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0846U -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0846U
CN211950846U CN202020139021.2U CN202020139021U CN211950846U CN 211950846 U CN211950846 U CN 211950846U CN 202020139021 U CN202020139021 U CN 202020139021U CN 211950846 U CN211950846 U CN 211950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 compressor
chamber
capacity
gas
deforma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90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炳华
刘斐
胡溱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peland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90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0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0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0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外壳组件;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还包括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气体供送单元、阀组件以及旁通路径,气体供送单元设置经由进气路径向容置在第一涡旋构件的容置室内的阀组件提供气体,阀组件至少包括能够根据气体的特性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形的变形元件,该变形元件在第一状态下截断压缩腔与旁通路径的连通以使压缩机以全负载状态运行,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允许压缩腔与旁通路径的连通以使压缩机以部分负载状态运行。根据本公开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能够通过特定的气体有效调节压缩机的工作容量。相比于现有压缩机而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空间且性能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压缩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容量调节功能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有关本公开的背景信息,其中,该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已知的一些涡旋压缩机包括改变压缩机的输出容量的容量调节机构。这些容量调节机构可以包括延伸穿过涡旋构件以选择性地提供压缩腔与压缩机的另一压力区(例如,进气压力区、排气压力区或中压区域)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通过这些容量调节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季节变化、或者使用者的需求)而使压缩机在满负载或部分负载条件下工作。
然而,在现有的带有容量调节机构的压缩机中,通常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例如,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制造成本高或是无效体积大等。
因此,发明人意识到仍存在对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更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概要,并且并非是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本公开的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简单的构造以及更低的成本实现容量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节约空间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定涡旋盘,其具有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涡卷,以及;动涡旋盘,其具有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涡卷,第二涡卷与第一涡卷形成啮合式接合以在定涡旋盘与动涡旋盘之间形成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多个压缩腔。其中,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气体供送单元、阀组件和旁通路径,气体供送单元包括进气路径和控制装置,旁通路径能够与多个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流体连通,阀组件包括能够根据由气体供送单元的进气路径供送的气体的特性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形的变形元件,变形元件在第一状态下截断压缩腔与旁通路径的连通以使涡旋压缩机以全负载状态运行,并且变形元件在第二状态下将压缩腔与旁通路径连通以允许压缩腔中的流体经由旁通路径流出压缩腔,从而使涡旋压缩机以部分负载状态运行。
其中,变形元件为在预定压力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挠性元件,并且气体供送单元配置成向变形元件供送压力处于该预定压力范围内的气体以将变形元件偏置成第一状态。
