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9759U - 双屏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屏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9759U
CN211959759U CN202020496935.4U CN202020496935U CN211959759U CN 211959759 U CN211959759 U CN 211959759U CN 202020496935 U CN202020496935 U CN 202020496935U CN 211959759 U CN211959759 U CN 211959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s
linking
sliding
dual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69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成艳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69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9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9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9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屏转轴结构,于底座二旁侧组设连动轴,二连动轴表面设有对称的螺旋槽,一同步组件上设有二凸点,分别嵌入二螺旋槽内,二连动轴上分别结合固定连结件,二连结件上分别设有垂直于连动轴的横槽孔,二连动轴上分别枢套与所述同步组件同步活动的连动组件,二贴设于连结件下方的滑移件分别设有斜槽孔,各斜槽孔内设有导滑连结件连结于连动件,二连杆分别以中间部枢设于连结件上,各连杆以主动端枢接于连动组件,另以被动端穿过横槽孔带动滑移件,由二连结件相互靠合,可带动连动轴枢转,并经由同步组件沿连动轴向驱动连动组件带动连杆枢转,进而连动所述二滑移件分别朝向远离二连动轴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双屏转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双屏转轴结构,尤指一种可使二活动组件于展开或收合时,皆具有最小间隔距离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电子装置中枢接二活动组件(大多为显示屏幕及主机,或二可相互衔接的局部显示屏幕)的枢轴结构,大多通过双轴同步动作的设计,使所述二活动组件(显示屏幕及主机,或二局部显示屏幕)可彼此定位在各种不同开启角度,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例如:在中国台湾公告第M478992号新型专利案中,即揭露了一种双轴同动双包枢轴器的结构,其主要包含:第一轴以及第二轴,所述的第一轴及第二轴分别于一端组接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分别组合固定于电子设备的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在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的轴身上分别设有相对螺旋槽,并于另一端设有组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并相对分隔设定距离的第一定位隔板以及第二定位隔板,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活动穿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定位隔板,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的组接端穿过所述第二隔板后直接组合连动垫片,所述垫片配合螺接件锁接于所述组接端;于所述第一定位隔板及第二定位隔板之间则设有穿过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的双包轴套,所述双包轴套设为长管状断面形成一内部空间,并于至少一侧设有一上包轴部,以及另一下包轴部;使所述的上包轴部及下包轴部以干涉配合组合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以及一支轴设于所述双包轴套内部,一滑块活动套合于所述支轴,并使所述滑块的上下端分别接合连动于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轴身上的相对螺旋槽,使所述滑块因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的旋转产生轴向位移,从而可在双轴转动时通过双包轴套产生所需扭力,并于轴套内部形成双轴连动机构。
然而,上述此种结构设计,其于枢转的过程中,所述二活动部位(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之间的距离皆保持固定;因此,当所述二活动部位(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分别具有较大的厚度时,其第一轴及第二轴之间亦需保留一较宽的距离,否则所述二活动部位(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于收合时会形成干涉而无法相互靠合,如此一来,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之间较大的间距会增加所述二活动部位(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展开的面积及占据空间,不利于产品的精致化和轻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屏转轴结构,于底座二旁侧分别设有连动轴,于所述二连动轴表面设有对称的螺旋槽,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二平形延伸的凸柱,另于所述二连动轴上分别结合固定连结件,于所述二连结件上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二连动轴的横槽孔,设于二连动轴之间的同步组件上设有分别嵌入二螺旋槽内的凸点,二连动组件分别枢套于所述二连动轴上,且连接于所述同步组件,二滑移件分别贴设于各连结件,于二滑移件朝向二连动轴的一侧分别设有对称的斜导槽,套合于各凸柱,另于各滑移件上设有斜槽孔,各斜槽孔内设有导滑连结件连结于所述连动件,二连杆分别以中间部枢设于所述连结件上,且以一主动端枢接于所述连动组件,另以一被动端伸入所述连结件的横槽孔,由所述二连结件相互靠合,可带动连动轴枢转,并经由所述同步组件驱动所述连动组件带动所述连杆枢转,进而连动所述二滑移件分别朝向远离二连动轴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斜导槽相对于所述凸柱朝向接近所述连动轴的方向滑动,以使二滑移件(连结件)于展开或收合时,皆可保持最小间隔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屏转轴结构,其于二连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扭力件,所述限位扭力件以二旁侧夹套二连动轴,使二连动轴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阻)力,以使所述二滑移件(连结件)在展开或收合的过程中,可于任意角度位置皆保持足够的支撑力,以增进使用的