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0374A -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0374A
CN106050374A CN201610474493.1A CN201610474493A CN106050374A CN 106050374 A CN106050374 A CN 106050374A CN 201610474493 A CN201610474493 A CN 201610474493A CN 106050374 A CN106050374 A CN 106050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sheet
hydraulic oil
hydraulic
ta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44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0374B (zh
Inventor
付建勤
舒俊
段雄波
刘敬平
周峰
刘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744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0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0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0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0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0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01N5/02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the device be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40/00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 F01N2240/02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a heat 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尾气进口、温差发电片组、冷却液循环体、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尾气二次利用导管、尾气出口、传热片机构、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传热片机构内的传热片长度可调节,通过调节传热片长度,改变传热片的受热面积,使传热片的受热温度改变,进而改变发电机产生的功率,使其与用电负载功率匹配。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余热能,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本发明根据用电负载情况实时调节传热片的换热面积,可以降低发动机上发电机的功率,降低发动机附件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差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21世纪的重要的世界难题,每年石油等能源大部分被燃机消耗掉,但发动机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城市交通的动力、工程机械的动力、农业机械动力、航海船舶的动力,因此怎样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发动机消耗的能量,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可以大致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即有效效率,约为30%;一部分传热损失掉,约为35%;一部分以排气余热能带走,约为35%;这是在一定的工况下,有效效率才能达到30%,在绝大部分的工况下,发动机的效率低于30%,大部分能量被排气,传热等热量带走,白白耗散掉;而排气是一种较高品位的能,利用的潜力比较大,因此,国内外发明了不少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的装置与方法,有采用朗肯循环回收,有采用蒸汽蜗轮回收余热,有采用温差发电片组回收;其中较为实用的是采用温差发电片组的方式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能,温差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或者供汽车其他耗电负载使用,不仅回收了发动机的余热能,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石油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降低发动机上发电机的功率,降低发动机附件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但现在采用的温差发电装置,发电的功率只能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与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发动机工况发生变化的时候,温差发电的功率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用电负载的功率不变,这样就会对负载造成影响,有时,温差发电的功率高,用电负载就处于超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长时间工作在超额定工况下,会对降低负载的使用寿命;有时温差发电功率较低,用电负载就处于小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虽然对负载寿命无影响,但是长期处于低于额定功率下,温差发电装置就没有起到作用,成为了一种摆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温差发电功率与用电负载功率不匹配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尾气进口、温差发电片组、冷却液循环体、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尾气二次利用导管、尾气出口、传热片机构、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温差发电片组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与总装置表面之间,且所述温差发电片组的表面分别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和总装置表面贴合,
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导管两端分别设有尾气二次利用出口和尾气二次利用进口,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出口与所述尾气进口连接,所述尾气二次利用进口与所述尾气出口连接,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导管内,
所述传热片机构包括传热片组和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所述传热片组设置于总装置的内壁面上,所述传热片组可通过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调节传热片长度,
所述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尾气出口上,所述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尾气进口上,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温差发电片组、所述冷却液循环体、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所述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的信号以及发动机的工况信号,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信号控制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和所述传热片组组的控制装置的开启与关断,调节传热片长度进而改变所述温差发电片组组的功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片组包括第一传热片、第二传热片、第三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热片液压管、第二传热片液压管、第三传热片液压管、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第一传热片液压泵、第二传热片液压泵、第三传热片液压泵、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液压油箱、液压油进口、液压油泄压口、液压油放油口,
所述第一传热片、所述第二传热片和所述第三传热片呈梯次关系构成所述传热片组,所述第二传热片可伸缩式置于所述第一传热片内,所述第三传热片可伸缩式置于所述第二传热片内,所述传热片组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总装置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管通过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与所有所述第一传热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和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连接,
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管通过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与所有所述第二传热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和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连接,
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管通过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与所有所述第三传热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和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连接,
