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2536U -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2536U
CN211962536U CN202020009268.2U CN202020009268U CN211962536U CN 211962536 U CN211962536 U CN 211962536U CN 202020009268 U CN202020009268 U CN 202020009268U CN 211962536 U CN211962536 U CN 211962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walking aid
groove
cavity
in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92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军茹
姬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092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2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2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25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助行器架体,其由“冂”型支架和连接杆组成;座椅,其后端与所述助行器架体转动连接,其前端搭在所述助行器架体前端两侧的凸柱上;靠背,其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内滑动设有一可沿该腔体左右滑动的输液组件,且该输液组件可折叠容纳在所述腔体内;储物盒,其设在所述“冂”型支架的两个竖杆之间,且该储物盒的内部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分隔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输液功能,其输液杆的方向更加灵活、方便、省力,输液时整个杆体更加稳定、安全,且可以将引流瓶等很好地固定,使其不晃动牵拉插管,还能方便高龄患者或危重患者在助行途中或者下床后大小便。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性化优质护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辅助产品接纳度日渐上升。目前,助行器广泛应用于临床、社区、家庭等,逐渐成为行动不便、高龄、康复治疗等患者的运动助行锻炼器具。
据调查,国内外使用的助行器种类繁多,一般都能满足助行锻炼的需求,但是对于一些高龄患者以及危重患者来说,一般的助行器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大多都不具备输液功能,或者助行器上面的输液杆使用不方便,不能收纳折叠,导致患者在不输液时影响其助行锻炼;其次,一些高龄患者以及危重患者有可能会带有引流瓶、引流袋等装有液体的医疗用品,在助行锻炼中需要将这些用品收纳起来,但是现有的带有收纳功能的助行器并不能将这些物品很好地收集起来,往往造成患者体内插管的牵拉,使患者极不舒适,严重地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多功能助行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输液功能且输液杆可折叠的、能收纳装液体的医疗用品的多功能助行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包括:
助行器架体,其由“冂”型支架和连接杆组成;
座椅,其后端与所述助行器架体转动连接,其前端搭在所述助行器架体前端两侧的凸柱上;
靠背,其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内滑动设有一可沿该腔体左右滑动的输液组件,且该输液组件可折叠容纳在所述腔体内;
储物盒,其设在所述“冂”型支架的两个竖杆之间,且该储物盒的内部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分隔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组件包括滑设在所述腔体底部的滑块、与所述滑块上端固连的固定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的可折叠杆以及固设在所述折叠杆顶端的输液挂钩;
所述折叠杆至少为两节杆体,每两节杆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侧开设有通槽的方体,所述通槽将所述连接件分隔为“凹”形;
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连在所述通槽的下端,所述可折叠杆的底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通槽的上端;
所述可折叠杆的每两节杆体之间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杆与所述转轴连接处的上端或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
所述通槽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圆柱形凹槽一,该圆柱形凹槽一的底部通过弹簧一连接有一可容纳在所述半球型凹槽一内的小球一。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左右两端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柱形凹槽二,该圆柱形凹槽二的底部通过弹簧二连接有小球二,所述可折叠杆底端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可容纳小球二的半球型凹槽二。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弹性碰珠;
所述可折叠杆的顶端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碰珠匹配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固定组件包括两端滑设在滑轨内的第一分隔块、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右侧的滑轨内的伸缩杆一、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右侧的伸缩杆二以及与所述伸缩杆二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分隔块;