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底座;二连动轴,组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二相对旁侧,于二连动轴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相互对称延伸的螺旋槽;同步组件,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于所述同步组件上至少设有二凸点,分别嵌入所述二连动轴的螺旋槽内;二连结件,分别结合固定于二连动轴,于所述二连结件上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二连动轴的横槽孔;二连动组件,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且与所述同步组件连接并形成同步动作;二滑移件,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相结合,各所述滑移件分别贴设于各所述连结件远离各所述连动组件的一表侧,且可沿各所述横槽孔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各所述连结件往复滑移,于各所述滑移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斜槽孔,各所述斜槽孔内设有导滑连结件,连接于所述连动组件;二连杆,分别具有设于二端部的主动端及被动端,以及设于所述主动端、被动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枢设于所述连结件上,所述主动端枢接于所述连动组件,而所述被动端伸入所述连结件的横槽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同步组件二旁侧凸设有枢套于二连动轴上的驱动部,所述连动组件由连动件及挡止件所组成,所述连动件以局部部位延伸至所述驱动部一旁侧,且所述挡止件设置于所述驱动部另一旁侧。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导滑槽,所述连动件、挡止件分别设有至少一伸入所述纵导滑槽内的导滑凸柱。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动件以局部部位延伸至所述挡止件下方,且设置有镂空部,所述挡止件的导滑凸柱穿过所述镂空部伸入所述纵导滑槽。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二连动轴上分别设有非圆形断面的被结合部,且所述连动件上设有相同断面的结合部,紧密夹套所述被结合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被结合部于所述连动轴的至少一旁局部表侧设有平削面,且所述结合部为相同断面的长轴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二滑移件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相结合,各所述滑移件于朝向二连动轴的一侧分别横设有对称延伸的斜导槽,所述底座于二连动轴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二旁侧设有平行延伸的凸柱,所述二凸柱分别伸入二斜导槽内。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二连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扭力件,所述限位扭力件以二旁侧夹套所述二连动轴,除可使所述二连动轴之间保持固定间距,亦可使所述二连动轴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力。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于对应所述横槽孔二旁侧方向的边缘分别设有凸导滑部,所述滑移件则于相对应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套合所述凸导滑部的导槽。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槽孔,且所述导滑连结件贯通所述纵槽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杆于接近所述中间部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局部组合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完全展开时的侧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完全展开时的连杆及相关组件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于收合过程中的侧视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收合过程中的连杆及相关组件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于完全收合时的侧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于完全收合时的连杆及相关组件动作图。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 底座
11 限位件
111 轴孔
112 凸柱
2 连动轴
21 螺旋槽
22 被结合部
221 平削面
23 轴端部
24 限位扭力件
3 同步组件
31 驱动部
32 凸点
4 连动组件
41 连动件
411 枢接部
412、421 导滑凸柱
413 镂空部
414 驱动部
415 连动部
42 挡止件
5 连结件
51 结合部
52 纵槽孔
521 导滑连结件
53 枢接件
54 纵导滑槽
55 凸导滑部
56 横槽孔
6 滑移件
61 斜槽孔
62 凹导槽
63 斜导槽
64 连结部
7 连杆
71 中间部
72 主动端
73 被动端
A 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底座1、连动轴2、同步组件3、连动组件4、连接件5、滑移件6及连杆7等部份;其中底座1可为长形片状结构体,于其二端部分别设有限位件11,限位件11二旁侧分别设有轴孔111及凸柱112。
限位扭力件24设于底座1上,限位扭力件24以二旁侧夹套二连动轴2,除可使二连动轴2之间保持固定间距,且可使二连动轴2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阻)力;二连动轴2至少于一端分别设有轴端部23,可依序伸入轴孔111内,使二连动轴2组设于底座1的二旁侧,于二连动轴2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相互对称延伸的螺旋槽21及被结合部22;在本案所揭露的实施例中,被结合部22为于连动轴2至少一旁局部表侧设有平削面221的结构。
同步组件3于二旁侧分别设有驱动部31及至少一凸点32,二驱动部31分别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2上,二凸点32分别嵌入二螺旋槽21内。
二连动组件4分别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2,各连动组件4分别由连动件41及挡止件42所组成,连动件41于一旁侧设有枢套于连动轴2的枢接部411,且枢接部411于连动轴2上设置于驱动部31的一旁侧,挡止件42设置于驱动部31的另一旁侧。