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泵,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泵,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泵通过液压油进口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传热片液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传热片液压电磁阀连接,
所述液压油进口置于所述液压油箱内,所述液压油进口与所述液压油进口管道连接,所述液压油泄压口位于所述液压油箱上部,所述液压油放油口位于所述液压油箱底部,
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的信号为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泵、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泵、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泵的反馈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循环体包括冷却液出口、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一端,靠近所述尾气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另一端,靠近所述尾气出口,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将所述冷却液循环体的温度信号输出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工况信号包括用电负载功率信号、转速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蜂窝片,所述蜂窝片连接在所述装置内壁面上,所述蜂窝片上设有多个蜂窝小孔和一个蜂窝主孔,所述蜂窝小孔围绕所述蜂窝主孔设置,所述传热片组位于相邻所述蜂窝片中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尾气进口和所述尾气出口端部,用于将所述装置与排气管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尾气的二次利用,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余热能,对发动机尾气进行余热回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本发明根据发动机的工况以及用电负载情况实时调节传热片的换热面积,可以降低发动机上发电机的功率,降低发动机附件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控制系统逻辑好,性能稳定可靠,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第一传热片15工作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中第一传热片15工作时蜂窝片4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中第二传热片36工作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中第二传热片36工作时蜂窝片4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中第三传热片37工作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中第三传热片37工作时蜂窝片4的剖视图。
其中:1-尾气进口,2-螺栓孔,3-尾气二次利用出口,4-蜂窝片,4-1蜂窝小孔,4-2蜂窝主孔,5-冷却液出口,6-冷却液温度传感器,7-温差发电片组,8-冷却液循环体,9-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10-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1-冷却液进口,12-尾气二次利用出口,13-尾气出口,14-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5-第一传热片,16-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7-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8-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9-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0-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1-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2-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4-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5-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6-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27-液压油进口,28-液压油泄压口,29-液压油放油口,30-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1-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2-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3-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4-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5-电子控制单元,36第二传热片,37-第三传热片,38-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9-液压油箱,40-转速信号,41-节气门位置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方案并不仅限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包括:尾气进口1、螺栓孔2、尾气二次利用出口3、蜂窝片4、冷却液出口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温差发电片组7、冷却液循环体8、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冷却液进口11、尾气二次利用进口12、尾气出口13、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传热片15、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26、液压油进口27、液压油泄压口28、液压油放油口29、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0、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2、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电子控制单元35、第二传热片36(见图3)、第三传热片37(见图5)、液压油箱39。
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螺栓孔2螺栓连接在发动机排气管三效催化剂后,如图1所示,尾气进口1与发动机排气管三效催化剂出口连接,尾气出口13与排气管螺栓连接,尾气二次利用出口3与尾气二次利用进口12分别设在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两端,尾气二次利用出口3与尾气进口1通过焊接连接,尾气二次利用进口12与尾气出口13焊接连接,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安装在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里;蜂窝片4通过焊接固定在总装置内壁面上,外边缘形状与装置内壁相适应,蜂窝片4上面有多个蜂窝小孔4-1和一个蜂窝主孔4-2(见图2),蜂窝小孔可以是2个、6个、10个等,蜂窝小孔4-1围绕蜂窝主孔4-2设置,;温差发电片组7安装在冷却液循环体8与总装置表面之间,温差发电片组7具有冷端和热端,其冷端与冷却液循环体8贴合,其热端与总装置表面贴合,温差发电片组7的热端设有传热片组,传热片组安装在总装置的内壁面上,传热片组吸收尾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传给温差发电片组7的热端,第一传热片15、第二传热片36、第三传热片37呈梯次关系构成传热片组,所述的传热片的梯次关系是指:第二传热片36可变伸缩式置于第一传热片15内,第三传热片37可变伸缩式置于第二传热片36内,当第一传热片(15)不足以提高发电机功率时,第二传热片(36)开始伸长,当第二传热片(36)完全伸长不足以提高发电机功率时,第三传热片(37)开始伸长,当传热片收缩时,顺序相反,即第三传热片(37)完全收缩进第二传热片(36)后,第二传热片(36)开始收缩直至完全收缩进第一传热片(15)内,本例中该装置拥有多个传热片组,通过蜂窝片4间隔设置;冷却液循环体8对温差发电片组7的冷端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保持在20℃,冷却液循环体8一端设有冷却液出口5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靠近尾气进口1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通过螺纹安装在冷却液循环体8上,冷却液循环体8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口11,靠近尾气出口13端,冷却液循环体8与温差发电片组7通过螺栓固定;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通过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与所有第一传热片15通过管路连接,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通过管道与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连接,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26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39和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连接;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通过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