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1202U -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1202U
CN211921202U CN201922104825.9U CN201922104825U CN211921202U CN 211921202 U CN211921202 U CN 211921202U CN 201922104825 U CN201922104825 U CN 201922104825U CN 211921202 U CN211921202 U CN 211921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ide wall
pipe
smal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48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文韬
蒋建军
顾胤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gto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ngto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ngto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ngto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48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1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1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1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从下至上由隔板分隔为五层;第五层由垂直隔板分隔成第一缺氧区和厌氧区、第四层为好氧区、第三层为第二缺氧区、第二层为沉淀区、第一层为进水混合区;本装置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脱氮除磷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中氮的去除包括三个步骤:有机氮通过矿化作用形成氨氮;氨氮通过硝化过程氧化为硝态氮;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氮气排入大气,从而从水中去除。但是,污水中硝化作用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需要在缺氧环境下进行,传统的大型污水处理站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大型污水处理站的设备占地面积大、技术或设备结构复杂,能耗较高,不适合小范围如家庭、学校等使用。
中国专利CN208617483U公开了一种高效除磷脱氮塔,包括反应塔,反应塔内部包括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MBR腔,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MBR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好氧腔设有与缺氧腔连通的硝化液回流管道,MBR腔设
有出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反应塔外围设有进水槽,进水槽连接有进水管,污泥回流管与进水槽连通,进水槽通过抽水管与厌氧腔连通。该专利整体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但是该专利中好氧腔的污泥回流需要利用蠕动泵,进水槽内为了将污泥与进水混合设置了污泥搅拌器,因此该专利的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脱氮除磷效果好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从下至上由隔板分隔为五层;第五层由垂直隔板分隔成第一缺氧区和厌氧区、第四层为好氧区、第三层为第二缺氧区、第二层为沉淀区、第一层为进水混合区;所述进水混合区侧壁下部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第一缺氧区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垂直隔板与罐体顶部之间留有溢流口,所述厌氧区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与好氧区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底部为右高左低的倾斜状,好氧区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与缺氧区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左侧壁底部设置第一出泥管,所述第一出泥管与第二缺氧区左侧壁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缺氧区底部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所述第二缺氧区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管,所述第三溢流管与沉淀区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也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沉淀区右侧壁底部设置第二出泥管,所述第二出泥管与进水混合区右侧壁连通,并且第二出泥管的下泥口位于进水混合区右侧壁进水管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泥管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一出泥管上还设置第一出泥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泥管也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二出泥管上还设置第二出泥阀。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内设置MBR过滤膜组件,所述沉淀区侧壁还设置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混合区侧壁下部的出水管上还设置提升泵。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内还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好氧区底部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设置在好氧区外侧壁的曝气风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好氧区底部为右高左低的倾斜状,便于将好氧区底部的污泥混合物排放至第二缺氧区;第二缺氧区底部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便于将从好氧区排入的污泥混合物均匀分布;所述沉淀区底部也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便于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混合物排放至进水混合区,同时下泥口位于进水混合区右侧壁进水管的正下方,下泥的同时放入污水,利用重力作用完成污水与污泥的混合,无需搅拌装置,再由提升泵将泥水混合物提升至第一缺氧区,即实现了污泥回流,又将污水提升至第一缺氧区进行处理,因此本装置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第二:将缺氧设置在首段,允许反硝化菌优先获得碳源,加强脱氮;聚磷菌厌氧释磷后进入好氧区,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具有“饥饿效应”,处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是罐体、11是第一缺氧区、11.1是溢流口、12是厌氧区、12.1是第一溢流管、13是好氧区、13.1是第二溢流管、13.2是第一出泥管、13.3是第一出泥阀、13.4是曝气管、13.5是曝气风机、14是第二缺氧区、14.1是第三溢流管、15是沉淀区、15.1是第二出泥管、15.2是第二出泥阀、15.3是MBR过滤膜组件、16是进水混合区、16.1是出水管、16.2是进水管、16.3是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罐体10;所述罐体10从下至上由隔板分隔为五层;第五层由垂直隔板分隔成第一缺氧区11和厌氧区12、第四层为好氧区13、第三层为第二缺氧区14、第二层为沉淀区15、第一层为进水混合区16;所述进水混合区16侧壁下部设置出水管16.1,所述出水管16.1与第一缺氧区11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垂直隔板与罐体10顶部之间留有溢流口11.1,所述厌氧区12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管12.1,所述第一溢流管12.1与好氧区13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13底部为右高左低的倾斜状,好氧区13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管13.1,所述第二溢流管13.1与缺氧区14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13左侧壁底部设置第一出泥管13.2,所述第一出泥管13.2与第二缺氧区14左侧壁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缺氧区14底部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所述第二缺氧区14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管14.1,所述第三溢流管14.1与沉淀区15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沉淀区15底部也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沉淀区15右侧壁底部设置第二出泥管15.1,所述第二出泥管15.1与进水混合区16右侧壁连通,并且第二出泥管15.1的下泥口位于进水混合区16右侧壁进水管16.2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泥管13.2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一出泥管13.2上还设置第一出泥阀13.3。