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6289U -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6289U
CN211936289U CN202020097951.6U CN202020097951U CN211936289U CN 211936289 U CN211936289 U CN 211936289U CN 202020097951 U CN202020097951 U CN 202020097951U CN 211936289 U CN211936289 U CN 211936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wer body
acid mist
water tank
o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79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许
吴而义
丁可庄
曹珂
史海涛
杨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79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6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6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6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包括底部设有进风口、顶部安装有设有排风口的排风风压控制层的塔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塔体腔体内的均可供气体穿过的第一匀流层、第一级填料层、臭氧催化层、第二匀流层、第二级填料层、除雾层,套装在塔体底部的水槽,设置在第一级填料层和臭氧催化层之间的第一喷淋头,设置在第二级填料层和除雾层之间的第二喷淋头;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通过设有循环泵的管道与水槽相连通,塔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向臭氧催化层通入臭氧的臭氧进气管道;本装置轻便体积小安装方便,在源头上消除制程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本装置能在最小成本消耗的前提下将酸雾净化并达到排放标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酸性废气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其粒径约为0.1μm至10μm之间,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它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如果将酸雾直接排放至空气中极易造成空气污染。
电池工厂湿制程设备所产生的酸性废气主要由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酸所形成的酸雾。目前国内针对酸雾废气的净化方法主要采用喷淋循环法,喷淋循环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基础的废气处理方法,根据喷淋洗涤塔内气体与液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顺流、逆流和错流三种形式。通过液滴与含酸雾气流的碰撞、接触,循环碱液中和了废气中的酸性成分,以达到净化酸雾的作用。
常规的处理设备对酸雾的处理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电池工厂所用到的酸雾净化塔主要在设施端,主要将产线所有产生酸性废气的设备通过酸排管道汇总到一起,经酸排风机吸入酸雾处理塔进行处理,但因其吸收面积过大,需要满负荷大功率的排风风机才能够达到负压标准,且真正吸入酸雾处理塔的酸雾占比较低,大约为2%左右,因而造成处理规模和成本较高;
2、设施喷淋塔所用到的喷淋循环法中的碱液和空气中酸雾废气不够充分,排放的气体PH值达不到理想状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碱液使用浪费,造成电池工厂生产成本增加;
3、喷淋塔处理不了短时间的大量酸雾,当某个特定时间段内酸雾量增大时,就需要同时开启较多个喷淋塔,在目前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可能需要花更高的成本购买新的喷淋塔才能够达到废气排放标准,这对大部分工厂来说将会是较大的开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包括底部设有供废气通入的进风口11、顶部安装有设有排风口10的排风风压控制层9的塔体16,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塔体16腔体内内的均可供气体穿过的第一匀流层3、第一级填料层4、臭氧催化层5、第二匀流层6、第二级填料层7、除雾层 8,套装在塔体16的底部用于盛放液体同时其内部盛放的液体将塔体16的底部进行密封的水槽1,设置在第一级填料层4和臭氧催化层5之间的第一喷淋头17,设置在第二级填料层7和除雾层8之间的第二喷淋头18;第一喷淋头17和第二喷淋头18通过设有循环泵12的管道与水槽1相连通,塔体16的侧壁上还设有向臭氧催化层5通入臭氧的臭氧进气管道19。
优选的,水槽1内安装有用于对水槽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板15以及用于测量水槽内液体酸碱度的PH值检测装置13。
优选的,水槽1上还安装有液位显示装置14。
优选的,排风风压控制层9包括安装在其内部用于感知塔体16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排风风压控制层9的管路上通过开合度的调节以控制气体在塔体16内的流动速度以及塔体16腔体内的气体压力的蝶阀20。
优选的,第一匀流层3和第二匀流层6均为设有多个毛细通孔的聚丙烯材质的板。
优选的,第一级填料层4、第二级填料层7内填充的均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
