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0274U -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0274U
CN211930274U CN202020828494.3U CN202020828494U CN211930274U CN 211930274 U CN211930274 U CN 211930274U CN 202020828494 U CN202020828494 U CN 202020828494U CN 211930274 U CN211930274 U CN 211930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onverter
converters
control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84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立新
倪菁
黄奇峰
龚凯强
苏华
陆怀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208284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0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0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0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输电装置包括: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底层控制器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连接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之间;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连接在多个DC/AC变换器和对应的变压器之间;第一控制模块,连接至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第二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能够被独立地、统一地控制,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可靠性。

Description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电力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解决高可靠性供电、可再生能源功率间歇性波动、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友好接入等问题已成为了研究热点。背靠背柔性直流(Back.to.Back VSC.HVDC)是最新发展的电网柔性控制技术,其基于共用直流母线的电压源换流器(VSC),将交流系统进行AC-DC-AC解耦互联,可实现任意馈线长期安全合环运行;拓扑结构易于拓展,为后期增容、功率优化提供条件;PQ四象限控制,可精确调控电网潮流分布,可独立向电网发出无功功率,突破传统直流技术瓶颈,具备向无源网络供电的能力;省略直流线路环节,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更适应配电网运行实际。与传统直流技术相比背靠背柔性直流技术可大幅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实现规模化分布式能源的满额友好消纳,实现负荷动态均衡和高品质供电,减少系统网损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随着端口的增加,尤其是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增多,互联的电网也会增加,这会增加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不稳定因素,任意一端的电源、功率波动都可能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导致系统可靠性变差。
因此,如何实现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的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以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包括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至储能电池,另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储能电池用于存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提供的电能,或者用于通过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向直流母线提供直流电能;多个DC/AC变换器的直流端连接至直流母线,交流端分别通过各自的变压器连接至各个不同的分布式电源电网;多个DC/AC变换器用于分别从直流母线上取电,输送至各自的电源电网,或者用于分别将各自的电源电网的电能输送至直流母线;直流输电装置还包括:底层控制器,底层控制器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连接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之间,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表示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当前的工作状态;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连接在多个DC/AC变换器和对应的变压器之间,用于分别采集多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表示多个DC/AC变换器当前的各自工作状态;第一控制模块,连接至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及第二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分别控制多个DC/AC变换器各自的工作状态;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连接至上位机,以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上位机,以单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以对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或多个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压采集端,连接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之间,第一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及第一电流采集端,连接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之间,用于采集储能电池的工作电流;第一控制信号切换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内开关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切换储能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状态。
可选地,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限制储能电池的工作电流。
可选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信号采集线路,与多个DC/AC变换器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的采集端连接至第i个DC/AC变换器和第i个变压器之间,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用于采集第i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与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连接至第i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用于向第i个DC/AC变换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1≤i≤N,N为多个DC/AC变换器的数量,i和N为正整数。
可选地,第二电信号包括: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
可选地,多个DC/AC变换器中,第1个DC/AC变换器为主机,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为从机;第1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还用于采集直流母线的电压。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公开的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分别连接至直流母线上,底层控制器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从而使得上位机能够获知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当前的工作状态,而,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能够被独立地、统一地控制,由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复杂的时序控制,另一方面,能够精准控制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由此可以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此外,由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可以使得上位机基于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或多个DC/AC变换器的状态来调整控制策略,继而,使得当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之一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便能够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对于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第一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工作电流,可以实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采样,而通过切换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内开关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切换储能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状态,可以实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
作为可选的方案,对于多个DC/AC变换器,第二电信号包括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相对于采集直流母线电信号的方式,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各DC/AC变换器的状态,也就是,能够精准地、分别确定各DC/AC变换器当前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因在直流母线上采集信号时其它模块所带来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信号采集的准确度和精准度。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1个DC/AC变换器为主机,第1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还用于采集直流母线的电压,从而可以及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状况,以便于后续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压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层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的控制,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结构示意图,该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包括: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多个DC/AC变换器,本实施例中,所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为一个,用于双向进行DC/DC变换。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意了4个DC/AC变换器,4个DC/AC变换器的标记分别为VSC-1、VSC-2、VSC-3和VSC-4,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增多或减少DC/AC变换器。