其中,变形元件为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温度应变片,并且气体供送单元配置成向变形元件供送温度处于该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气体以使变形元件变形至第一状态。
其中,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气路径上用于控制进气路径的通断的阀。
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成对阀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可选地,气体供送单元连接至以下项中的一者:
a.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
b.涡旋压缩机所在工作回路上的冷凝器的出口;以及
c.外部独立气体源,
以提供气体。
优选地,阀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变形元件的位置的限位元件;并且在第一端板上设置有容置室,阀组件设置在该容置室中。
优选地,容置室底部包括环形凸缘部,变形元件搁置在环形凸缘部上从而将容置室分隔成彼此流体隔离的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进气路径与主腔室连通,并且旁通路径与副腔室连通。
优选地,旁通路径包括:通孔,该通孔具有通向副腔室的第一开口以及通向压缩腔的第二开口;以及至少一个旁通通道,该至少一个旁通通道的一端通向副腔室,另一端通向涡旋压缩机的低压区域。
优选地,通孔形成为使得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以及/或者,通孔呈腰型槽的形式。
优选地,至少一个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大于通孔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在第一状态下,变形元件发生变形并阻塞通孔的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或涂覆有密封涂层,并且/或者在变形元件的面向第一开口的表面上涂覆有密封涂层。
优选地,容置室的主腔室与第一端板上的背压腔连通。
优选地,限位元件包括:保持器,该保持器在容置室内布置成限定变形元件在容置室内的可移动空间;以及限位块,该限位块设置成维持保持器在容置室中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通过利用具有指定特性的气体,即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压缩机的工作容量进行调节。相比于现有的容量可调节的压缩机而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空间且性能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纵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从涡旋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在以全负载状态运行的情况下调节组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应用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中的变形组件的分解剖视图,其中变形元件处于变形状态。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在以部分负载状态运行的情况下调节组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下面的描述实际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贯穿附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本教示适合于并入许多不同类型的涡旋式压缩机和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密封式机器、开放式机器和非密封式机器。出于示例性目的,压缩机 1被示出为下侧式密封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如图1中示出的竖直截面所说明的。
首先参照图1,压缩机1可以包括外壳组件10、压缩机构20、主轴承组件30、密封组件40以及马达组件50等。
外壳组件10可以大体上形成压缩机外壳并且可以包括圆筒形壳体12、位于外壳组件10的上端处的端盖14、横向延伸的分隔部15以及位于外壳组件10的下端处的底座16。在端盖14中设置有供压缩流体排出的排气口18,排气口18处设置有出口配件。在壳体12处设置有供制冷剂流体进入的进气口19,在进气口19处可以设置有入口配件。分隔部15将压缩机外壳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大体上分为在排气口18一侧的高压侧HS 和在进气口19一侧的低压侧LS。分隔部15可以包括穿过分隔部15的排出通道152,该排出通道152提供压缩机构20与高压侧HS之间的连通。
主轴承组件30可以以诸如铆固之类的任何理想的方式在多点处固定至壳体12以为压缩机构20提供轴向支撑。
马达组件50可以大体上包括马达定子52、转子54和驱动轴56。马达定子52可以被压配合至壳体12中。驱动轴56可以通过转子54被可旋转地驱动。转子54可以被压配合在驱动轴56上。驱动轴56可以包括其上具有平坦部的偏心曲柄销58。
压缩机构20可以大体上包括静涡旋盘(下文中称为第一涡旋构件) 22和动涡旋盘(下文中称为第二涡旋构件)24。第二涡旋构件24可以包括动涡旋端板(下文中称为第二端板)242以及位于第二端板242的上表面上的螺旋形涡卷(下文中称为第二涡卷)244,第二端板242的下表面可以与主轴承组件30相接触以被主轴承组件30支撑。从第二端板24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圆筒形毂246,在圆筒形毂246中设置有驱动衬套(未标示)。曲柄销58插入到驱动衬套以为第二涡旋构件24提供旋转驱动。