优选的,除雾层8内填充的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轻便体积小安装方便,在源头上消除了制程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本装置能在最小成本消耗的前提下将酸雾净化并达到排放标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水槽,2-水封进风层,3-第一匀流层,4-第一级填料层,5-臭氧催化层,6-第二匀流层,7-第二级填料层,8-除雾层,9-排风风压控制层,10-排风口,11-进风口,12- 循环泵,13-PH值检测装置,14-液位显示装置,15-加热板,16-塔体,17-第一喷淋头, 18-第二喷淋头,19-臭氧进气管道,20-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包括塔体16,塔体16的底部插入到用于盛放碱性液体同时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槽1中,水槽1内的液体可对塔体16的底部形成密封状态,塔体16的底端的侧壁上设有供废气通入的进风口11、顶部设有排风风压控制层9,排风风压控制层9一端与塔体16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上设有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10,排风风压控制层9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其管路上还安装有蝶阀20,压力传感器可感知塔体16内的压力,然后根据压力的大小调整蝶阀20的开合度来控制气体在塔体16内的流动速度以及塔体16腔体内的气体压力,从而避免因排风口 10处的排风压力的改变对塔体16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和压力造成影响;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小调整蝶阀的开合度的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塔体16的腔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可设有供气体穿过的第一匀流层3、第一级填料层 4、臭氧催化层5、第二匀流层6、第二级填料层7、除雾层8,所述第一匀流层3位于进风口11的上方,第一匀流层3和塔体16底部的液面之间形成了水封进风层2,水封进风层2可保证从进风口11进入塔体的废气与外界之间保持隔离,使废气只能向塔体 16的顶部方向流动,塔体16上还设有向臭氧催化层5通入臭氧的臭氧进气管19,因为臭氧有很强的氧化性,臭氧可将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从而利于二氧化氮和碱液发生反应,并且臭氧容易分解,不会对正在处理的废气造成二次污染。
所述塔体16内的第一级填料层4和臭氧催化层5之间设有第一喷淋头17,第二级填料层7和除雾层8之间设有第二喷淋头18,第一喷淋头17、第二喷淋头18伸入塔体 16内部的端部设有多个喷嘴,第一喷淋头17、第二喷淋头1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水槽 1相连通,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将水槽1内的碱性液体输送至喷淋头处的循环泵12。
水槽1内安装有用于对水槽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板15以及用于测量水槽内液体酸碱度的PH值检测装置13,加热板15可使水槽1内的碱性溶液保持在恒温状态,从而保证碱性溶液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时始终处于最佳的反应温度,提高反应率速率和酸碱中和效果,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碱结晶产生。
水槽1的一侧还安装有液位显示装置14,液位显示装置14能自动监测水槽内的液位高度,当水槽内的液位较低时,可以手动向水槽内加入液体,当然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液位显示装置14、PH值检测装置13与外部的控制系统相连接,该控制系统可自动计算出水槽1内碱性液体的补给量,从而根据水槽1内液位的高低以及PH值的高低对水槽1内的液体进行自动补给或排出,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将水槽1内的液体进行补给或排除,从而防止循环泵12空转,以及防止水槽1内液体过多继而溢流至设备外部的情况发生,该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第一匀流层3和第二匀流层6结构相同,为便于叙述,将二者统称为匀流层,匀流层包括安装在塔体内部的聚丙烯材质的板,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毛细通孔,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匀流层可以使气体均匀并分散地穿过通孔,气体穿过通孔后在另一侧进行混合,这样可以使通过匀流层的气体混合更均匀;
第一填料层4和第二级填料层7结构及填料均相同,为了便于描述,将二者统称为填料层,由喷淋头喷出的碱性液体通过喷嘴自上而下喷淋,喷淋出的碱性液滴与含酸雾气体相互碰撞、接触,碱性液体中和了废气中的酸性成分,喷淋出的碱性液体进而将位于填料层下方的填料打湿,从而增大了碱性液体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填料层采用的填料为聚丙烯多面球,聚丙烯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能抵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将聚丙烯做成多面球的形状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碱性液体与废气雾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大量地与废气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
经过第一级填料层4后,废气中一半以上的酸性成分会被中和掉,但通过湿制程所用化学品的酸碱中和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所产生的废气会有很多一氧化氮,因一氧化氮不溶于水的特性,很难与碱液发生反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臭氧催化层5,废气向上流动进入臭氧催化层5,在臭氧催化的作用,废气中的一氧化氮被催化反应为二氧化氮。
除雾层8中均填充的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因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为蜂窝状,表面积较大,当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除雾层时,气体中夹杂的水蒸气会附着在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的表面,从而将净化后的气体中的水分除去,达到对气体干燥的目的。