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泥管15.1也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二出泥管15.1上还设置第二出泥阀15.2。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15内设置MBR过滤膜组件15.3,所述沉淀区15.3侧壁还设置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混合区16侧壁下部的出水管16.1上还设置提升泵16.3。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13内还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好氧区13底部的曝气管13.4,所述曝气管13.4与设置在好氧区13外侧壁的曝气风机13.5连接。
本装置工作原理:
污水从进水管16.2进入进水混合区16,由提升泵16.3沿着出水管16.1提升至第一缺氧区11进行处理,经过第一缺氧区11处理后由溢流口11.1溢流至厌氧区12进行处理,而后沿着第一溢流管12.1进入好氧区13,再沿着第二溢流管13.1进入第二缺氧区14,沿着第三溢流管14.1进入沉淀区15,处理完成后由沉淀区15的排水管排出;而污泥的回流流程是好氧区13底部的污泥沿着第一出泥管13.2进入第二缺氧区14;沉淀区15底部的污泥沿着第二出泥管15.1进入进水混合区16,在重力作用下与进水进行混合,由提升泵16.3提升至第一缺氧区11。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从下至上由隔板分隔为五层;第五层由垂直隔板分隔成第一缺氧区和厌氧区、第四层为好氧区、第三层为第二缺氧区、第二层为沉淀区、第一层为进水混合区;所述进水混合区侧壁下部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第一缺氧区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垂直隔板与罐体顶部之间留有溢流口,所述厌氧区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与好氧区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底部为右高左低的倾斜状,好氧区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与缺氧区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好氧区左侧壁底部设置第一出泥管,所述第一出泥管与第二缺氧区左侧壁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缺氧区底部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所述第二缺氧区右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管,所述第三溢流管与沉淀区右侧壁上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也为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沉淀区右侧壁底部设置第二出泥管,所述第二出泥管与进水混合区右侧壁连通,并且第二出泥管的下泥口位于进水混合区右侧壁进水管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泥管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一出泥管上还设置第一出泥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泥管也为透明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所述第二出泥管上还设置第二出泥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置MBR过滤膜组件,所述沉淀区侧壁还设置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混合区侧壁下部的出水管上还设置提升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内还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好氧区底部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设置在好氧区外侧壁的曝气风机连接。
CN201922104825.9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Active CN211921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4825.9U CN21192120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4825.9U CN21192120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1202U true CN211921202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4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4825.9U Active CN21192120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1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8561B (zh) 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CN105502663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11138024A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108358315A (zh) 降低反硝化碳源需求量的生物倍增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3999266U (zh)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脱氮系统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103936158B (zh) 一种分点进水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及处理污水方法
CN211921202U (zh) 一种小型节能高脱氮除磷装置
CN203582586U (zh) 一种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CN111268800A (zh) 一种深井式aao农村污水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06006974A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装置及方法
CN206616064U (zh) 膜生物反应器
CN207313242U (zh) 一种分体回流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5874013U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耦合装置
CN209853831U (zh) 射流膜法内循环反应器
CN114524506A (zh) 一种污水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45445B (zh) 污水处理用一体化厌氧缺氧好氧处理装置
CN211813676U (zh) 一种新型aao工艺一体化设备
CN211367130U (zh) 一种多点均衡分散式回流污水处理装置
CN208500508U (zh) 降低反硝化碳源需求量的生物倍增污水处理装置
CN206915842U (zh) 一种富氧生物氧化系统
CN207227221U (zh) 一体化回用水设备
CN205328825U (zh) 处理污水并实现再生用水的aooc组合设备
CN110550811A (zh) 一种具有强化除磷功能的a2o-mbbr污水处理装置
CN205473185U (zh) 中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