现在,参照图2和图3来描述第一涡旋构件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涡旋构件22的纵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涡旋构件22的从涡旋侧观察的示意图。该第一涡旋构件22可以包括静涡旋端板(第一端板)222,该第一端板 222具有位于其下表面上的螺旋形涡卷(下文中称为第一涡卷)224。第一涡卷224可以与第二涡旋构件24的第二涡卷244形成啮合接合,从而产生一系列体积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压缩腔。其中,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处于吸气压力并因而被称为低压腔,径向最内侧的压缩腔处于排气压力并因而被称为高压腔。中间的压缩腔处于吸气压力与排气压力之间,从而也被称为中压腔。第一端板222可以包括与高压腔连通的排气通路226,该排气通路226与分隔部15的排出通道152以及高压侧HS流体连通。
在第一端板222的上表面侧具有围绕排气通路226的环形凹部228,密封组件40(参见图1)可以设置在该环形凹部228内。如图1中示例性示出的,该密封组件40为浮动密封件。密封组件40可以是相对于外壳组件10和第一涡旋构件22轴向移动的,以保持与分隔部15的密封接合从而使压缩机1的高压侧HS与低压侧LS彼此隔离的同时提供第一涡旋构件22的轴向移动。换言之,密封组件40设置在分隔部15与第一涡旋构件22之间,并且与环形凹部228一起配合形成为第一涡旋构件22提供背压的背压腔BC(见图4),背压腔BC内的压力低于高压侧HS但高于低压侧LS的压力,即相当于中间压力区。背压腔BC内的压力在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期间可以将密封组件40推动成与分隔部15接合。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压缩机1还包括允许对压缩机的压缩容量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60。该调节组件60设置在压缩组件上,并且至少包括具有引入气体的进气路径的气体供送单元U1、根据气体供送单元U1提供的气体的特性而处于不同状态的阀组件U2以及根据阀组件U2的状态而被阻塞或导通的旁通路径。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调节组件60的构造及工作方式。
继续参见图2和图3,该第一涡旋构件2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222 的位于与第一涡卷224相反的一侧的两个容置室CR,这两个容置室CR 围绕第一涡旋构件22的中心轴线大致对称地布置。尽管在此示出为容置室CR位于环形凹部228(即在背压腔BC)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容置室CR可以设置在第一端板222的其他位置。特别地,如图2中可以看出,容置室CR的底部形成有环形阶梯部232,该环形阶梯部232形成相对于容置室CR的上部腔室而言直径变小的腔室,为便于描述,将容置室 CR的由环形阶梯部232围成的腔室称为“副腔室”,而将位于副腔室上部的部分称为容置室CR的“主腔室”。容置室CR的底端、即副腔室的底端设置有贯穿第一端板222的通孔H。该通孔H的第一开口H1连通至容置室CR的底端,而第二开口H2连通至形成至第一涡卷224与第二涡卷244 之间形成的多个中间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C。在未向容置室CR引入气体的情况下,该压缩腔C中的气体压力将不小于容置室CR内的压力(在该实施例中,容置室CR内的压力等同于背压腔BC内的压力)。
如图2所示,在第一端板222上还设置有大体上沿垂直于第一涡旋构件2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R1和旁通通道R2。进气通道R1 的一端连通至容置室CR的侧壁(对应于主腔室),另一端与连通至气体源的进气管路P相连接,该进气通道R1与进气管路P共同构成前述进气路径。旁通通道R2从容置室CR的底侧(对应于副腔室)延伸至第一端板222的外侧并通向压缩机的低压侧,这样,通孔H将与旁通通道R2共同构成前述旁通路径。阀组件U2设置在容置室CR(特别地,主腔室) 内并且将进气路径与旁通路径隔开(图4)。
气体供送单元U1设置在壳体12外部并能够经由进气路径将来自气体源的气体引导至容置室CR内的阀组件U2,阀组件U2至少包括能够根据所引入的气体的特性发生变形的变形元件以及限制变形元件在容置室中的位置的限位元件。通过阀组件U2内的变形元件的变形,旁通路径将能够被导通或截断,从而允许或阻止压缩腔C中的流体流出该压缩腔C 并经由旁通路径流出至压缩组件外部。在此,变形元件的选择将与气体的特性紧密相关,当气体具有一定特性时,则选择在该特性下发生所需变形的变形元件;或者反过来,针对变形元件的变形条件,选择具有一定特性的气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气体具有一定特性”是指该气体的一个或多个状态参数落在能够使变形元件发生期望变形的预定范围内。例如,当描述为气体具有“高压”特性时,意指该气体的压力落在较高的预定压力范围内,此时变形元件可以是在该预定压力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挠性元件;当描述为气体具有“高温”特性时,意指该气体的温度落在较高的预定温度范围内,变形元件可以是在该预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温度应变片;其他特性亦然。需指出的是,在本文中,“较高”、“高温”或“高压”均仅是相对意义上的,例如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其意指该气体的温度或压力相对于压缩腔内的气体温度或压力较高。
下面将进一步具体地描述气体供送单元U1和阀组件U2的示例性构造以及工作方式。