所述伸缩杆一和所述伸缩杆二上均套有弹簧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块的左侧、第二分隔块的右侧以及所述储物盒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防滑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包括座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上的上盖,所述座体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小于所述通孔的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冂”型支架的竖杆上还设有引流袋挂钩,该引流袋挂钩的下端设有引流袋固定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在助行器架体的基础上设有靠背,该靠背内部的腔体内设有输液组件,使用时,可拉出该组件使其组成一竖直的输液杆,满足患者外出锻炼时输液的功能,不用时,所述输液组件可以折叠在所述腔体内,整体不占用空间,方便收纳,不影响患者不输液时助行锻炼。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输液组件底部可在靠背上的腔体内左右滑动,能满足患者左右两侧均能输液,相比于现有的螺栓固定的输液杆,本实用新型中左右滑动的方式调节输液杆的方向更加灵活、方便、省力。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折叠杆的在竖直状态时,转轴位置均设有卡接结构,使输液时输液杆更加稳定、更安全。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在座椅下端设有储物盒,储物盒内设有分隔固定组件,可以将引流瓶等医疗物品固定起来,使其不晃动,避免其造成患者体内插管的牵拉扯动,使患者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器输液和休息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器助行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液组件折叠后的靠背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液组件伸开后的靠背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可折叠杆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液组件折叠后与腔体侧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物盒的侧面剖开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物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助行器架体;11、“冂”型支架;12、防滑套;13、凸柱一;
2、座椅;21、座体;22、上盖;23、通孔;24、盖板;25、挂杆;
3、靠背;31、腔体;311、圆柱型凹槽二;312、弹簧二;313、小球二;32、凹槽;33、弹性碰珠;34、卡扣;35、凸柱二;
4、输液组件;41、滑块;42、固定杆;43、连接件;431、通槽;432、转轴;433、圆柱形凹槽一;434、弹簧一;435、小球;44、可折叠杆;441、半球型凹槽一;442、半球型凹槽二;45、输液挂钩;
5、储物盒;51、分隔固定组件;52、滑轨;53、第一分隔块;54、伸缩杆一;55、伸缩杆二;56、第二分隔块;57、弹簧三;58、防滑垫片;59、引流管定位夹;510、卡箍;511、紧固螺栓;
6、引流袋挂钩;61、引流袋固定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包括:
助行器架体1,其由“冂”型支架11和连接杆组成;
座椅2,其后端与所述助行器架体1转动连接,其前端搭在所述助行器架体1前端两侧的凸柱13上;
靠背3,其为上端开口的腔体31,所述腔体31内滑动设有一可沿该腔体31左右滑动的输液组件4,且该输液组件4可折叠容纳在所述腔体31内;
储物盒5,其设在所述“冂”型支架11的两个竖杆之间,且该储物盒5的内部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分隔固定组件51。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a所示,所述助行器架体1由“冂”型支架11以及中间的连接杆构成,其座椅2的后端转动连接在靠后的连接杆上,座椅2的前端搭设在靠前的凸柱一13上,保证其能向上翻转90度,在患者助行锻炼时,不影响其正常活动。所述靠背3连接在“冂”型支架11的后侧,靠背3的后面设有凸柱35,如图1b所示,当所述座椅2翻转上来时,其侧面的挂杆25恰好可以挂在所述凸柱35上,使座椅2更加稳定。为了满足高龄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经常需要在锻炼途中输液的需求,所述靠背3的腔体31内设有输液组件4,且其可沿腔体31向左或向右滑动,当患者在左手上输液时,该输液组件4可滑动至靠背3的左侧;当患者在右手上输液时,该输液组件4可滑动至靠背3的右侧。为了在患者不输液时不影响其助行锻炼,该输液组件4在不用时,可以折叠容纳在所述靠背3的腔体31内,实现折叠、收纳功能,在不影响助行的同时也不占用病房或家里的空间。为了能使患者的引流瓶收纳在储物盒5内不产生强烈的晃动,防止其牵拉患者插管造成患者不舒适以及二次伤害,所述储物盒5内设有分隔固定组件51,该分隔固定组件51既可以固定引流瓶等,也可以将储物盒5内的空间有效利用。一般的引流瓶有胸腔闭式引流瓶和负压引流瓶,二者在使用时对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所述储物盒5通过卡箍(510)固定在所述“冂”型支架11的两个竖杆之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松紧紧固螺栓511,根据患者的高度调整储物盒5的高度,以调整引流瓶相对患者引流部位的高度,保证患者的引流效果。为了进一步地定位引流管,使其贴在所述助行器架体1的侧边,在所述“冂”型支架11的竖杆之间的连接杆上设有引流管定位夹59,其为一端开口的环状,并采用软性塑料或硅胶制成。
优选地,如图2、3所示,所述输液组件4包括滑设在所述腔体31底部的滑块41、与所述滑块41上端固连的固定杆42、通过连接件43与所述固定杆42转动连接的可折叠杆44以及固设在所述折叠杆44顶端的输液挂钩45;
所述折叠杆44至少为两节杆体,每两节杆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4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一般输液杆的高度和座椅靠背的宽度,优选所述折叠杆44由三节杆体折叠组成,每两节杆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43转动连接。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固定杆42竖直设在所述腔体31内,其可与滑块41在所述腔体31内左右滑动。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43为一侧开设有通槽431的方体,所述通槽431将所述连接件43分隔为“凹”形;
所述固定杆42的上端固连在所述通槽431的下端,所述可折叠杆44的底端通过转轴432连接在所述通槽431的上端;
