置收拢形成挤压和包裹影响行动能力,更不会因被包裹导致窒息,增加了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充气船还包括遮阳布6、多根立杆7、固定环8和绳索9,所述立杆7的顶部连接支撑遮阳布6,遮阳布6 张开在充气船上端,所述立杆7的底端与横向底骨5的端头通过梢轴11连接,所述梢轴11处设置限位块12,所述固定环8与纵向底骨4固定连接,所述绳索9的一端与立杆7的顶部连接;绳索9的另一端绑在固定环8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立杆、固定环和绳索对遮阳布进行张拉与支撑,立杆可以绕梢轴旋转,在不需要遮阳布的天气时,立杆倒放在船体上,遮阳布拆卸下来收起;当阳光强烈需要遮挡时,把遮阳布分别与立杆顶部固定连接,用力拉绳索的另一端,带动立杆绕梢轴旋转至竖直位置被限位块限定,再把绳索自由的另一端绑定在固定环上,保持遮阳布在充气船的船体上端呈张开状态,遮挡阳光对船体的照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遮阳布张开遮挡阳光对船体的照射,防止由于阳光照射产生的较高温度让充气膨胀使船体爆裂,发生漏气事故,影响充气船的安全。另外,遮阳布同时也防止了阳光对乘坐人员的照射,在夏季较热的天气中给乘坐人员提供较为阴凉舒适的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充气船舷2的外侧设置阳光反射层 10,所述阳光反射层10采用锡箔纸材料粘贴在充气船舷2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采用阳光反射层对阳光的反射作用,降低阳光照射下的充气船舷温度,防止由于阳光照射产生的较高温度让充气船舷内的充气膨胀超过充气船舷材料的强度,使充气船舷爆裂,发生漏气事故,影响充气船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船底1的双层充气腔3和充气船舷2都设有安全阀1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安全阀,限制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力,避免因内部气体压力过大而发生爆裂,危及充气船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船底1的纵向底骨4和横向底骨5上端面设置填充层14,所述纵向底骨4和横向底骨5都采用金属材料、玻璃钢或者硬质塑料制作,所述填充层14为泡沫材料,纵向底骨4、横向底骨5和填充层14位于充气船底的双层充气腔3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泡沫材料密度较小,可在水上漂浮,采用泡沫填充层来补偿船体发生局部漏气时的浮力不足问题,使得充气船即使发生局部漏气,也不能很快危及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给予乘坐人员较长的反应与自救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充气船底1的双层充气腔3和充气船舷2都分别包括多个独立密封的气室1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把船体各部分的充气腔分隔为较多相互隔离密封的体积较小的独立气室,若某一位置发生漏气,影响的只有该漏气点所对应的气室,绝大部分船体可保持充气状态,降低了局部漏气对充气船安全性的影响,让使用者有充分时间进行补救或者修补,保障了人员及财产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充气船底1的上端面中心设置可分离坐垫16,所述可分离坐垫16上端环绕设有带独立密封的充气圈17,所述充气圈17与可分离坐垫16上端采用拉链18连接;若可分离坐垫16还带有靠背,可以把靠背设置在充气圈17的圈内,充气圈17与可分离坐垫16的前部采用拉链18连接,在后部靠背阻挡操作处不进行连接,只以靠背靠压着,以防止使用者拉开拉链18操作不方便。若可分离坐垫16为一个则设置在充气船的船舱中心位置;若可分离坐垫16为多个则可以围绕充气船的船舱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每个可分离坐垫16都配置单独的充气圈1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采用可分离坐垫和充气圈,在充气船发生损毁时,可以给使用者在水中逃生提供帮助;其中充气圈与可分离坐垫上端采用拉链连接,充气圈平常作为靠背和扶手,当发生安全事故需要逃生时,使用者无需离开可分离坐垫,只需要坐着拉开连接的拉链让充气圈与可分离坐垫分开,充气圈就可以作为游泳圈使用,帮助使用者保持漂浮在水面上,辅助水上逃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的船体包括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所述充气船舷环绕充气船底的边沿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充气船底设置相互隔离密封的双层充气腔,在双层充气腔之间设置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所述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固定连接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还包括遮阳布、多根立杆、固定环和绳索,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支撑遮阳布,遮阳布张开在充气船上端,所述立杆的底端与横向底骨的端头通过梢轴连接,所述梢轴处设置限位块,所述固定环与纵向底骨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一端与立杆的顶部连接;绳索的另一端绑在固定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舷的外侧设置阳光反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底和充气船舷都设有安全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底的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上端面设置填充层,纵向底骨、横向底骨和填充层位于充气船底的双层充气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底的双层充气腔和充气船舷都分别包括多个独立密封的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底的上端面中心设置可分离坐垫,所述可分离坐垫上端环绕设有带独立密封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与可分离坐垫上端采用拉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反射层采用锡箔纸材料粘贴在充气船舷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为泡沫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充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底骨和横向底骨都采用金属材料、玻璃钢或者硬质塑料制作。
CN202020567748.0U 2020-04-16 2020-04-16 安全型充气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69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7748.0U CN211969674U (zh) 2020-04-16 2020-04-16 安全型充气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7748.0U CN211969674U (zh) 2020-04-16 2020-04-16 安全型充气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9674U true CN211969674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774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69674U (zh) 2020-04-16 2020-04-16 安全型充气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9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2089B2 (en) Floatable unit for evacuation purposes
US3883913A (en) Aquastabilized survival raft
US3092854A (en) Life raft
CN101817397B (zh) 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08011783A1 (fr) Dispositif de sauvetage marin anti-chavirage
US4342278A (en) Miniature inflatable containment and dry-water-entry vessels
US20150225976A1 (en) Escape and survival pod
US4216559A (en) Life raft having a toroidal water ballast chamber
KR101006677B1 (ko) 수상용 구명캡슐
US11548601B2 (en) Multi-chamber inflatable device
CN113401318B (zh) 一种海上救援用气胀式救生筏
CN202147831U (zh) 一种水上逃生舱
TWM381588U (en) Land-based lifeboat with anti-overturn function
CN211969674U (zh) 安全型充气船
US6367404B1 (en) Folding rigid-inflatable boat
US6010381A (en) Inflatable towable vehicle
US3670349A (en) Light weight article
WO2019214542A1 (zh) 一种带有助浮结构的运输装置
CN201082757Y (zh) 一种充气船结构
CN111204424B (zh) 一种便于稳定的安全救生船
CN201670350U (zh) 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
CN215043568U (zh) 一种船只防灾救生舱
EP1256516A2 (en) Ocean survival unit
CN220948469U (zh) 模块化下沉式单人漂浮装置
CN219651367U (zh) 一种自充气型单人救生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