参照图1和图4,除了前述进气路径,气体供送单元U1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进气路径的通断的控制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设置在进气管路P 上用于控制进气管路P的通断的阀V,在此优选为二通阀。还可以设置有根据控制信号对阀V进行控制的控制器CL以实现对阀V的自动控制,然而可以设想到的,也可以不提供控制器CL,而是由操作者手动地控制该阀V。如图4中清楚示出的,进气管路P包括设置在壳体12内部的与进气通道R1连通的第一管路部分P1,以及在壳体12外部经由设置至壳体 12上的管接头122与第一管路部分P1连接的第二管路部分P2,具体地,阀V以及控制器CL均设置在第二管路部分P2上。第二管路部分P2的末端连接至气体源。在该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该气体源是涡旋压缩机1 的排气口18,以为容置室CR提供高温高压气体。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组件U2在第一状态下的分解剖视图。如图5所示,阀组件U2包括安装在容置室内且搁置于环形阶梯部232上的变形元件S(正处于朝向下方凸出变形的第一状态)以及共同构成限位元件的保持器204和限位块202。其中,保持器204在容置室内布置成限定变形元件S在容置室内的可移动空间。具体地,保持器204要确保变形元件S在不同变形状态下处于特定位置,一方面,其应当允许变形元件S在容置室的径向方向上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以允许变形元件S为实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而产生的径向尺寸变化;另一方面,保持器204应当为变形元件S在容置室的轴向方向上预留一定的活动间隙,以允许变形元件S有合适的运动间隙发生所需的变形。限位块20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在定涡旋盘22(具体是容置室)中,以维持保持器204在容置室中的位置、特别是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当然,限位元件也可以是能够限制变形元件在容置室中的位置的一体式元件,或者可以是由其他分体部件共同构成的能够实现对变形元件的限位功能的元件。
在阀组件组装在容置室内的状态下,进气通道与至少一个旁通通道的连通被变形元件隔离。变形元件S呈圆盘形并且在不发生变形的第二状态下呈平板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变形元件S为随着表面所受压差的变化而发生变形的挠性元件,具体地,该挠性元件在所受压差达到预定压力范围时能够发生期望的变形。保持器204呈圆环形并且适于将变形元件S的外周固定在容置室CR内、特别是固定在容置室CR的环形凸缘部上表面处以保持变形元件S的轴向位置。然而,图中示出的保持器204仅是示例性的,其可以是金属夹或者是卡箍甚至是粘合剂等任何能够保持变形元件S 的位置不变的工具。限位块202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变形元件S朝向上方的凸出变形。在一些变形实施方式中,限位块202也可以与保持器204形成为兼具两者功能的一件式元件。特别地,为了不影响所供送的气体对变形元件S的作用,在限位块202和保持器204中均形成有供气体经由进气通道R1流动进入容置室CR且直接作用于变形元件S的通路。
下面将参照图4来描述当涡旋压缩机1以第一工作模式、即全负载工作模式运行时调节组件60的工作状态。在控制器CL中包括实时监测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的监测元件,当在某一时刻监测到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符合预设在控制器CL中的全负载工作条件时,控制器CL将执行相应压力信号、打开二通阀V。这样,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经由进气管路P从压缩机1 的排气口18流入进气通道R1,进而进入容置室CR并且作用于变形元件 S(如图4箭头所示)。此时,由于变形元件S的下表面所受压力来自于通孔H所连接的中间压缩腔C,而变形元件S的上表面所受压力则为容置室 CR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压力以及背压腔内固有压力的总和,上表面所受压力大于下表面所受压力且压力差达到设定值A(可以是使变形元件S发生理想变形的预定压力范围的临界值),由此变形元件S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向下凸出的变形(第一状态)。变形的变形元件S将堵塞通孔H的第一孔口,使得压缩腔C内的流体无法经由通孔H流出,因此经由吸气口进入压缩机构20中的工作流体将全部在压缩腔C内进行充分压缩并经排气口18排出,由此实现压缩机1在全负载状态下的运行。
在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下,为了确保通孔H的第一开口H1被变形元件 S完全堵塞,优选在通孔H的第一开口H1与变形元件S发生接触的位置处设置密封件,该密封件能够提供良好的流体密封。例如,密封件可以是以下项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在通孔H的第一开口H1处的密封件;涂覆在通孔H的第一开口H1处的密封涂层;以及涂覆在变形元件S的底表面的密封涂层,或者该密封件是其他能够提供所需流体密封的其他元件。作为示例,该密封件或密封涂层的材料可以是PTFE(聚四氟乙烯)。
图6示出了当涡旋压缩机1以第二工作模式、即部分负载工作模式运行时调节组件60的工作状态。当控制器CL监测到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符合预设在控制器CL中的部分负载工作条件时,则控制器CL将阀V关闭,使得高温高压的气体无法经由进气管路P进入容置室CR。此时,变形元件S的下表面所受压力来自于通孔H所连接的中间压缩腔C,而变形元件 S的上表面所受压力仅为容置室CR内原有的压力,即背压腔BC的背压压力。这样,变形元件S的上表面所受压力与下表面所受压力之差未达到使变形元件S充分变形的设定值A,因此变形元件S将如图6所示的那样处于没有明显变形、大致呈平面的第二状态。此时变形元件S将基本平齐于容置室CR的环形阶梯部232的上表面,因此不再堵塞通孔H的第一孔口,这样,如图6中所示,通孔H将经由容置室CR的副腔室与旁通通道 R2连通,使得压缩腔C内的部分流体经由通孔H和旁通通道R2流出至第一端板222的外部,进入压缩机1的低压侧LS(如图6箭头所示)。因此,经由吸气口进入压缩机构20中的工作流体将仅是部分地在压缩腔C 内进行压缩并经排气口18排出,由此实现压缩机1在部分负载状态下的运行。