所述可折叠杆44的每两节杆体之间分别通过转轴432连接在所述通槽431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所述固定杆42和所述可折叠杆44的底端的连接件43的右侧开设通槽431,使所述可折叠杆44的第一节杆体可向右折叠至水平;所述可折叠杆44上的第一节杆体和第二节杆体之间的连接件43的左侧开设有通槽431,其可使第二节杆体向左弯折至水平,并与第一节杆体呈0度夹角;第二节杆体和第三节杆体之间的连接件43的右侧开设通槽431,因此,第三节杆体可向右弯折至水平,并与第二节杆体呈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杆44与所述转轴432连接处的上端或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441;
所述通槽43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圆柱形凹槽一433,该圆柱形凹槽一433的底部通过弹簧一434连接有一可容纳在所述半球型凹槽一441内的小球一4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杆44与所述转轴432连接处的上端或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441,具体地,所述折叠杆44上除了最顶端的一节杆体上端不连接转轴5外,其余杆体两端均连接转轴5,每节杆体下端与所述转轴432连接处的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441;每节杆体上端(除了最顶端的一节杆体)与所述转轴432连接处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441。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可折叠杆44在使用状态时保持稳定、不晃动,确保了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3、图4所示,为了使所述输液组件4在使用时不左右滑动,所述腔体31内左右两端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柱形凹槽二311,该圆柱形凹槽二311的底部通过弹簧二312连接有小球二313,所述可折叠杆44底端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可容纳小球二313的半球型凹槽二442。
由于可折叠杆44上端的输液挂钩45不方便折叠在所述靠背3内部,因此所述靠背3的上面开设有贯穿左右的通槽,该通槽可容纳所述可折叠杆44顶端的一节杆体,该杆体的上端可搭设在所述腔体3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
如图6所示,为了使折叠后的输液组件4更加稳定,所述腔体3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端开设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内设有一弹性碰珠33;
所述可折叠杆44的顶端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碰珠33匹配的卡扣34。
具体在使用时,首先,将整个助行器撑开,患者可选择站立助行,也可以在行走过程中坐下来休息,当护理人员需要输液时,首先确定患者输液的左右位置,然后拉动输液挂钩45,并将这个可折叠杆44拉直,确保其稳定不晃动;第二步,根据患者需要输液的位置将输液组件4滑动至对应的一侧,并使其固定不晃动;第三步,输液;第四步,将输液组件4滑动至左侧后折叠放入所述靠背3的腔体31内,并将其顶部卡在腔体3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当患者不需要使用该助行器时,可将该助行器整体折叠收纳在病房或家中。
如图8—11所示,所述分隔固定组件51包括两端滑设在滑轨52内的第一分隔块53、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53右侧的滑轨内的伸缩杆一54、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53右侧的伸缩杆二55以及与所述伸缩杆二55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分隔块56;
所述伸缩杆一54和所述伸缩杆二55上均套有弹簧三5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一54和伸缩杆二55均为多节套筒套接而成,其可随弹簧三57的收缩或拉伸而收缩或拉伸,所述伸缩杆一54为两个,均设在滑轨52内,并与所述第二分隔块56位于同侧。弹簧三57自然状态时均较长,可使第一分隔块53位于储物盒5的前端,使第二分隔块56位于储物盒5的后端,当二者收缩时,弹簧的弹力可将引流瓶等夹住,防止其剧烈晃动,牵拉患者插管,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避免引流瓶滑动或避免摩擦损伤,所述第一分隔块53的左侧、第二分隔块56的右侧以及所述储物盒5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防滑垫片58。
如图7所示,所述座椅2包括座体21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21上的上盖22,所述座体21中部开设有通孔24,所述上盖2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小于所述通孔24的盖板23。
优选地,所述“冂”型支架11的竖杆上还设有引流袋挂钩6,为了使所述引流袋不晃动,该引流袋挂钩6的下端设有引流袋固定袋61。
具体在使用时,首先,将整个助行器放在患者前面,患者可选择站立助行,只要将座椅2翻折90度与靠背3贴合,将座椅2侧面的挂杆25挂在凸柱二35上,然后双手分别握住防滑套12,即可助行;也可以在行走过程中坐下来休息,将座椅2放下来即可;当护理人员需要输液时,首先确定患者输液的左右位置,然后拉动输液挂钩45,并将这个可折叠杆44拉直,确保其稳定不晃动;第二步,根据患者需要输液的位置将输液组件4滑动至对应的一侧,并使其固定不晃动;第三步,输液;第四步,将输液组件4滑动至左侧后折叠放入所述靠背3的腔体31内,并将其顶部卡在腔体3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如果患者身上携带引流瓶或引流袋,可以拉动第一分隔块53,将引流瓶放在储物盒5内,再松开第一分隔块53;将引流袋放入引流袋固定袋61内,再将其上端挂在引流袋挂钩6上即可。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助行器架体(1),其由“冂”型支架(11)和连接杆组成;
座椅(2),其后端与所述助行器架体(1)转动连接,其前端搭在所述助行器架体(1)前端两侧的凸柱(13)上;
靠背(3),其为上端开口的腔体(31),所述腔体(31)内滑动设有一可沿该腔体(31)左右滑动的输液组件(4),且该输液组件(4)可折叠容纳在所述腔体(31)内;
