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8452U - 深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深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8452U
CN211948452U CN202020078249.5U CN202020078249U CN211948452U CN 211948452 U CN211948452 U CN 211948452U CN 202020078249 U CN202020078249 U CN 202020078249U CN 211948452 U CN211948452 U CN 211948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ile
piles
support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82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万民
蔡维龙
杨思谋
陈勇
李兴旺
李慧子
邹利明
吴钟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82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8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8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8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支护桩以及锚索。双排支护桩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及连接梁,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高于第一支护桩的顶部。连接梁设于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锚索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护桩,锚索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基坑外部的土体内。第一支护桩设于基坑的边界处,第二支护桩设于基坑的外部,连接梁连接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以形成双排支护桩,这样可以增加支护体系刚度。由于第一支护桩低于第二支护桩,可以减少支护结构所占空间,节省工程造价,使支护结构更经济可靠。采用锚索进行拉锚支护,可以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同时也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基础以及管线安全。

Description

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地下空间以及地下空间的全面利用,建筑深基坑施工逐渐增加。在建筑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建筑深基坑采取支护措施。高层建筑距离基坑较近,基坑周围地质条件差,基坑深度大、基坑支护面狭窄等成为基坑支护结构的制约因素。传统的支护结构可以保证基坑四周的土体稳定性,但是其占用空间较大、工程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占用空间小,同时可以减少工程造价,该深基坑支护结构更经济可靠。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双排支护桩,所述双排支护桩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及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护桩用于设置在基坑的边界处,所述第二支护桩用于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外部,所述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连接梁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
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锚索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基坑外部的土体内。
上述深基坑支护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方案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第一支护桩设置于基坑的边界处,第二支护桩设置于基坑的外部,连接梁连接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以形成双排支护桩,这样可以增加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护体系刚度。由于第一支护桩的顶部低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在保证支护体系刚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深基坑支护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可以节省工程造价,使深基坑支护结构更经济可靠。此外,采用锚索进行拉锚支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基础以及管线安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护桩的侧部,所述第一支护桩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桩顶部的高度差小于10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护桩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护桩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桩底部的高度差小于5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队列排布;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一冠梁,所述第一冠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一冠梁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以形成第一排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护桩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锚索,其中一个所述锚索设置于所述第一冠梁,另外一个所述锚索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索与所述第一支护桩顶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护桩及第二冠梁,所述第三支护桩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所述第二冠梁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二冠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以形成第二排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均为钻孔灌注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的直径均为1.2m~2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的间距小于3.5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双排支护桩,11、第一排桩,111、第一支护桩,112、第一冠梁,12、第二排桩,121、第二支护桩,122、第三支护桩,123、第二冠梁,13、连接梁,20、锚索,30、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支护桩10以及锚索20。双排支护桩10包括第一支护桩111、第二支护桩121及连接梁13,第一支护桩111用于设置在基坑30的边界处,第二支护桩121用于设置在基坑30的外部,第二支护桩121的顶部高于第一支护桩111的顶部。连接梁13设于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之间,连接梁13用于连接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锚索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护桩111,锚索20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基坑30外部的土体内。
上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第一支护桩111设置于基坑30的边界处,第二支护桩121设置于基坑30的外部,连接梁13连接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以形成双排支护桩10,这样可以增加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护体系刚度。由于第一支护桩111的顶部低于第二支护桩121的顶部,在保证支护体系刚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深基坑支护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节省工程造价,从而使得深基坑支护结构更经济可靠。此外,采用锚索20进行拉锚支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30变形,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基础以及管线安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连接梁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护桩111的顶部,连接梁1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护桩121的侧部,第一支护桩111顶部与第二支护桩121顶部的高度差小于10m。在该高度差范围内的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使得该支护结构不仅适用于浅基坑场地,而且也适用于狭窄的深基坑场地;另一方面,在保证支护体系刚度的基础上,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使得该支护结构更经济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护桩111为钻孔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清理桩孔内的基土。待桩孔清理干净后,将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并灌注混凝土以形成上述的第一支护桩11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制备第一支护桩1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第二支护桩121的底部高于第一支护桩111的底部,第一支护桩111底部与第二支护桩121底部的高度差小于5m。具体地,第一支护桩111的底端与第二支护桩121的底端埋设于土体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护桩111埋设于土体的深度大于第二支护桩121埋设于土体的深度。由于第二支护桩121的底部高于第一支护桩111的底部,在保证支护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使得该支护结构经济可靠。高度差在该范围内的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护桩121为钻孔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清理桩孔内的基土。待桩孔清理干净后,将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并灌注混凝土以形成上述的第二支护桩12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制备第二支护桩12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护桩11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护桩111队列排布。具体地,多个第一支护桩111呈一字型排布,相邻两个第一支护桩11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施工规范进行设置。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一冠梁112,第一冠梁112设置于第一支护桩111的顶部,第一冠梁112用于连接多个第一支护桩111,第一冠梁112与多个第一支护桩111连接形成第一排桩11。通过在基坑30的边界处设置第一排桩11,第一排桩11可以增加支护体系的刚度,以更好地抵抗边坡土压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相邻两个第一支护桩111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锚索20,其中一个锚索20设置于第一冠梁112,另外一个锚索20设置于第一支护桩111。具体地,锚索20与第一冠梁112相连接处为斜面,该斜面设置有第一锚孔;安装时,将锚索2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锚孔内,采用锚具将锚索20固定于第一冠梁112。同样地,第一支护桩111设有第二锚孔,将另外一个锚索20插设于第二锚孔内,采用锚具将该锚索20固定于第一支护桩111。