使用时,根据PH值检测装置13测得的结果,在水槽内注入适量的碱性液体,同时开启加热板15和循环泵12,碱性液体经第一喷淋头17和第二喷淋头18喷出,碱性液体将第一级填料层4和第二级填料层7中的填料打湿,在车间排风机的作用下,废气由进风口11进入塔体16内,废气一次穿过匀流层3和第一级填料层4,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粘接在第一级填料层4填料表面的碱性液体发生中和反应,废气从第一级填料层4 穿出时又与从第一喷淋头17中喷出的碱性液体再次发生反应,随后气体流经臭氧催化层5,在臭氧催化的作用,废气中的一氧化氮被催化反应为二氧化氮,然后穿过第二匀流层6、第二级填料层7,并与位于第二级填料层7填料表面的碱性液体发生中和反应,在废气穿出第二级填料层7时又与从第二喷淋头18中喷出的碱性液体再次发生中和反应,经过除雾层8除去气体中夹杂的水分,最终经排风口10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供废气通入的进风口(11)、顶部安装有设有排风口(10)的排风风压控制层(9)的塔体(16),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塔体(16)腔体内的均可供气体穿过的第一匀流层(3)、第一级填料层(4)、臭氧催化层(5)、第二匀流层(6)、第二级填料层(7)、除雾层(8),套装在塔体(16)的底部用于盛放液体同时其内部盛放的液体将塔体(16)的底部进行密封的水槽(1),设置在第一级填料层(4)和臭氧催化层(5)之间的第一喷淋头(17),设置在第二级填料层(7)和除雾层(8)之间的第二喷淋头(18);第一喷淋头(17)和第二喷淋头(18)通过设有循环泵(12)的管道与水槽(1)相连通,塔体(16)的侧壁上还设有向臭氧催化层(5)通入臭氧的臭氧进气管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槽(1)内安装有用于对水槽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板(15)以及用于测量水槽内液体酸碱度的PH值检测装置(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槽(1)上还安装有液位显示装置(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排风风压控制层(9)包括安装在其内部用于感知塔体(16)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排风风压控制层(9)的管路上通过开合度的调节以控制气体在塔体(16)内的流动速度以及塔体(16)腔体内的气体压力的蝶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匀流层(3)和第二匀流层(6)均为设有多个毛细通孔的聚丙烯材质的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填料层(4)、第二级填料层(7)内填充的均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除雾层(8)内填充的为聚丙烯材质的多面填料球。
CN202020097951.6U 2020-01-16 2020-01-16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936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7951.6U CN211936289U (zh) 2020-01-16 2020-01-16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7951.6U CN211936289U (zh) 2020-01-16 2020-01-16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6289U true CN211936289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7951.6U Active CN211936289U (zh) 2020-01-16 2020-01-16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6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8086A (zh) * 2021-03-02 2021-04-02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脱硫塔用压力调节板、船舶脱硫塔及其调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8086A (zh) * 2021-03-02 2021-04-02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脱硫塔用压力调节板、船舶脱硫塔及其调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1924U (zh) 一种含氨尾气回收处理装置
CN106422727A (zh) 一种实验室酸雾废气全自动净化装置
CN207856658U (zh) 一种卧式废气净化塔
CN110833756A (zh) 一种废气净化系统
CN211936289U (zh) 湿制程酸雾预处理系统
CN213253840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注液工序排放废气的催化吸收治理装置
CN211069599U (zh) 一种去除氯根离子的氨法脱硫系统
CN206424769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废气处理系统
CN212915090U (zh) 一种光纤预制棒烧结废气处理系统
CN204648583U (zh) 实验动物中心排风除臭净化系统
CN207324501U (zh) 一种烟气的脱硫脱硝净化除尘装置
CN209934440U (zh) 民用取暖锅炉脱硫脱硝系统
CN108554142B (zh) 一种脱除电弧风洞超高浓度NOx的系统及方法
CN111760441A (zh) 超洁净排放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0186819U (zh) 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装置
CN212663190U (zh) 超洁净排放废气处理系统
CN208786038U (zh) 一种化工废气喷淋洗涤处理塔
CN110665345A (zh) 一种废气喷淋塔
CN207102292U (zh) 一种二级酸雾吸收净化装置
CN211328861U (zh) 一种喷淋式尾气吸收塔
CN217939727U (zh) 一种组合型卧式洗涤塔
CN216125414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气预处理系统
CN220176454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车间用除臭系统
CN220633711U (zh) 一种用于处理酸气尾气的装置
CN215086043U (zh) 一种废气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