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4345U - 新型燃油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燃油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4345U
CN211924345U CN202020399004.2U CN202020399004U CN211924345U CN 211924345 U CN211924345 U CN 211924345U CN 202020399004 U CN202020399004 U CN 202020399004U CN 211924345 U CN211924345 U CN 21192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oove
pipe
fuel
oi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90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pi Pinta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pi Pinta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pi Pinta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pi Pinta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90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动力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其可调节燃油加热的温度,提高实用性;包括排气管、燃油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进油管、出油管、换路挡板和固定装置,第一导热管缠绕在排气管上,第二导热管缠绕在燃油加热装置上,第一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燃油加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第三油槽,第一油槽的输入端与进油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油槽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槽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油槽的输入端与第二油槽的输出端连接,出油管的输入端与第三油槽的输出端连接,排气管的右端设置有凸台,凸台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

Description

新型燃油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动力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做为内燃机燃料使用的柴油在55℃-65℃范围内具有最佳的雾化状态,不仅燃烧充分、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降低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燃油消耗,而且有利于柴油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的启动,避免因油管路冻结而熄火的故障,现有的燃油加热器难以根据外界天气温度的变化来调节燃油加热的温度,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燃油加热的温度,提高实用性的新型燃油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包括排气管、燃油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进油管、出油管、换路挡板和固定装置,第一导热管缠绕在排气管上,第二导热管缠绕在燃油加热装置上,第一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燃油加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第三油槽,第一油槽的输入端与进油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油槽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槽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油槽的输入端与第二油槽的输出端连接,出油管的输入端与第三油槽的输出端连接,排气管的右端设置有凸台,凸台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穿过第二油槽和第三油槽伸入至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的夹层内,换路挡板的左端由凸台插入至安装槽内部,固定装置安装在凸台的右端,其中换路挡板的顶端掏设有连通槽,连通槽的底端设置有输油孔,输油孔贯通换路挡板的顶端和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中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挡板,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固定挡板螺装插入至凸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还包括弹簧和连接座,弹簧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的左端,弹簧的右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右端与换路挡板的左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安装槽的右端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固定螺栓的右端设置有蝶形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进油管的输入端和出油管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快速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固定挡板采用阶梯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换路挡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管道内部注入循环水,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传导下使排气管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燃油加热装置,并对燃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将燃油与进油管注入至第一油槽内部,当天气较冷需要对燃油进行深度加热时,推动换路挡板至输油孔连通第三油槽的上下两部分,使燃油依次经过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第三油槽,再由出油管注入至发动机内,增加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内部的行程,从而增加加热时间,使燃油深度加热,当天界较温和时,推动换路挡板至输油孔完全位于第二油槽和第三油槽之间的夹层内,使第一油槽的输出端和第三油槽在连通槽的结构作用下相互连通,此时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内部的行程缩短,加热时间变短,从而减少燃油加热过度的情况发生,可调节燃油加热的温度,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油加热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槽与换路挡板配合安装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换路挡板未安装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换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排气管;2、燃油加热装置;3、第一导热管;4、第二导热管;5、第一油槽;6、第二油槽;7、第三油槽;8、进油管; 9、出油管;10、安装槽;11、换路挡板;12、凸台;13、固定装置; 14、连通槽、15、输油孔;16、固定螺栓;17、固定挡板;18、弹簧; 19、连接座;20、密封圈;21、蝶形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包括排气管1、燃油加热装置2、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进油管8、出油管9、换路挡板11和固定装置13,第一导热管3缠绕在排气管1上,第二导热管 4缠绕在燃油加热装置2上,第一导热管3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热管4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热管3的输入端连接,燃油加热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槽5、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第一油槽5的输入端与进油管8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油槽6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槽5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油槽7的输入端与第二油槽6的输出端连接,出油管9的输入端与第三油槽7的输出端连接,排气管1的右端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穿过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伸入至第一油槽5与第二油槽6的夹层内,换路挡板11的左端由凸台12插入至安装槽10内部,固定装置13安装在凸台12的右端,其中换路挡板11的顶端掏设有连通槽14,连通槽14的底端设置有输油孔15,输油孔15贯通换路挡板11的顶端和底端;通过在第一导热管3 和第二导热管4的管道内部注入循环水,在第一导热管3和第二导热管 4的传导下使排气管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燃油加热装置2,并对燃油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将燃油与进油管8注入至第一油槽5内部,当天气较冷需要对燃油进行深度加热时,推动换路挡板11至输油孔15连通第三油槽7的上下两部分,使燃油依次经过第一油槽5、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再由出油管9注入至发动机内,增加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2 