与所有第二传热片36通过管路连接,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通过管道与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连接,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0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39和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连接;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通过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与所有第三传热片37通过管路连接,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通过管道与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连接,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2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39和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连接;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通过液压油进口管道与液压油箱39连接,传热片液压泵25、22、20通过管道分别与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21、19连接;液压油进口27与液压油进口管道连接,置于液压油箱39内,液压油泄压口28位于液压油箱39上部,液压油放油口29位于液压油箱39底部;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通过螺纹安装在总装置尾气进口1上;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通过螺纹安装在总装置尾气出口13上。
如图1所示,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节气门位置信号41、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温差发电片组7、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与电子控制单元35连接,并将各自的反馈信号输出至电子控制单元35,其中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和节气门位置信号41反馈的是发动机工况信息,电子控制单元35实时采集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输出信号控制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的开启与关断,在各部件动作时,电子控制单元35利用液压油通过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控制第二传热片36的伸缩,利用液压油通过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控制第三传热片37的伸缩。
当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节气门位置信号41、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温差发电片组7、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的信号被电子控制单元35采集,检测到发动机的工况为低速低负荷工况、用电负载为低功率、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一致时,即当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等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时,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关闭,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打开,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打开,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打开,液压油回到液压油箱39中,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关闭,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关闭,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关闭,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关闭,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关闭,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关闭;当电子控制单元35检测到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变大,即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小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时,电子控制单元35关闭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和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打开,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打开,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打开,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打开,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打开;如图3和图4所示,所有第二传热片36开始向装置内伸长,增大与高温废气流量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片的温度,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热端的温度,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的温差,从而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的功率;第二传热片36的伸长长度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的大小通过电子控制单元35计算匹配;当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继续变大时,此时温差发电片组7的功率不足;即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小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时,在所有第二传热片36伸长时,温差发电片组7的温差不足够提高温差发电功率时,电子控制单元35关闭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和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打开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和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也打开,对尾气余温进行重利用;增大尾气进口1的流量;如图5和图6所示;所有第二传热片36已经伸长到最大值,所有第三传热片37开始向装置内伸长,增大与高温废气流量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片的温度,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热端的温度,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的温差,从而提高温差发电片组7的功率;第三传热片37的伸长长度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的大小通过电子控制单元35计算匹配;当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降低时,即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大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时,电子控制单元35控制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的开启,实现传热片泄压,传热片缩短,减少与尾气余热的接触面积,降低温差发电片组7的温差,从而降低温差发电片组7的功率,实现与负载功率的匹配。
当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节气门位置信号41、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温差发电片组7、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的信号被电子控制单元35采集,检测到发动机的工况为中速中负荷工况、用电负载为低功率时,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一致或者不一致时,装置内各部件的开关动作与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的相应状态的各部件开关动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当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节气门位置信号41、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温差发电片组7、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的信号被电子控制单元35采集,检测到发动机的工况为高速高负荷工况、用电负载为低功率时,温差发电片组7产生的功率与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一致或者不一致时,装置内各部件的开关动作与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的相应状态的各部件开关动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6)