储物盒(5),其设在所述“冂”型支架(11)的两个竖杆之间,且该储物盒(5)的内部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分隔固定组件(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液组件(4)包括滑设在所述腔体(31)底部的滑块(41)、与所述滑块(41)上端固连的固定杆(42)、通过连接件(43)与所述固定杆(42)转动连接的可折叠杆(44)以及固设在所述折叠杆(44)顶端的输液挂钩(45);
所述折叠杆(44)至少为两节杆体,每两节杆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4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43)为一侧开设有通槽(431)的方体,所述通槽(431)将所述连接件(43)分隔为“凹”形;
所述固定杆(42)的上端固连在所述通槽(431)的下端,所述可折叠杆(44)的底端通过转轴(432)连接在所述通槽(431)的上端;
所述可折叠杆(44)的每两节杆体之间分别通过转轴(432)连接在所述通槽(4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杆(44)与所述转轴(432)连接处的上端或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球型凹槽一(441);
所述通槽(43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圆柱形凹槽一(433),该圆柱形凹槽一(433)的底部通过弹簧一(434)连接有一可容纳在所述半球型凹槽一(441)内的小球一(43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31)内左右两端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柱形凹槽二(311),该圆柱形凹槽二(311)的底部通过弹簧二(312)连接有小球二(313),所述可折叠杆(44)底端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可容纳小球二(313)的半球型凹槽二(4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3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端开设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内设有一弹性碰珠(33),所述可折叠杆(44)的顶端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碰珠(33)匹配的卡扣(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固定组件(51)包括两端滑设在滑轨(52)内的第一分隔块(53)、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53)右侧的滑轨内的伸缩杆一(54)、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分隔块(53)右侧的伸缩杆二(55)以及与所述伸缩杆二(55)的另一端固连的第二分隔块(56);
所述伸缩杆一(54)和所述伸缩杆二(55)上均套有弹簧三(5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块(53)的左侧、第二分隔块(56)的右侧以及所述储物盒(5)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防滑垫片(5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包括座体(21)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21)上的上盖(22),所述座体(21)中部开设有通孔(24),所述上盖(2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小于所述通孔(24)的盖板(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冂”型支架(11)的竖杆上还设有引流袋挂钩(6),该引流袋挂钩(6)的下端设有引流袋固定袋(61)。
CN202020009268.2U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62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9268.2U CN211962536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9268.2U CN211962536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2536U true CN211962536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926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62536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2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51044A (en) Oxygen walker
WO2014160666A1 (en) Walker apparatus
CN105853156A (zh) 康复助行器
CN105828669A (zh) 旅行支撑装置
US10806311B2 (en) Portable commode aid
CN211962536U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US20210346232A1 (en) Improved walker/rollator
CN205626425U (zh) 康复助行器
KR200439793Y1 (ko) 이동 링겔대에 구비된 안전의자
CN208641212U (zh) 一种助行器
CN109549827A (zh) 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
CN211675198U (zh)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
CN209610101U (zh) 如厕拐杖椅
KR200490704Y1 (ko) 노약자를 위한 기립 보조장치
CN209236752U (zh) 一种腿部肌肉康复训练助行架
CN209033085U (zh) 多功能一体化治疗车
CN219354891U (zh) 一种可折叠肩负式输液架以及输液座椅
CN213607999U (zh) 一种助行器
CN219375682U (zh) 一种折叠式护理输液架
CN209004870U (zh) 一种可调式普外科用输液架
CN219501702U (zh) 一种可拉伸的护理专用架
CN215134784U (zh) 输液架
CN219896168U (zh) 一种具有伸缩式输液架的轮椅
JP3003984U (ja) 歩行補助器
CN214858943U (zh) 一种助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