请参考图1,在具体实施例中,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一端连接至储能电池2,另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储能电池2用于存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提供的电能,或者用于通过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向直流母线提供直流电能。本实施例中,所称储能电池2可以由具有存储电能功能的电池来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内开关管(例如IGBT)的导通、关断状态,来实现:储能电池2存储直流母线提供的直流电能,或者向直流母线提供直流电能。
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的直流端连接至直流母线,交流端分别通过各自的变压器(31、32、33和34)连接至各个不同的分布式电源电网(41、42、43和44);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用于分别从直流母线上取电,输送至各自的电源电网,或者用于分别将各自的电源电网(41、42、43和44)的电能输送至直流母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切换DC/AC变换器(例如VSC-2)的开关状态,来实现电能的传输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的交流端可以分别通过各自的滤波电感(L1、L2、L3和L4)、电阻(R1、R2、R3和R4)经由各自的变压器(31、32、33和34)连接至各个不同的分布式电源电网(41、42、43和44)。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选做主机的DC/AC变换器,其直流端还可以通过滤波电容C连接至直流母线。
本实施例公开的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还包括底层控制器,请参考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层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底层控制器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第一控制模块61和第二控制模块62,其中:
请参考图1和图2,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连接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储能电池2之间,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用于采集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表示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当前的工作状态。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可以包括电压和电流,具体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包括第一电压采集端和第一电流采集端,其中,第一电压采集端连接至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储能电池2之间,第一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储能电池2的输出电压Ub;第一电流采集端连接至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储能电池2之间,用于采集储能电池2的工作电流Ib
请参考图1和图2,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分别连接在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和对应的变压器(31、32、33和34)之间,用于分别采集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的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表示多个DC/AC变换器当前的各自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所称第二电信号可以是各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请参考图1和图2,附图标记Uab1、Ubc1,Uab2、Ubc2,Uab3、Ubc3,Uab4、Ubc4分别表示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附图标记ia1、ib1、ic1,ia2、ib2、ic2,ia3、ib3、ic3,ia4、ib4、ic4分别表示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交流侧的三相电流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可以便于后续构建双闭环控制,也就是,外环直流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内环电流控制的双闭环控制,可维持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直流电压稳定,内环电流控制采用电流反馈电压前馈补偿,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信号采集线路,与多个DC/AC变换器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的采集端连接在第i个DC/AC变换器和第i个变压器之间,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用于采集第i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其中,1≤i≤N,N为多个DC/AC变换器的数量,i和N为正整数。具体地,每个独立的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用于分别采集各自对应的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例如,第2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的采集端连接至第2个DC/AC变换器VSC-2和第2个变压器32之间,第2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用于采集第2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第2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包括第2个DC/AC变换器的线电压信号Uab2、Ubc2和三相电流信号ia2、ib2、ic2
第一控制模块61连接至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工作状态。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可以是PWM波信号,具体地,PWM波信号可以是一路,也可以是两路或多路,具体地,依据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内的受控开关管数量而定。
第二控制模块62分别连接在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分别控制多个DC/AC变换器各自的工作状态。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号可以是PWM波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控制模块62输出的每一路第二控制信号应当分别连接至各自的DC/AC变换器,由此,可以实现各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的单独控制,从而,可以简化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序。
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分别连接至上位机,以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第一控制模块61和第二控制模块62分别连接至上位机,以单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以对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或多个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控制信号切换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内开关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切换储能电池2的充电或放电状态。
为了限制储能电池的工作电流,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限制储能电池2的工作电流。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根据系统上位机给定的指令功率Pg,实现功率可控的充放电:
(1)检测储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PV,具体地,可以通过采集储能电池2的输出电压Ub和工作电流Ib得到储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PV
(2)功率调节,储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PV与指定功率Pg比较,功率误差e1经过PI调节器,调整电池的工作电流参考值I*
(3)限幅环节,限制电池的工作电流,再与储能电池的输出电流Ib比较,电流误差e2经过PI调节器得到载波信号,并与三角波进行调制,得到脉冲信号,例如PWM1和PWM2,以控制开关管(例如IGBT)的导通和关断。储能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与直流母线相连,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过程只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而采用的示例性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与上述控制过程配套的检测通路、控制通路等所构成的电路结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控制模块62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与多个DC/AC变换器(VSC-1、VSC-2、VSC-3和VSC-4)的控制端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连接至第i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用于向第i个DC/AC变换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为了更具针对性地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简化控制方式,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DC/AC变换器中,第1个DC/AC变换器VSC-1为主机,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VSC-2、VSC-3和VSC-4为从机;第1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还用于采集直流母线的电压Udc;输出给第1个DC/AC变换器VSC-1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切换第1个DC/AC变换器VSC-1的开关状态,以调整输出给直流母线的电压Udc,以及调整第1个DC/AC变换器的无功功率Q1。本实施例中,第1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还用于采集直流母线的电压Udc,从而可以通过第1个DC/AC变换器VSC-1来调整、稳定直流母线的直流电压。本实施例中,将第1个DC/AC变换器VSC-1设为主机,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VSC-2、VSC-3和VSC-4设为从机,由此,可以通过第1个DC/AC变换器VSC-1来调整、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相对于通过多个DC/AC变换器来调整直流母线电压的方式,可以简化控制方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输出给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分别切换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的开关状态,以分别调整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请参考图1,示意了第2个DC/AC变换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P2、Q2,第3个DC/AC变换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P3、Q3,第4个DC/AC变换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P4、Q4,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控制信号分别调整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以使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配合达到有功功率的平衡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采集到直流母线的电压过压后,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将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切换为充电状态,以使直流母线向储能电池2提供充电电能;