1.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尾气进口(1)、温差发电片组(7)、冷却液循环体(8)、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尾气出口(13)、传热片机构、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电子控制单元(35),
所述温差发电片组(7)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与总装置表面之间,且所述温差发电片组(7)的表面分别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和总装置表面贴合,
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两端分别设有尾气二次利用出口(3)和尾气二次利用进口(12),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出口(3)与所述尾气进口(1)连接,所述尾气二次利用进口(12)与所述尾气出口(13)连接,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安装在所述尾气二次利用导管(10)内,
所述传热片机构包括传热片组和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所述传热片组设置于总装置的内壁面上,所述传热片组可通过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调节传热片长度,
所述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所述尾气出口(13)上,所述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安装在所述尾气进口(1)上,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35)用于采集所述温差发电片组(7)、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所述尾气出口温度传感器(14)、所述尾气进口温度传感器(34)、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的信号以及发动机的工况信号,所述电子控制单元(35)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信号控制所述尾气二次利用电磁阀(9)和所述传热片组组的控制装置的开启与关断,调节传热片长度进而改变所述温差发电片组组(7)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组包括第一传热片(15)、第二传热片(36)、第三传热片(37),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26)、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0)、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2)、液压油箱(39)、液压油进口(27)、液压油泄压口(28)、液压油放油口(29),
所述第一传热片(15)、所述第二传热片(36)和所述第三传热片(37)呈梯次关系构成所述传热片组,所述第二传热片(36)可伸缩式置于所述第一传热片(15)内,所述第三传热片(37)可伸缩式置于所述第二传热片(36)内,所述传热片组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总装置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通过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与所有所述第一传热片(1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管(16)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26)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39)和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连接,
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通过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与所有所述第二传热片(3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管(17)连接,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0)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39)和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连接,
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通过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与所有所述第三传热片(37)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管(18)连接,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管(32)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39)和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连接,
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通过液压油进口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箱(39)连接,所述传热片液压泵(25、22、20)通过管道与所述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21、19)连接,
所述液压油进口(27)置于所述液压油箱(39)内,所述液压油进口(27)与所述液压油进口管道连接,所述液压油泄压口(28)位于所述液压油箱(39)上部,所述液压油放油口(29)位于所述液压油箱(39)底部,
所述传热片组的控制装置的信号为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3)、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电磁阀(21)、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电磁阀(19)、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24)、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1)、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油回油泵(33)、所述第一传热片液压泵(25)、所述第二传热片液压泵(22)、所述第三传热片液压泵(20)的反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包括冷却液出口(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和冷却液进口(11),所述冷却液出口(5)与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一端,靠近所述尾气进口(1),所述冷却液进口(11)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另一端,靠近所述尾气出口(13),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6)将所述冷却液循环体(8)的温度信号输出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工况信号包括用电负载功率信号(38)、转速信号(40)、节气门位置信号(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蜂窝片(4),所述蜂窝片(4)连接在所述装置内壁面上,所述蜂窝片(4)上设有多个蜂窝小孔(4-1)和一个蜂窝主孔(4-2),所述蜂窝小孔(4-1)围绕所述蜂窝主孔(4-2)设置,所述传热片组位于相邻所述蜂窝片(4)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尾气进口(1)和所述尾气出口(13)端部,用于将所述装置与排气管连接。
CN201610474493.1A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50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4493.1A CN106050374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4493.1A CN106050374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0374A true CN106050374A (zh) 2016-10-26
CN106050374B CN106050374B (zh) 2018-05-25

