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2937U -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2937U CN211952937U CN202020160442.3U CN202020160442U CN211952937U CN 211952937 U CN211952937 U CN 211952937U CN 202020160442 U CN202020160442 U CN 202020160442U CN 211952937 U CN211952937 U CN 2119529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
- cooler
- temperature
- condens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高温发生组件、低温发生组件、低温水管路,高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却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高压蒸发器相连;低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低压蒸发器相连;所述低温水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高压吸收器、第一冷凝器以使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低压吸收器、第二冷凝器以使第二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实现回热换热,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余热回收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吸收式热泵可以利用部分高温热源驱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产生大量的中温热水用于供热。常规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在工作中,冷凝器中的余热并未充分利用,造成热量的损失,且工作循环较为单一,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通过设置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实现回热换热,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高温发生组件、低温发生组件、低温水管路,所述高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温发生器、第一换热器、高压吸收器、高压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却器,所述低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低温发生器、第二换热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却器,
高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却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高压蒸发器相连;
低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低压蒸发器相连;
所述低温水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高压吸收器、第一冷凝器以使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低压吸收器、第二冷凝器以使第二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优选的是,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三分支管路、第四分支管路,所述第三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器,所述第四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冷却器,以使所述第三分支管路、第四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优选的是,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五分支管路,所述第五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三冷却器以使所述第五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优选的是,还包括高温水管路,所述高温水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低温发生器、第三冷却器、高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以使高温水管路内的水降温。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溶液泵,其与所述高压吸收器、第一换热器连接;
第二溶液泵,其与所述低压吸收器、第二换热器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冷剂泵,其与所述高压蒸发器连接;
第二冷剂泵,其与所述低压蒸发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热泵换热系统在供暖负荷较小时可单独运行低温发生组件相关的部件,实现单独的供热循环;在供热负荷较大时可开启高温发生组件相关的部件,实现同时供热,本实用新型实现双段式、多热源运行。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内的冷剂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实现回热换热,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可以减少蒸发器冷量损失。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高温水经高温水管路通过高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使高温水得到深度放热降温,经降温的高温水可作为低温热源,解决了现场没有低温热源的问题,扩展了热泵换热系统的运行范围,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适应性。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热泵换热系统在高温发生组件、低温发生组件同时工作时,分为高压吸收/蒸发,低压吸收/蒸发,热泵换热系统运行的溶液循环量减小,实现热泵换热系统的高效化,进一步确保热泵换热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第五、低温发生器侧水温较低时,低温发生器侧不运行,可单独运行高温发生器侧的热泵流程,运行方式灵活多样。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带回热式热泵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高温发生组件、低温发生组件、低温水管路,所述高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温发生器1、第一换热器2、高压吸收器4、高压蒸发器6、第一冷凝器12、第一冷却器13,所述低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低温发生器16、第二换热器11、低压吸收器9、低压蒸发器8、第二冷凝器15、第二冷却器14,
高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却器13,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2、高压蒸发器6相连;
低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二冷却器14和第三冷却器17,所述第二冷却器14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15、低压蒸发器8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17与所述低温发生器16相连;
所述低温水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35、第二分支管路32,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5依次通过所述高压吸收器4、第一冷凝器12以使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5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依次通过所述低压吸收器9、第二冷凝器15以使第二分支管路32内的水升温。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高温发生组件的连接关系为:高温发生器1与第一换热器2、第一冷凝器12连接,第一换热器2与高压吸收器4连接,高压吸收器4与高压蒸发器6连接,第一冷凝器12与第一冷却器13连接,第一冷却器13与高压蒸发器6连接;低温发生组件的连接关系为:低温发生器16与第二换热器11、第二冷凝器15连接,第一换热器2与低压吸收器9连接,低压吸收器9与低压蒸发器8连接,第二冷凝器15与第二冷却器14连接,第二冷却器14与低压蒸发器8连接;高温发生组件的运行过程为:高压吸收器4内的稀溶液输送至第一换热器2内进行加热升温,然后再进入高温发生器1内,在高温发生器1内稀溶液经高温浓缩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内,经放热降温后进入高压吸收器4内,高温发生器1内的稀溶液加热后所产生的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2内经凝结降温形成冷剂水,冷剂水进入第一冷却器13,经节流后进入高压蒸发器6内,在高温蒸发器内冷剂水经加热升温蒸发进入高压吸收器4内;低温发生组件的运行过程为:低压吸收器9内的稀溶液输送至第二换热器11内进行加热升温,然后再进入低温发生器16内,在低温发生器16内的稀溶液经浓缩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1内,经发热降温后进入低压吸收器9内,低温发生器16内的稀溶液加热后所产生的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5内,经凝结降温形成冷剂水,冷剂水进入第二冷却器14,经节流后进入低压蒸发器8内,在低压蒸发器8内冷剂水经加热升温蒸发进入低温吸收器内;所述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的进水端连通,出水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上均设有阀门。