当采集到直流母线的电压欠压后,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将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切换为放电状态,以使储能电池2向直流母线提供充电电能。
由此,可以使直流母线的电压平衡,通过储能电池来参与直流母线的电压平衡控制,可以分担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各个DC/AC变换器的平衡控制,避免了各个变换器因频繁状态切换而导致的波动。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公开的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分别连接至直流母线上,底层控制器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从而使得上位机能够获知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当前的工作状态,而,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能够被独立地、统一地控制,由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复杂的时序控制,另一方面,能够精准控制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由此可以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此外,由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上位机,可以使得上位机基于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或多个DC/AC变换器的状态来调整控制策略,继而,使得当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多个DC/AC变换器之一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便能够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包括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多个DC/A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一端连接至储能电池(2),另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储能电池(2)用于存储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提供的电能,或者用于通过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向所述直流母线提供直流电能;
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直流端连接至所述直流母线,交流端分别通过各自的变压器(31、32、33、34)连接至各个不同的分布式电源电网(41、42、43、44);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用于分别从所述直流母线上取电,输送至各自的电源电网(41、42、43、44),或者用于分别将各自的电源电网(41、42、43、44)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直流母线;
所述直流输电装置还包括:底层控制器,所述底层控制器包括:
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连接在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所述储能电池(2)之间,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用于采集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表示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当前的工作状态;
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分别连接在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和对应的变压器之间,用于分别采集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表示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当前的各自工作状态;
第一控制模块(61),连接至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的工作状态;及
第二控制模块(62),分别连接至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各自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和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分别连接至上位机,以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上位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6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2)分别连接至所述上位机,以单独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或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51)包括:
第一电压采集端,连接在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所述储能电池(2)之间,所述第一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所述储能电池(2)的输出电压;及
第一电流采集端,连接在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和所述储能电池(2)之间,用于采集所述储能电池(2)的工作电流;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切换所述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1)内开关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切换所述储能电池(2)的充电或放电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限制所述储能电池(2)的工作电流。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2)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信号采集线路,与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的采集端连接在第i个DC/AC变换器和第i个变压器之间,第i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用于采集第i个DC/AC变换器的第二电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2)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与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一一对应;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连接至第i个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第i个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线路用于向第i个DC/AC变换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其中,1≤i≤N,N为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的数量,所述i和所述N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交流侧的线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DC/AC变换器中,第1个DC/AC变换器为主机,第2至第N个DC/AC变换器为从机;
第1个第二信号采集线路还用于采集所述直流母线的电压。
7.一种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CN202020828494.3U 2020-05-18 2020-05-18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Active CN211930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8494.3U CN211930274U (zh) 2020-05-18 2020-05-18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8494.3U CN211930274U (zh) 2020-05-18 2020-05-18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0274U true CN211930274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0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8494.3U Active CN211930274U (zh) 2020-05-18 2020-05-18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0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96A1 (zh) * 2022-04-02 2023-10-0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电网互联用储能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196A1 (zh) * 2022-04-02 2023-10-0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电网互联用储能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612B (zh) 一种基于分层管理的直流微电网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767843B (zh) 多端口能量路由器
CN106374451B (zh) 基于多端口变换器的直流住宅用能量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05817B (zh) 基于微电网的不间断电源装置及其调度控制方法
CN110601248B (zh) 一种环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
CN106451409B (zh) 一种直流住宅微电网系统及电压补偿控制方法
CN109066822B (zh)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点分散式配电系统调度方法
CN108695874A (zh) 一种复合储能型双向功率变换装置
CN105305480A (zh) 混合储能直流微网分层控制方法
CN111864723B (zh) 一种新型直流微网群拓扑及其分散式功率协同控制方法
CN103956778A (zh) 一种基于相角下垂控制的微电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CN105337306A (zh) 一种光储一体化发电系统
CN110011344B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516643U (zh) 能源路由器
CN209913508U (zh) 一种微电网分层协调控制装置
CN111641227A (zh) 基于储能型低压交直流多端口能量路由器柔性控制系统
CN110474371A (zh) 一种风光氢多能源集成系统
CN103501018B (zh) 基于模糊算法和dsp的混合储能系统及功率平滑方法
CN107834592B (zh) 源储荷统一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CN107565586B (zh) 一种双级式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13690947A (zh) 一种面向家用电能路由器的直流微网功率控制策略
CN103236713A (zh) 一种微电网组网及其控制方法及微电网用双向变流器
CN211930274U (zh) 分布式互联电网系统及其多端口柔性直流输电装置
CN103178550A (zh) 具有集群调节器的三相群微逆变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423809U (zh) 一种复合储能型双向功率变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