Family

ID=5716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449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50374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037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056A (zh) * 2017-03-16 2017-05-3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适用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高热吸收传导性能排气管
CN108533362A (zh) * 2018-01-25 2018-09-14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柴油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的主动再生dpf能量供给系统
CN109742978A (zh) * 2019-01-09 2019-05-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能源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452A (zh) * 2019-07-05 2019-10-11 中节能(盘锦)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锅炉烟气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方法
CN112564549A (zh) * 2020-11-30 2021-03-26 湖南大学 一种汽车发电功率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2960A (ja) * 1997-10-13 1999-04-30 Calsonic Corp 排熱発電装置
CN101789729A (zh) * 2010-03-03 2010-07-2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发动机余热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模块
CN102165614A (zh) * 2008-07-29 2011-08-24 Bsst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可变热功率源的热电发电机
CN103696837A (zh) * 2013-12-23 2014-04-02 天津大学 内燃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906056U (zh) * 2014-05-13 2014-10-29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废热回电装置
DE102014112532A1 (de) * 2014-09-01 2016-03-03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vorrichtung, Restwärmenutz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hermoelektrischen Generatorvorrichtung
CN205154324U (zh) * 2015-08-24 2016-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内燃机余热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2960A (ja) * 1997-10-13 1999-04-30 Calsonic Corp 排熱発電装置
CN102165614A (zh) * 2008-07-29 2011-08-24 Bsst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可变热功率源的热电发电机
CN101789729A (zh) * 2010-03-03 2010-07-28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发动机余热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模块
CN103696837A (zh) * 2013-12-23 2014-04-02 天津大学 内燃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906056U (zh) * 2014-05-13 2014-10-29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废热回电装置
DE102014112532A1 (de) * 2014-09-01 2016-03-03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vorrichtung, Restwärmenutz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hermoelektrischen Generatorvorrichtung
CN205154324U (zh) * 2015-08-24 2016-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内燃机余热发电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056A (zh) * 2017-03-16 2017-05-3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适用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高热吸收传导性能排气管
CN106762056B (zh) * 2017-03-16 2023-05-12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适用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高热吸收传导性能排气管
CN108533362A (zh) * 2018-01-25 2018-09-14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柴油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的主动再生dpf能量供给系统
CN109742978A (zh) * 2019-01-09 2019-05-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能源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452A (zh) * 2019-07-05 2019-10-11 中节能(盘锦)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锅炉烟气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方法
CN110319452B (zh) * 2019-07-05 2021-09-10 中节能(盘锦)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锅炉烟气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方法
CN112564549A (zh) * 2020-11-30 2021-03-26 湖南大学 一种汽车发电功率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0374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0374A (zh)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装置
CN105909401B (zh) 一种可变传热面积实时调节温差发电功率匹配负载的方法
CN109611170B (zh) 基于复合电源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
CN105257385B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9667666A (zh) 一种解决燃机开放式冷却系统腐蚀和结垢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1003434Y (zh) 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转换动力装置
US1106697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CN103925072B (zh) 一种基于egr和进气加湿的增压柴油机环保装置
CN212642856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热管理系统
CN105351068B (zh) 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209100128U (zh) 内燃机气缸盖可调冷却系统
CN112127976A (zh) 一种船用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8952921A (zh) 内燃机气缸盖可调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902689U (zh) 利用内燃机尾气的冷热电联产能源回收系统
CN202300705U (zh) 基于冷却水余热多级利用的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
CN203783758U (zh) 一种回收发动机尾气热量的发电装置
CN209510481U (zh) 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热量回收系统
CN210317444U (zh) 利用柴油机废气的换热器
CN203098005U (zh) 分流式内燃机排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03335352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07963175U (zh) 一种锅炉排放热水热能吸收利用装置
CN209083434U (zh) 一种燃气分布式发电机组燃烧空气温度控制系统
CN203911807U (zh) 一种双螺旋管式废热回电装置
CN102505998A (zh) 基于冷却水余热多级利用的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
CN111434909A (zh) 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热量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u Jian Qin

Inventor after: Duan Xiongbo

Inventor after: Shu Jun

Inventor after: Liu Jingping

Inventor after: Zhou Feng

Inventor after: Liu Qi

Inventor before: Fu Jian Qin

Inventor before: Shu Jun

Inventor before: Duan Xiongbo

Inventor before: Liu Jingp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Feng

Inventor before: Liu Q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