二连结件5分别设于二连动轴2的一旁侧,各连结件5一旁侧分别设有套合固定于被结合部22的结合部51(具有与被结合部22相同断面形状的长轴孔),使连结件5可连动连动轴2同步转动;于连结件5上设有平行于连动轴2延伸方向的纵导滑槽54及至少一纵槽孔52,于纵导滑槽54与纵槽孔52之间横设(垂直于连动轴2延伸方向)有横槽孔56,于连结件5至少一旁侧设有平行于横槽孔56的凸导滑部55。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连动件41以局部部位延伸至挡止件42下方,且设置有镂空部413,连动件41具有导滑凸柱412伸入纵导滑槽54,挡止件42上设有至少一导滑凸柱421穿过镂空部413伸入纵导滑槽54;利用连动件41与挡止件42分别设置于同步组件3的活动路径上,使连动组件4可与同步组件3连接并形成同步滑动。
二滑移件6分别贴设于各连结件5远离各连动组件4的一表侧;于滑移件6上对应于各纵槽孔52的部位分别设有至少一斜槽孔61,且连动件41可经由至少一导滑连结件521贯穿纵槽孔52伸入斜槽孔61,而于滑移件6二旁侧分别设有套合凸导滑部55的凹导槽62,使滑移件6可沿各横槽孔56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各连结件5往复滑移。
另于二滑移件6朝向二连动轴2的一侧分别横设有对称延伸的斜导槽63,二斜导槽63分别套合于限位件11的二凸柱112。
二连杆7分别于二端部设有主动端72、被动端73及设于其间的中间部71,中间部71经由枢接件53枢设于连结件5上,主动端72枢接于连动件41上默认的驱动部414,而被动端73穿过连结件5的横槽孔56并枢接于滑移件6上预设的连结部64上。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杆7于接近中间部71的部位可形成弯折结构。
如图4至9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二滑移件6可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如:屏幕A)相结合;当二连结件5完全展开时,二滑移件6(接近底座1)的一侧边缘相互靠合而具有最小间距,且限位件11的二凸柱112分别位于二斜导槽63相互远离的一端(如图4所示),且连杆7的被动端73位于横槽孔56中较接近连动轴2的一侧(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屏幕A)边缘相互靠合,以便于使用。
若所述电子装置在收合二局部部位(屏幕A)时,当二连结件5分别以连动轴2为轴心而相互枢转靠合的过程中,限位件11的二凸柱112分别朝向二斜导槽63中段滑移(如图6所示),使二滑移件6(接近底座1)的边缘逐渐向二旁侧分离,同时,二连结件5分别经由结合部51通过被结合部22带动二连动轴2转动,利用凸点32于螺旋槽21内滑移,可使同步组件3沿连动轴2的轴向移动,并经由驱动部31带动连动组件4沿纵导滑槽54(平行于连动轴2的轴向)滑动(如图7所示),由连动件41驱动连杆7的主动端72,使连杆7枢转,令其被动端73可带动滑移件6沿横槽孔56朝远离连动轴2的方向移动,且连动件41亦驱动导滑连接件521同时沿纵槽孔52及斜槽孔61滑移,配合连结件5二旁侧的结合部51与滑移件6的凹导槽62相互导引,可使滑移件6于活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当二连结件5完全收合时,限位件11的二凸柱112分别位于二斜导槽63相互接近的一端(如图8所示),此时二滑移件6(连结件5)的顶面相互贴近,使所述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屏幕A)表面得以相互靠合,以令所述电子装置具有最小的收合体积,同时,同步组件3经由驱动部31带动连动组件4驱动连杆7的主动端72,使其被动端73带动滑移件6滑移至横槽孔56远离连动轴2的一端(如图9所示),由此可于收合过程中逐渐向二旁侧改变二滑移件6(连结件5)的旋转轴心,以有效避免所述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屏幕A)边缘在收合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及碰触。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底座;
二连动轴,组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二相对旁侧,于二连动轴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相互对称延伸的螺旋槽;
同步组件,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于所述同步组件上至少设有二凸点,分别嵌入所述二连动轴的螺旋槽内;
二连结件,分别结合固定于二连动轴,于所述二连结件上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二连动轴的横槽孔;
二连动组件,可滑动地枢套于二连动轴,且与所述同步组件连接并形成同步动作;
二滑移件,分别贴设于各所述连结件远离各所述连动组件的表侧,且可沿各所述横槽孔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各所述连结件往复滑移,于各所述滑移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斜槽孔,各所述斜槽孔内设有导滑连结件,连接于所述连动组件;
二连杆,分别具有设于二端部的主动端及被动端,以及设于所述主动端、被动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枢设于所述连结件上,所述主动端枢接于所述连动组件,而所述被动端伸入所述连结件的横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二旁侧凸设有枢套于二连动轴上的驱动部,所述连动组件由连动件及挡止件所组成,所述连动件以局部部位延伸至所述驱动部一旁侧,且所述挡止件设置于所述驱动部另一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上设有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导滑槽,所述连动件、挡止件分别设有至少一伸入所述纵导滑槽内的导滑凸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件以局部部位延伸至所述挡止件下方,且设置有镂空部,所述挡止件的导滑凸柱穿过所述镂空部伸入所述纵导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动轴上分别设有非圆形断面的被结合部,且所述连动件上设有相同断面的结合部,紧密夹套所述被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结合部于所述连动轴的至少一旁局部表侧设有平削面,且所述结合部为相同断面的长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滑移件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相结合,各所述滑移件于朝向二连动轴的一侧分别横设有对称延伸的斜导槽,所述底座于二连动轴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二旁侧设有平行延伸的凸柱,所述二凸柱分别伸入二斜导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滑移件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相结合,各所述滑移件于朝向二连动轴的一侧分别横设有对称延伸的斜导槽,所述底座于二连动轴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二旁侧设有平行延伸的凸柱,所述二凸柱分别伸入二斜导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滑移件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二局部部位相结合,各所述滑移件于朝向二连动轴的一侧分别横设有对称延伸的斜导槽,所述底座于二连动轴之间设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二旁侧设有平行延伸的凸柱,所述二凸柱分别伸入二斜导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扭力件,所述限位扭力件以二旁侧夹套所述二连动轴,除可使所述二连动轴之间保持固定间距,亦可使所述二连动轴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力。