内部的行程,从而增加加热时间,使燃油深度加热,当天界较温和时,推动换路挡板11至输油孔15完全位于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之间的夹层内,使第一油槽5的输出端和第三油槽7在连通槽14的结构作用下相互连通,此时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2内部的行程缩短,加热时间变短,从而减少燃油加热过度的情况发生,可调节燃油加热的温度,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中固定装置13还包括固定螺栓 16和固定挡板17,固定螺栓16的一端穿过固定挡板17螺装插入至凸台 12上;通过旋松固定螺栓16,手动转动固定挡板17至固定挡板17的左端顶住换路挡板11的右端,并拧紧固定螺栓16,将换路挡板11位置固定,减少换路挡板11左右晃动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还包括弹簧18和连接座19,弹簧 18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的左端,弹簧18的右端与连接座19固定连接,连接座19的右端与换路挡板11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弹簧 18减少换路挡板11完全抽出安装槽10的情况发生,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安装槽10的右端设置有密封圈20;通过设置密封圈20,减少第三油槽7内部的燃油由安装槽10右端漏出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固定螺栓16的右端设置有蝶形旋钮21;通过设置蝶形旋钮21,便于用户旋拧固定螺栓16,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进油管8的输入端和出油管9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快速连接头;通过设置快速连接头,便于连接,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固定挡板17采用阶梯设计;通过采用阶梯设计,增加固定螺栓16与凸台12螺装的稳定性,减少固定螺栓16与凸台12螺装松脱的情况发生,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换路挡板11采用不锈钢材质;通过采用不锈钢材质,减少换路挡板11受热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在工作时,首先在第一导热管 3和第二导热管4的管道内部注入循环水,在第一导热管3和第二导热管4的传导下使排气管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燃油加热装置2,并对燃油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将燃油与进油管8注入至第一油槽5内部,当天气较冷需要对燃油进行深度加热时,推动换路挡板11至输油孔15连通第三油槽7的上下两部分,使燃油依次经过第一油槽5、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再由出油管9注入至发动机内,增加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 2内部的行程,从而增加加热时间,使燃油深度加热,当天界较温和时,推动换路挡板11至输油孔15完全位于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之间的夹层内,使第一油槽5的输出端和第三油槽7在连通槽14的结构作用下相互连通,此时燃油在燃油加热装置2内部的行程缩短,加热时间变短,从而实现对燃油加热温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燃油加热装置(2)、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进油管(8)、出油管(9)、换路挡板(11)和固定装置(13),第一导热管(3)缠绕在排气管(1)上,第二导热管(4)缠绕在燃油加热装置(2)上,第一导热管(3)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热管(4)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热管(3)的输入端连接,燃油加热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槽(5)、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第一油槽(5)的输入端与进油管(8)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油槽(6)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槽(5)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油槽(7)的输入端与第二油槽(6)的输出端连接,出油管(9)的输入端与第三油槽(7)的输出端连接,排气管(1)的右端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穿过第二油槽(6)和第三油槽(7)伸入至第一油槽(5)与第二油槽(6)的夹层内,换路挡板(11)的左端由凸台(12)插入至安装槽(10)内部,固定装置(13)安装在凸台(12)的右端,其中换路挡板(11)的顶端掏设有连通槽(14),连通槽(14)的底端设置有输油孔(15),输油孔(15)贯通换路挡板(11)的顶端和底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固定装置(13)还包括固定螺栓(16)和固定挡板(17),固定螺栓(16)的一端穿过固定挡板(17)螺装插入至凸台(1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18)和连接座(19),弹簧(18)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的左端,弹簧(18)的右端与连接座(19)固定连接,连接座(19)的右端与换路挡板(11)的左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槽(10)的右端设置有密封圈(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栓(16)的右端设置有蝶形旋钮(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油管(8)的输入端和出油管(9)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快速连接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挡板(17)采用阶梯设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换路挡板(11)采用不锈钢材质。
CN202020399004.2U 2020-03-25 2020-03-25 新型燃油加热器 Active CN21192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004.2U CN211924345U (zh) 2020-03-25 2020-03-25 新型燃油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9004.2U CN211924345U (zh) 2020-03-25 2020-03-25 新型燃油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4345U true CN211924345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8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9004.2U Active CN211924345U (zh) 2020-03-25 2020-03-25 新型燃油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4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155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EP0102956B1 (en) A method of runn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lternative fuels an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lternative fuels
CN204436577U (zh) 一种动力冲浪板发动机
CN105257372A (zh) 一种多氧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1924345U (zh) 新型燃油加热器
CN106050374A (zh)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CN204783320U (zh) 一种燃气三联供系统的中冷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05805757U (zh) 燃用多燃料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9252990B (zh) 满足汽油压燃全工况对进气温度要求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101915180B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和利用功能的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CN213778156U (zh) 一种零冷水供水系统
CN101903637B (zh) 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加热设备
US4294219A (en) Fuel heating system for an engine
CN202417748U (zh) 水串式柴油汽车油箱加热管
CN102230432A (zh) 带进气温度自动恒温装置的发动机
CN2835620Y (zh) 汽车节油器
CN101943053B (zh) 一种节能减排内燃机蒸汽机组合式发动机
CN213510978U (zh) 一种柴油供油系统
CN206468464U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CN2346946Y (zh) 发动机燃油预热器
CN202148964U (zh) 带进气温度自动恒温装置的发动机
CN217501830U (zh) 组合式智能发动机加热系统
CN216714590U (zh) 一种静音型发电机组发动机水套加热装置
CN216922311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集成式进气管加热器总成
CN206530378U (zh) 一种柴油机机体油底壳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