使用过程中,在供暖负荷较小时,运行低温发生组件,第二分支管路32中的水依次经过所述低压吸收器9、第二冷凝器15排出,在供暖负荷较大时,运行高温发生组件,第一分支管路35中的水依次通过所述高压吸收器4、第一冷凝器12排出。
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冷凝器12、第二冷凝器15内的冷剂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器13、第二冷却器14实现回热换热,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热泵换热系统在供暖负荷较小时可单独运行低温发生组件相关的部件,实现单独的供热循环,在供热负荷较大时可开启高温发生组件相关的部件,实现同时供热,本实用新型实现双段式、多热源运行。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三分支管路34、第四分支管路33,所述第三分支管路34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器13,所述第四分支管路33通过所述第二冷却器14,以使所述第三分支管路34、第四分支管路33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三分支管、第四分支管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进水端均连通,所述第三分支管、第四分支管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出水端均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分支管、第四分支管上均设有阀门。采用该技术方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热泵换热系统适应性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五分支管路31,所述第五分支管路31通过所述第三冷却器17以使所述第五分支管路31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五分支管路31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五分支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出水端连通。采用该技术方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热泵换热系统适应性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高温水管路30,所述高温水管路30依次通过所述低温发生器16、第三冷却器17、高压蒸发器6、低压蒸发器8,以使高温水管路30内的水降温。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高温水经高温水管路30通过高压蒸发器6、低压蒸发器8使高温水得到深度放热降温,经第三冷却器17降温后作为低温热源,解决了现场没有低温热源的问题,扩展了热泵换热系统的运行范围,进一步提高热泵换热系统的适应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第一溶液泵3,其与所述高压吸收器4、第一换热器2连接;
第二溶液泵10,其与所述低压吸收器9、第二换热器11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溶液泵3实现将所述高压吸收器4内的稀溶液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内,通过所述第二溶液泵10实现将所述低压吸收器9内的稀溶液传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11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第一冷剂泵5,其与所述高压蒸发器6连接,用于所述高压蒸发器6内冷剂的循环。
第二冷剂泵7,其与所述低压蒸发器8连接,用于所述低压蒸发器8内冷剂的循环。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高压蒸发器6、所述低压蒸发器8内冷剂的循环。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高温发生组件、低温发生组件、低温水管路,所述高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温发生器、第一换热器、高压吸收器、高压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却器,所述低温发生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低温发生器、第二换热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高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却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高压蒸发器相连;
低温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低压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与所述低温发生器相连;
所述低温水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高压吸收器、第一冷凝器以使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低压吸收器、第二冷凝器以使第二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三分支管路、第四分支管路,所述第三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器,所述第四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冷却器,以使所述第三分支管路、第四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水管路还包括第五分支管路,所述第五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三冷却器以使所述第五分支管路内的水升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水管路,所述高温水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低温发生器、第三冷却器、高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以使高温水管路内的水降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溶液泵,其与所述高压吸收器、第一换热器连接;
第二溶液泵,其与所述低压吸收器、第二换热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冷剂泵,其与所述高压蒸发器连接,用于所述高压蒸发器内冷剂的循环;
第二冷剂泵,其与所述低压蒸发器连接,用于所述低压蒸发器内冷剂的循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0442.3U CN21195293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0442.3U CN21195293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2937U true CN211952937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7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0442.3U Active CN21195293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2937U (zh) |
-
2020
- 2020-02-11 CN CN202020160442.3U patent/CN2119529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30765B (zh) |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 |
CN201322468Y (zh) | 新型多功能热泵空调机 | |
CN106403282A (zh) | 热泵热水系统及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 |
CN201314730Y (zh) | 工业余热型超高温热泵机组 | |
CN219955446U (zh) |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与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 | |
CN205783983U (zh) |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 |
CN101832679A (zh) | 双效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11952937U (zh) | 带回热吸收式热泵换热系统 | |
CN2526753Y (zh) | 多段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 |
CN116000696A (zh) | 冷却设备 | |
CN108534570A (zh) | 一种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 |
CN214371048U (zh) | 双效与两级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
CN210197776U (zh) | 一种冷热联供系统 | |
CN201340135Y (zh) | 热水直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 |
CN211146952U (zh) | 蓄热式二氧化碳复叠热泵机组 | |
CN211233431U (zh) | 直流变频补气增焓二氧化碳热泵机组 | |
CN105783331A (zh) |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 |
CN100567853C (zh) | 一种回热式硫氰酸钠-氨吸收式热泵系统 | |
CN200986289Y (zh) | 热毛细动力循环式热管型热回收冷水装置 | |
CN112902281A (zh) | 基于二氧化碳热泵冷热联用设备 | |
CN101603747A (zh) | 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 | |
CN206320933U (zh) | 热水型热泵系统 | |
CN218372360U (zh) |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系统 | |
CN216240840U (zh) | 一种电厂联供系统 | |
CN220958982U (zh) | 一种冷热联供装置及牛磺酸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