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扭力件,所述限位扭力件以二旁侧夹套所述二连动轴,除可使所述二连动轴之间保持固定间距,亦可使所述二连动轴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力。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连动轴之间设有限位扭力件,所述限位扭力件以二旁侧夹套所述二连动轴,除可使所述二连动轴之间保持固定间距,亦可使所述二连动轴分别产生一转动的扭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于对应所述横槽孔二旁侧方向的边缘分别设有凸导滑部,所述滑移件则于相对应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套合所述凸导滑部的导槽。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于对应所述横槽孔二旁侧方向的边缘分别设有凸导滑部,所述滑移件则于相对应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套合所述凸导滑部的导槽。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于对应所述横槽孔二旁侧方向的边缘分别设有凸导滑部,所述滑移件则于相对应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套合所述凸导滑部的导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上设有至少一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槽孔,且所述导滑连结件贯通所述纵槽孔。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上设有至少一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槽孔,且所述导滑连结件贯通所述纵槽孔。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上设有至少一平行于所述连动轴延伸方向的纵槽孔,且所述导滑连结件贯通所述纵槽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于接近所述中间部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于接近所述中间部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于接近所述中间部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
CN202020496935.4U 2020-04-08 2020-04-08 双屏转轴结构 Active CN211959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6935.4U CN211959759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双屏转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6935.4U CN211959759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双屏转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9759U true CN211959759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6935.4U Active CN211959759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双屏转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97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284A (zh) * 2020-04-08 2021-10-12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转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284A (zh) * 2020-04-08 2021-10-12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转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9678B1 (en) Rotating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EP372292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739561B1 (en) Screen body support device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EP3722922A1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14080B1 (ko) 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JP6094237B2 (ja) 情報機器のチルト機構
US20210381289A1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CN112596579B (zh) 电子装置及枢纽结构
EP3627802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20230384839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36173B (zh) 伸缩式铰链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US11953942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creens
CN211959759U (zh) 双屏转轴结构
CN213458799U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JP202102175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3498284B (zh) 双屏转轴结构
CN216623626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TWI718044B (zh) 雙屏轉軸結構
WO2022262477A1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1911524B (zh) 转轴模块与电子装置
TWM597559U (zh) 雙屏轉軸結構
CN113990202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9827454U (zh) 双轴滑轨枢纽器
TWM446260U (zh) 掀蓋式觸控螢幕輔助支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