具体地,请参阅图1,锚索20与第一支护桩111顶面形成的夹角θ为45°~60°。通过锚索20拉住支护结构的中部,锚索20与第一支护桩111顶面的夹角在该范围内,一方面可以避免支护结构的中部外凸,这样控制支护结构的形变量;另一方面可以抵抗土体产生的挠动,从而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此外,与第一支护桩111顶面的夹角在该范围内的锚索20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基础以及管线安全。在本实施例中,锚索与第一支护桩顶面形成的夹角为45°。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相邻两个第一支护桩111之间设置有三个锚索20,其中一个锚索20设置于第一冠梁112,另外两个锚索20沿第一支护桩1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然,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锚索20的数量可以根据基坑30周围的地质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设置,例如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的锚索20设置有两个或者四个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护桩122,第三支护桩122设置于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之间。具体地,第三支护桩122靠近第二支护桩121设置。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二冠梁123,第二冠梁123设置于第二支护桩121与第三支护桩122的顶部,第二冠梁123用于连接第二支护桩121与第三支护桩122,第二支护桩121、第三支护桩122以及第二冠梁123连接形成第二排桩12。通过在基坑30的边界处设置第二排桩12,第二排桩12可以增加支护体系的刚度,以更好地抵抗边坡土压力。
具体地,请参阅图2,多个第二支护桩121呈一字型排布,相邻两个第二支护桩12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施工规范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冠梁123为异形冠梁,通过异形冠梁连接第二支护桩121与第三支护桩122,以形成由多个T字组成的第二排桩12。通过在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之间设置第三支护桩122,这样可以增加支护体系刚度,从而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三支护桩122之间间隔有两个第二支护桩121。当然,也可以根据基坑30的地质环境等制约因素调整第三支护桩122之间的间隔,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支护桩122也为钻孔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清理桩孔内的基土。待桩孔清理干净后,将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并灌注混凝土以形成上述的第三支护桩122。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制备第三支护桩122。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支护桩111、第二支护桩121以及第三支护桩122的直径均为1.2m~2m。直径在该范围内的第一支护桩111、第二支护桩121以及第三支护桩122,可以增加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护体系刚度,从而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体地,第一支护桩111、第二支护桩121以及第三支护桩122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111的直径为1.5m,第二支护桩121与第三支护桩122的直径均为1.8m。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之间的间距小于3.5m。间距在该范围内第一支护桩111与第二支护桩121,在保证支护体系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支护结构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使得该支护结构不仅适用于浅基坑场地,而且也适用于狭窄的深基坑场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排支护桩,所述双排支护桩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及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护桩用于设置在基坑的边界处,所述第二支护桩用于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外部,所述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连接梁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
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锚索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基坑外部的土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护桩的侧部,所述第一支护桩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桩顶部的高度差小于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桩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护桩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桩底部的高度差小于5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队列排布;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一冠梁,所述第一冠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一冠梁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以形成第一排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护桩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锚索,其中一个所述锚索设置于所述第一冠梁,另外一个所述锚索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与所述第一支护桩顶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护桩及第二冠梁,所述第三支护桩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所述第二冠梁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二冠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以形成第二排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均为钻孔灌注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三支护桩的直径均为1.2m~2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的间距小于3.5m。
CN202020078249.5U 2020-01-15 2020-01-15 深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1948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8249.5U CN211948452U (zh) 2020-01-15 2020-01-15 深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8249.5U CN211948452U (zh) 2020-01-15 2020-01-15 深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8452U true CN211948452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8249.5U Active CN211948452U (zh) 2020-01-15 2020-01-15 深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84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2421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板桩护坡区域的锚索布置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2421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板桩护坡区域的锚索布置结构
CN113622421B (zh) * 2021-08-04 2023-01-20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板桩护坡区域的锚索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0763A (zh) 一种淤泥质土深基坑的桁架式钻孔灌注桩支护法
CN109610481B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顺层强风化岩质高陡边坡的支护治理施工方法
CN204590038U (zh) 一种永久性基坑支护结构
CN113529738A (zh) 基于水平锚索及反力桩的锚拉式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1948452U (zh) 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8201885U (zh) 一种用于基坑工程中连续多个阳角处的支护结构
CN209227546U (zh) 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
CN210508488U (zh) 既有墙体支撑体系
CN110004948B (zh) 一种滑坡加固系统及其加固方法
JP4958064B2 (ja) 岸壁の耐震補強構造
CN216552059U (zh) 一种已有沟道上新增设备的基础结构
CN210507458U (zh) 一种基坑竖向拉锚支护系统
CN215165641U (zh) 一种采用三角支撑与拉森钢板桩组合的支护结构
CN211080252U (zh) 一种预制式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1849468U (zh) 一种砂层条件下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
CN211849466U (zh) 大型动荷载下深基坑支护体系
CN210946533U (zh) 用于明挖施工的暗渠结构
CN114032932A (zh) 混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487303B (zh) 一种支护桩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组合挡墙及施工方法
CN216787169U (zh) 一种竖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支护结构
CN215857740U (zh) 一种临河深基坑侧壁加固防渗结构
CN219948521U (zh) 一种永临结合的船坞坞墙结构
CN210507460U (zh) 具有防护功能的基坑
CN220486479U (zh) 一种深基坑开挖反压自锁地连墙
CN218405447U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