在此,该通孔H优选地形成使得第一开口H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H2的横截面积,例如形成如图2所示的阶梯孔。相比于横截面积固定的通孔H而言,这种阶梯型设计有助于减小从压缩腔C排出的气体在穿过该通孔时的压力损失,相比于直径不变的通孔而言,能够提高气体从压缩腔C排出时的流动效率。或者可选地,可以使通孔H形成横截面呈腰形的腰型孔,其中腰型孔布置成长边方向顺着第一涡旋构件22的周向方向以更好地对准压缩腔C,如图3所示。或者更优选地,该腰型孔可以形成为阶梯腰型孔,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压力损失,提高气体流通效率。然而,在气体流通效率较佳的情况下,该通孔H也可以有统一的横截面,这样将便于加工该通孔H。
优选地,旁通通道R2的横截面积总体上大于通孔H的横截面积。特别地,当旁通通道R2的横截面积成倍地小于通孔H的横截面积时,为了确保更有效地实现压缩机以部分负载的状态运行,提高压缩腔C内流体的泄放效率,可以设置多条旁通通道R2。
尽管上文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带有调节组件60的涡旋压缩机。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所提供的气体为高温气体的情况下,变形元件还可以是由于引入气体的较高温度(处于高于压缩腔内流体温度的预定温度范围内)而发生期望变形的温度变形片。另外,气体也可以来自于其他气体源,例如,与该涡旋压缩机处在同一循环回路上的冷凝器的出口,这样可以提供低温高压的气体,或者该气体源还可以是压缩机外部的其他独立的气体源,以提供具有各种特性的气体,而变形元件也可以根据气体的特性而选自其他类型或形式。
另外,调节组件的形式也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到的方式进行改变。例如,尽管在所示示例中,在第一端板上以对称的方式设置了两组容置室以及进气通道和旁通通道,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例如在非对称涡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组容置室以及进气通道和旁通通道,而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多组调节组件以及对应的容置室和通道。此外,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容置室中设置有环形阶梯部,以便于将变形元件固定至适当位置,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的,可以不设置该环形阶梯部,而以别的任何可能的方式固定变形元件。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实施方式的先前描述。该描述不意在是详尽的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单独元件或特征大体上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情况下,即使未具体地示出或描述,该特定实施方式的单独元件或特征也是可互换的并且能够用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种变体并不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种改型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
定涡旋盘,所述定涡旋盘具有第一端板和从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涡卷,以及;
动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具有第二端板和从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涡卷,所述第二涡卷与所述第一涡卷形成啮合式接合以在所述定涡旋盘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形成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多个压缩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气体供送单元、阀组件和旁通路径,所述气体供送单元包括进气路径和控制装置,所述旁通路径能够与所述多个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流体连通,所述阀组件包括能够根据由所述气体供送单元的所述进气路径供送的气体的特性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形的变形元件,所述变形元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截断所述压缩腔与所述旁通路径的连通以使所述涡旋压缩机以全负载状态运行,并且所述变形元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压缩腔与所述旁通路径连通以允许所述压缩腔中的流体经由所述旁通路径流出所述压缩腔,从而使所述涡旋压缩机以部分负载状态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元件为在预定压力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挠性元件,并且所述气体供送单元配置成向所述变形元件供送压力处于所述预定压力范围内的气体以将所述变形元件偏置成所述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元件为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变形的温度应变片,并且所述气体供送单元配置成向所述变形元件供送温度处于所述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气体以使所述变形元件变形至所述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路径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路径的通断的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成对所述阀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送单元连接至以下项中的一者:
a.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
b.所述涡旋压缩机所在工作回路上的冷凝器的出口;以及
c.外部独立气体源,
以提供所述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变形元件的位置的限位元件;并且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容置室,所述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室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室底部包括环形凸缘部,所述变形元件搁置在所述环形凸缘部上从而将所述容置室分隔成彼此流体隔离的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所述进气路径与所述主腔室连通,并且所述旁通路径与所述副腔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路径包括:
通孔,所述通孔具有通向所述副腔室的第一开口以及通向所述压缩腔的第二开口;以及
至少一个旁通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旁通通道的一端通向所述副腔室,另一端通向所述涡旋压缩机的低压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以及/或者,
所述通孔呈腰型槽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变形元件发生变形并阻塞所述通孔的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或涂覆有密封涂层,并且/或者在所述变形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一开口的表面上涂覆有密封涂层。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室的主腔室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背压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包括: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在所述容置室内布置成限定所述变形元件在所述容置室内的可移动空间;以及
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成维持所述保持器在所述容置室中的位置。
CN202020139021.2U 2020-01-21 2020-01-21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211950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9021.2U CN211950846U (zh) 2020-01-21 2020-01-21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9021.2U CN211950846U (zh) 2020-01-21 2020-01-21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0846U true CN211950846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9021.2U Active CN211950846U (zh) 2020-01-21 2020-01-21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0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4072B2 (en) Compressor having capacity modulation assembly
US6821092B1 (en) Capacity modulated scroll compressor
US6679683B2 (en) Dual volume-ratio scroll machine
KR101900034B1 (ko) 용량 조절 스크롤 압축기
USRE42371E1 (en) Scroll machine
US6419457B1 (en) Dual volume-ratio scroll machine
US6293767B1 (en) Scroll machine with asymmetrical bleed hole
US10962008B2 (en) Variable volume ratio compressor
US20070036661A1 (en) Capacity modulated scroll compressor
EP1715187A2 (en) Discharge valve for a scroll machine
AU645397B2 (en) Scroll type compressor with variabl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GB2196389A (en) A lift valve for rotary compressors
CN211950846U (zh) 容量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
CN112081743A (zh) 排放阀组件和涡旋压缩机
US20190277284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19220729U (zh) 阀转接器、定涡旋组件、涡旋压缩机构和涡旋压缩机
CN217462522U (zh) 涡旋压缩机
US11655813B2 (en) Compressor modulation system with multi-way valve
JP2019015188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KR101096971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5467827A (zh) 涡旋压缩机
KR20070019603A (ko) 용량 조정식 스크롤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